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对中国古人类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陶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猪、狗和黄牛、水
牛、山羊、绵羊、鸡等动物的驯化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基本完成。这表明当时社会()
A.畜牧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B.人类已经进入定居生活状态
C.产品相对剩余并出现私有制
D.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萌芽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
会(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陶器是应用与日常生活之中的器具,动物的驯养是指动物
圈养的一种方式,这说明此时的人们已经稳定的生活在一定区域之内,人类已经进入定居
生活状态,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状态,不能得出畜牧业、手工业与
农业分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此时的产品的生产是否有剩余,不能得出产品相对剩余
并出现私有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此时的农业生产模式,且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萌
芽出现在春秋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2.商周时代,“民”是社会身份低下之人,与奴仆相近;春秋战国时期,称“民”者多是某地
之民或下层民众,如“晋国之民”“末作之民”;至战国时,所有的民众被置于国家名籍之
上,如秦国的社会成员一皆为“秦民”。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管控社会能力增强B.经济发展提升民众地位
C.宗法血缘关系走向崩溃D.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答案】A
【解析】
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
期(中国)。商周时代“民”身份低下近奴仆,春秋战国时期“民”为某地或下层民众,到战国
时所有民众都被置于国家名籍之上。这意味着国家对民众的管理从相对模糊、分散,逐渐
变得更加全面、系统,能够将全体民众纳入国家的管理体系之中,体现了国家管控社会能
力的增强,A项正确;题干中只是阐述了“民”在不同时期概念及管理方式的变化,并没有
提及民众地位因经济发展而提升的相关内容,排除B项;题干主要围绕“民”的概念及国家
对民众管理的变化展开,没有涉及宗法血缘关系相关信息,排除C项;从商周至战国,民
众被国家纳入名籍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民众对国家的依附关系加强而非松弛,排除D
项。故选A项。
3.下表为宋代女性所从事行业的记载。据此可知,宋代()
夫人(北宋李觐母亲)刚正有计算,募僮客烧雍耕耨,与同
王国轩《李觐集》
其利。昼闲农事,夜治女功
(节妇奖茶)岁事蚕绩,得丝则机而杼轴,勤俭自营,生计
文莹《玉壶清话》
渐盛……歌田数百顷
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盖元老《东京梦华
金花样模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录》
宋五嫂鱼羹,尝经御赏,人所兵趋,遂成富媪周密《武林旧事》
A.商品经济发展改变民众观念
B.商业繁荣促成女性角色转变
C.女性依附地位得到显著改变
D.经济活动唤醒女性独立意识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时期的
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宋代商业的繁荣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独立的
可能性,从而促使女性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转变,不再仅仅局限于家庭和农业生产,B
项正确;虽然商品经济的发展确实可能对民众观念产生一定影响,但题目中的记载主要关
注的是女性在经济活动中的参与,并未直接提及民众观念的改变,排除A项;尽管女性在
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参与,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的依附地位得到了显著改变,这显然夸大其
说,排除C项;独立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与经济活动有关,还与教育、文
化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材料无法得出“经济活动唤醒女性独立意识”的结论,排除D项。故
选B项。
4.明代疆域远不及元朝,但明朝官修全国性地理总志《大明一统志》却强调明朝“一统之
盛,冠乎古今”(如下所示)。明政府此举()
元氏以夷狄入住华夏,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
下诸路,然其地西北虽过于前,而东南岛夷荆未尽附。……惟我皇明诞崩天命,
统一华尧,幅员之广,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南越海表,北抵沙漠,四极八荒,
路不来庭。而我皇明-一统之盛,能乎古今者,要之万世有足征云。
A.着力弘扬“大一统”思想观念
B.意在借此强化政权的正统性
C.表明国家疆土主权意识增强
D.表达对前代疆域的合法继承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中
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在论述元朝的政权时认为其作为少数民族政权虽然西北地区
疆域超过了前代,但东南地区没有完成承认其政权的合法性,而到了明朝,不但疆域广
阔,而且政治统一程度超过所有时期,以国家的强盛论证和强化政权的合法性和正统性,
B项正确;弘扬“大一统”思想观念是其统治的方式,材料设问的是其如此做的目的,排除
A项;国家疆域主权意识变现在明确的地理界限和对外关系上,材料虽涉及了疆域的论
述,但目的是强调其统治的强盛,而非表明国家疆土主权意识增强,排除C项;材料对元
朝的统治是一种不认可的态度,从而论述其政权建立的合法性,而非对前代疆域的合法继
承,排除D项。故选B项。
5.1875年,洋务派领袖人物、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上疏“密陈大计”,指出:西人“国中偶有
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
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这一认识()
A.反映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政治分化
B.推动了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转变
C.表达了效法西方政治体制的思想
D.跳出了“中体西用”的传统认知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
期(中国)。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时期的领袖人物、总理衙门大臣文祥上疏
“密陈大计”,指出西方实行议会民主制商讨国家事务,这反映了文祥不在局限于着眼西方
的“技术”,并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有所涉猎,跳出了“中体西用”的传统认知,D项正确;洋
务运动开始之前地主阶级就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A项说法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并未发生改变,排除B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上疏”
陈述西方的政治状况,但并未体现要效法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6.清末以来持续十余年之久的“革命”与“改良”之争因辛亥革命而结束。与晚清由单一党派
主导革命不同,1920年代的革命激变为多个党派的共同诉求:国民党的“国民革命”、的
“阶级革命”与青年党的“全民革命”几乎同时并起。这表明()
A.彻底改造国家成为时代潮流
B.苏俄革命道路产生较大影响
C.社会革新力量日益走向联合
D.国民革命有着坚实群众基础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
国)。概括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20年代,多个党派共同诉求革命,意味着他
们普遍认为现有的国家体制或社会状况需要根本性的改变,反映出一种对现状的不满和对
变革的强烈愿望,这种共同的认识和行动,可以视为“彻底改造国家”成为了一种广泛接受
的时代潮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俄革命道路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材料体现的是
国内各阶层的对革命的诉求,排除B项;社会革新力量日益走向联合是材料呈现的现象,
而非本质,多个党派在1920年共同诉求革命背后蕴含着对国家的深刻变革的需求,排除C
项;材料未提及国民革命的群众基础,虽然国民革命在当时确实有一定的群众支持,但题
干材料并非单纯强调国民革命,材料强调的是1920年中国社会政治力量革命思想兴起背
景,排除D项。故选A项。
7.下图为某一时期部分高校迁移示意图。该时期高校迁移的重要意义是()
A.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B.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C.契合了国家经济建设重心的转移
D.保存了宝贵教育资源和文化血脉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
期(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受到日本的侵略,国土
沦丧,在此背景之下沦陷区的大学向当时抗战的后方迁移,这有有利于保存宝贵的教育资
源和文化血脉免受战争的破坏,D项正确;奠定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是在新中国成
立之后,排除A项;抗战时期的大学迁移主要是为了躲避战争,而非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
合理配置,排除B项;此时国家的主要任务是抗日战争,而非经济建设,排除C项。故选
D项。
8.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人民政府以解放战争时期的作战军区为依托将全国划分为6个大
行政区。1952年11月,将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或军政委员会一律改为行政委员会。1954
年,撤销大行政区,并将省级政区由46个缩减为29个。行政区划的调整()
A.促进了社会秩序稳定和政权巩固
B.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
C.顺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要求
D.健全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答案】C
【解析】
根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
1954年年(中国)。1952-1954年,我国处于国民经济恢复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撤销
大行政区、缩减省级政区数量,有利于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率,集中力量进行经济
建设,顺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建设的要求,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的镇压反革命等
措施对社会秩序稳定和政权巩固起到关键作用,而题干中行政区划的调整主要是为了适应
经济社会建设需求,并非直接促进社会秩序稳定和政权巩固,排除A项;1954年宪法的颁
布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行政区划调
整与之并无直接关联,排除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构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行政区划调整并非健全这一制
度体系的主要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9.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全国展
开恢复建立乡政权的工作。到1984年底,撤社建乡工作基本完成。撤社建乡旨在()
A.精简政府机构以提高治理效率
B.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建立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D.保障和推动农村的各项改革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80年
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全国展开恢复建立乡政权的工作。到1984年底,撤社建乡工作基
本完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1983年,中央决定
撤销国家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社建乡是农村改革的重要组成
部分,旨在通过政社分开,建立更加适应农村发展需要的乡政府,加强了乡政府的职能,
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发展,从而保障和推动农村的各项改革,D项正确;撤社建乡在
一定程度上精简了机构,但这并不是主要目的,精简机构是改革的一个结果,而非初衷,
排除A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长期过程,撤社建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排除B项;建
立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这涉及城乡关系的长远规划,而撤社建乡更多是针对农村内部
的政权建设和改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0.11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征服英国的过程中,诺曼公爵威廉将旧贵族的土地合并为若干
大地产分配给大贵族,这些大贵族的领地虽然庞大,却分散于各地而不相连,从而形成相
互分割交错的地产占有格局。威廉此举()
A.实现了对各地的垂直管理
B.扩大了统治的封建基础
C.有利于强化对贵族的控制
D.促进了土地商品化进程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1世纪
的欧洲。根据材料概况可知:材料反映威廉在给旧贵族分配土地时,虽然扩大了大贵族的
领地,但由于领地分散,且不同贵族的土地相互交错,这实际上削弱了贵族对领地的控
制,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强化对贵族的控制,c项正确;
材料论述的是土地仍旧分配给了大贵族,而非直接管理地方,排除A项;扩大统治的封建
基础一般是指让更多阶层参与到统治体系中,增加统治支持的力量,材料未涉及对其他阶
层的措施,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土地的分配,未涉及土地是否允许买卖,排除D
项。故选C项。
11.历史上,意大利威尼斯曾是东西方香料贸易中心。以下是不同年代威尼斯香料进口量
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来自(埃及)亚历山来自(今黎巴嫩)贝鲁
年代
大里亚(吨)特(年均,吨)
1496—14981060—1200335
1501—1506270T2045
A.地区局势动荡B.国际竞争加剧
C.经济实力基础D.政治分裂局面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
根据材料可知,威尼斯在1496-1498年和1501-1506年两个时间段内,来自亚历山大里亚
和贝鲁特的香料进口量都有显著的下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
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威尼斯的市场份额被其竞争者抢占,这体现的是国际竞争
的加剧,B项正确;意大利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并未出现局势动荡的情况,排除A
项;意大利和欧洲其它大部分地区当时都处于资本主义萌芽的阶段,它们的经济实力基础
相当,排除C项;意大利当时确实处于政治分裂局面,没有完成统一,但这并不是主要因
素,排除D项。故选B项。
12.伏尔泰、孟德斯鸠代表着法国启蒙运动的主流。然而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10年里,卢
梭在法国思想界的地位直线飙升,谈卢梭、读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等主
流派。主要是因为卢梭的思想()
A.更适应资产阶级的现实需要
B.更关注下层民众的政治诉求
C,更能激发法兰西的民族意识
D,具有更鲜明的民主自由性质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法
国。据题干“在大革命发生之前的10年里,卢梭在法国思想界的地位直线飙升,谈卢梭、
读卢梭的人迅速增多,很快超过了伏尔泰等主流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卢梭提出“社
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等思想,描绘了未来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蓝图,更适应当时
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现实需要,所以在法国思想界地位飙
升,A项正确;卢梭关注普遍“公意”而非特定阶层,排除B项;民族意识并非卢梭思想的
核心,排除C项;伏尔泰、孟德斯鸠等的思想也具有民主自由性质,卢梭思想地位上升的
关键在于更契合资产阶级建立政权等现实需求,而不是单纯的民主自由性质更鲜明,排除
D项。故选A项。
13.19世纪初,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相继实施以出口初级农产品、矿产品为国民经济发动
机,以西方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普遍扩大甘蔗、咖啡、
棉花、烟草、可可、香蕉等农产品种植。这一发展战略的深远影响是()
A.加剧了拉美国家间的经济竞争
B.导致拉美难以融入全球化进程
C.使国民经济存在严重安全风险
D.削弱了拉美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拉美。
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由于拉美国家高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特别是依赖西方市场,这种
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国民经济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国民经济存在严重安全风
险,C项正确;虽然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经济竞争加剧,但其
不是深远影响,排除A项;通过出口初级产品,拉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融入了全球经
济体系,排除B项;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会削弱了拉美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但相比
国民经济存在严重安全风险而言,并不是深远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4.下图为1922年8月新西兰漫画家戴维・洛发表于英国《星报》的漫画《凡尔赛之锁》。
作者意在()
漫画中德国被意大利、法国、英国三个大汉死
死压在摔跤擂台上。法国的双手牢牢锁住德国
的脖子;德国大汉吐着舌头几乎窒息,喉咙里
挤出“库噜”(CRRK)声:英国则抬头望向擂
台围栏外的山姆大叔,请求道;“嗨,先生,您
能抽空进来做下裁判吗?”
A.呼吁美国参与战后安全问题
B.嘲讽欧美国家之间勾心斗角
C.批评美国奉行中立主义政策
D.倡导集体维护战后世界和平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目的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
的欧美。根据材料概括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此时的欧洲因为战后问题,争端不断,英国请
求美国作裁判,意在让美国参与到战后的国际秩序的构建中,解决战后安全问题,A项正
确;漫画主要呈现的是英国邀请美国进来做裁判这一情境,虽然能看出各国对德国的处置
场景,但没有信息直接说明欧美国家之间的互相算计,勾心斗角的复杂关系,排除B项;
材料只是呼吁美国参与国际关系的管理,未涉及美国的态度问题,不能得出批评美国奉行
中立主义政策,排除C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战后对德问题的处置需要美国的参与,未涉
及倡导以协商的方式集体维护战后世界和平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15.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此前的9月23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相当于宪法)的序言中加入了“德国的统一和自由已经完成”,同时删除第23条“本基本
法起初适用于巴登州,巴伐利亚州……大柏林州……。德国其他地区加入后对其生效。”这
一修改()
A,从法律上宣告了德国统一
B.有利于欧洲的和平与安全
C.促进了国民对统一的认同
D.意在弥合东西部制度差异
【答案】A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90年(德
国统一前夕)。据题干“《基本法》序言加入‘统一完成’并删除原第23条关于地区逐步加入
的条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次修宪通过法律条文直接确认统一已完成,为10月3
日的政治统一提供了宪法依据,从法律层面正式宣告了德国统一,A项正确;题干修改聚
焦国内统一的法律程序,未直接涉及欧洲安全或制度融合问题,排除B项、D项;法律确
认虽有助于统一认同,但修宪的核心目的是完成统一的法律程序,排除C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浙江浦江义门郑氏,受到过宋、元、明三朝旌表,其《郑氏规范》流传后世。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绮,婺州浦江人,善读书,通《春秋》毂梁学,以肃穆治家,九世不异爨
(cuan)分家另起炉灶)。
——《宋史•孝义传》
郑文嗣,婺州浦江人,其家十世同居,凡二百四十余年,一钱尺帛无敢私……子孙从
化,皆孝谨。虽尝仕宦,不敢一毫有违家法。
《元史・孝友传》
郑濂,浦江人。其家累世同居,凡三百年。元末兵起,大将数入其境,相戒无犯义
门。……会胡惟庸以罪诛,有诉郑氏交通者,吏捕之,兄弟六人争欲行,濂弟混竟往。时
濂在京师,迎谓曰:“吾居长,当任罪。”溟曰:“兄年老,吾自往辨。”二人争入狱。太祖
召见曰:“有人如此,肯从人为逆耶?”
—《明史・孝义传》
材料二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
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
子弟年十六以上,许行冠礼。须能暗记四书一经正文,讲说大义,方可行之。
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
里党(泛指邻居)或有缺食,裁量出谷借之,后催元谷归还,勿收其息。其产子之
家,给助粥谷二斗五升。
吾家既以孝义表门,所习所行,无非积善之事。子孙皆当体(体会)止匕,不得妄肆威
福,图胁(谋划胁迫)人财,侵凌人产,以为祖宗积德之累,违者以不孝论。
—摘选自《郑氏规范》
义门郑氏受到宋、元、明三朝旌表,对此作出评述。
【答案】宋、元、明时期,理学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统治者大力提倡,传统价值观念深
刻影响社会生活。
郑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精通儒学,崇尚家庭和睦,提倡孝行,以家法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
与统治理念相一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肯定。家族通过《郑氏规范》,倡导人伦价值观念,
学习儒学经典,规范做官者的行为,讲求邻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使家族历经三代而不
衰,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朝廷通过旌表郑氏家族,宣扬传统价值观,借以加强社会教化,维护政治统治。传统价值
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继承
和发扬。
【解析】
本题是评价题。时空是宋元明(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元、明时期,理学思想成
为主流意识形态,统治者大力提倡,传统价值观念深刻影响社会生活。根据材料“郑绮,婺
州浦江人,善读书,通《春秋》毅梁学,以肃穆治家,九世不异爨”和所学知识可知,郑氏
家族代表人物精通儒学,崇尚家庭和睦,提倡孝行,以家法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与统
治理念相一致,受到统治者的高度肯定。根据材料“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于《谱
图》上削去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里党(泛指邻居)或有缺食,裁量出谷借之,后催
元谷归还,勿收其息。其产子之家,给助粥谷二斗五升。”得出,家族通过《郑氏规范》,
倡导人伦价值观念,学习儒学经典,规范做官者的行为,讲求邻里和睦相处、互相帮助,
使家族历经三代而不衰,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最后,根据所学知识,从政府教化的影响角度分析,朝廷通过旌表郑氏家族,宣扬传统价
值观,借以加强社会教化,维护政治统治。传统价值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需要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扬。
17.天津法租界于1861年正式建立,之后租界当局两次扩大其范围。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第一次扩张
1897年起,法国力图拓展租界范围。1900年11月20日,法国驻津总领事杜士兰私
自发布通告称,法租界东临海河,西至墙子河,将面积扩展了4倍。但与清政府扩展租界
的谈判一直没有进展。26日社士兰给法国外长德尔卡塞写信说:“法租界的扩张问题两年
来没有取得任何进展……于是,我利用战争开始后居民撤离的机会,让人放火焚烧了这些
地区。这些投出去的火把大大地简化了我长期以来开展的工作。”这一做法得到了德尔卡塞
的赞许。
1902年6月,在租界扩张实际推进过程中,因华商的抗议请愿和天津海关道台唐绍仪
的反对而受阻。1911年11月,在法租界领事与他国租借领事勾结以及时任道台蔡绍基的
妥协下,法租界完成了第一次扩张,将租界的西边界线推广至墙子河。
第二次扩张
1914-1916年,法租界当局通过在西墙子河以外的老西开地区建立天主教堂、开设学
校、派巡捕站岗、强迫中国居民纳税,企图再次拓展租界。1916年8月29日,法国领事
将新画的租界地图(远超原来范围)交天津交涉署强迫益印,北洋政府外交部竟指示“对于
划界限之办法,大体上可以赞同。”法领事于10月20日派遣军队驱逐中国警察,断绝交
通,公然霸占全部老西开的领土。
10月21日,天津各界数千人召开“维持国权国土大会”,游行请愿,抗议法国罪行。
31日,北洋政府电令直隶省长要求“停止抵制举动”。天津人民又相继建立了“爱国会”“保卫
社”等,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华警罢岗、商界罢市,连在法人洋行、公司、饭店工作
的华籍职员,在法人家里做工的佣人、厨师、车夫等都参加了罢工。全国人民积极响应,
逐渐发展成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老西开事件持续了4个月之久,天津陷入瘫痪,引起
帝国主义国家的恐惧,最后英驻华公使朱尔典出面调停,由中法共营老西开地区。
—据吴彦玲《天津人民反帝斗争史上光辉的一页》等
以“透过租界扩张看近代社会”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天津法租界的两次扩张,折射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
争,是时代的缩影。
法国与其他国家勾结,通过单方面发布通告、派兵占领、驱逐中国居民的手段扩展租界,
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中国政府面对侵略虽有抗争,因国力衰弱被迫
妥协退让,损害了国家和民族利益。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逐渐觉醒,各阶
层奋起抗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政府的妥协退让,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程,也必然激发中国
人民的民族意识,这又为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高涨创造了条件。
【解析】
本题是评论解说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1902年6月,在租界扩张实际推进过
程中,因华商的抗议请愿和天津海关道台唐绍仪的反对而受阻”“10月21日,天津各界数
千人召开“维持国权国土大会”,游行请愿,抗议法国罪行。”等信息可知,天津法租界的两
次扩张,折射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状况和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抗争,是时代的缩影。
根据材料“1900年11月20日,法国驻津总领事杜士兰私自发布通告称,法租界东临海
河,西至墙子河,将面积扩展了4倍”“法领事于10月20日派遣军队驱逐中国警察,断绝
交通,公然霸占全部老西开的领土。”可知,法国与其他国家勾结,通过单方面发布通告、
派兵占领、驱逐中国居民的手段扩展租界,严重损害中国主权,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中
国政府面对侵略虽有抗争,因国力衰弱被迫妥协退让,损害了国家和民族利益根据材料
“1902年6月,在租界扩张实际推进过程中,因华商的抗议请愿和天津海关道台唐绍仪的
反对而受阻”“10月21日,天津各界数千人召开“维持国权国土大会”,游行请愿,抗议法国
罪行。”“津人民又相继建立了“爱国会”“保卫社”等,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华警罢
岗、商界罢市”得出,。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华民族逐渐觉醒,各阶层奋起抗争,
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主权。
最后,总结材料,综上所述,列强的殖民侵略和政府的妥协退让,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
民地化进程,也必然激发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这又为推动中国民主革命的高涨创造了条
件。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的部门分布(单位:个)
冶金工轻
军事工业能源工业
业机工
化械业
学加和其
有
部门
工工医他
航也航船纲色煤也石
业工药
空子器天舶铁金炭力油
工
属业
业
重点
工程4412101627137242525236
项目
占总
项目
数的28.212.84.515.433.31.93.9
比重
(%)
高等学校分布和重点建设工程布局的比较
交通大学西迁
1955年3月,高等教育部党组向国务院呈报的报告中提出,“将交通大学机械、电机
等专业迁至西北设交通大学分校,准备在两三年内全部迁出”。
1956年8月,第一批千余名学生、教职工和家属乘坐“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专
列迁往西安,新录取的一年级学生2000多人则直接到西安报到。1957年4月,高教部批
准交大新设应用数学、工程力学、自动控制、电子计算机4个专业和工程物理系。1958年
7月,学校新成立了高电压、焊接、金属、电工、机制工艺、电子学、采矿冶金、动力等
15个研究所。1959年7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交通大学上海、西安两部分分别独立成为上海
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所学校都被列入中央指定的16所重点建设高校。
——据雷庆赵雨晴《新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的形成》等
交通大学西迁是“我国在调整高等教育事业战略布局方面的一个成功范例”。试谈谈你的认
识。
【答案】一五计划开展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建设为主的工业化建设,是国家的中心任务。中
西部高校分布与建设项目分布不对应,难以满足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为满足经济建设特别是
中西部经济建设的需要,国家实施包括交通大学西迁在内的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调整。
交通大学将机械、电机等专业迁往向西安,增设与工业化建设相匹配的相关专业和科研机
构,旨在为工业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西迁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献。西迁也推动了国家工业布局的调整和高等
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交大西迁作为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调整的重要一环,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的大局,体现了党
和政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领导力。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在西迁所体现出的爱国奉献
精神也成为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解析】
本题是开放创新题。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五计划期间(中国)。认识:据材
料“一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的部门分布”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资
本主义国家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军事威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中;为巩固国防,
把我国建设成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我国开展了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建设为主
的一五计划建设,这也是国家的中心任务;据材料“高等学校分布和重点建设工程布局的比
较”可知,高等学校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而一五计划“重点建设工程布局”主要分布在中
部、西部和东北地区,这说明中西部高校分布与建设项目分布不对应,难以满足经济对人
才的需求;据材料“交通大学西迁”并结合所学可知,为满足经济建设特别是中西部经济建
设的需要,1955年国家实施包括交通大学西迁在内的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调整;据材料“将
交通大学机械、电机等专业迁至西北设交通大学分校,准备在两三年内全部迁出”可知,交
通大学将机械、电机等专业迁至西北,建立西北交通大学分校,以服务于国家中西部经济
建设的需要;据材料“1957年4月,高教部批准交大新设应用数学、工程力学、自动控
制、电子计算机4个专业和工程物理系。1958年7月,学校新成立了高电压、焊接、金
属、电工、机制工艺、电子学、采矿冶金、动力等15个研究所”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
映的是高教部批准交大增设与工业化建设相匹配的相关专业和科研机构,其目的是培养更
多的当时亟需的建设型人才,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同时高效西迁促进了中西部经济和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西部开发,为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和工业化建设作出了贡
献;高效西迁的过程与“国家建设工程项目的分布”是相对应的,推动了国家工业布局的调
整和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对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意义。最后总结,交大西迁作为高
等教育战略布局调整的重要一环,服务于全国经济建设的大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社会主
义建设的强大领导力;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在西迁所体现出的爱国奉献精神也成为了宝
贵的精神财富。
19.巴拿马运河连接大西洋与太平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从19世纪20年代就开始参加争夺开凿和控制中美地峡运河的斗争。1903年,美
国策动哥伦比亚统治下的巴拿马独立,并强迫巴拿马签订《美巴条约》,取得了修建和永久
使用、占领并控制运河和运河区的权利。巴拿马事实上成了美国的“保护国”,国土被运河
区断为两截。
1915年巴拿马运河通航后,运河区升美国国旗,官方语言是英语,施行美国法律,美
国建有军事基地并驻军。运河区的官员、引水员等高薪职位几乎全由美国籍的“运河区人”
所独占,巴拿马籍职工的平均工资只有美国籍职工的1/3。巴拿马商品难以进入运河区市
场,美国从运河得到了巨额收入,以1970年为例,美国得到17500万美元,而付给巴拿马
的象征性租金却只有193万美元。
巴拿马人民为了收回运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胜
利极大鼓舞了巴拿马人民。此后几年,巴拿马多次爆发反美抗议活动。1964年,一名巴拿
马学生因在运河区升起巴拿马国旗遭美军枪杀,引发大规模的反美怒潮,美国被迫同意就
新运河条约与巴拿马进行谈判。1973年,巴拿马政府采取将运河问题“国际化”的战略,邀
请联合国安理会在巴拿马城召开特别会议,会上10余个拉美国家支持巴拿马的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专业门面房装修设计与施工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城市安全防范技术服务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租赁房屋转租管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与智能环境控制个人住宅装修合同
- 2025年度农业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合同范本
- 2025版金融机构贷款风险控制合同范本
- 2025版建筑安装施工工程地下管线施工合同
- 2025年汽车租赁与购买选择合同范本
- 2025版绿色环保技术研发合同范本下载
- 二零二五年度公共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合同
- 工会与家属活动方案
- 农村夜市活动方案
- 2025年福建省中考作文《未来总是甜的》写作指导及范文
- 2025年湖北联投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JG/T 174-2014建筑铝合金型材用聚酰胺隔热条
- 中国PVB膜项目创业计划书
- 锡林郭勒苏能白音华发电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财务人员离职时财务信息保密及竞业禁止协议
- 2025新人教版英语八上单词默写表(先鸟版)
- GB/T 45650-2025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机组
- 无人直播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