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突破•题型必刷
专题1选择题必刷100题
图表图片情境类
1.下表为清代洋船在广州的贸易数据图表,结合所学分析图表,正确的是()
年份洋船数税银
175427艘52万两
179083艘110万两
1839200艘180万两
A.朝贡贸易特征明显B.广州税银变化与闭关政策有关
C.抑商政策有所松动D.清朝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
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的近百年间,到广州的洋船数成倍增加,但
是清政府的税银涨幅有限,这与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紧密相关,B项正确: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和
赏赐完成贸易,材料中并未体现政府和外来使节的互动行为,排除A项;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不能从材料
中得出,清朝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松动,排除C项;贸易顺差和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
时间段内(比如一个季度或者一年),对进出口贸易额的统计比较,如果出口总金额大于进口总金额,那
么,这个“差”被称为“贸易顺差”;反之,如果进口总金额大于出口总金额,那么,这个“差”被称为
“贸易逆差”,材料没有进出口贸易额的比较信息,无法得出清朝对外贸易顺差日益扩大的结论,排除
D项。故选B项。
2.以下对图表数据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主要西方国家在华银行设立情况统计表(单位:家)
期间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
1894年前1624--2
1895—1913年5151115533
1914—19301113--40103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B.西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C.外国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D.日俄战争影响俄国在华势力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
是:1894-1930年(中国)。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在1894年之前列强在华银行有24家,到1930年有167
家,银行的数量增多反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加剧,A项正确;材料提及的是西方国家在华银行设立
数量情况,无法反映各国资本情况,无法得出“西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结论,排除B项;外国
资本完全掌控中国金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日俄战争的时间是1904年,材料中1904年没有明
显的转折,所以不能得出“日俄战争影响俄国在华势力”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3.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报》借助国庆节发表社论,宣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并向人民群众展示一年来
国家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取得的成绩。国庆社论紧跟时代的潮流和党的步伐,集中体现了党和国家主流
的意识形态。据此判断,下列图表属于1993年国庆社论高频词统计的是()
rQO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入宪、粮票逐步退出流通领域,
这些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正式开始,因此1993年的国庆社论中,“市场经济”一词出
现了5次,为1993年的热点词汇,A项正确;党的十二大是在1982年,与设问中时间要求不符,排除
B项;党的十五大是在1997年召开,与设问中要求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排除D项。
故选A项。
4.下图为不同时期新石器文化形势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距今5000-4500年前的文化形势
A.中原地区已经处于各种文化分化的复杂阶段
B.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并行到中原中心的趋势
C.不同文化圈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相互隔绝现象
D.新石器时代文化之间出现愈来愈分层的状况
【答案】B
【解析】从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判断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其准确时空为:新石器时代
(中国)。结合本题材料与所学知识可知,图1展示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布情况,从图中可以观察到
早期的文化分布较为分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原地区的文化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中华文明经
历了从多元并行逐渐演变成以中原为中心的过程,B项正确。图中并未显示中原地区已处于文化分化的
复杂阶段,排除A项;图中显示不同文化圈之间存在交流,而非一开始就相互隔绝,排除C项;D项中
的“分层状况”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5.下图是苏轼所作《木石图》。画中一枯树一怪石,石后有零星竹叶冒出,笔墨干、湿、浓、淡变化适中,
韵味十足,画面营造出一种孤寂、清静的氛围。这一画作()
A.体现了作者的本体意识
B.说明理学成为正统思想
C.表明专职画家开始出现
D.反映了文人画成就突出
【答案】A
【解析】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宋代(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苏轼的
《木石图》营造出孤寂、清静的氛围。此画作注重宣泄胸臆、寓意抒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本体意识,
A项正确;画家注重自我思想的表达,确实受到理学的影响,但理学成为正统思想是在南宋时期,排除
B项;专职画家出现于魏晋时期,排除C项;不能仅凭一幅画就得出文人画成就突出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A项。
6.如图是湖北襄阳檀溪的宋代墓壁画《备案庖厨图》(部分)。画卷右边有4个厨佣在加工“包子”和菜肴,
水缸旁边上方挂有猪肝、全鸭、全鱼、方块猪肉;画卷左边有6个身着对襟窄袖长衫的人,正在匆匆忙
忙为宴会传送餐具或菜肴。这可用于探究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区位因素影响饮食文化
C.门第观念意识浓厚D.富裕人家的消费和生活
【答案】D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
据材料可知,图片描述了一个富裕人家的宴会准备情况,从丰富的食材、忙碌的厨佣和身着特定服饰的
服务人员可以看出,这是一场规模不小的宴会。这反映了宋代富裕人家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D项正
确;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虽然宋代时南方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但此图片主要描述的是
宴会准备场景,与经济重心南移无直接关联,排除A项;虽然区位可能影响饮食文化,但此图片并未明
确展示不同区位间的饮食文化差异,而是聚焦于一个富裕人家的宴会准备情况,排除B项;图片中并未
直接体现出门第观念或社会等级的差异。所有人物都在为宴会服务,无论是厨佣还是传送餐具的人,都
未显示出明显的身份差异,排除C项。故选D项。
7.下图为1978—2016年辽宁省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动趋势图。据此可知,辽宁()
8o
O.
6O.o
4O.o「♦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O.'+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2O.o
O•WiW第三产业产值比重
80Z寸980二9
80cM寸9807中9600000
6一I
C880Q886666一00000000
66666666667ZZZZ77Z
时间/年
A.改革深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农业逐渐丧失基础产业地位D.社会就业问题得到解决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2016的中国。根
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在三大产业的结构中,农业所占的比重基本维持稳定,工业所占的
比重相对较高但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逐渐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
工业、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推动了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说明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深化有助于优
化产业结构,A项正确;材料仅涉及辽宁省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情况,未涉及国民收入增长的具体
数据信息,无法直接得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结论,排除B项;辽宁省的农业基础产业地位并未丧
失,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辽宁省三大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情况,未涉及产业结构变化
对解决社会就业的影响,且选项“得到解决”的说法也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
8.有学者认为,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壶上绘有拿符号(图1),属于少昊部族使用的圭表测影或立表观日
技术体系,而同属大汶口文化的陵阳河遗址、大朱家村遗址的陶尊上则刻画着&符号(图2),属于
太昊部族使用的地平历观测技术系统。反映出两个部族()
A.天象崇拜对象不同
C.天象观测结果不可D.天象崇拜信仰不同
【答案】B
【解析】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原始社会(中国)。
据本题材料“大汶口遗址出土的陶壶上绘有符号(图1),属于少昊部族使用的圭表测影或立表观日技
术体系,而同属大汶口文化的陵阳河遗址、大朱家村遗址的陶尊上则刻画着符号(图2),属于太昊部
族使用的地平历观测技术系统”概括得出结论是:少昊部族使用的是圭表测影或立表观日技术体系而太
昊部族使用的是地平历观测技术系统,这两个不同是天象观测技术不同,B项正确;材料只是提到了两
个部落的天象观测技术,并没有提到天象崇拜对象,排除A项;材料中提到了天象观测技术,而没有提
到观测结果,排除C项;材料只是提到了技术的不同,并没有提到天象崇拜信仰,排除D项。故选B
项。
9.下图为东汉的画像胸,图1名为“蹴鞠”,画面展示多人进行蹴鞠;图2名为“习射”,两个人正准备练习
射箭。同时期还有刻画角抵、骑马等情景的画像砖。这些画像砖反映了当时()
图1图2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体育竞技内容多元
C.市民娱乐活动丰富D.封建秩序等级森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
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东汉画像砖中的内容如蹴鞠、习射、角抵、骑马等,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存在
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展示了人们对体育竞技的热衷,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这些体育活动的参与者,
且这些活动的开展与生活奢靡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体育活动丰富,未涉及市民娱乐活动的论
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关系的论述,不能得出封建秩序等级森严,排除D项。故选B项。
10.下图是绘制于中唐时期的敦煌榆林窟第25窟壁画《弥勒经变》(局部)。《弥勒经变》采用“异时同
图”的手法,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农业生产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还表现出弥勒世界
“一种七收”“人寿八万四千岁”等内容。这主要反映出()
A.中唐时期经济的繁荣兴盛
B.当时的社会现实与理想追求
C.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D.当地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状况
【答案】B
【解析】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敦煌石窟榆林窟第25
窟中的壁画《弥勒经变》”“将农民扶犁春耕、秋季收割和扬场等农业生产场面在同一画面中呈现,
还表现出弥勒世界‘一种七收'‘人寿八万四千岁’等内容”可知,《弥勒经变》既描绘了农业生产
的现实场景,也表达了对粮食丰收、健康长寿的美好追求,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与理想追求,B项
正确;材料中的壁画属于艺术创作,虽然描绘了农业生产活动的繁忙场景,但还有人们对美好生活的
追求,“中唐时期经济的繁荣兴盛”以偏概全,排除A项;壁画中并未涉及道教和儒家相关信息,无
法说明三教并行的政策,排除C项;材料属于佛教壁画,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
印证才能说明当地自耕农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1.有学者分析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经营模式转变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时,绘制了如下示意图。该图表明
()
\城W人“-----\经疥进一
Y不断增长।-----/步发展
A.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的发展B.农业资本主义未适应经济发展
C.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农业进步D.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答案】D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
根据材料可知,近代英国农业经营模式的变化,提高了粮食产量,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经
济支持,说明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奠定基础,D项正确;材料中属于工业革命前农业的变化,应该为
农业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的产生,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农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促进了工业革命,适应了经济发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业与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
并未涉及政治变革的影响,无法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农业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
12.宋代书籍中通常有“版权页”,该页一般会印有出版方的“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等信息。图是南宋
淳祐九年晦明轩刻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草本》。据此可知,宋代()
一
霎
壑
史
千
七
百
目
军
六
奈
磷
逗
螫
大
犍4
一.
A.政府重视保护医书版权B.著作人的权利意识增强
C.活字印刷术已广泛使用D.著作侵权纠纷比较普遍
【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
宋代刊刻的《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的目录中标记着“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等信息,
相当于现代图书的版权页,起到了避免盗用图书“覆板”的作用,这从侧面反映了著作人的权利意识
增强,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府对于图书出版的管理,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出版业的情况,
当时存在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材料信息没有说明是那种印刷方式,更不能能证明活字印刷术广泛使
用,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著作人的权利意识增强,可能存在侵权纠纷,但“普遍”表述过于绝对,
排除D项。故选B项。
13.下图为国际难民机制图。据此分析,国际难民治理()
国际人权机制
国际发展机力
OHCHH
补充难解民问决题方持案*世界银行
•人权法约
UNDP
国际老公迁移机制国际旅行机制
•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劳工市国际难承发性抵:隘
民机制(达庇护-欧盟人口流动伙伴关系
•循环移民伙伴关系场获
服务贸易总协定模式
•IOM
国际人道主义机制用向翼桂国际安全机制
•OCHAIDP保久鼠霆.鬻翁会
•LASC•DPKO
•“聚类”法
•安理
A.反映社会问题突出复杂B.呈现机制复合体的特征
C.促进国际组织政策创新D.得到主权国家普遍认同
【答案】B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世
界)。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国际难民治理牵涉多方因素,单纯的难民保护已经满足不了难民治理在难
民保护之外的其他领域的需求。于是,国际人权机制、国际发展机制、国际劳工迁移机制、国际人道
主义机制、国际安全机制和国际旅行机制等纷纷建立并运用到难民治理的相关领域中,使得国际难民
治理领域出现一系列部分重叠但不存在等级关系的国际机制,呈现出机制复合体的特征,B项正确;
材料展示的是与难民治理相关的多个机制和组织的关系,而非直接反映社会问题的突出复杂,排除A
项;材料并未体现国际组织因难民问题而进行的政策创新,排除C项;“普遍”的表述过于绝对,且
材料并未体现主权国家对国际难民治理机制的认同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
14.如图为1909年政治讽刺杂志《puck》的封面漫画,图中人物分别代表着英、法、德、美、日五大国。
该图的主题是()
A.柏林会议上列强商议瓜分非洲B.华盛顿会议签订《五国公约》
C.海军竞争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激烈争夺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1909年世界。1909年正值列强海军军备竞赛的高峰期,尤其是英、德、美、日等国在海
军力量上的竞争尤为激烈。漫画中的五大国代表人物围绕着海军舰船,显然是在讽刺各国在海军军备
上的竞争。因此,图的主题是海军竞争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C项正确;柏林会议发生在1884-1885年,
排除A项;华盛顿会议发生在1921-1922年,排除B项;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争夺主要指的是第一次
世界大战前夕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15.202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荆门屈家岭遗址发掘出距今约5100年的熊家岭水利系统(见如
图),包括水坝、蓄水区、灌溉区和溢洪道等,是已知构成要素最为齐备的史前水利系统。该水利系
统()
屈家岭遗址熊家岭史前水娘示意图
A.顺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B.证明社会协同机制较为完善
C.为当时先民改造自然的优秀成果D.侧面反映当时水患灾害频发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屈家岭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史前水利系统,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有能
力修建复杂的水利工程,这反映出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显著提高,c项正确;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
国时期,而屈家岭遗址距今约5100年,远早于小农经济产生的时代,排除A项;虽然该水利系统包括
多种构成要素,但仅从水利系统这一考古发现不能直接证明当时整个社会的协同机制较为完善。它主
要体现的是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果,排除B项;该水利系统确实有防洪功能,但仅从这个水利系统的
存在不能侧面反映当时水患灾害频发,也可能是先民们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而建设的,排除D项。故
选C项。
材料主旨类
16.宋代民风好讼,典籍记载如扬州“争讼界至无日无之”;合肥“有田讼积岁不决”;宋州“地土衍沃,
民喜讼产”;淮民“为客户所侵,地讼难决”;福建亦“多田讼”。造成好讼成风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发展B.法律制度的完善
C.政治环境清明D.民众价值观进步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宋代由于商品经济发展,民间交易频繁,土地不抑兼并,土地流转买卖
较多,因此出现好讼成风,A项正确;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政治环境清明与民
众价值观转变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应从经济角度考虑,排除C、D项。故选A项。
17.《阿拉伯文学史》中写道:“上自哈里发,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间变成学生或文学奖励者。
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般载蜜而归,把他们所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
学生们,并且孜孜不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浩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而其
对于现代科学的贡献,远非一般人的想象所能及。”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A.采取了文化渗透的扩张手段B.实现了活字印刷术的革新
C.确立了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D.促进了区域文明间的交流
【答案】D
【解析】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阿拉伯帝国时期。据材料“一般人为求学而游历
欧、亚、非三洲,然后犹如蜜蜂般载蜜而归,把他们所储蓄的宝藏,分给发奋的学生们,并且孜孜不
倦地编辑许多典籍,其卷帙之浩大与内容之丰富,不亚于现代的百科全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阿拉
伯人勤奋好学,为求学而游历欧、亚、非三洲,回国后积极传播各地的先进文化,并编辑了许多典籍,
融合东西方文化欧、亚、非,促进了区域文明间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人积极学习
欧亚非三洲文化,没有体现其对其他地区文化渗透和扩张,排除A项;活字印刷术是11世纪北宋毕昇
发明,材料没有涉及阿拉伯人对印刷术的革新,排除B项;材料仅仅体现的是阿拉伯人的学习精神,
未涉及对其科学技术地位的评价,排除C项。故选D项。
18.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对文字材料的归档及档案利用,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闭的史官制度开
始动摇,士阶层迅速崛起,这些饱学之士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籍
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材料所述变化()
A.重塑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铲除了周王朝统治的根基D.形成了尊崇儒学的社会氛围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变化体现出士阶层文化作用的增强,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塑,排除A项;C项表述
中,“铲除了”之说过于绝对,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的主旨是史官制度的变化,土阶层崛起推动
文化发展,这无法铲除周王朝统治的根基,排除C项;D项表述发生在汉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
项。故选B项。
19.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惑”,历时17年,游历天竺130国。后晋《旧
唐书•玄奘传》里,玄奘“往游西域,辩博出群,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尊伏之”。明代小
说《西游记》中,玄奘被塑造为一心求法,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高僧。这反映了()
A.文学作品与史传记载差异巨大B.唐代典籍中玄奘形象更真实
C.文学作品完全颠覆了历史真相D.玄奘形象是层累建构的结果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誓游西方以问所
惑”,历时17年,游历天竺130国”“后晋《旧唐书•玄奘传》玄奘所在必为讲释论难,蕃人远近咸
尊伏之”“明代小说玄奘被塑造为一心求法,历经磨难,最终修成正果的高僧”可知,随着历史的发
展,玄奘的事迹越发的具体鲜明,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演进中被不断地塑造,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
调的是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不断的塑造,文学作品与史传记载的差异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玄奘的形象在历史的发展中被不断的塑造,无法得出唐代记载的玄奘的形象更真实,
排除B项;材料信息没有提及文学作品对历史的颠覆,无法得出文学作品颠覆了历史真相,排除C项。
故选D项。
20.顾炎武认为传统君、臣、民关系的最大弊病在于君权至高无上,导致君臣、君民关系失衡。在研究古
代典籍的基础上,他提出人臣也可称“君”,并提出“人主欲亲民,必先亲牧民之官”,天子要“贵
士大夫以自贵,尊士大夫以自尊”。顾炎武的这些主张旨在()
A.否定传统的君主制度B.构建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
C.强调以民为本的思想D.宣扬人人平等的政治理念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
空是:明清时期(中国)。由材料“人臣也可称君”可知,顾炎武认为有些称呼君臣均可使用,这说
明他倡导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B项正确;顾炎武没有突破原有的传统思想的束缚,没有否定传统君
主制,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君臣关系,并未提及以民为本的思想,逻辑推理错误,排除C项;“人
人平等”表述不符合明清社会发展的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1.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等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
制度影响巨大。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
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这些思
想家()
A.主张天赋人权的启蒙思想B.旨在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
C.借中国文化抨击封建统治D.倡导科学理性的时代精神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据材料“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中
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及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等思想家主张开
明君主制,之所以宣传中国的制度,主要是借助中国的文化批判欧洲的封建专制制度,排除c项;材
料没有涉及人的自由、平等等天赋权力,排除A项;这些思想家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启蒙思想,并非为
了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排除B项;理性指的是不依靠外在的权威,依靠人的思考和判断,材料没有
体现理性,排除D项。故选C项。
22.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诸罗县知县樊维屏设社学4所,此后台湾府4县1厅的“土番社学”增加
至41所,少数民族教育迅速普及。至乾隆年间,台湾地区社学以讲授儒学典籍为主,并增至51所,
其中台湾县5所、凤山县8所、诸罗县11所、彰化县21所、淡水厅6所。社学的推广()
A.消弭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B.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
C.有利于增进对多民族国家的认同D.推动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设社学”“台湾的少数民族教育迅速普及”可知,政府重视
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这发生在清朝收复台湾之后,有利于传播华夏文明,增强文化的认同,C项正确;
“消弭”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与西方文化渗透无关,排除B项;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宋
朝,排除D项。故选C项。
23.“天下”一词屡见于先秦典籍。《尚书•尧典》曰:“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诗经•小雅》
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见先秦的“天下”一词()
A.具有国家的含义B.指汉族生活地区
C.区分内夷和外夷D.包含中国和邻国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
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强调统治者的德行已影响到全国,同时也形成了
天子统治的区域,这些都说明天下一词已具有了国家的含义,A项正确;先秦时期并没有汉族这个说
法,所以天下在当时并不是指汉族生活地区,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对夷的区分,排除C项;材料
没有涉及到邻国,排除D项。故选A项。
24.抗战时期,面对日本的文化侵略,中国图书馆界践行“文化救国”思想,通过搜集并向后方转移宝贵
文献、出版典籍,以及向国际社会征文、征集书籍等形式有力地协作了全面抗战,体现了文化自觉和
使命担当。此举()
A.是国共二次合作的重要举措B.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C.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有效保护D.扩大了中国抗战的世界影响力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抗战时
期。抗战时期中国图书馆界通过搜集并转移文献以及向国际社会征文等形式配合了抗战,这有利于扩
大中国抗战的世界影响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D项正确;材料没涉及国共合作,排除A项;国际
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建立,材料没涉及,排除B项;C项“实现了”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
D项。
25.明清时期,朝廷为标榜“文治”,一再组织学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明朝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
类书《永乐大典》,全书近2.3万卷,分装为1.1万余册;清朝则编成了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
书》。取得以上成就主要得益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B.君主专制的强化C.中央集权的保障D.主流思想的统一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明清政府利用政府力量广泛征求古
籍、组织学者编修大型典籍,大型典籍的整理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体现中央集权的保障,C项正
确;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的目的是标榜“文治”,是政府的行为,当时实行抑商政策,所以与商品
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取得这些成就不止需要君主重视,跟需要调动多方力量,需要中央集权
的保障,排除B项;从西汉武帝开始主流思想就一直是儒家思想,这无法解释明清时期,朝廷组织学
者编纂总结性的大型典籍,排除D项。故选C项。
26.西汉中后期,反映道家“延年益寿”“速差病苦”以及“自为自当”等观念的人名大量出现。在文学
著作中,汉赋、乐府诗歌中有对“游仙飞升”“天道无常”思想的流露。在中医文化中,“精气论”
“气元论”被反复引用。这表明西汉中后期()
A.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政府奉行实用性的文化政策
C.休养生息政策影响犹存D.黄老思想根植广大民众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题是本质题,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可知,西汉中后期,反映道家“延年益寿”“速
差病苦”“自为自当”等观念用于人名,以及文学著作、乐府诗歌和中医文化中体现出的“游仙飞升”
“精气论”等的现象,反映了黄老道家思想在这一时期的广泛传播和影响,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到
儒学地位的削弱,只是指出黄老思想在特定领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政府的文学政策,
排除B项;休养生息政策通常在王朝初期实行,而材料反映的是西汉中后期的思想和文化现象,不符
合这一时期的实际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27.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童工现象日益常态化,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是极其糟糕的。这些在现实
中备受折磨的童工,构成了作家笔下一个个令人揪心的故事,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对儿童的关注。随着
工厂法的颁布和初等教育的普及,众多儿童从工厂解放出来。由此可知()
A.工厂制度催生了新式文学B.工业文明加剧了儿童问题
C.技术突破推进了民主政治D.经济变迁影响了社会生活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工业革命时期(世界)。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工业革命深入发展,童工现象日益常态化,
这成为作家笔下的素材,引发社会对童工的关注和重视,加之经济发展,人们素养提高及经济发展对
劳动力素质也提出要求,因此国家立法和普及初等教育,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童工,这体现了经济的变
迁影响社会生活,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由于经济发展变化影响儿童社会地位的变化,并非强
调新式文学的诞生,排除A项;工业文明加剧了儿童问题是工业革命初期的现实,后期儿童问题逐渐
解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28.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女性诗人、作家、书法家、音乐家以及深通经学的女文士。她们写下
了众多的诗、赋、谏、铭、颂、书,并流传于后世。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风气的开放B.玄学研究的发达
C.文学艺术的繁荣D.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女性诗人、作家、书
法家、音乐家、舞蹈家以及深通经学的女文士。”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胡汉文化剧烈
冲突,各民族之间文化相互吸收和融合,社会风气开放。魏晋时期,随着崇尚自然、不拘名教的玄学
的产生和发展,士人形成恣情任性、不拘礼俗的士风,故能够出现材料所述的现象,A项正确;玄学
学术的发达也由于社会风气的开放,排除B项;文学艺术的繁荣属于表现,并非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
排除C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并未有显著发展,排除D项。故选
A项。
29.公元前81年,在汉昭帝下令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来自民间的贤良文学一派认为:“古者,笃教以导民,
明辟以正刑。”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主的一派则认为:“立法制辟,若临百仞之壑,握火蹈刃,则民
畏忌,而无敢犯禁矣。”据此可知,两派论争的实质是()
A.盐铁官营与私营之争B.皇权与相权之争
C.中央与地方权力之争D.德治与法治之争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贤良文学一派主张推行教化来引导人民,德主而刑
辅。桑弘羊一派则认为法律可以让百姓感到恐惧,防止出现奸邪行为。所以,材料体现的是治国理念
之争,D项正确;两派的论争虽然发生在盐铁会议上,但题干未涉及盐铁官营、私营问题,排除A项;
题干主旨“德治与法治之争”,而未涉及皇权与相权之争,排除B项;题干是关于治国思想的论争,
不是权力分配之争,排除C项。故选D项。
30.魏晋时期,游艺活动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得到了士人的认同与喜爱,文学作品与游艺活动的娱乐性和艺
术性碰撞在一起,推动了魏晋文学游艺书写进入了兴盛时期。这可以用来佐证魏晋时期()
A.统治者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B.儒家传统观念受到冲击
C.文学的内容受制于大众活动D.主流文学体裁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魏晋时期(中国)。据题干“游艺活动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得到士人的认同与喜爱,文学作品
与游艺活动的娱乐性和艺术性碰撞在一起,推动了魏晋文学游艺书写进入兴盛时期”,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魏晋时期士人的这种对游艺活动的态度和文学与游艺的结合,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想的多元和
开放,儒家传统观念强调的一些规范和约束受到冲击,B项正确。材料没有统治者奉行开明文化政策
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不能说文学的内容完全受制于大众活动,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
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主流文学体裁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因果关系类
31.英国饮茶的主要特点为茶与糖、牛奶的结合,有学者认为英式饮茶意味着“来自西印度群岛种植园的
蔗糖的消费与东印度公司所输入的茶的消费发生了深刻联系”。据此,下列项中最能准确揭示“英式
饮茶”出现原因的是()
A.东印度公司的经营B.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开辟
C.跨国公司迅猛发展D.全球贸易网的逐步形成
【答案】D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近代(英国)。据材料“来自西印度群岛种植
园的蔗糖的消费与东印度公司所输入的茶的消费发生了深刻联系”及结合所学可知,蔗糖来自西印度
群岛种植园,茶则由东印度公司输入。这种结合反映了不同地区经济产品的消费联系,显示出全球贸
易的分工和合作。新航路开辟以来逐步形成的全球贸易网,使得“英式饮茶”出现,D项正确;东印
度公司经营茶叶贸易,但不包括来自西印度群岛的蔗糖,因此不能解释英式饮茶出现的原因是东印度
公司的经营,排除A项;大西洋三角贸易是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网,而不包括东方的茶叶,
排除B项;冷战结束后跨国公司迅猛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32.I860年-1900年间,大量欧亚移民迁入,使美国人口增长了近三倍,而工业产量的增长甚至比人口增长
还要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在1.4%至1.6%之间,尽管这种增长并不稳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aed投放管理办法
- 人民币开户管理办法
- 乡镇国土所管理办法
- 生产概预算管理办法
- 深圳隔断间管理办法
- 瑜伽训练室管理办法
- 上海土方车管理办法
- 相关方消防管理办法
- 从化区路政管理办法
- 省培训工作管理办法
- 2025年保密知识在线学习测考试试题及答案指导
- 农村家庭农场蔬菜种植合同
- 导游技能高考题目及答案
- 2025年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物理高一第二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高中教师(数学学科)招聘考试测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 烤烟栽培技术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一次性拖鞋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高清版)DB32∕T 5133-2025 电动工具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 新动物防疫法执法培训课件
- 2025年乌鲁木齐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 企业残疾职工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