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古文阅读与理解策略解析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古文阅读与理解策略解析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古文阅读与理解策略解析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古文阅读与理解策略解析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古文阅读与理解策略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模拟冲刺试卷:古文阅读与理解策略解析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古文阅读理解(共2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0题。昔者孟母,择邻而处。孟子少时,其父早亡,孟母守寡,以纺绩为生。孟子自幼聪慧,好学不倦。孟母教子甚严,孟子虽贫,而志不渝。孟母三迁之教,使孟子养成高尚之品质。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以仁爱之心,施教于民,民亦以仁爱之心,归之孟子。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邻而处:选择邻居而居住B.守寡:保持寡妇身份C.以纺绩为生:依靠纺织来维持生计D.择邻而处:选择邻居而居住2.下列句子中,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少时,其父/早亡B.孟子/少时,其父/早亡C.孟子/少时,其父/早亡D.孟子/少时,其父/早亡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自幼聪慧,好学不倦,这是孟母教育的结果。B.孟母三迁之教,使孟子养成高尚之品质,体现了孟母的教育智慧。C.孟子以仁爱之心,施教于民,民亦以仁爱之心,归之孟子,说明孟子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D.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表达了孟母的教育理念和对仁爱的追求。4.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赞扬了孟母的教育智慧。B.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表达了孟母的教育理念和对仁爱的追求。C.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强调了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D.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说明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仁爱之心,施教于民,民亦以仁爱之心,归之孟子,说明孟子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B.孟母三迁之教,使孟子养成高尚之品质,体现了孟母的教育智慧。C.孟子自幼聪慧,好学不倦,这是孟母教育的结果。D.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儒,完全得益于孟母的教育。6.下列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孟子的高尚品质。B.文章运用了记叙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孟子的事迹。C.文章运用了议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孟母教育的赞扬。D.文章运用了描写手法,形象地刻画了孟母的形象。7.下列对文章语言风格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B.文章语言优美动人,富有诗意。C.文章语言朴实无华,通俗易懂。D.文章语言典雅庄重,富有文采。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仁爱之心,施教于民,民亦以仁爱之心,归之孟子,说明孟子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B.孟母三迁之教,使孟子养成高尚之品质,体现了孟母的教育智慧。C.孟子自幼聪慧,好学不倦,这是孟母教育的结果。D.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儒,完全得益于孟母的教育。9.下列对文章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赞扬了孟母的教育智慧。B.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表达了孟母的教育理念和对仁爱的追求。C.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强调了人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质。D.文章通过孟子的事迹,说明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以仁爱之心,施教于民,民亦以仁爱之心,归之孟子,说明孟子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B.孟母三迁之教,使孟子养成高尚之品质,体现了孟母的教育智慧。C.孟子自幼聪慧,好学不倦,这是孟母教育的结果。D.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儒,完全得益于孟母的教育。二、古文翻译(共2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括号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翻译: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区别,只是很少一点。”)2.孟母曰:“吾闻之,少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翻译:孟母说:“我听说,年轻时学习,壮年时想要实践。”)3.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4.孟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孟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5.孟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翻译:孟子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6.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7.孟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孟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8.孟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翻译:孟子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9.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10.孟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翻译:孟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四、古文词汇积累(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教诲:教导B.仁爱:仁慈C.择邻而处:选择邻居而居住D.迁:搬家2.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闻之(动词)B.欲行之(动词)C.非礼勿视(形容词)D.君子之交(名词)3.下列加点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教诲(huì)B.仁爱(rén)C.择邻而处(zhé)D.非礼勿视(wù)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邻而处:选择邻居而居住B.仁爱:仁慈C.教诲:教导D.迁:搬家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闻之(宾语前置)B.欲行之(状语后置)C.非礼勿视(动宾结构)D.君子之交(定语后置)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邻而处:选择邻居而居住B.仁爱:仁慈C.教诲:教导D.迁:搬家7.下列加点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教诲(huì)B.仁爱(rén)C.择邻而处(zhé)D.非礼勿视(wù)8.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邻而处:选择邻居而居住B.仁爱:仁慈C.教诲:教导D.迁:搬家9.下列加点词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闻之(宾语前置)B.欲行之(状语后置)C.非礼勿视(动宾结构)D.君子之交(定语后置)10.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邻而处:选择邻居而居住B.仁爱:仁慈C.教诲:教导D.迁:搬家五、古文断句(共2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每小题1分,共10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君子所患,蔽于有求无求也。所求乎子,以事父也;所求乎臣,以事君也;所求乎弟,以事兄也。是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曾子曰:‘舜不告而娶,为其无后也;鲧妻不以时服厥夫,是不贤也。’夫慈,故能养;以善养人,则得亲;亲在,则仁孝;仁孝,则忠信;忠信,则士矣。故士之孝也,亲在,敢不承志?亲没,敢不承志?此之谓大孝。”六、古文比较阅读(共20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1-20题。【甲】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君子所患,蔽于有求无求也。所求乎子,以事父也;所求乎臣,以事君也;所求乎弟,以事兄也。是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曾子曰:‘舜不告而娶,为其无后也;鲧妻不以时服厥夫,是不贤也。’夫慈,故能养;以善养人,则得亲;亲在,则仁孝;仁孝,则忠信;忠信,则士矣。故士之孝也,亲在,敢不承志?亲没,敢不承志?此之谓大孝。”【乙】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君子所患,蔽于有求无求也。所求乎子,以事父也;所求乎臣,以事君也;所求乎弟,以事兄也。是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曾子曰:‘舜不告而娶,为其无后也;鲧妻不以时服厥夫,是不贤也。’夫慈,故能养;以善养人,则得亲;亲在,则仁孝;仁孝,则忠信;忠信,则士矣。故士之孝也,亲在,敢不承志?亲没,敢不承志?此之谓大孝。”11.下列对两段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强调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同样强调仁义的重要性。B.【甲】文中孟子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也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C.【甲】文中孟子论述了仁义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乙】文中孟子同样论述了仁义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D.【甲】文中孟子通过讲述舜的故事来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没有讲述舜的故事。12.下列对两段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仁义与利的关系,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B.【甲】文中孟子运用了举例手法,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C.【乙】文中孟子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而是直接论述仁义的重要性。D.【乙】文中孟子同样运用了举例手法,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13.下列对两段文言文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B.【甲】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C.【乙】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D.【乙】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14.下列对两段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通过讲述舜的故事来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没有讲述舜的故事。B.【甲】文中孟子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也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C.【甲】文中孟子论述了仁义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乙】文中孟子同样论述了仁义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D.【甲】文中孟子通过讲述舜的故事来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没有讲述舜的故事。15.下列对两段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仁义与利的关系,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B.【甲】文中孟子运用了举例手法,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C.【乙】文中孟子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而是直接论述仁义的重要性。D.【乙】文中孟子同样运用了举例手法,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16.下列对两段文言文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B.【甲】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C.【乙】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D.【乙】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17.下列对两段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通过讲述舜的故事来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没有讲述舜的故事。B.【甲】文中孟子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也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C.【甲】文中孟子论述了仁义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乙】文中孟子同样论述了仁义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D.【甲】文中孟子通过讲述舜的故事来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没有讲述舜的故事。18.下列对两段文言文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仁义与利的关系,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B.【甲】文中孟子运用了举例手法,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C.【乙】文中孟子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而是直接论述仁义的重要性。D.【乙】文中孟子同样运用了举例手法,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19.下列对两段文言文主旨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B.【甲】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C.【乙】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D.【乙】文中孟子通过论述仁义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仁政的向往。20.下列对两段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中孟子通过讲述舜的故事来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没有讲述舜的故事。B.【甲】文中孟子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也通过举例说明仁义的重要性。C.【甲】文中孟子论述了仁义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乙】文中孟子同样论述了仁义对于国家、家庭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D.【甲】文中孟子通过讲述舜的故事来说明仁义的重要性,而【乙】文中孟子没有讲述舜的故事。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古文阅读理解(共20分,每小题2分)1.B解析:B项“守寡”指的是妻子成为寡妇,而不是“保持寡妇身份”。2.D解析:句子中的停顿应该按照主谓宾的结构划分,正确的划分是“孟子/少时,其父/早亡”。3.D解析:D项“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儒,完全得益于孟母的教育”过于绝对,孟子成为大儒是其个人努力和时代背景共同作用的结果。4.D解析:D项“说明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虽然正确,但没有涵盖文章的全部主旨,文章还强调了仁爱、仁政等价值观。5.D解析:D项“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儒,完全得益于孟母的教育”同上题解析。6.D解析:D项“文章运用了描写手法,形象地刻画了孟母的形象”错误,文章主要通过叙述和议论来表现孟母的形象。7.B解析:B项“文章语言优美动人,富有诗意”与文章语言风格不符,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富有哲理。8.D解析:D项“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儒,完全得益于孟母的教育”同上题解析。9.D解析:D项“说明了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同上题解析。10.D解析:D项“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大儒,完全得益于孟母的教育”同上题解析。二、古文翻译(共20分,每小题2分)1.孟子说:“人和禽兽的区别,只是很少一点。”解析:重点字词“异”翻译为“区别”,“几希”翻译为“很少一点”。2.孟母说:“我听说,年轻时学习,壮年时想要实践。”解析:重点字词“闻”翻译为“听说”,“欲”翻译为“想要”。3.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解析:重点字词“得道”翻译为“得道的人”,“寡助”翻译为“得到很少帮助”。4.孟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解析:重点字词“非礼”翻译为“不合礼的”,“勿”翻译为“不要”。5.孟子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解析:重点字词“君子”翻译为“君子之间的”,“甘若醴”翻译为“甜如蜜”。6.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解析:同第3题解析。7.孟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解析:同第4题解析。8.孟子说:“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解析:同第5题解析。9.孟子说:“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解析:同第3题解析。10.孟子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看,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听,不合礼的事情不要说,不合礼的事情不要做。”解析:同第4题解析。三、古文词汇积累(共20分,每小题2分)1.B解析:B项“仁爱”指的是仁慈,与文中“仁义”的概念不同。2.C解析:C项“非礼勿视”中,“非礼”作为名词短语,作主语,后面直接跟宾语“勿视”。3.A解析:A项“教诲”的读音为“huì”。4.B解析:B项“仁爱”指的是仁慈,与文中“仁义”的概念不同。5.D解析:D项“君子之交”中,“君子”作为定语,修饰“交”。6.B解析:B项“仁爱”指的是仁慈,与文中“仁义”的概念不同。7.A解析:A项“教诲”的读音为“huì”。8.B解析:B项“仁爱”指的是仁慈,与文中“仁义”的概念不同。9.D解析:D项“君子之交”中,“君子”作为定语,修饰“交”。10.B解析:B项“仁爱”指的是仁慈,与文中“仁义”的概念不同。四、古文断句(共20分,每小题2分)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夫君子所患,蔽于有求无求也。所求乎子,以事父也;所求乎臣,以事君也;所求乎弟,以事兄也。是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曾子曰:‘舜不告而娶,为其无后也;鲧妻不以时服厥夫,是不贤也。’夫慈,故能养;以善养人,则得亲;亲在,则仁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