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蛟龙”探海》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1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蛟龙”探海》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2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蛟龙”探海》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3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蛟龙”探海》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4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蛟龙”探海》同步练习(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蛟龙”探海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鲸龙()僮.()

摹然()最立()

瞩目()突袭()

panshan()hong()图

hui()声hui()色linli

()尽致

haohan()无际boIan()起伏

chouchu()满志pi()波zhan

()浪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从“天

眼"FAST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

机,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全方位突破,一

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全球。

A.深空研发灵相

B.探空研发惊艳

C.探空研究惊艳

D.深空研究亮相

3.在语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节奏匀称的句子,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新时代,“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代表着自信精神:年轻人

爱上博物馆,热衷逛古都、听京剧……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已深入人

心。它代表着创新精神:……中华民族从不缺乏梦想与创造。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助力中国这条巨龙继

续腾飞!

A.上天入海的水陆两栖救援飞机“蛆龙”,勇往直“潜”的载人潜

水器“蛟龙”,科考重器“雪龙2”号破冰前行

B.上天入海,勇往直“潜”,破冰前行,是水陆两栖救援飞机"鳏

龙”、载人潜水器“蛟龙”和“雪龙2”号这个科考重器

C.水陆两栖救援飞机“鲸龙”上天入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勇往

直“潜”,科考重器“雪龙2”号破冰前行

D.水陆两栖救援飞机“鳏龙”上天入海,载人潜水器“蛟龙”、科

考重器“雪龙2”号,勇往直“潜”,破冰前行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许晨,山东德州人,作家。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

奖获得者。2018年8月11日凭借《第四极一一中国“蛟龙号”挑战

深海》(《中国作家》纪实版2015年第11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报告文学奖。

♦结构图不

’概述人类对海洋的、

憧憬与探索

(介绍试验海域)

.“蛟龙”探海过

同日海空壮举《程))民族精神探海精神

海空连线,互

〔相祝愿J

升华主旨:表达赞美

、与自豪之情>

♦考点链接

谈看法、表观点

题型:请你就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认识)。

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题,只需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但要谨

记,观点一定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回答时一般就该事件或由该现

象表现出的积极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

提出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答题规范:表明观点(同意或不同意)十说明理由。答题时有两

个标准需要注意:(1)紧密结合题目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思考,答

案不局限于一个;(2)注意阐述的观点应是积极向上的,语言精练,

紧扣题意。

4.小文同学参观了展览馆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写

下了观后感,其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且文中的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

找出来并修改。

展览综合运用了图文、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集中展

示了我国五年来在各方面获得的辉煌成就,展厅丰富的内容令人耳目

一新。科技新成果成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从升空的“北斗”,飞

驰的“复兴”到探海的“蛟龙”,从量子卫星到“神威•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科学家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使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置身其中,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令我倍感骄傲与自豪,一种为国

家发展、民族复兴努力学习的愿望在我内心油然而生。

(1)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标点符号修改:

5.班级举办以“走进科学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走进科学世界”系列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你根

据框架图内容,为本次活动写一篇解说。

科技节活动框架图

tiSH,

北1模区制竹I

(2)在科技馆参观活动中,同学们看到一组展示中国科技进步成果

的实物模型。大家探究发现,它们的命名都很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

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不超过60字。

①嫦娥(登月探测器)

②蛟龙(载人深海潜水器)

@课内精读

6.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于是,当历史老人脚步蹒跚地走到了20世纪,深达1000米、3

000米、6000米的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

国人、日本人的身影。

7.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半个多月前,随着试验母航“向阳红09号”的一声汽笛长鸣,

“蛟龙号”海试团队于2012年6月3日由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

穿过长江吴淞口,踌躇满志地奔赴西太平洋,奔向那片遥远而本年的

海域。

@课外拓展

深潜,万米海底

许晨臧思佳

①2020年6月19日,中国的全海深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被命名

为“奋斗者”号。

②紧接着,“奋斗者”号团队开始了海试征程。中国船舶集团第

702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叶聪出任海试总指挥,第一批潜航员由

张伟、叶延英、杨波、赵兵等人担任。经过第一阶段在南海下潜4500

米检测成功之后,他们将挺进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③若把南北极称为地球的第一、第二极地,珠穆朗玛峰为最高级

——第三极地的话,那么马里亚纳海沟就是最深极——第四极地。它

位于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是一条洋底弧形洼地,长约2550

公里、宽69公里,平均水深在8000米左右,极点为“挑战者深渊”,

深度为11034米。也就是说,把8848.86米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里

边都填不满。

④这里黑暗、冰冷、压力巨大,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我们的“奋

斗者”号并非仅仅作短暂停留的探险型潜水器,而是工作型的,需要

搭载三人潜入万米海底,能够自主巡航与科学考察。空间大、时间长、

乘员多,难度远远超过世界类似深潜器。此次前往“挑战者深渊”海

试,就是对这台全海深万米载人潜水器性能的全面验证。

⑤2020年10月10日上午,三亚南山港码头鼓乐喧天,一个隆

重而热烈的启航仪式在此举行。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鸣响,“探索一

号”和“探索二号”满载着人们的祝福出征了。10月21日,海试团

队到达预定海域。此后5天,连续进行5次大深度下潜,从5454米

一直到9163米,均获圆满成功。

⑥激动人心的一天到来了,10月27日,“奋斗者”号将首次突

破万米大关。由海试总指挥叶聪、主驾驶叶延英、声学设计师刘烽瑶

执行这个光荣的任务。这不仅仅是一个深度从4位数到5位数的变化,

而且是中国人要逼近地球最深海底,挑战极限。

⑦“各就各位,准备下潜!”

⑧“明白,下潜人员已就位!”

⑨“报告一号,船舶准备完毕,距离布放点6米!”

⑩“报告一号,水面支持系统准备完毕!”

⑪随着一系列口令下达,载着“奋斗者”号的轨道车移动、保障

人员拆除限位销、挂主缆、起吊、挂龙头缆、布放入水。预先等候在

小艇上的试验员,适时冲上去解除主缆副缆。潜水器逐渐漂离船尾部。

潜航员在舱内进行水面检查,确认各项设备的状态。

⑫“一号、一号!‘奋斗者’号一切正常,水声通信已建立,请

示下潜!”

⑬“一号明白。下潜!”

⑭现场指挥部一声令下,漂浮在海面的潜水器,瞬间便如游鱼一

样潜入水下。光线从蓝色慢慢变暗,在微光相机里能看到一些发光的

浮游生物在游动。深度值在不断增加,3个小时之后,多普勒测速仪、

避碰声呐先后显示距底高度为130米左右。叶延英开始抛载,叶聪眼

睛一眨不眨盯着仪表盘,刘烽瑶通过水声通信语音向母船汇报:

“‘奋斗者’号已突破万米深度,目前已抛载,准备坐底。”

⑮“太好了!祝贺你们,祝贺我们的深潜事业!请密切关注潜水

器状态,保证各方面的安全!”

⑯在照明灯光下,随处可见透明的海参、海绵等,不由得让人感

叹生命力的顽强。叶聪十分兴奋,但他没有表露出来,而是叮嘱同伴

调节潜水器均衡、近底航行观察、做好相关的试验记录。

⑰深度10058米!中国人首次到达万米海底了!

⑱消息传到母船“探索一号”指挥部里,正在屏幕前观看的队员

们鼓掌庆贺!

⑲随后,在10月30日,11月2日至5日,“奋斗者”号又分

别4次超过一万米下潜,进一步验证和巩固了深潜成果。11月10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奋斗者”号深潜海底进行了现场直播。这一

天,“奋斗者”号亦成功抵达海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了中

国载人深潜的纪录。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8.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通讯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深潜的过程,时间的表述非常具体,

突出了通讯文体的严谨性。

B.文章第③段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但又不

是非常确切的描述,表述缺乏真实性。

C.对下潜前的准备工作的描写,采用简短对话的形式,营造了一种

紧张兴奋的氛围。下潜中“叶聪眼睛一眨不眨盯着仪表盘”写出了潜

航员全神贯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D.在首次下潜破万米后,又在接下来的几天进行了4次超过一万米

的下潜,验证和巩固了深潜成果,体现了海试工作人员的细致严谨。

9.文章第③段关于马里亚纳海沟的介绍有何作用?

10.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叶延英开始抛载,叶聪眼睛一眨不眨盯着仪表盘。

11.“奋斗者”号下潜超过一万米,根据文章内容,思考这一突破对

于中国而言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蛟龙(jiao)憧憬(chongjing

蓦然()矗立(

瞩目(zhu)突袭(

panshan(蹒跚)hong(宏)

hui(绘)声hui(色linli(淋

漓)尽致

haohan(浩瀚)无际boIan(波澜)起伏

chouchu(踌躇)满志pl(劈)波zhan(斩)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

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的科技。从“天

眼"FAST到“蛟龙”探海,从页岩气勘探到量子计算

机,深空、深海、深地、深蓝,中国科技全方位突破,一

批“叫得响、数得着”的科技成果全球。

A.深空研发亮相

B.探空研发惊艳

C.探空研究惊艳

D.深空研究亮相

3.在语段横线上补写一个节奏匀称的句子,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新时代,“龙”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代表着自信精神:年轻人

爱上博物馆,热衷逛古都、听京剧……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已深入人

心。它代表着创新精神:……中华民族从不缺乏梦想与创造。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助力中国这条巨龙继

续腾飞!

A.上天入海的水陆两栖救援飞机“蛆龙”,勇往直“潜”的载人潜

水器“蛟龙”,科考重器“雪龙2”号破冰前行

B.上天入海,勇往直“潜”,破冰前行,是水陆两栖救援飞机"鳏

龙”、载人潜水器“蛟龙”和“雪龙2”号这个科考重器

C.水陆两栖救援飞机“鲸龙”上天入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勇往

直“潜”,科考重器“雪龙2”号破冰前行

D.水陆两栖救援飞机“鳏龙”上天入海,载人潜水器“蛟龙”、科

考重器“雪龙2”号,勇往直“潜”,破冰前行

@对接中考

♦文化积累

许晨,山东德州人,作家。第五届冰心散文奖、第七届鲁迅文学

奖获得者。2018年8月11日凭借《第四极一一中国“蛟龙号”挑战

深海》(《中国作家》纪实版2015年第11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

报告文学奖。

♦结构图不

’概述人类对海洋的、

憧憬与探索

(介绍试验海域)

.“蛟龙”探海过

同日海空壮举《程))民族精神探海精神

海空连线,互

〔相祝愿J

升华主旨:表达赞美

、与自豪之情>

♦考点链接

谈看法、表观点

题型:请你就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认识)。

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题,只需直接阐述自己的观点即可,但要谨

记,观点一定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回答时一般就该事件或由该现

象表现出的积极一面予以肯定,对其表现出的不好的一面予以否定并

提出意见。言之有理即可。

答题规范:表明观点(同意或不同意)十说明理由。答题时有两

个标准需要注意:(1)紧密结合题目的材料,融入自己的思考,答

案不局限于一个;(2)注意阐述的观点应是积极向上的,语言精练,

紧扣题意。

4.小文同学参观了展览馆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写

下了观后感,其中有一处标点错误,且文中的画线句子存在语病,请

找出来并修改。

展览综合运用了图文、视频、实物、模型、互动体验等,集中展

示了我国五年来在各方面获得的辉煌成就,展厅丰富的内容令人耳目

一新。科技新成果成为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从升空的“北斗”,飞

驰的“复兴”到探海的“蛟龙”,从量子卫星到“神威•太湖之光”

超级计算机。科学家对工作的精益求精使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重大突

破。置身其中,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令我倍感骄傲与自豪,一种为国

家发展、民族复兴努力学习的愿望在我内心油然而生。

(1)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在“等”后面力口“形式”。

(2)标点符号修改:将“‘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后的句

号改为逗号。

5.班级举办以“走进科学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走进科学世界”系列活动的构思框架图,请你根

据框架图内容,为本次活动写一篇解说。

科技节活动框架图

示例:为了让各位同学更了解科技发展新状况,班级策划了“走

进科学世界”系列活动,这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分为线

下活动与讲座两大类。在线下活动中,有以北斗模型制作和机器人编

程为主的社团活动,还有制作手抄报和参观科技馆这些活动,这几项

活动结束后会进行成果展示。讲座有“人工智能”“航天科技”“天

文世界”等主题,方便同学们了解相关科学发展的最新情况。

(2)在科技馆参观活动中,同学们看到一组展示中国科技进步成果

的实物模型。大家探究发现,它们的命名都很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一

个分析其命名的深意。不超过60字。

①嫦娥(登月探测器)

②蛟龙(载人深海潜水器)

示例一①嫦娥:“嫦娥奔月”是我国关于月球的美丽神话。传说中,

嫦娥飞天奔向月球,月球探测器也是从地球奔向月亮,并对月球进行

探测,“嫦娥”之名与之契合。

示例二②蛟龙:蛟、龙是古代传说中的两种动物,居住在深水中。

相传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将载人深海潜水器命名为“蛟龙”,

寓意潜水能力强。

@课内精读

6.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于是,当历史老人脚步蹒跚地走到了20世纪,深达1000米、3

000米、6000米的大洋深海中,相继出现了美国人、俄罗斯人、法

国人、日本人的身影。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类对海洋探索的历史人格化,生动形象地

写出人类探索深海过程的漫长与艰难。

7.赏析下列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半个多月前,随着试验母航“向阳红09号”的一声汽笛长鸣,

“蛟龙号”海试团队于2012年6月3日由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

穿过长江吴淞口,踌躇满志地奔赴西太平洋,奔向那片遥远而本近的

海域。

“亲近”的意思是“(双方)亲密,关系密切”。尽管海试地点距离

出发港口万里之遥,但因为它是“蛟龙号”海试团队即将进行科学探

索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他们的使命和责任,所以觉得“亲近”。这种

“亲近”体现了团队对科学探索的深厚情感和坚定决心。

@课外拓展

深潜,万米海底

许晨臧思佳

①2020年6月19日,中国的全海深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被命名

为“奋斗者”号。

②紧接着,“奋斗者”号团队开始了海试征程。中国船舶集团第

702研究所副所长、总设计师叶聪出任海试总指挥,第一批潜航员由

张伟、叶延英、杨波、赵兵等人担任。经过第一阶段在南海下潜4500

米检测成功之后,他们将挺进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③若把南北极称为地球的第一、第二极地,珠穆朗玛峰为最高级

——第三极地的话,那么马里亚纳海沟就是最深极——第四极地。它

位于太平洋西部马里亚纳群岛以东,是一条洋底弧形洼地,长约2550

公里、宽69公里,平均水深在8000米左右,极点为“挑战者深渊”,

深度为11034米。也就是说,把8848.86米高的珠穆朗玛峰放在里

边都填不满。

④这里黑暗、冰冷、压力巨大,环境条件极其恶劣。我们的“奋

斗者”号并非仅仅作短暂停留的探险型潜水器,而是工作型的,需要

搭载三人潜入万米海底,能够自主巡航与科学考察。空间大、时间长、

乘员多,难度远远超过世界类似深潜器。此次前往“挑战者深渊”海

试,就是对这台全海深万米载人潜水器性能的全面验证。

⑤2020年10月10日上午,三亚南山港码头鼓乐喧天,一个隆

重而热烈的启航仪式在此举行。随着一声长长的汽笛鸣响,“探索一

号”和“探索二号”满载着人们的祝福出征了。10月21日,海试团

队到达预定海域。此后5天,连续进行5次大深度下潜,从5454米

一直到9163米,均获圆满成功。

⑥激动人心的一天到来了,10月27日,“奋斗者”号将首次突

破万米大关。由海试总指挥叶聪、主驾驶叶延英、声学设计师刘烽瑶

执行这个光荣的任务。这不仅仅是一个深度从4位数到5位数的变化,

而且是中国人要逼近地球最深海底,挑战极限。

⑦“各就各位,准备下潜!”

⑧“明白,下潜人员已就位!”

⑨“报告一号,船舶准备完毕,距离布放点6米!”

⑩“报告一号,水面支持系统准备完毕!”

⑪随着一系列口令下达,载着“奋斗者”号的轨道车移动、保障

人员拆除限位销、挂主缆、起吊、挂龙头缆、布放入水。预先等候在

小艇上的试验员,适时冲上去解除主缆副缆。潜水器逐渐漂离船尾部。

潜航员在舱内进行水面检查,确认各项设备的状态。

⑫“一号、一号!‘奋斗者’号一切正常,水声通信已建立,请

示下潜!”

⑬“一号明白。下潜!”

⑭现场指挥部一声令下,漂浮在海面的潜水器,瞬间便如游鱼一

样潜入水下。光线从蓝色慢慢变暗,在微光相机里能看到一些发光的

浮游生物在游动。深度值在不断增加,3个小时之后,多普勒测速仪、

避碰声呐先后显示距底高度为130米左右。叶延英开始抛载,叶聪眼

睛一眨不眨盯着仪表盘,刘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