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2024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7课解放战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7课解放斗争对应学生用书P65[学业达标]1.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兴奋,世界人听了兴奋,无疑问地,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则报道反映了当时国人期盼()A.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B.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C.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D.国共双方消退隔阂,共同抗日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时间“1945年8月”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毛泽东先生来了”是指毛泽东在抗日斗争结束后,去重庆与国民党就和平建国的问题进行协商和谈判,故选B项。2.右图中的口号(“民主团结,和平建国”)书写于民国三十四年。当时,周恩来为什么要题写这一口号()A.国民大革命期间,为反对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B.国民革命失败后,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作思想动员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前,为号召国共两党“停止内战,一样抗日”D.抗战成功后,为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阴谋,尽力争取和平答案D解析由“民国三十四年”可知是1945年,抗战成功后,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周恩来题写这一口号的目的就是基于此。故选D项。3.漫画往往能一语道破地揭露现实的本质。如图,漫画反映了抗战成功后蒋介石政府的真实意图是()A.建设民主国家B.反对一切外国侵略者C.坚持独裁内战D.惩治政府腐败现象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抗战成功后”再结合漫画中文字“逆我者亡”可以推断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故选C项。4.图示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图描述了解放斗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人民解放军发起淮海战役D.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答案B解析从漫画来看,蒋介石的两个拳头打人,露出了胸膛,一把尖刀直插其心脏,尖刀两边分别是“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据此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选B项。5.1948年底,闻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心,提出要尽可能地爱护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依据所学学问推断,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干脆关系()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B解析“故宫、颐和园、雍和宫”等历史文化遗产都在北京,即此战役与北京有关,又据材料时间信息“1948年底”可推断,此战役为平津战役。故选B项。6.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下列能反映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历史片段是()A.《南京条约》签订B.中华民国定都南京C.日军在南京进行野蛮大屠杀D.渡江战役成功,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答案D解析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据南京,推翻了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成功。故选D项。7.漫画《春天到,河冰解》是华君武先生于1949年所作。画中河冰解冻,河上漂移着七零八落的几块冰块。冰块上是当时几个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介石、李宗仁等。漫画反映的历史时期是()A.国民大革命时期B.抗日斗争时期C.解放斗争时期D.土地革命时期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信息“1949年”“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可知,这是解放斗争时期,故选C项。8.电影《建国大业》讲解并描述了从1945年抗日斗争结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务。下列关于这一时期说法正确的是()①开拓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②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③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反攻的起先④南京解放,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A.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1945~1949年是解放斗争时期,①是十年对峙时期的事务;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③错误;②④正确,选A项。9.毛泽东生前写了不少诗词,每一首背后都有一件或数件中国近现代史上震天动地的大事。下列诗句,反映南京国民政府覆灭的是()A.秋收季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C.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答案D解析A项反映的是秋收起义,故错误;B项反映的是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错误;C项描述的是1928年秋井冈山保卫战的成功,故错误;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据南京,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故D项正确。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宏大意义包括()①标记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②壮大了世界和平和民主力气③鼓舞了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④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标记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故①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标记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今结束,人民期盼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宏大成功。它变更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详细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成功。故②③④正确,选D项。[等级提升]11.近代《华西晚报》的一篇评论认为:“假如对中国命运应负重大责任的国民党确具有结束一党专政、与在野党团结合作的诚意,毛泽东此行……将可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务。”此事务()A.促成北伐斗争成功进军B.消退了国内冲突冲突C.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D.促成新中国的成立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命运”“结束一党专政”“毛泽东”,可以推断此事务是抗日斗争结束后发生的重庆谈判,通过国共两党的谈判,确立和平民主建国方针,故选C项。A项发生在国民大革命时期,解除;重庆谈判未消退国内冲突冲突,解除B项;新中国成立是在解放斗争后,解除D项。12.1947年某日,毛泽东曾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陈赓:“延安打算短暂让敌占去,但陈先瑞、韩东山所率五师部队三千余人有被敌歼灭之危急。故无论如何应派队救援。”“以一个旅渡(黄)河接护五师,主力四个旅即刻占据同浦线。”此时斗争的主要态势是()A.国民党军队发动全面进攻B.国民党军队绽开重点进攻C.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D.渡江战役即将打响答案B解析材料中毛泽东电文的内容是中共中心主动撤出延安,但对其中的一支部队应赐予救援,这是国民党绽开重点进攻的时期,故A项错误,B项正确。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内线纷纷绽开反攻,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渡江战役是1949年4月,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13.1949年7月,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据很多视察家的看法,他们已经堕落于腐败,争夺地位权力,一向是一个一党政府,而不是在西方寓意下之民主政府。尽管如此,我们为了自不待言的理由,照旧接着倾全力救济国民政府。”这里“自不待言的理由”主要指()A.击败日本法西斯的须要B.根除国民政府的腐败C.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D.遏制中共势力的发展答案C解析日本法西斯在1945年就已倒戈,故A项错误;美国救济国民政府并不是为了根除国民政府的腐败,故B项错误;美国为了维护其在华利益才支持国民政府,故C项正确;遏制中共势力的发展也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华利益,故D项错误。14.刘伯承曾说:“我军深化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绽开,创建新的依据地,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壮举。”此次“壮举”()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C.基本上歼灭国民党的主力D.完成了收复失地的任务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刘伯承”“我军深化到敌人(国民党)的战略纵深地带,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实施战略绽开,创建新的依据地”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在敌人的战略纵深地区建立了依据地,从今,人民解放军转入了全国规模的战略反攻,故B项正确。15.三大战役以后,毛泽东指出:“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例如解决天津的敌人那样,仍旧是我们首先必需留意和必需打算的。”同时,“依据北平方式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是增加了,……同时也是于我军、于人民是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开伤亡和破坏”。材料中毛泽东强调解放全中国()A.必需坚决与国民党战斗究竟B.实行武装暴力方式最好C.须要争取全国广阔人民支持D.要确保全国人民的利益答案D解析材料中毛泽东主见实行北平模式,认为“于我军、于人民是有利的,即是可以避开伤亡和破坏”,可见毛泽东强调解放全中国要确保全国人民的利益,故选D项。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解除;材料中毛泽东认为存在和平手段实现解放的可能性,解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开的全面的内战会不会爆发?这确定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国内的因素主要是我们的力气和看法。会不会因为国际国内的大趋势和人心所向,经过我们的奋斗,把内战限制在局部的范围,或者使全面内战拖延时间爆发?这种可能性是有的。——1945年8月13日毛泽东《抗日斗争成功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材料二假如联合政府成立了,中共将不遗余力和蒋主席合作,以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1945年9月27日毛泽东答路透社记者问材料三假如要使革命半途而废,那就是违反人民的意志,接受外国侵略者和中国反动派的意志,使国民党赢得养好创伤的机会,然后在一个早上猛扑过来,将革命扼死,使全国回到黑暗世界。——1949年1月1日毛泽东《将革命进行究竟》(1)归纳材料一中毛泽东对内战的基本观点,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因素”的详细内涵。(2)材料二和材料一有何内在的联系?材料二的主见在当时能否实现,为什么?(3)材料三和材料一、二相比,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的看法有什么显著变更?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变更的主要条件。答案(1)基本观点:内战必定爆发,但可以限制其时间和规模。国内外的因素包括:蒋介石坚持独裁内战,但打算尚未完成;国内外要求和平的呼声高;美国为限制中国,保证在华利益,主动扶持蒋介石;中国共产党经过抗战,实力得到增加等。(2)材料二是毛泽东参与重庆谈判会见记者时的发言,它是材料一“我们的奋斗”的详细举措。材料二的主见不行能实现,因为中国共产党认为成立联合政府的前提是要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3)变更:共产党在国共关系问题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