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教学设计_第1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教学设计_第2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教学设计_第3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教学设计_第4页
2024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10课金与南宋对峙

【教学目标】

①了解金政权的建立,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的相关史实,分析北宋灭亡的原因。(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②知道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的史实,正确认识宋金和议,知道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史料

实证、唯物史观)

③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品质,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离不开我国各族人民

的密切交往。(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岳飞抗金;宋金对峙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宋金和议。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这首慷慨壮烈的《满江红》是岳飞的抒怀之作,相信大家都听过甚至背过,那你知道他

的哪些故事呢?答案提示:岳飞抗金。

金那是由哪个民族建立?又是如何灭掉北宋的?南宋与金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今天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金与南宋对峙。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与图一相比,图二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如何从图一变成图二的?

答案提示:

环节三:新课教学

(一)目标导学一:金的建立

1、教师指导:【史料实证】结合教材P53内容及图文材料归纳女真族的相关史实。

辽(契丹)

上京。

IL南%…

生活区域生活特点生活状况

及天祚嗣位,责贡

生女直地有混同江、欲勇悍,喜战斗,

尤苛。有天使所至,

耐饥渴苦辛,骑马

长白山,混同江亦百般需索于部落,

上下岸黑壁如飞。

号黑龙江,所谓稍不奉命,召其长

济江河不用舟楫,

加杖,甚者诛之。

“白山黑水”是也。浮马而渡。

—《永乐大典》

—《金史》—《大金国志》

答案提示:黑龙江、长白山一带(白山黑水);骁勇善战、游牧渔猎;受辽的控制

和压迫

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生女直地”是指生女真的发源地,其地理位置包括今天的东北地

区。混同江(即黑龙江)和长白山区域,因此用“白山黑水”来形象地指代这一地区。

材料二解读:他们勇敢剽悍,喜好争斗作战,能够忍受饥饿、口渴等艰难困苦,骑着马在悬

崖峭壁上上下往来就像飞一样,渡过江河不需要船只,骑着马就能漂浮过江。

材料三解读:等到天祚帝继承皇位后,索要贡品的要求愈发严苛。但凡有朝廷使者到来,便

在部落中百般索取财物等,稍有不遵从命令的,就召来部落首领施以杖刑,严重的甚至直接

诛杀。

2、自主学习:根据教材P53-54,说一说金政权是如何建立并发展壮大的?

答案提示:

11世纪末,12世纪初,时间:1115年模仿中原王朝制度,

完颜阿骨打阿骨打起兵人物:阿骨打改革女真部落体制,

完成统一。抗辽,辽军(金太祖)颁行女真文字,发

节节败退。都城:会宁府展生产。女真势力

国号:大金迅速壮大。

教师指导:辽国以“宾铁”作为国号,是取宾铁坚硬之意。然而宾铁虽坚硬,最终也会锈蚀

损坏,只有金子不会变质毁坏。金的颜色是白色,而完颜部崇尚白色。由此可以看出大金国

号寓意金政权坚不可摧,长久存在,克制辽国。

3、问题探究:【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小组讨论,金朝的统治改革措施有何特点?对此你有何

认识?

金代铁锌、铁锹、犁镜、铁镐、女真族货币女真进士题名石碑上

铁铐、铁镰等农具的女真文字拓片

金承辽后,凡事欲轶辽世,故进士科目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一《金史•选举志》

立孔子庙于上京——《金史•孔堵传》

答案提示: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制度

各民族交往密切;民族交融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化的。

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金代科举制度在继承辽代基础上,又吸收了唐宋科举的一些做法,

并对这些做法进行了增加或删减。

材料二解读:在上京建立孔子庙。

(二)目标导学二:金灭辽及北宋

1、教师指导:【历史解释】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金与辽、北宋与辽的关系如何?

基于上述关系金与北宋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材料一:金太祖深知女真国力虽较前大增,但仅凭借女真族的力量灭亡辽国,还是相当困难

的,故甚为注意、分化辽国统治势力,联络各种反辽力量。

——《汴梁歌啸:北宋辽时期国务实录》

材料二:辽国天祚帝荒淫无道,大宋可以联合东北的女真部落,南北夹击,可以光复燕云十

六州。

——《三朝北盟会编》

答案提示:金誓师抗辽、北宋想收复失地;海上之盟

教师指导: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泛海赴金,签订的军事合作盟约。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阻隔

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盟约规定,金取辽中京大定府,宋取辽南

京析津府,辽亡后,宋将原给辽之岁币转纳于金国,金同意将燕云十六州之地归宋朝。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4,说一说北宋与金在灭辽过程中分别表现如何?当辽灭亡以后,

金履行盟约了么?

北\宋

答案提示:北宋:被辽军打得大败。

金:1125年,辽被金灭亡。

没有,金发动对宋战争。1127年,金军攻破东京,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后北上,北宋灭亡。

教师指导:1120年签订了宋金海上之盟。此后完颜阿骨打率军一路厮杀,直捣辽国的东京、

上京等五大京城,1125年西京被破,辽国灭亡。在灭辽的过程中,金人发现了北宋的无能,

于是分兵两路直扑北宋都城开封。宋徽宗想逃命,临时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年号改为“靖

康”。这样一来,军心涣散,东京危在旦夕。1127年金军占领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

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还掠夺了大量的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了解北宋的灭亡。

一念风吹抽UiUi

6

电9i

教师指导:从古至今,各个朝代灭亡时所遭受的耻辱,没有像赵宋王朝这样的。

4、问题探究:【历史解释】依据材料小组讨论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最高统治集团的肆意挥霍,一年的财政收入只能应付九个月开支。一《中国

古代史》

材料二:金兵南下消息传到开封,宋徽宗惊慌失措:“不复议战守,惟日谋避敌之计”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北宋之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关键时刻“文臣主兵,多次决策错误”……徒然消耗巨大

财力与士兵生命。

-《岳飞之死与宋代文人政治的历史困境》

答案提示:统治腐朽;

统治者无心抵抗,只想妥协求和;

北宋崇文抑武政策导致指挥不力,军队战斗力不强。

(三)目标导学三:岳飞抗金和南宋偏安

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结合所学知识画出图一、图二政权并立示意简图及更替的过程,

并制作南宋朝代建立卡。

图一: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图二:金、南宋、西夏形势图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答案提示:

时间:1127年

西夏辽1125年金灭辽西夏金

建立者:赵构(宋高宗)

北宋11药蔻天见第”南宋

都城:临安(今杭州)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5,回答下列问题:

①面对金军的大举南下,南宋军民是如何应对的?

②当时最有名的抗金将领是谁?

③他取得了那些成就?

④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

答案提示:奋起抵抗;

岳飞;

组建岳家军;率军北伐,收复许多失地;耶城大捷大败金军主力。

受诏班师回朝,宋金达成和议。岳飞被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宋高宗和秦桧(hui)害怕

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

教师指导:岳飞在抗金大计上毫不妥协,宗弼以杀岳飞作为议和的交换条件,高宗、秦桧以

屈膝求和作为巩固自己皇位与相权的根本之计,于是,岳飞走向必死的结局。

3、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了解岳飞的事迹。

4、问题探究:【家国情怀】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敌未灭,何以家为?

冻死不拆屋,t我死不掳掠

撼山易,憾岳家军难!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答案提示:岳飞精忠报国(忠君报国、军纪严明、骁勇善战、廉洁正直)的精神激励着一代

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岳飞抗金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岳飞是抗金英雄

而不是民族英雄

5、自主学习:

①阅读教材P55,找出宋金和议的内容及影响。

答案提示:南宋向金称臣,并送钱物;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以北为金统治

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教师指导:金迁都燕京,改名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现状,偏安江南。

②为什么打了胜仗还要签订绍兴和议?结合以下材料说说你的想法?

材料一:”今所不取者,非是留作人情,力不足也。本朝自白沟以北,皆祖宗土地,旦旦有恢复

之心,今所未复者,亦不是忘了,势未可也。”

——宋郑刚中《北山文集》

材料二:(金军)自立刘豫之后,南犯淮,西犯蜀(四川),生还者少,而得不偿费。

——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②答案提示:绍兴和议是双方在力量均衡的条件下相互妥协的产物。

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如今之所以不攻取(这些地方),并非是要留个人情,而是力量不

够。本朝自白沟以北的区域,都是祖宗传下来的土地,每天都怀着收复的心思,如今之所以

还没有收复,也并非是忘记了,而是时机和形势还不允许。

材料二解读:(金国军队)扶植刘豫建立伪齐政权后,向南进犯淮河流域,向西攻打蜀地(今

四川一带),但能活着返回的士兵很少,而且战争所获远远抵不上耗费的钱粮物资。

6、问题探究:【唯物史观】根据材料小组讨论,如何评价宋金和议?

材料一:十一月,和议成,南宋称臣,划淮为界,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史称绍兴和

议。

——《中国通史•肆》

材料二:.....金宋疆域从此稳定下来。此后的四十年间,双方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

——《中国通史•肆》

材料三:宋金都在边界附近设立榷场,这种榷场贸易也十分发达……南宋运往金朝的有茶叶、

丝织品、瓷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金朝运往南宋的有畜产品和药材等。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答案提示:一方面对南宋而言具有一定的屈辱性,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另一方面有利于

和平局面的出现。有利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交融。

教师指导: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能力,能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宋金和议的

影响。

7、问题探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题临安邸

(南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答案提示:表达了诗人对当政者偏安江南、沉迷享乐、不思进取、不图收复失地的讽刺与愤

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教师指导:远处青山叠翠,近处楼台重重,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

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8、知识拓展:【时空观念】根据两宋与辽、金、西夏并立示意图说一说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而夏辽\/西夏金'施夏金、

V北宋V■北宋P1南宋/

--'r.-|r1

I渲渊之盟II宋夏和议II绍兴和议I

答案提示: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9、知识拓展:结合本课所学举例说明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

的历史。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

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习近平

答案提示:北宋汉族政权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政权并立,他们之间的战与

和都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交往的重要方式。这些交流促进了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

展,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为以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奠定了基础。中华文

明从不是单■文化,而是民族交融,多元一体的文明。

【课堂小结】

建立时

民族建立者都城与两宋关系

名称间

完颜阿骨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