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解析版)_第1页
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解析版)_第2页
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解析版)_第3页
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解析版)_第4页
2025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T模块导航—T学习目标—

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1.能够概述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嫁予尺带珠丹等事件,

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吃透教材)并解释如何加强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

模块三核心考点精准练

2.能够描述突厥、回纥、渤海和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互动,

以及对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起到的积极作用。

3.能够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等皇帝的民族政策,包括对待

各民族的态度和政策措施。

4.掌握隋唐时期的疆域变化

模块一思维导图串知识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

都逻些

r唐太宗时期■r推广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

创制文字,促进文化发展

-松赞干布的改革措施•

颁行法令,建立法治秩序

-设置官职官阶,完善政治制度

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携带丰r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

富物资I佛经、医药、历法、生产技术书籍

-文成公主

W文成公主入藏.暨处布为学习中原文化,派遣子弟

赴长安

唐蕃和亲,增进两国友好,推动吐蕃

经济文化发展

金城公主携带大量丝绸、乐器、工

匠、艺人

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表达“和同

尺带珠丹为一家”的意愿

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

约,立唐蕃会盟碑

6世纪中期,突厥在阿尔泰山地区崛起

r突厥兴起一

突厥汗国扩张,控制丝绸之路,影响

西域

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分别控

制东西区域

各酋长及子嗣接受唐廷册封

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实施开明民族政

策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得到各族

拥戴

唐朝时期•唐高宗时期,唐朝灭西突厥,统一西f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

天山南北

8世纪中后期,突厥汗国解体,突厥后

裔西迁融合

材料研读{唐太宗的民族关系主张•

唐玄宗时期,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

立回纥汗国

回纥汗国・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获得唐朝信

回纥上表请求改名回鹘,得到唐朝同

9世纪,回鹘汗国灭亡,部众离散

'余众部分南下融入汉地,部分西迁至

新疆地区

青海流域的秣羯分支,粟末鞠鞠统一

各部,建立政权

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渤海成

为唐朝附属

渤海与唐朝经贸频繁,文化发展迅

速,被誉为“海东盛国”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六诏分布,最南

部部落统一其他五诏

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

权建立

南诏崇尚儒学,多次派遣子弟赴成都

求学

边疆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经济文化

发展

中央王朝强化对各族地区的统治,巩

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隋唐时期的边疆开发与国家统一一

盛唐时期疆域辽阔,东至大海,西至

咸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南海

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势力

最强的国家,影响力远超西汉鼎盛时

3模块二基础知识全梳理

第5课隋唐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

传说,唐朝文成公主在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路上,

途经赤岭。她回首眺望,取出皇后所赠“日月宝镜”,镜中

星现出长安的绚烂景象。不料宝镜失手落地,摔成两半,

分别落在东西两座山上。此时,落日余晖与初升月色交相

辉映,日月山由此得名,成为唐蕃友好的象征。你知道隋

青海日月山唐时期民族交往中还有哪些历史佳话吗?

一、文成公主入藏

背景: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寻求与唐朝的文化交流。

概况:641年,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带去中原文化和技术。

过程:文成公主入藏,携带大量物资和文化资料,松赞干布派遣子弟学习中原文化。

结果: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作用:加强了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推动了文化交流。

相关人物: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文成公主。

【名画赏析】以公元641年(贞观十五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

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赘的情景。为了更好地突现出太宗的至尊

风度,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进行衬托表现。一是以宫女们的娇小、稚嫩来映衬唐太宗的壮

硕、深沉与凝定,是为反衬;二是以禄东赞的诚挚谦恭、持重有礼来衬托唐太宗的端肃平和、

蔼然可亲之态,是为正衬。

相关史事

概况: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巩固唐蕃关系。

作用影响:唐蕃会盟碑的刻立,象征两国友好关系。

相关史事

唐中宗时,唐蕃再度和亲,吐蕃赞普尺带珠丹迎娶了金城公主。

金城公主带去大批丝绸、乐器等,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尺带珠

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和同为一家”,他自称“甥”,称唐

朝皇帝为“舅”。唐穆宗长庆年间,唐蕃订立友好盟约,刻立唐蕃

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

二、突厥

背景:6世纪中期,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地区,控制西域。

概况:隋朝时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过程: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结果:唐高宗时,唐朝灭酉突厥,统一西域。

作用影响:突厥后裔西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相关人物:唐太宗、唐图宗。

材料研读唐太宗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反映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答案】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

唐朝著名的少数民族官员

姓名曾任官职民族

阿史那社尔右卫大将军突厥

达奚前正议大夫鲜卑

黑齿常之河源军经略大使百济

李光弼河南副元师契丹

论弓仁左骁卫大将军吐蕃

三、回纥

背景:唐玄宗时,回纥在漠北兴起。

概况:骨力裴罗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

过程:回纥助唐平叛,后改名为回鹘。

结果:9世纪,回鹘汗国灭亡,部众离散。

作用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特别是维吾尔族的先民。

相关人物:骨力裴罗。

四、渤海和南诏

背景:隋唐时期,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对各族地区的统辖。

概况:鞋羯分支粟末鞅鞫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南诏在云南建立政权。

过程:南诏统一六诏,唐朝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结果:边疆地区得到开发,中央王朝加强了对各族地区的统辖。

作用影响: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相关人物:大祚荣、皮逻阁。

疆域概况:盛唐时的疆域东到大海,西到咸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北达贝加尔湖,东北

至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一带,南及南海,超过了西汉鼎盛时期。

3.630年,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4.唐高宗时期,唐朝灭西突厥,统一西域。

5.744年,唐朝联合旦丝平定后突厥汗国。

6.9世纪,回鹘汗国灭亡,部众离散。

7.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渤海政权建立。

8,唐玄宗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建立。

重要人物和贡献

松赞干布是吐蕃赞普,他的主要贡献包括统一青藏高原,推广中原文化。

唐太宗的主要贡献包括击败东突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骨力裴罗是回纥首领,统一漠北,建立回纥汗国。

大祚荣是渤海郡王,推动渤海经济文化发展。

皮逻阁是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建立南诏政权。

唐朝民族交融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即各族共同的君主。

(2)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

民族人士担任。

(3)渤海国、回纥、南诏等与唐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

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4)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课后活动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2)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答案】(1)在这两首诗中,“蕃”和“胡”都指代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特指当时中国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

如西域、四夷等。具体来说,“蕃”主要指中国西部少数民族,而“胡”指的是中国北部少数民族。

(2)这些诗句反映了唐代社会中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社会的影响,以及两个民族文化交融的情况。

①文化交流和融合:王建的《凉州行》中提到蕃人学习汉族的耕种技术,以及杂剧演出胡乐等情况。元稹

的《法曲》中也描写了女性学习胡妆和胡乐的情景。这些诗句揭示了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和融合,表明在唐代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对汉族社会产生了影响。

②社会多元化:这两首诗中的描写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多元化。在边境地区,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

文化和社会交往频繁,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多样性。这种社会多元化体现了唐朝边境地区的边疆特点。

③民族关系的复杂性:这些诗句也暗示了边境地区民族关系的复杂性。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既有学习和融

合,又有竞争和纷争。这种竞争体现在学习文化、艺术和社会习俗上。

2.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主题,设计并演出历史情景剧。

【场景设定】

时间:唐朝时期

地点:长安城(今西安)与拉萨布达拉宫附近

角色:文成公主、唐太宗、吐蕃使臣、藏族民众、唐朝官员、护送队伍等

【幕一:长安城,皇宫内】

(舞台灯光聚焦在华丽的皇宫内,唐太宗坐在龙椅上,两旁是唐朝官员。)

唐太宗(威严而慈祥):朕闻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英明神武,愿与我大唐结秦晋之好,以求和平共处,百

姓安康。朕决定,将朕的爱女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以固两国之谊。

(文成公主身着华丽唐装,缓缓步入,面带不舍却坚定的表情。)

文成公主(跪拜):儿臣遵旨。虽远嫁他乡,但儿臣定不负父皇厚望,促进汉藏文化交流,维护边疆安宁。

唐太宗(扶起公主,眼含泪光):好孩子,你此行意义重大,朕会派遣最精良的队伍护送你前往,愿你一

路平安,福泽吐蕃。

【幕二:长安城外,启程仪式】

(舞台转换至长安城外,百姓夹道相送,鼓乐齐鸣,文成公主与护送队伍准备出发。)

吐蕃使臣(上前行礼):尊敬的公主,欢迎您成为我们吐蕃尊贵的王妃,我们将以最隆重的礼仪迎接您的

到来。

文成公主(微笑回应):感谢使臣大人,愿我们两国的友谊如同这绵延的丝绸之路,永远不绝。

(文成公主在众人的祝福声中,踏上马车,队伍缓缓启程,背景是逐渐远去的长安城。)

【幕三:途中,文化交流】

(舞台模拟一段艰难跋涉的旅程,文成公主与护送队伍克服重重困难,同时展示沿途的文化交流。)

护送将领(对公主):公主,这一路我们教授了当地人种植、纺织技术,他们也分享了高原上的生存智慧,

真是收获满满。

文成公主(点头微笑):这正是父皇期望的,文化的交流能让两地人民的心更加贴近。

(舞台简短展示几个文化交流的小场景,如教当地人种植蔬菜、织布,以及藏族民众展示骑马、射箭等。)

【幕四:拉萨,布达拉宫前】

(舞台转换至雄伟的布达拉宫前,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亲自迎接。)

松赞干布(热情上前,行礼):尊贵的文成公主,您的到来如同春风拂过雪山,给吐蕃带来了无尽的温暖

与智慧。

文成公主(微笑回应):赞普客气了,我带来了大唐的书籍、种子、工匠,愿它们能在吐蕃生根发芽,促

进我们两国的共同发展。

(两人携手步入布达拉宫,背景音乐转为欢快,象征两国和平友好的新篇章开启。)

【尾声:布达拉宫内,宴会】

(舞台上布置成盛大的宴会,藏族与汉族人民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旁白: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加深了汉藏两族的友谊,更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从此,汉藏人民

的心紧紧相连,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

(舞台灯光渐暗,全场掌声雷动,历史情景剧圆满结束。)

3模块三核心考点精准练-------------------------------------

一、单选题

i.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

述观念的是()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答案】A

【解析】唐朝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派使者向唐朝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赞

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以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唐朝民族关系的相关知识点。

2.“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

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贵主”是指文成公主,“贵主和亲”是指文成公主入藏和亲。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了松赞干

布,文成公主人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B正确;金城公主嫁给的是

尺带珠丹,所以A不符合史实;“一半胡风似汉家”说明随着汉藏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吐蕃族的风俗、文

化等受到唐朝较大的影响,因而可以排除C;和亲政策是唐朝稳定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的手段,D错误。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要牢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史实及其历史意义。

熟记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史实及其历史意义,找准关键词进行分析,即可正确解答。

3.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蕃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

大昭寺门前。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鉴真B.玄奘C.文成公主D.元昊

【答案】C

【解析】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许多工艺品、谷物、菜

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为唐蕃和睦作

出了重要贡献。

4.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事件体

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的是()

A.遣唐使来华B.鉴真东渡日本C.玄奘西游天竺D.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D

【解析】题文中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都属于开放的对外政策的内容,而文成公主入

藏属于开明的民族政策的表现。

5.2020年6月1日晚,拉萨河畔,沉寂了近半年的宝瓶山又响起了久违的歌舞声,西藏文化旅游名片《文

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第八季演出正式启幕。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当时唐朝

的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

【答案】B

【解析】唐太宗时期,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了他。

6.贞观十五年,吐蕃的一位赞普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题中的“赞

普”和“公主”指的是()

A.尺带珠丹和文成公主B.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C.尺带珠丹和金城公主D.松赞干布和金城公主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贞观十五年”“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结合所学知识: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7.如图《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之一,现藏故宫博物院,该图描绘的场景是

A.孝文帝穿汉服出行B.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的使者

C.唐玄宗接见安禄山D.唐穆宗与吐蕃订立友好盟约

【答案】B

【解析】《步辇图》描绘的场景是唐太宗接见吐蕃求婚的使者。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

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

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

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

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唐蕃和亲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故选:B„

8.唐朝民族关系和睦,周边各族的向心力大大增强。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②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③筒车等农业工具得到推广④日本派遣唐使来到唐朝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以强盛的国力为基础以开放的胸怀接纳世界,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

策被尊为天可汗;为了巩固与吐蕃的关系,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唐与吐蕃的交往;筒车的使

用属于经济领域,不属于民族关系领域,与题意不符;日本派遣唐使来到唐朝属于对外交往,不属于民族

关系领域,与题意不符;综上符合题意的是①②,故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o

9.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5%,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是

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A.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B.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C.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D.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答案】C

【解析】据材料“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占6%.这在历代汉人王朝中

是较为罕见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允许少数民族通过科举考试做

官。

10.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雄伟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

望长空。四个人俑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

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乐舞俑正伴随着乐曲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折射出唐朝()

A.边疆巩固B.国力强盛C.兼容并包D.重文轻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材料关于唐三彩骑驼乐舞俑的介绍中涉及胡人俑和汉人俑,说明

当时民族交融,具有兼容并包的社会特征;材料没有反映边疆巩固的信息,排除A;材料无法反映唐朝的

国力强盛,排除B;重文轻武政策是在宋朝时期推行的,排除D。故选C。

11.唐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下列语句中能够体现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的是()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D.和同为一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太宗时期的民族政策。“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是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

的名言,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对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是一视同仁的,这体现了唐代开明的民族政策。

故选C。

12.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的这种“抚九族以仁”的做法。说明当

时()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B.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族之间关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是“独爱之如一”,"抚九族以仁”。这

句话的意思是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和汉族是一视同仁的,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

政策促进了当时民族关系的友好发展和交流,维护了国家的统治。

13.唐蕃会盟碑上记载:“喜兵革之不作,惟亲好之是崇,岂不盛欤”表达的意思是()

A.唐朝和吐蕃加强经济往来B.表达了民族之间团结友好往来的思想

C.中央政府和边疆政权的平等性D.双方增设专门友好交往的机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民族的交往。据所学可知,唐蕃会盟碑是唐朝和吐蕃友好交往的见证,表达了民族

之间团结友好往来的思想。

14.唐太宗能够被西北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主要是因为()

A.唐朝国力强盛B.西北各族惧怕唐朝的势力

C.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D.西北各族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

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15.据记载,文成公主入藏时,携带的嫁妆有释迦佛像,360卷经典,大量珍宝、金鞍玉辔、绸帛、种子,

60种营造与工技著作,100多种医方、4种医学论著等。丰富的嫁妆种类折射出唐朝()

A.对边疆统治加强B.民族交融成为主流C.经济文化的繁荣D.开元盛世成就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从材料信息看,文成公主的嫁妆种类繁多,包括佛像、经典、珍宝、丝

绸、种子、营造与工技著作等,这折射出当时唐朝经济文化的繁荣,故C项符合题意。吐蕃并非唐朝的统

治区域,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唐朝民族交融成为主流,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唐太宗时

期,开元盛世是在唐玄宗时期,排除D项。

16.下列选项与下图人物无关的是()

A.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B.文成公主入藏

C.设置北庭都护府

D.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图片人物是唐太宗,设立北庭都护府的是武则天,与唐太

宗无关。故选Co

17.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这句话介绍的是文成公主入

藏的()

A.原因B.意义C.过程D.背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依据题干中“密切了”和“增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