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章末检测试卷(二)[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24•吉林四平高一段考)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CaO+H2O=Ca(0H)2可放出大量热,可利用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任何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
C.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燃烧释放的热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粉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SO2气体,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D
解析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该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设计成原电池,A
错误;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形式有热能、光能、电能等,B错误;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
置,C错误;等质量的硫蒸气能量高于硫粉,分别与氧气反应生成SOz气体,硫蒸气放出的热量多,口正
确。
2.(2023•南昌高一检测)下列事实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将食物存放在温度低的地方
B.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合成氨
C.将煤块粉碎后燃烧
D.加热金属钠制备过氧化钠
答案D
解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所以温度降低能减慢食物的腐败速率,故A不选;用铁触媒作催化剂合
成氨,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故B不选;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能增大反应速率,将煤块粉碎能增大反
应物接触面积,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不选。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是化工生产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下列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认识
错误的是()
A.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B.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其反应速率减小
C.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且限度是可以改变的
D.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客观因素是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
答案B
解析使用催化剂是为了增大反应速率,提高单位时间内产物产率,提高生产效率,故A正确;任何可逆
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条件改变时,限度是可以改变的,故C正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客观因素
是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条件,故D正确。
4.(2024•四川雅安高一月考)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下列实验过程的能量变化相同的是()
温
度
计玻璃棒
Ba(OH)2-
8H2O
晶#与NH4cl
②
NH,C1
矍稀盐酸
③④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答案D
解析①是放热过程,是物理变化,③是放热反应,②④是吸热反应,故选D。
5.(2024•北京顺义月考)某化学兴趣小组,使用相同的铜片和锌片为电极,探究水果电池水果的种类和电极
间距离对电流的影响(实验装置如图),实验所得数据如下:
实验编号水果种类电极间距离/cm电流/pA
I番茄198.7
II番茄272.5
III苹果227.2
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负极的电极反应为Zn-2e^=Zn2+
B.电子从锌片经水果流向铜片
C.水果种类和电极间距离对电流数值的大小均有影响
D.若用石墨电极代替铜片进行实验,电流数值会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电子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而不能经水果流向铜片,故选Bo
6.(2023.石家庄高一期末)对于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s)+H2O(g)-CO(g)+H2(g),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其他条件不变,充入少量He,则反应速率增大
B.若v正(CO)=o逆(压0),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其他条件不变,增加C(s)的质量,反应速率不变
D.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A
解析恒容条件下,充入少量He,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A错误“正(CO)=o逆(氏。),说明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其他条件不变,增加C(s)的质量不能改变其浓度,故
反应速率不变,C正确;该反应中C(s)是固体,平衡建立过程中,气体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不断变化,混
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断变化,当其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7.(2023•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高一期中)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
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反应进程
A.该反应有可能是放热反应
B.断裂1molAA和1molBB放出akJ能量
C.lmolA2(g)和1molB?(g)反应生成2molAB(g)吸收的热量为(a-力kJ
D.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D项错误;断裂化学键
吸收能量,根据图示可知断裂1molA—A和1molB—B吸收akJ能量,B项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1
molA2(g)和1molB?(g)反应生成2molAB(g)吸收的热量为(a-6)kJ,C项正确。
8.(2024•河北沧州高一段考)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
i.取3mLO.lmol-L"KI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10滴0.1molL“FeCb溶液,振荡;
ii.用滴管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点滴板上,向其中滴加1~2滴淀粉溶液,观察到溶液变蓝;
出.用滴管取适量步骤i反应后的溶液于点滴板上,向其中滴加1~2滴15%KSCN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b
B.步骤ii中现象说明KI和FeCh的反应存在限度
C.KSCN是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
D.往步骤i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2mL苯,液体会分层且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答案B
解析3mLO.lmol.L'KI溶液和10滴0.1molUFeCL溶液混合,1一过量,若不是可逆反应,Fe3+全部转化
为Fe2+,则溶液中无Fe3+,实验iii现象说明Fe?+部分转化为Fe2+,则该反应存在限度,步骤ii中现象说明
有碘单质生成,故选B。
9.(2024.长沙高一期中)一种原电池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uSO,溶液
A.银是正极,溶液中的阴离子向银电极移动
B.该装置工作时,电子的移动方向为铁电极一硫酸铜溶液一银电极
C.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3e-=Fe3+
D.理论上,当正极质量增加64g时,外电路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答案D
解析银是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银电极移动,A错误;电子的移动方向为铁电极一导线一银电极,B
错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C错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Cu2++2e=Cu,质量增加6.4g,即
生成1mol铜,外电路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D正确。
10.(2024•西安高一期中)某小组利用图1装置探究X和Y的反应。
能量
Y
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过程
图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X为NaHC03,Y为盐酸,导管形成一段液柱,则能量变化如图2
B.若X为NazCh,Y为水,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能量变化如图2
C.若X为铜铁合金,Y为稀硫酸,烧杯中产生气泡,则X和Y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若X为铝粉,Y为NaOH溶液,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高于生成物成键释
放的能量
答案B
解析导管形成一段液柱,说明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而图2为放热反应,故能量变化与图2不符,A错误;
烧杯中产生气泡,说明反应放热,符合图2所示能量变化,B正确;烧杯中产生气泡,则X和Y的反应是
放热反应,C错误;烧杯中产生气泡,说明反应放热,则该反应的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低于生成物成键
释放的能量,D错误。
1LN2O5在CC14中的分解反应为2N2C>5(CCl4)—2N2O4(CC14)+C>2(g),N2O5和分解产物N2O4均能溶解在
CC14中。不同时刻测得氧气体积和N2O5浓度变化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t/s0300600900120018002400
V(O2)/mL0.001.152.183.113.955.366.50
c(N2O5)/(moLL-i)0.2000.1800.1610.144a0.1040.084
A.用该反应研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原因之一是生成的02不溶于CC14,便于收集测定体积
_1
B.0-1200s内,若0网2。4)=5.83x10。molLs则a«0.130
C.用N2O5表示的600-900s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1800-2400s的平均反应速率
D.0-1200s,随着N2O5浓度的减小,单位时间。2体积的增加量减小
答案C
解析该反应在CCL中进行,则可以利用02不溶于CC14的性质,准确测定。2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51
进而研究化学反应速率,A正确;0~1200s内,^(N2O5)=^(N2O4)=5.83X10-mol-L'-s,则
Ac=u-Ar=5.83xlQ-5mol-L'-s-'xl200s-0.070mol-L-1,贝Ua-0.200-0.070=0.130,B正确;600~900s内,
(0161144:LMOBL151
P(N^O5)=—=,~°,--5.67xlO-mol-L4-s-,1800~2400s内,
,7At(900-600)s
(0,1040084)M1L1511
P(N2O5)=—=~,°'~3.33x1O_mol-L--s-,故600~900sN,C)5的平均反应速率大于1800-2400s
△t(2400-1800)s
的平均反应速率,C错误;由表可知,随着N2O5浓度的减小,单位时间。2体积的增加量减小,D正确。
12.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其自由水分子减少并形成碱性溶液。根据这一特点,科学家们发明了电动势法测
水泥的初凝时间。此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
确的是()
3、、一Ag/O/Ag
与6手手
A.2molCu与1molAgoO的总能量低于1molCU2O与2molAg具有的总能量
B.Ag2O/Ag电极为正极
C.原理示意图中,电流从Cu流向Ag2。
D.电池工作时,OH向Ag2O/Ag极移动
答案B
解析由题意知,该装置构成了原电池,原电池工作过程中发生了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为放热反
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错误;Cu在反应中失电子,作原电池的负极,所以Ag2O/Ag
电极为正极,B正确;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所以电流方向为Ag2O-Cu,C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解
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负极Cu极,D错误。
13.(2024•江苏徐州高一期中)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g投入盛有500mLO.5moiL"硫酸溶液的烧杯中,
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t可用如图的坐标曲线来表示,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I由段不产生氢气是因为表面的氧化物隔离了铝和硫酸溶液
BJ由b-c段产生氢气的速率增加较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
C.仁c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Dl>c产生氢气的速率降低主要是因为溶液中c(H+)降低
答案C
解析久置的铝片表面有一层致密的AbCh薄膜,AI2O3先与硫酸反应得到盐和水,无氢气放出,A正确;
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没有平衡状态,C错误。
14.一种新型燃料电池,它以多孔银板为电极,两电极插入KOH溶液中,向两极分别通入乙烷和氧气,其
电极反应式为C2H6+18OH-14e=2C01~+12H20,2H2O+O2+4e-=4OHo有关此电池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电池工作过程中,正极区的pH逐渐减小
B.正极与负极上参加反应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2
C.通入乙烷的电极为正极
D.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答案B
解析正极生成了OH,故正极区的pH逐渐增大,A错误;乙烷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
还原反应,根据电池的总反应:2c2H6+7O2+8OH=4cog+10比0可知,正极与负极上参加反应的气体的
物质的量之比为7:2,B正确;原电池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根据电极反应式可知,乙烷在负极失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C错误;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因此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D错误。
15.流动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其主要特点是可以通过电解质溶液的循环流动,在电池外部调节电解质溶液,
以保持电池内部电极周围溶液浓度的稳定。北京化工大学新开发的一种流动电池如图所示,电池总反应为
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为负极,a为正极
B.该电池工作时,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a流向电极b
+2+
C.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4e-=Pb+2H2O
D.调节电解质溶液的方法是补充H2s04
答案D
解析根据电池总反应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O可知,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
PbO?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为正极,则b为正极,a为负极,故A错误;内电路中是离子的定向移动,而不
+
是电子的定向移动,故B错误;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4H+S0i-+2e-=PbSO4+2H2O,故C错误;根
据电池总反应Cu+PbO2+2H2sO4=CuSO4+PbSO4+2H2。可知,随放电的进行硫酸不断被消耗,即调节电解
质溶液的方法是补充H2s。4,故D正确。
16.某实验探究小组研究320K时N2O5的分解反应:2N2O5I4NO2+O2。如图是该小组根据所给表格中的
实验数据绘制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min01234
c(N2O5)/(molLi)0.1600.1140.0800.0560.040
1
c(O2)/(mol-L-)00.0230.0400.0520.060
A.曲线I是N2O5的浓度变化曲线
B.曲线II是02的浓度变化曲线
C.N2O5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D.O2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答案C
解析结合表格中N2O5和。2的初始浓度可知曲线I、II分别是。2、N2O5的浓度变化曲线,A、B项错
误;利用表格中数据进行计算,无论是用N2O5的浓度变化,还是用。2的浓度变化得出的反应速率都随着
反应的进行而减小,而随着反应的进行,N2O5的浓度减小,02的浓度增大,C项正确、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X2024•合肥高一期中)研究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化具有重要价值。
(1)下列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符合图示的是(填序号)。
能量
△生成物
反
°反应过程
①酸碱中和反应②碳酸钙分解③金属钠与水反应④酒精燃烧⑤灼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a(0H)2-8H2O与NH4cl反应
(2)H2(g)+CL(g)=2HCl(g)的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436kJ,mol"
能量
243kJ-mol
431kJ・moL能量431kJ-moL能量
若1molH?(g)和1molCb(g)充分反应,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利用反应Fe+Ci?+=Cu+Fe2+设计一个原电池(正极材料用碳棒)。
①电池的负极材料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电解质溶液是o
②正极上出现的现象是o
③若导线上转移1mol电子时,则电解质溶液改变的质量为go
答案⑴②⑤⑥(2)放热(3)①FeFe-2e=Fe2+C11SO4溶液(合理即可)②碳棒上有红色物质析出
③4
解析(1)由图可知,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故符合能量变化图示的是②⑤⑥。
(2)由信息可知,1molH?(g)和1molCb(g)旧键断裂共吸收243kJ+436kJ=679kJ的能量,生成2molHCl(g)
共放出431kJx2=862kJ的能量,反应物旧键断裂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新键形成放出的能量,故该反应为
放热反应。
(3)①Fe失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Ci?+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解质是可
溶性的铜盐。
③由电极反应式可知,若导线转移1mol电子,则生成0.5mol铜和0.5molFe2+,电解质溶液改变的质量
1=
为0.5molx64g-mol'-O.Smolx56g-mol4go
18.(14分X2024.广西南宁高一期中)电化学原理在电池制造、能量转换、物质合成等方面应用广泛。
(1)微型纽扣银锌电池(如图)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其电极分别是Ag2。和Zn,电解质为KOH溶液,电极
反应分别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
KOH溶液
Ag2。是电池的极,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0在使用过程中,电解质
溶液的p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燃料电池必须从电池外部不断地向电池提供燃料。如甲烷(CH。-空气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如图甲。a、b
均为惰性电极。a为极,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0当通入4.48L(标准状
况下)甲烷气体完全反应时,测得电路中转移1.2mol电子,则甲烷的利用率为。
SC)2,1。2
图甲图乙
(3)以图乙所示装置可以模拟工业生产硫酸,写出该装置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若此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则理论上质子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机左-△根旬为g(忽略
气体的溶解)。
答案⑴正Ag2O+Zn^=ZnO+2Ag不变
+
(2)负O2+4e+4H=2H2O75%
+
(3)SO2-2e+2H2O=S0i-+4H4.4
解析(l)Ag2。是电池的正极,锌是负极,根据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JT可
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Ag2O+Zn==ZnO+2Ag,因此电解质溶液的pH不变。
+
(2)电子从a电极流出,所以a为负极,正极是氧气得到电子,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o
当通入4.48L(标准状况下)即0.2mol甲烷气体完全反应时,理论上转移0.2molx8=1.6mol电子,测得电路
中转移1.2mol电子,则甲烷的利用率为Uxl00%=75%。
1.6
+
(3)二氧化硫失去电子作负极,电极反应式为SO2-2e+2H2O=S0i-+4H,若此过程中转移了0.2mol电子,
依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消耗0.1mol二氧化硫和0.05mol氧气,有0.2mol氢离子从左侧进入右侧,则理论
上质子膜两侧电解液的质量变化差[△机左右]=(6.4g-0.2g)-(0.2g+1.6g)=4.4go
19.(12分X2024•武汉高一期中)一定温度下,在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2molH2,发生反应:
CO(g)+2H2(g)=CH30H(g),测得CO(g)和CH30H(g)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1所示,反应过程中的
能量变化如图2所示。
(1)1min到3min内,以CO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o(CO)=mol-L.min'o
(2)改变下列条件对反应速率无影响的是(填字母,下同)。
A.升高温度
B.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C.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氨气
D.保持体积不变,充入筑气
(3)下列描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H2的同时生成1molCH3OH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4)平衡时丛的转化率为,平衡时压强与起始时压强之比为0
(5)已知断开1molCO(g)和2molH?(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1944kJ,则断开1molCH30H(g)中的
化学键所需要吸收kJ的能量。
答案(1)0.0625(2)D(3)BD(4)75%1:2(5)2072.8
解析(1)1min到3min内,o(CO)=着黑瞿=0.0625molUmin」。
(2)升高温度,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反应速率都增大,A、B错误;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氨气,容器体积变
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C错误;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
变,D正确。
(3)A项,混合气体的密度为三,反应前后都是气体且恒容,则密度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
单位时间内消耗2moi为正反应速率,生成1molCH30H也是正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
(4)根据图1可知,平衡时生成0.75molCH30H(g),消耗1.5molH2,则th的转化率为啜M*100%=75%。
消耗1.5molH2,剩余0.5molH2,CH3OH为0.75mol,CO剩余0.25mol,反应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0.75+0.5+0.25)mol=l.5mol,根据同温同压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压强之比,所以平衡时压强与起始时压
强之比为1.5:3=1:2O
(5)根据图2可知,2molH?(g)与1molCO(g)反应生成1molCH30H(g)放出128.8kJ能量,断开1molCO(g)
和2molH2(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1944kJ,则形成1molCH30H(g)中的化学键所需要放出能量
为(128.8+1944)kJ=2072.8kJ,则断开1molCH30H(g)中的化学键需要吸收2072.8kJ能量。
20.(12分X2024•河北保定高一段考)某实验小组用酸性KMnCU溶液和H2c2。4(草酸)反应研究影响反应速率
2+
的因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2Mn0]+6H+=10CO2t+2Mn+8H2Oo他们通过测定单位时间内
生成CO2的体积,探究某种影响化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卤制品工艺管理办法
- 年金归集户管理办法
- 汽车店线索管理办法
- 新疆加氢站管理办法
- 剪发卡管理办法视频
- 员工绩效奖管理办法
- 县人才资金管理办法
- 村集体资金管理办法
- 执行案件款管理办法
- 宁夏专家费管理办法
- 压疮护理培训课件
- 乡镇农贸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甘肃省兰州市【辅警协警】笔试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 霸王茶姬- 以东方茶会世界友品牌简介手册
- T-AJZCY 004-2025 毛竹大径材培育技术规程
- 早期康复介入管理制度
- 膈疝胎儿镜气管封堵技术
- 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18万吨-年四氯化硅深化冷氢化循环利用及高纯晶体硅转型升级技术改造项目环评报告
- 水利勘测设计管理制度
- DB31/T 1093-2018混凝土砌块(砖)用再生骨料技术要求
- 无人机培训公司运营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