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i.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

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

要地位;(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A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时

空观念、唯物史观)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

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

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含嘉仓遗址

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

2.以下是某朝代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填入①②处的应是()

A.战国修建都江堰B.秦朝修建长城

C.隋朝开通大运河D.明朝修建北京城

3.东晋时,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约为4%左右;而到了隋唐时期,这一比例上升到了20%左右。

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A.统治者文化素养提高B.民间私学的兴起

C.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D.尚文风气的盛行

4.《旧唐书・李密传》对于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有如下描述:“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

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这一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隋炀帝的暴政B.唐末朝政腐败

C.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D.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

5.下图为某个朝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它从侧面反映该朝()

制制

(《

官•

门•

.签•

•下

)()官

行,

(・

)。

)行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军机处

6.某班进行“小钱币,大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一位同学推测下面这枚吉语花钱(铸有吉祥词语,不流

通)的出现不早于隋唐时期。以下可作为依据的是()

A.工匠开始掌握青铜冶炼技术B.这枚钱币采用圆形方孔形制

C.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了五铢钱D.隋唐时期创立并完善科举制

7.唐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唐朝的革新措施与这一理念吻合的是()

A.进一步完善中央机构B.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C.注重文教,编修经籍D.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8.诗歌既抒发作者情怀,也反映社会现象,下列诗句描写的社会现象反映的是()

诗句一:姚崇宋璟作相公,劝谏上皇言语切

诗句二: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9.据唐末陆龟蒙《耒相经》记载:(它)首先将直辕、长辕改为曲辕、短辕,使犁架变小变轻,操作灵活

且节省人力和畜力。这里记载的生产工具()

A.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B.促进了大运河的开凿

C.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杰作D.诞生于隋朝的江南地区

10.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结合材料和

所学知识,概括筒车的好处是()

A.材质坚硬,利于深耕B.沟通河道,利于水运

C.节省人力,提高效率D.滑行自如,利于拔秧

11.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又有女官上官

婉儿、女诗人薛涛、女道人鱼玄机等,这种现象()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进步B.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C.得益于社会风气的开放D.确立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12.下侧是唐朝最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文稿中“乾元元年”,即公元758年,文稿追叙了

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

成仁之事。文稿可作为印证的历史事件是()及

去•

我"~

出'

3始

戏B

九IH

傅Ael

打M

'1又

呼3"

夕&

畲3

•)上

得M

3小

门.

今H

1岑

以M

A1堤

3匐

A餐4-

R化.1.T⑥

队21

«.ha*m

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鉴真东渡

13.唐朝灭亡后,在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南方也出现了吴、南唐、吴越等政权并立,这些

政权并立,其实质是()

A.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B.豪强地主势力崛起

C.汉族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D.农民起义的继续

14.以下两首诗歌均为杜甫创作,其内容的变化反映出()

《忆昔》《无家别》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縻俱丰实。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A.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B.杜甫的创作水平不断降低

C.杜诗风格与唐朝历史的走向相关D.科举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15.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

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步辇图》(摹本)

A.张骞出使西域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C.文成公主入藏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16.下面为章怀太子(武则天之子)墓壁画《客使图》及其说明。这幅壁画()

画面中共有六位人物,前三位是穿着初唐时期朝服的官员。后面三位分别是来自东罗马、新罗国和我

国东北抹羯族的使者

①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②反映了当时中外交流和民族交往

③再现了唐朝繁盛的海外贸易场景④见证了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局面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黑石号”是唐朝时期沉没于今印度尼西亚的一艘阿拉伯商船。船上装载着准备经由东南亚运往西亚、

北非的精美手工业品。其中打捞出的我国当时各地名窑生产的外销瓷器达六万多件,很多瓷器带有阿

拉伯风格的图案和装饰。这表明唐朝()

①与外国的贸易往来频繁②长安城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③陶瓷生产技术水平较高④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中外交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以下两张邮票所纪念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图一:《玄奘西行求法》邮票图二:《鉴真大师像回国巡展》邮票

A.开辟了沟通欧亚的丝绸之路B.结束了政权分立状态

C.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D.促进国力达到顶峰

19.历史文物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以下文物反映出唐代()

大食人俑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

A.经济繁荣发展B.社会风气开放

C.对外交流广泛D.文学艺术繁荣

20.唐朝时期,东亚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等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

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以下促成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

①日本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③新罗学习唐朝政治制度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1.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开展项目化学习时,列出他们搜集的素材。据此推测,他们的研究主题是

()

研究主题:▲

文献:朕(李世民)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资治通鉴》

诗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策米白,公私仓膜俱丰实。——杜甫

壁画:敦煌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

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水利工程:始建于唐朝,有“江南第一都江堰”之称的渔梁坝

A.唐太宗的治国理念B.唐朝农业的发展

C.劳动人民的创造力D.“开元盛世”的出现

22.初唐画家阎立本擅长人物画,他画的人物形态各异、形神兼备。其中,《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

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幅画有助于我们了解的历史是

A.张骞出使西域B.北方出现民族大交融的高潮

C.文成公主入藏D.唐朝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2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下列选项中彰显盛唐气象的作品是()

法蓝

«t水

嘴摩

%布

节漪

4於

,卜

生4

7」

4强

A.《韩熙载夜宴图》(局部)B.《清明上河图》(局部)

C.《兰亭集序》(摹本局部)D.《送子天王图》

24.绘画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直观表现。赏析下面两幅绘画作品,从中可以得出二者在技艺上

()

作者:顾恺之(东

作者:吴道子(唐)

晋)

:2作品风格:吸收顾恺之的

作品风格:线条优

画风,注重线条,笔法简

美活泼,注重人物

练;又改革传统线描法,

一二成学(一神态的刻画,以形

*7《送子天王图》融入晕染法的立体效果,

写神,用笔细劲连

《女史箴图》(局部)(局部)颇有动感。

绵,富有个性。

A.生动描绘了宫廷女官的生活B.表现出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C.细腻表现了开放的社会风气D.借鉴西方绘画的创作手法

25.下图是小云同学学习隋唐这一单元后绘制的思维导图。据图可以判断隋唐的时代特征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26题10分,27题14分,28题11分,29题15分,共50分。

26.隋朝虽然短暂,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辉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它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它利用了黄河南

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

材料二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的科举制度还处

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材料三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摘编自皮日休《汴河怀古》

(1)材料一涉及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重大工程?它的开通有什么积极作用?(3分)

(2)从材料二中找出科举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有哪些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含嘉仓示意困

含嘉仓始建于隋大业年间,唐代不断修筑、扩建,成为当时大型官仓之一。它紧靠今洛阳老城区的北

侧,东西宽600余米,南北长700余米。洛阳含嘉仓的发现,为研究隋唐时期的储粮制度和大型粮窖

结构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材料二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日:“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为政之要。唯在得人,用非其

才。必难致治,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

才商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她)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

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在她统治时

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

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四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迪(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勤于政事)。加

之姚崇、宋璟等守正之捕,孜孜献纳(孜孜不倦的献计纳策),故致治平。

——《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一反映了隋炀帝哪方面的治国措施?根据材料一,概括含嘉仓的历史

研究价值。(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请试举一例印证其治国思想的施行。(3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她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位皇帝?归纳材料三中体现的为政举措

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4分)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统治前期的“治平”局面被称为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朝三位

皇帝治国的共同点。谈谈你对著名帝王与国家发展关系的认识。(5分)

28.大唐以博大的胸襟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显示了高度的自信和恢弘的气度。观看下面图片并阅读相关

文字介绍,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图一陕西乾县唐朝章怀太子墓壁画《客使图》(部分)

该壁画展现了三名唐朝官员(左)在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景。这些使节可能来自拜占廷帝国、朝鲜和西

伯利亚,他们在向唐朝的代表表达敬意。唐朝是一个国际性的朝代,政府专门设置了鸿胪(14)寺来

接待各国的使者;推行与邻国之间的朝贡关系,即邻国及其民众要经常向大唐献上贡品并行叩头之礼-

在皇帝面前下跪,以前额触地,唐朝回报进贡国家奢华的礼物。据记载,唐朝曾在大明宫麟德殿宴请

过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天竺(今印度、巴基斯坦)及骡国(今缅甸)、真腊(今柬埔寨)、

林邑(今越南)、室利佛逝(今苏门答腊),西域和中亚各国,西方的拜占廷(东罗马)、波斯(今

伊朗)、大食哈里发帝国(阿拉伯)等均有使节来到大唐。长安城内到处可见来自世界各国的商旅、

僧侣和留学生。

材料二:

图二图三

材料三:”...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四:《西游记》歌词:“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任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

万里,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

(1)该壁画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2分)

A.实物资料B.文献资料

(2)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关于对外交往方面的历史信息?(3分)

信息点一:

信息点二:

信息点三:

(3)请你说出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材料三诗中说该人物“舍己为人传道艺”,试举出传的一种“道

艺”。(2分)

(4)材料四中的“唐三藏”是谁?他还根据途中见闻,在弟子的帮助下写成哪一著作?(2分)

(5)根据以上图文内容,你能得出什么历史认识?(2分)

29.唐朝书写了一个繁荣盛世的封建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唐朝时期,经济、民族关系、社会等方面迅速发展,呈现出繁荣富强的盛唐景象,阅读下列材料,回

答问题。

【经济】

据记载,某工具“如纺车,以细竹为止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则舀水,高则泻水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民族】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兵

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社会】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

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

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农业领域出现的生产工具名称,并说说该工具的用途。(2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民族关系融合的典型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实

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你对我国的民族关系发展有何思考?(3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具体包括哪些方面?(3分)

(4)阅读材料,从唐朝的经济、民族、社会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盛唐气象”提出观点,并在材料

中选取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7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单元检测】

(满分100分,限时60分钟)

【单元核心素养目标】

▲i.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知道隋朝速亡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2.了解科举制度创建、大运河开通、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事,从制

度、经济、文学艺术、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认识隋唐王朝在世界历史上的重

要地位;(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A3.通过了解“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局面,认识唐末五代的社会危机。(时

空观念、唯物史观)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部分共25个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1.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千米,有数

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区普遍建立。这些仓窖

遗址可用于研究隋朝(

含嘉仓遗址

A.国家统一的条件B.政治制度的创新

C.商业发展的水平D.财政经济的状况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经考古发掘(如下图),遗址面积40

多万平方千米,有数百个粮窖。这种规模宏大的仓窖,不仅数目繁多,而且库藏巨大,在全国运河地

区普遍建立”可知,隋朝时期粮食产量大,农业生产发展迅速,可用来研究隋朝时期财政经济的状况,

D项正确;隋文帝在位时期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社会经济繁荣,为灭掉南方的陈朝奠定了基

础。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最后一个朝代陈朝,实现全国统一,与题干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A项;

隋朝的制度创新主要表现是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信息与农

业息息相关,与商业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以下是某朝代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填入①②处的应是()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

面,重新实现统一»②一经济和文化交流

A.战国修建都江堰B.秦朝修建长城

C.隋朝开通大运河D.明朝修建北京城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知识结构示意图并结合选项设计可知,①处应填入朝代,②处应填入工程名称。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己有的

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

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据此可知,①处应填写“隋朝”,②处应填写“开通大运河”,C项正

确;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与①处不符,排除A项;秦朝修筑长城的目的主要

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与②处不符,排除B项;明朝之前的元朝是一个统一的王朝,与①

处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东晋时,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约为4%左右;而到了隋唐时期,这一比例上升到了20%左右。

这一变化主要由于()

A.统治者文化素养提高B.民间私学的兴起

C.科举取士制度的创立D.尚文风气的盛行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东晋到隋唐时期,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上升。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隋朝时期创立的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有利于寒

门子弟入仕,c项正确;统治者文化素养提高,与“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上升”无关,且材料没

有体现,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民间私学兴起,排除B项;“尚文风气的盛行”出现在北宋时期,

排除D项。故选C项。

4.《旧唐书・李密传》对于某一时期的社会状况有如下描述:“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

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这一社会状况出现的原因是()

A.隋炀帝的暴政B.唐末朝政腐败

C.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D.五代十国政权更迭频繁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结合所学

可知,这反映的隋朝末年农民战争造成的悲惨景象,隋朝末年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

政,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隋朝末年的惨状,与唐朝无关,排除B项;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在唐朝

的安史之乱后,排除C项;五代十国出现在唐朝灭亡以后,排除D项。故选A项。

5.下图为某个朝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它从侧面反映该朝()

(制制

需.

尚(

n•

•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