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微粒的性质目标任务预习导学自主梳理►探究分子运动►微粒的性质►分子►构成物质的微粒效果检测探究提升►环节一探究分子运动►环节二探究分子间有空隙►环节三分子►环节四构成物质的微粒课堂总结强化训练001目标任务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初步形成基于元素和分子、原子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视角,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4.从元素、原子、分子的视角分析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简单问题,并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判断。1.知道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存在空隙2.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简单的现象3.初步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问题4.初步了解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002预习导学自主梳理1.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2.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质量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态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态和固态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效果检测1.医疗上使用的氧气钢瓶体积较小,却能将大量的氧气压缩于其中,是因为()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停地运2.下列现象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正确的是()A.用酒精和碘配制碘酒,说明酒精分子和碘分子可以合成碘酒分子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C.酒精挥发到空气中,说明酒精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D.酒精溶液涂在皮肤上感到凉爽,说明酒精分子进入到皮肤中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C.冰块、雪花和露水的分子几乎都是水分子D.液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得见,气体物质的分子肉眼看不见4.对下列有关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海绵吸水:分子之间有间隔B.矿石能被粉碎成粉末:分子很小C.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分子质量增大D.金桂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5.(2023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城镇三校中考第四次模拟)做“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如图甲)时气味刺激难闻。欣欣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装置对比图】【实验操作】操作Ⅰ: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B、C试管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操作Ⅱ:将各盛有2mL浓氨水的A、D试管按图乙同时连接,观察。【分析讨论】(1)进行操作Ⅰ并观察溶液颜色的目的是排除___________的干扰。(2)进行操作Ⅱ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003探究提升►环节一探究分子运动情境材料1八月桂花遍地开,每年中秋月明,庭前屋后、广场、公园绿地的片片桂花盛开了,在空气中浸润着甜甜的桂花香味,给人以无穷的遐想。问题探究1【实验目的】验证分子不断运动【实验用品】浓氨水、酚酞溶液、蒸馏水【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及现象】(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de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加入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变为红色。(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变为红色。【实验结论】(1)分子在不断运动。(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实验拓展】浓盐酸也具有挥发性,不能(填“能”或“不能”)用浓盐酸代替浓氨水,原因是氯化氢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实验中观察不到明显现象。要点归纳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典例精讲【典例1】(2023年江苏省无锡市洛社初中金钥匙科技竞赛(初三学生CESL活动)初赛模拟)已知:NH3+HCl=NH4Cl。为了探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下图实验装置。首先,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观察到先在A处产生了大量白烟。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NH4Cl常温下为固态B.该装置便于控制加入液体药品的量C.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浓氨水进行该实验,能观察到相同的现象D.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可能是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典例2】(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2022-2023上学期期末)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1(如图1)(1)该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2)该方案的不足之处是______(写出一点即可)。实验2(如图2、图3、图4)。图2、图3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铁丝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3)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4)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典例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五教育联盟2022~2023上学期第一次检测)小明学习了分子的知识以后,他对分子的运动速率产生了兴趣,所以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问题】分子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猜想和假设】①与温度有关;②与分子种类有关探究一: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实验探究】取相同体积的水,分别加入两个蒸发皿内,一个蒸发皿在酒精灯上加热,另一个露置于空气中,结果发现被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得______,而未被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几乎无变化。【结论1】猜想①正确,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探究二:分子运动的快慢与分子种类有关。【查阅资料】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写出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实验探究】如图所示,烧瓶A中盛有浓盐酸,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d、e、f三个标记,实验开始时打开弹簧夹a、b,过一会儿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而且d处白烟最浓厚。【结论2】(1)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此现象能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2)猜想_______正确。【拓展】实验室保存浓盐酸等易挥发的物质时,需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典例4】(重庆市开州区初中教育集团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如下:(1)实验I中,观察到烧杯_______(填“甲”或“乙”)内液体变红色,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2)为何实验I中另一烧杯内液体不变红色,某同学提出可能与分子运动速率有关。探究一: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实验Ⅱ中,观察品红扩散速度可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_(填“快”或“慢”)。探究二: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猜想假设】猜想1: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快:猜想2: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越慢。【查阅资料】①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会产生白烟,即生成新物质氯化铵(NH4Cl):②氯化氢(HCl)分子质量大于氨气(NH3)分子质量。【设计实验】步骤现象结论组装实验Ⅲ装置,在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置沾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棉花,观察现象。玻璃管_______(填“A”、“B”或“C”)处先看到白烟猜想1正确【反思交流】①实验Ⅲ中,生成物氯化铵(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__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②实验I中,另一烧杯内液体不变红色,是因为_______(填“酚酞”或“氨气”)的分子质量很大。③从研究分子性质角度,实验Ⅲ较实验I的优点是_______(填序号)。A.可证明分子间有间隔B.可证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节约药品,操作简单D.可证明分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环节二分子之间有空隙问题探究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一根长约30ml长一端封口的细玻璃管,加入15ml水,然后加入15ml无水酒精。反复振荡。混合后液体总体积小于30ml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间隙。问题探究2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间隙很大,容易被压缩拓展:酒精和水之间的空隙与黄沙和小石块之间的空隙一样吗?不一样,酒精和水分子存在间隙是微观粒子之间的空隙,黄沙和小石块之间的空隙是宏观物体之间的空隙。要点归纳不同种微粒空隙不同;气体微粒间的空隙大,固体、液体微粒间的空隙小。典例精讲【典例1】(2023江苏统考模拟)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A.水分子体积增大C.水分子间空隙增大B.水分子质量增大D.水分了数目增多【典例2】(2023年青海省中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一一水分子很小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一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D.瓜果飘香一一分子在不停运动【典例3】(2023全国九年级课时练习)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注射器未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吸入(填“甲”或“乙”的那支注射器的栓塞容易被推入。气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比液体物质中微粒之间的空隙(填“大”或“小”),所以,(填“气体”或“液体”)比较容易被压缩►环节三分子问题探究3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1)能闻到花香酒香及品红的扩散等现象,充分说明物质是由分子等微粒构成的,而且在不断的运动。(2)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已观察到了一些分子和原子,也充分证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2.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由二氧化碳分子保持。3.分子的性质:(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态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态和
固态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要点归纳典例精讲【典例1】(2023吉林长春中考)液氮可用于制冷。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的数目增多B.分子的质量变大D.分子的种类改变【典例2】(2023年内蒙古赤峰中考)小伟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库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x1021个水分子一水分子很小B.酒精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液柱升高一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将氧气压缩贮存于钢瓶中一分子之间有间隔D.瓜果飘香一分子在人停运动【典例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A.湿衣服晾干 B.糖块水中自动溶解C.校园内到处可嗅到桂花香 D.今年春季华北地区出现的扬沙和沙尘暴天气►环节四构成物质的微粒问题探究4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水、二氧化碳、氧气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硅,稀有气体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要点归纳典例精讲【典例1】(2023年甘肃省陇南市成县中考三模)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铜 B.二氧化碳 C.氯化钠 D.氦气【典例2】(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 B.黄金 C.水 D.氧气【典例3】(2023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思维方式。(1)金刚石、石墨均由______构成,但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石墨却很软,原因是______不同。(2)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成固体后,体积变小,说明二氧化碳分子间有______。固体二氧化碳又称干冰,放置在空气中的干冰很快变少,说明二氧化碳分子在______。0404课堂总结005强化训练1.(2023·云南昆明·云南省昆明市第五中学校考二模)下列对应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夏天温度过高,自行车容易爆胎——气体分子体积变大C.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分子构成不同D.一定条件下,6000L的氧气可压入40L的钢瓶中——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2.(2023春·云南·九年级统考学业考试)下列有关分析中,错误的是A.氢气燃烧后生成水——分子种类发生改变B.压瘪的乒乓球放热水中能够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数目增多C.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二者的分子不同3.(2023春·云南昆明·九年级昆明八中校考学业考试)“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重要的特点之一、“端午时节粽飘香”,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的体积变大4.(2023·福建厦门·统考二模)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C B.CO C.CO2 D.O25.(2022·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金属很难被压缩——原子间没有间隔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不同D.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6.(2023春·四川成都·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制造云和雨”的实验,在一只加少许湿沙子的大烧杯口一只盘子,盘里放入一些冰块,加热烧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灯加热湿沙子,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B.盘里有水珠出现,水分子本身变小C.烧杯中出现“白气”,是发生了升华D.盘下出现水珠,水分子间间隔变大7.(2023·山东聊城·一模)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选项现象或事实解释A水被加热后变成水蒸气水分子体积变大了B教室内消毒后,消毒水气味弥漫四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A.A B.B C.C D.D8.(2023·云南丽江·统考二模)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变化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气体受热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说明水分子很小C.品红溶液加入水中,整杯液体变色——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D.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说明分子可以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9.(2023·广东广州·模拟预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合理的是A.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B.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荷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10.(2023·山西太原·山西实验中学校考模拟预测)“水声冰下咽,砂路雪中平”出自唐代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从微观角度分析,其中“水、冰、雪”不同的是A.每个水分子的体积 B.每个水分子的质量C.水分子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间的间隙11.(2023·天津·模拟预测)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氢气可燃烧,二氧化碳能灭火——分子构成不同B.梨树花开,香满津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受热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氧气加压液化可装入钢瓶中——加压后,氧分子体积变小12.(2023·重庆·模拟预测)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粒子构成的。下面事实能说明微粒在不停运动的是A.热胀冷缩 B.美酒飘香 C.蒜辣梅酸 D.海绵吸水13.(2023·全国·模拟预测)“宏微结合”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思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石墨是由碳原子构成的B.水通电能分解,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C.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隔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14.(2023春·四川成都·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空气中水蒸气凝华为雪花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大小改变C.分子间隔改变 D.分子停止运动15.(2023·江苏淮安·校联考三模)“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它的到来,标志着天气回暖,降水增多,空气湿度也会变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温度升高,水分子的质量增大B.温度升高,水分子的大小不发生变化C.空气湿度变大是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子数目增多D.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形成降水,水分子之间空隙减小16.(2023·安徽滁州·校考三模)科学家首次制造出一种全新形式的冰,是一些细白色的粉末,密度与液态水的密度相同,名为“中密度无定形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定形冰中水分子间隔与液态水分子间隔相同B.无定形冰与水的物理性质不同C.无定形冰中水分子也在运动D.无定形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相同17.(2023·江苏淮安·校联考三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氧气分子体积变小了B.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一滴水中大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18.(2023·天津·模拟预测)一定压强下,一定量的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后所占体积变大,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水分子体积增大 B.水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C.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水分子的数目增多19.(2021春·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哈尔滨市光华中学校校考期中)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春天闻到花香分子是不断运动B体温计升温后水银柱升高分子间是有间隔的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D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是同种分子构成的A.A B.B C.C D.D20.(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水和双氧水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氧气加压液化装入钢瓶中:加压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小C.花园里,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D.敞口放置的溶液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少: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1.(2023·河南新乡·统考三模)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石墨 B.氯化钠 C.铁 D.水22.(2023·上海徐汇·统考三模)水结冰的过程中体积变大,关于该过程中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水分子间距变大C.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水分子的体积变大23.(2023·江苏苏州·苏州市立达中学校校考二模)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就会重新鼓起,原因是A.分子个数增多 B.分子质量变大C.分子间隔增大 D.分子体积增多24.(2023春·广西南宁·九年级校考阶段练习)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B.水通电分解——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香水要密封保存——分子在不断地运动D.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增大压强,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25.(2023·江苏·校联考一模)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二氧化碳分子分解成碳原子和氧原子26.(2023·山东聊城·统考三模)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荷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和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单位体积内氧分子的数目不同27.(2023·河南周口·统考二模)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思维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A.花香四溢 B.酒精挥发C.大雪纷飞 D.湿衣服晾干28.(2023·山东德州·统考二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滴水成冰——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B.热胀冷缩——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C.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不同的分子具有不同的性质D.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9.(2023·河南漯河·统考二模)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在保鲜袋中加入少量酒精,排出袋内空气后封闭,放在热水中,发现保鲜袋迅速鼓起:__________。(2)液氧和氧气都能支持燃烧________。30.(2023·河南省直辖县级单位·统考二模)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现象。(1)6000L氧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____。(2)水和过氧化氢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化学性质却不同:___________。31.(2023·河南新乡·统考二模)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海水经风吹日晒制得粗盐:__________。(2)夏天水泥路面经常拱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32.(内蒙古呼伦贝尔·2022-2023上学期·九年级校考期中)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进行实验】(1)图1与课本中探究实验相似,几分钟后该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其中烧杯乙的作用________;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等结论。【实验改进】老师对图I所示的探究装置进行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洗车保养转让协议合同书
- 第一个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网络监控安装合同协议书
- 私人建房承包安全协议书
- 矿山开采合作合同协议书
- 粗粮加工代理合同协议书
- 艺术培训班教师合同范本
- 洗涤厂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渣土车承包维修合同范本
- 项目合同协议书样品模板
- 成都国资委采购管理办法
- 提高情商的培训课件
- JJG 597-2025交流电能表检定装置检定规程
- 2025年广州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漳州市常山开发区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江西省景德镇市【辅警协警】笔试真题含答案
- 大型活动保安活动方案
- 礼仪培训ptt课件
- 2025年劳动关系协调员(初级)专业考试试卷
- 2025年国情与形势政策教育纲要
- 服务外包合同服务外包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