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生物二模试卷_第1页
202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生物二模试卷_第2页
202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生物二模试卷_第3页
202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生物二模试卷_第4页
2025届上海市普陀区高三生物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学试卷

说明: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互花米草入侵对生态的影响(20分)

我国东部沿海湿地是多种珍稀水鸟的重要栖息地,也是候鸟的重要停歇点,外来入侵物种

互花米草已在保护区内扩散形成优势种,植物群落及主要鸟类类群的分布如图1o

雁鸭类鹤类、猛禽、雁鸭类、鹭类、多种雀形目

1.(2分)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o(编号选填)

①陆地生态系统②水域生态系统③自然生态系统④人工生态系统

2.(2分)科研人员对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可以采用

。(编号选填)

①逐个记数法②标志重捕法③样线法④样方法

3.(1分)图1中海域内的藻类、滩涂上的互花米草、碱蓬和芦苇的群落分布差异显著,这体

现了群落的结构特征。

4.(2分)图1混生区的土壤中含有碱蓬、互花米草、芦苇的种子,这三类绿色植物均含有完

整的根、茎、叶等器官。这些种子萌发过程中和萌发后形成的个体间会发生o(编号

选填)

①捕食②种间竞争③寄生④种内竞争

5.(3分)据图1分析,随着互花米草的入侵,对当地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本地少数小型雀形目表现出对互花米草生境的适应,其种群数量将出现“J”型增长

B.鸥类与丹顶鹤的生态位不同,互花米草入侵对两者种群的影响也不同

C.随着互花米草的入侵,改变了保护区内雀形目鸟类的生态位

D.增加自然保护区的面积可提高环境对鸟类的容纳量

秋季盐地碱蓬植株会变红,形成“红海滩”景观。研究者就低温及35%盐度两个因素单一

及复合胁迫(处理过程如图2)对盐地碱蓬幼苗色素含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见表1。

表1不同处理组光合色素指标

M对照组由3低温胁迫

口高盐胁迫-低温+商盐胁迫CTT1T2T3

25天生长期20天胁迫期叶绿素a4.11±0.11a3.11±0.14c3.44±0.42b2.97±0.11d

CT・一、--------1叶绿素b2.37±0.23a1.83±0.12c2.05±0.14b1.32±0.13d

T!时E…LE类胡萝卜素1.98±0.13a1.96±0.14a1.55±0.21b1.57±0.11b

T2——^^—^2---、

T3

图2*同行数据不同字母表示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6.(2分)低温和高盐胁迫对盐地碱蓬的影响是()。(单选)

A.盐地碱蓬叶绿体内积累大量的类胡萝卜素使其变红

B.低温胁迫和高盐胁迫协同降低盐地碱蓬叶绿素含量

C.低温胁迫和高盐胁迫协同降低盐地碱蓬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D.盐地碱蓬对高盐胁迫的耐受力强于低温胁迫

经研究发现丹顶鹤依赖碱蓬滩、芦苇滩等生境觅食,单一互花米草群落内很难见到丹顶鹤

分布,冬季盐城湿地部分食物网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7.(2分)图3湿地生态系统中的螃蟹属于o(编号选填)

①生产者②初级消费者③次级消费者④分解者

⑤第一营养级⑥第二营养级⑦第三营养级

8.(3分)保护区内随着互花米草的入侵,丹顶鹤种群密度大幅降低,请分析原因

(编号选填并排序)

①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当地芦苇的数量有所增加

②随着底栖动物种群数量减少,螃蟹的数量大幅降低

③丹顶鹤无处觅食和栖息

④潮间带的贝类、虾等底栖动物由于食物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而减少

⑤互花米草的入侵导致当地碱蓬数量大幅降低

9.(3分)下列关于修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议合理的是()。(多选)

A.减少建设用地,恢复部分生态湿地

B.直接将互花米草物理拔除的方法彻底消灭互花米草

C.将互花米草的清除和本地植被的恢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湿地生态修复

D.少数鸟类已逐步适应互花米草生境,因此互花米草不需要全部消灭

二、茶树的的光合作用与种植(20分)

“中国茶”名扬四海,但茶树喜酸性土壤,生长易受诸多因素影响。为研究遮光对茶树品

质的影响,科研人员分别用黑色遮阳网(AN)、蓝色遮阳网(BN)和红色遮阳网(RN)遮盖茶

树并于第20天采集茶树叶片,测定其相关蛋白质的含量。(如图4所示,CK表示不遮光处理。)

捕光复合物

叶肉细胞

统叶绿素a/b连接蛋白

CKANBNRN

蛋白质含量

结构

I赤霉素2-伤双加氧酶

CKANBNRN

甘油醛-3-磷酸一►GGPP一二赤霉素(GA)

二-恢wi楣®

L-色氨酸醛脱氢酶

CKANBNRN叶肉细胞

咆味乙酸(IAA)

图4

10.(2分)据图4和所学知识判断,结构I产生的物质有o(单选)

A.水、ATPB.NADPH、。2和ATPC.NADH、ATPD.ADP和Pi

n.(3分)下列①〜⑥表示茶树叶肉细胞内的部分物质变化。据图4判断,蓝光对阻噪乙酸生

物合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光合作用的反应阶段,该阶段主要的物质变化有。(编号选

填)

①ADP+Pi—ATP

②NAD++H++LNADH

③ATP—ADP+Pi

④仇0-O2+H++e-

⑤CO2+五碳糖一三碳化合物一三碳糖

12.(3分)根据图4对不同遮阳网及其影响的相关分析合理的是()(多选)

A.红色遮阳网能促进光反应光能的捕获与转化

B.蓝色遮阳网可能导致顶端优势现象

C.选择蓝色遮阳网不利于茶树生长

D.与对照组相比较,使用黑色遮阳网易引起植株矮小

《北苑别录》记载:“茶园内为桐木则留焉。桐木之性与茶相宜,茶至夏而畏日,桐木至

春而渐茂……”。间作(相间种植2种或以上植物)也是提高茶树品质的一种方法,其有利于

提高茶树净光合速率(Pn),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环境。

13.(3分)图5中的a曲线是植桐木前茶树Pn的曲线,在10:00-12:00时间段,茶树净光

合作用下降的可能原因。

14.(4分)种植桐木后茶树Pn的曲线是(选填:a/b/c),此种植模式下,茶树一天内

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为。

图5

15.(3分)土壤中的氮是保障茶树生长的重要元素,缺N可能影响体内重要化合物和结构的

形成,以下可能会在缺N时受到影响的有o(多选)

A.捕光复合物B.细胞膜C.葡萄糖D.ATP

16.(2分)有机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其含

量与土壤pH值呈负相关;茶叶中茶多酚在茶汤中主要呈现苦味,而氨基酸影响茶汤的鲜味,

茶叶“酚氨比”与茶汤鲜爽度呈负相关。在不影响茶叶鲜爽度的前提下,选出表2中生态茶园

的最佳种植方案编号()(单选)。

表2

茶多酚氨基酸土壤含氮量有机质含量

方案编号种植植物类型酚氨比

(mg/g)(mg/g)(mg/g)(mg/g)

A仅种茶树(对照)284.50a26.60a10.10a0.40a20a

B茶树与金盏菊间作254.00b26.30a9.66a0.38a32b

C茶树与白三叶间作280.02b32.35b8.66b0.35b32b

D茶树与金花菜间作223.50b27.25b8.20b0.31b25b

数据均为多次实验的平均值:数字后小写字母与对照组不同表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三、脑-肠神经对脂肪吸收的调控(共23分)

脂肪是膳食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但摄入过多会导致肥胖。我国研究人员初步证实,脂肪在

肠道中的吸收过程受脑到肠道的神经调控。研究发现,延髓灰质中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V)

是参与该调控的重要神经中枢,部分作用机理如图6所示。

毛细淋巴毛细血管

管at细胞管壁细胞^

.,

^/

^

^

^

17.(2分)图6中字母A-E代表不同液体成分,其中(填字母)参与构成了人体内环

境。

18.(2分)营养物质进入消化道,脂肪被分解成,再由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编号

选填)

①胆固醇②葡萄糖③氨基酸④甘油⑤脂肪酸

19.(2分)进食后,消化道接受食物刺激到产生饱腹感的过程属于。(编号选填)

①条件反射②非条件反射③两者均不是

20.(3分)迷走神经属于混合神经,其中的传出神经主要是副交感神经,对循环、呼吸、消化

等生理过程有重要调节作用。迷走神经兴奋将引起机体的代谢变化可能包括()。(多选)

A.心脏搏动加快加强B.呼吸变慢变浅

C.胃肠蠕动变快变强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

研究人员给两组小鼠喂食高脂肪食物,一段时间后,特异性抑制实验组小鼠延髓中DMV神

经元,构建小鼠模型(4i),对照组小鼠(con)不作相应处理。随后,检测两组小鼠体重变化

(图7a),通过口服脂肪耐量试验(OFTT)检测两组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含量变化(图76)。此

外,检测两组小鼠粪便中甘油三酯含量、空肠(小肠的部分结构)上皮细胞微绒毛长度、空肠

上皮细胞微绒毛相关基因转录水平(表3)。

%(

)

口服脂肪耐幽魏OFTT(小时)

图7a图7b

注1.**/***表示两组数据间具有显著性差异

注2.0FTT:禁食后,每只小鼠经口灌胃200u1橄榄油,分别在0、1、2和4小时采血检测血

浆甘油三酯含量

表3

粪便中甘油三酯含量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

组别

(nmo1)长度(nm)相关基因转录水平

对照组(con)0.43a1050,1.0,

实验组(4i)0.95b630b0.5、

注:数字后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1.(5分)根据相关材料和图7分析,实验组小鼠抑制DMV神经元后,体重、血浆甘油三酯

含量变化情况是,请结合表3数据推测可能的生理机制

野葛中含有大量葛根素,研究发现,葛根素与GABA(神经递质)受体结合,显著抑制延髓

DMV神经元的活动。

22.(3分)葛根素与DMW神经元上GABA受体结合,引起CT内流,此时DMW神经元(

)o(多选)

A.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B.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

C.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D.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为进一步探究葛根素对DMV-迷走神经调控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DMV神经元GABA受体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与野生型小鼠共同饲喂高脂饮食,对两组小鼠进行相应腹腔注射处理,检

测各组小鼠体重变化,如图8所示。

a组(n*8)cffl(n«8)

.b组(n»«)—*d组(n«8)

)

图8

腹腔注射后时间(日)

注:***表示各组间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

23.(4分)根据图8实验结果和材料信息,将表格中缺失的实验方案信息补充完整。(编号选

填)

组别实验材料操作处理

a组

b组

c组

d组—

①GABA受体野生型小鼠②GABA受体基因敲除小鼠

③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④腹腔注射葛根素

24.(2分)研究显示,使用葛根素处理小鼠后,小鼠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长度明显改变进而影

响脂肪吸收的效率。葛根素-DMV-迷走神经调控路径为何最终会引起空肠上皮细胞微绒毛长度

的变化。若要进一步探明机制,可研究的问题包括。(编号选填)

①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及其主要作用

②空肠上皮细胞表面神经递质受体类型

③空肠上皮细胞表面葛根素受体表达水平

④空肠上皮细胞中细胞骨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四、果蝇的日活动节律遗传(17分)

果蝇的正常活动节律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由PER基因控制。当PER基因突变为PERL基

因时,节律延长为29小时(即长节律);突变为PERS基因时,节律缩短为19小时(即短节

律):突变为PERO基因时,表现为无节律。

25.(2分)PER基因可以突变为PER、PERS、PERO基因,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单选)

A.普遍性B.低频性C.可逆性D.不定向性

26.(4分)现有两组交配实验,每组均为正常节律与长节律果蝇各一只进行交配。A组子代雌

雄均为正常节律,B组子代雌性均为正常节律,雄性均为长节律。上述实验证明PER基因位

于(选填:X/常)染色体。B组中的亲代正常节律果性别为o(选填:雄性/

雌性)

27.(4分)果蝇的小翅和大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大为显性。假设正常节律基因PER为显

性、无节律基因PERO为隐性。一只大翅正常节律的雌果蝇与一只小翅无节律的雄果蝇杂交后

代中,大翅正常节律:小翅正常节律:大翅无节律:小翅无节律=1:1:1:1。根据杂交结果,

判断果蝇翅型基因在(选填:常/X)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o

突变基因PER-(长节律)、PERS(短节律)和PERO(无节律)相对PER(正常节律)都为

隐性基因且均位于PE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为了证明它们是否由同一个PER基因突变产生,科

学家将长节律雄蝇和携带无节律基因的雌蝇杂交,培育双PER突变杂合体。

28.(2分)若PERL和PER。不是由同一个PER基因突变产生,则相关基因在双PER突变杂合

子雌蝇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为下图中的()。(单选)

perLper0perLperperLper

perper0perperper0perperper0

B

29.(2分)若PERL和PER。是由同一个PER基因突变产生,则双PER突变杂合子雌蝇性状应

为(选填:节律正常/节律异常)

科学家又发现,生物的昼夜节律除受PER基因影响外,还呻笔白启

TIM蛋户受TIM基因控制。如图9,PER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不

断增多,可以与蛋白结合进入细胞核,抑制自身基因的

TIMPER-TIM沏白

复合体

表达;而后随着PER蛋白的降解,抑制作用解除,PER基因又

进入新的表达周期,使细胞中PER蛋白的含量以24小时为周

POOL因

期有规律地增多和减少。困图99

30.(3分)根据图9机理及所学知识推测以下正确的是()。(多选)

A.PER-TIM蛋白复合体能抑制PER基因转录过程

B.PER基因表达的周期性变化存在负反馈调节

C.图中的X分子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核,经加工后可转运特定种类的氨基酸

D.PER昼夜节律延长的原因可能是PER蛋白空间结构改变,与TIM蛋白结合能力变弱

五.榴莲的培育与品种检测(共20分)

榴莲是一种热带果树,主要通过直接引种和植物组织培养两种方式在海南地区培育。利用

植物植物培养的方式培育榴莲时,取植株的顶芽药物处理,诱导形成图10所示的愈伤组织。

为提高愈伤组织的成功率,研究人员尝试不同的药物配比处理(见表4)。

表4不同配比药物处理对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细胞分裂素2.4-D愈伤组织

(mg/L)(mg/L)形成比例

0.00.00.20±0.12

0.10.10.56±0.11

0.30.30.56+0.11

0.50.50.89±0.11

1.00.89±0.11

2.00.67±0.07

3.00.78±0.11

1.0

4.00.93±0.07

5.00.22+0.11

6.00.11±0.11

图10

31.(2分)表4结果中,最适合愈伤组织形成的药物处理组合是,成功诱导出愈伤组

织后,需要调整药物比例,以促进其分裂、分化,继续发育成完整的榴莲植株。

32.(3分)与有性生殖培育相比,上述榴莲培育方法的优势体现在()。(多选)

A.容易获得得脱毒植株B.易保持亲本优良形状

C.更易体现遗传多样性D.不容易受季节的限制

海南保亭县发现一株多年以前引种的榴莲可以开花结果,为方便后续引种,需要鉴定该榴

莲的具体品种,仅从形态学特征很难区分其究竟属于品种A还是品种B,拟采用分子生物学方

法检测,步骤如下。(1)分别获取A品种、B品种,以及待测品种的榴莲嫩叶组织样品,并提

取DNA分子;(2)根据A、B两品种的同源基因序列(图11所示),设计PCR引物。其中,引

物①的位置已标出,引物②与图11方框中的序列相同:

5,3,

A:5,.|CAAAAACTTTGGCT^CAGAAGGT-----

B:5'-CAAAAACTTTGGCAGATCAGAAGGTACAATTTA

133

A: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