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_第1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_第2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_第3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_第4页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突飞猛进,很多领域跻身国际前列。下列可以说明的史实有()①至2020年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②202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国际领先③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④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③④2.著名的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动工建设,2018年10月正式开通,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港珠澳大桥()A.便利了大湾区之间出行和贸易往来B.连接了香港、珠海、澳门和深圳C.工程全部为跨海桥梁和人工岛组成D.为港澳回归祖国创造了有利条件3.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设计的“飞行者1号”成功升空,飞机时代开始了。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有关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A.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B.20世纪50年代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C.20世纪70年代喷气式飞机代替螺旋桨飞机D.2019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4.自行车开始进入中国时是作为交通工具引进的,1947年在上海举行了中国第一次全国性自行车表演赛。近几年举行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及多次场地赛、山地赛,给我国的自行车运动带来了长足发展。这说明()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C.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D.交通现代化改变了社会5.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和芝加哥等大城市,摩天大楼开始雨后春笋般出现,而有轨电车和地铁也带来了城市公共交通的大发展。立体城市和交通的发展又导致了世界上超级大城市的诞生。这主要得益于()A.蒸汽技术的新发明B.信息技术的新发现C.电气技术的新应用D.航天技术的新发展6.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7.1978年以后,外资根据市场需求投资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线,如汽车制造业。中外合资企业现在已居主导,中国汽车年产量跃居世界第一,早已超过了国家计划控制的产量,并大量供应世界市场。这说明()A.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B.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C.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削弱D.中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强国8.下面是2000—2008年世界汽车产量(单位:万辆)示意图。这反映出()A.道路建设的进步推动汽车生产B.各国政府重视汽车工业生产的发展C.国际汽车市场为发达国家垄断D.汽车渐成社会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9.1950年,中国的铁路位于京广铁路以西的不到五分之一,新疆、青海、宁夏和四川等内陆自治区、省份没有铁路。到1957年,全国铁路线长度翻了一番以上,这些内陆自治区、省份都有铁路通到中国其他地区。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A.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重视B.独立工业体系已建立C.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D.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为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20年来,速度30节以上的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A.大型化 B.专业化C.自动化 D.高速化11.1949年1月,中共中央明确指出,“1949年及1950年,我们应当争取组成一支能够使用的空军”;1951年8月,重工业部提出了“3—5年由修理走向制造”的方案。提出该发展方案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航空工业是零基础B.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C.培养航空人才需要时间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工业农业基础薄弱12.这一转变还造成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附带作用。……高速公路的车速被限制在每小时55英里以下,这不仅节省了每天15万多桶的石油,而且还大幅度降低了全国交通事故的数量。……美国设计师开始设计可以使能源再利用的建筑物。……这还是电动汽车研发的分水岭。材料主要反映()A.能源危机引发科技革命B.能源危机促使社会变革C.科技引导石油高效利用D.节约成为人们时尚追求13.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到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将有效带动沿线城市经济发展。这表明()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B.经济版图彻底突破了地域界限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D.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西南军政委员会关于请求修建成渝铁路的报告,提出了“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的方针。在当时全国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中共中央书记处批准“先拨2亿斤大米作修路经费”。1950年6月15日,成渝铁路正式开工。当时施工条件非常落后,西南地区10多万军民投入建设,筑路开始时几乎没有什么机械设备,全靠人力,挖土用锹镐,抽水主要靠龙骨车,照明用电石(乙炔)灯。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条铁路由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完全采用国产材料修建,开创了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新时期,为新中国铁路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摘编自《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铁路交通发展成就综述》材料二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大气魄绘就了超过1.2万公里“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和新的列车运行图。“和谐号”动车组从此驶入了百姓的生活中。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摘编自《中国高速铁路发展历程》(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铁路建设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影响。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幅宣传画材料能够反映成渝铁路修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第五单元第13课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1.A解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其成就包括:至2020年底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位居世界第一;202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国际领先;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①②④正确;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是英吉利海峡隧道,③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2.A解析港珠澳大桥缩短了内地与港澳的通行时间,方便出行和贸易,A项正确;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珠海和澳门,排除B项;大桥由跨海桥梁、人工岛和隧道组成,排除C项;香港和澳门已经于20世纪末全部回归祖国,排除D项。3.A解析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A项正确;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排除B项;20世纪50年代喷气式飞机代替螺旋桨飞机,排除C项;1950年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排除D项。4.C解析自行车开始进入中国时,是作为交通工具引进的,从材料可以看出交通工具影响了我们的生活,C项正确。5.C解析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且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与题干信息相符,故选C项。6.A解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隐含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的距离拉大也不成问题,这必然是依靠迅捷的新式交通工具(汽车、内燃机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项正确。7.A解析改革开放以后,引进外资,进行中外合资大大促进中国汽车的发展,能够体现出市场经济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故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外资占主导,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被削弱,排除C项。材料只能看出中国是汽车大国,不能看出是工业强国,排除D项。8.D解析2000—2008年世界汽车产量总体在上升,这说明使用汽车的人越来越多,这反映出汽车渐成社会广泛使用的交通工具,D项正确;材料只能看出汽车产量增多,没有体现道路建设的进步推动汽车生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其增多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发达国家垄断国际汽车市场,排除C项。9.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铁路里程不断增加,而且向内陆自治区、省份扩展,这一变化平衡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通状况,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重视,故A项正确;“一五”计划的完成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铁路并不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还没有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排除D项。10.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船舶在速度方面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竞争,故体现的是现代船舶制造的高速化特点,故D项正确;其他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11.B解析长期战争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经济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1951年,我国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这些决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