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4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4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4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4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7章 探索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7章《探索溶解现象》

注意事项: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

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用橡皮擦千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B.溶液中的溶质只能是一种

C.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析出晶体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下列厨房用品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植物油B.面粉C.食盐D.黄豆浆

3.有100gl0%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20%,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加10g硝酸钾固体B.溶质的质量增大一倍

C.减少一半溶剂D.蒸发掉的溶剂质量等于溶液质量的一半

4.如图所示,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着打磨干净、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铜球,此时杠杆平衡。然后将两个

金属球分别浸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待反应结束后,取掉烧杯,两个金属球均有剩余。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等质量等浓度

的稀硫酸

A.实验过程中,铁球会上浮

B.实验结束后取掉烧杯,杠杆左端下沉

C.反应结束后,右侧烧杯中溶液变为蓝色

D.实验结束后,左侧烧杯中溶液质量比右侧烧杯中溶液质量小

5.开展跨学科研究学习,才能更深入理解科学本质。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硝酸钾的溶

解性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下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

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是()

)小木块

卜冰水混合物

2哥二毛©]

L饱和硝酸钾溶液

A.试管内溶液仍然饱和溶液B.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大

C.试管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6.一块体积为V%的木块漂浮于装有硝酸钾(KNO3)溶液(有部分硝酸钾固体未溶解)的小烧杯中,如图

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随时间

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硝酸钾固体

时间

A.甲图中的硝酸钾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由图乙推断温度改变的方式是升温

C.M点时烧杯底部没有硝酸钾固体

D.V排增大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7.下表是某同学的实验记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溶质碘高锯酸钾

溶齐1」水汽油酒精水汽油

溶解性不溶易溶可溶易溶不溶

A.衣服不慎沾上碘酒,可用汽油擦洗B.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的混合物

C.水、汽油、酒精都可以做溶剂D.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8.现有1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质是氢氧化钠,溶剂是水

B.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20

C.取出2g此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

D.从微观角度看,溶质溶解既有扩散过程,又有水合过程

9.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簿送的是()

A.配制该溶液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0g

B.称量时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左边,于是向右移动游码

C.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倒入烧杯中溶解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贴好标签的试剂瓶并盖好瓶塞

10.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

B.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C.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D.当蒸发皿中的水全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

11.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试样

_i_

适量水一>操作I

操作n

KNO3<—操作HI

A.操作I是加水溶解

B.操作H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III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经过操作I~m后,若所得KNO3晶体仍不纯,需要进行重结晶

12.硝酸钾和熟石灰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如下表格。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0203050608090

KNO313.331.645.885.8110169200

溶解度

Ca(OH)20.1850.1650.1530.1380.1160.0940.085

A.两种物质都属于易溶物质

B.30℃时,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90℃时,将150g硝酸钾加到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降温至20℃,析出100g固体

D.室温时,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3.将一定质量的固体甲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烧杯中,再小心地放入一个小木块,小木块在溶液中的

情况如图所示。已知固体乙溶于水且不与甲发生反应。下列说法不正螂的是。

加入少量固体乙公

保持温度不变④

A.①②③中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B.④中木块浮在水面上的部分应多于③中的木块

C.三个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③>②>①D.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4.学校化学社团开展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室温(20℃)下做了以下实验:量取10mL水于洁净的烧杯

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固体配得硫酸铜溶液,再不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直到该固体不再溶解,

然后冷却到室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IIIIII

温度/℃10204060

氢氧化钠的溶解度/g98109129174

A.当n中氢氧化钠在溶液中达到饱和时,消耗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109g

B.两次玻璃棒的作用均为搅拌,加速溶解

c.m中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

D.实验结束时,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56%

15.CaCL和NaCl是常用的融雪剂,又称“化冰盐”。小组同学分别取大小、形状相同的冰块,按①〜

⑧所示试剂及用量进行实验;90min时,测定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24%的NaCl溶液/g24686420

试剂

及24%的CaCb溶液/gX0002468

用量

水/g64200000

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g3.576.779.4414.1912.8411.549.979.5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①中,x=Q

B.对比⑤⑦可得出24%的NaCl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的CaCL溶液

C.实验②〜④说明融冰效率与NaCl溶液的浓度有关

D.实验⑥中,NaCl与CaCL的质量相等

16.某钢铁厂处理高盐废水(含氯化钠、硫酸钠及微量的其他盐)的流程、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

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

B.母液1、2、3都是不饱和溶液

C.降温至的“冷冻结晶”过程,析出的两种物质中较多的是硫酸钠

D.40℃时,将50g硫酸钠固体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17.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部分操作及原理如下:

步骤操作原理

130℃时,将NH3、CO2依次通入饱和NaCl溶液NaCl+NH3+CO2+H2O=NaHCO3J+NH4C1

2过滤,加热NaHCCh固体2NaHCO3=Na2CO3+H2O+CO2T

溶解度/g

根据图表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

B.30℃时,NaCl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3%

c.NaHCCh析出的原因:生成的质量大于其能溶于水的质量

D.在步骤2中,过滤后所得到的滤液中不含NaHCCh

18.识别图像是学习化学的必备能力。图1是KNCh和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按图2进行实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加入60g硝酸钾某一步操作

充分搅拌’

100g水固体完全消失恰好饱和且溶

液质量不变

①②③

图2

A.tJC时,KNCh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能配制得到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KNO3和NaCl溶液

C.“某一步操作”前后的溶液状态变化过程是d点-b点

D.t2℃时将等质量的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i°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关系:m(KNO3)>m(NaCl)

19.医药商店销售的某种葡萄糖(化学式C6Hl2。6)注射液部分说明如图,测得该葡萄糖注射液中碳元素

的质量分数为20%。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葡萄糖注射液说明书

[成分]葡萄糖、水

[功能]补充热能

[用法用里]静脉注射,用量根据

所需热能计算

[规格]每支20毫升,每盒5支

A.该葡萄糖注射液属于混合物

B.葡萄糖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C.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D.该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40%

20.实验室有一瓶稀盐酸,欲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取200g样品于烧杯中,先加入12.5g大理石

粉末,充分反应后得固液混合物208.1g,再继续加入25g该种大理石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得

滤液211.2g,则该瓶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14.6%B.3.65%

C.7.3%D.10.95%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除标明外,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60分)

21.(11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融雪剂已成为国内外冬季融雪化冰,保障道路畅通、安全的必需物资。氯盐类融雪剂成本较低且

融雪效果明显。常用融雪剂主要有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等。

I、不同融雪剂效果比较:

分别将10g不同种类的融雪剂均匀撒在200mL的冰块上,密封后,置于-10℃的恒温箱中。冰块融

化后,融雪剂会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每10分钟后取出,立即用注射器抽出容器中所有液体,迅

速称量液体质量后,将液体倒回,继续实验。试验过程总时间为60分钟,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80

70

60

5o

4o

3o

2O

时间/min

(1)综合比较,融雪效果最好的药品是。

(2)40分钟时,倒出的氯化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

(3)融雪剂融雪效果随时间逐渐降低的原因是。

II、融雪剂虽给交通带来便利,但同时对路面行驶的车辆和钢筋混凝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实验

小组通过对比几种融雪剂对金属铁的腐蚀情况选出一种对金属腐蚀性较小的融雪剂,减少融雪剂

使用的后顾之忧。

不断通入空气

实验方法如下:将同样大小的洁净钢铁片分别浸没在5%的氯化钠、氯化钙和醋酸钙溶液中,不断

通入空气,每隔一天后取出铁片,除锈、清洗、吹干,精确称重,求出铁片的失重,计算腐蚀速

度如下图1-3所示。

4O

2O

0O

8O

6O

O

4

O

220-

O

0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_।________।

O

12345678012345678

T(A)T(A)

图1氯化钠腐蚀时间对腐蚀速率的影响图2氧化钙腐蚀时间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4)配制5%的氯化钠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5)实验中不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

(6)通过图3可知,三种融雪剂腐蚀铁的速度由快到慢的次序是。

1

120

1

1

(00

/E8o

JU

lr6O

>)

40

20

0

012345678

T(A)

图3乙酸钙腐蚀时间对腐蚀速率的影响

(7)还有哪些变量会改变钢铁片的腐蚀速度。

(8)醋酸钙在-5℃时的融雪效果比氯盐类融雪剂效果更好,请设计实验证明。

22.(10分)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I、上图是某化学小组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

列问题:

(1)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为。

(2)经计算,配制该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g;若称量时出现了天平右盘偏低的现象,接下来的

操作应该是(填序号)。

A.调节平衡螺母B.减少左盘中食盐C,减少右盘中祛码D.增加左盘中食盐

(3)配制溶液时应选择(填写“10”、“50”或“100”)mL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水的密度是l.Og/cn?)。

(4)若在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其它操作均正确,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6%(选填

“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II、在20。。时,向质量为50g的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固体并搅拌,加入氯化钠的质量与所得溶液

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g

加入氯化钠固体的质量/g

(5)A点时对应的溶液是氯化钠的溶液(选填“饱和”、“不饱和”、“无法确定”之一)。

(6)A点时所得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7)20℃时,B点所对应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8)20℃时,将B点所对应氯化钠溶液等分为4等份,将其中一份溶液稀释为8%所需加水的质量

为g。(结果精确到0.1)

23.(13分)氯化钠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盐,在实验、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一)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需要蒸储水mL。

(2)称量、量取。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保持水平,再读出水的体积。

(3)溶解。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装瓶、贴标签。

(二)探究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

【查阅资料】

溶液的导电性可以用电导率传感器等测定出的电导率数值大小进行衡量。电导率数值越大,溶液

的导电性越强。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还能反映离子浓度大小。

【实验探究11氯化钠溶液的导电性是否受溶液浓度和温度的影响?

【进行实验1】30℃时,测定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将数据记录下表。

氯化钠溶液浓度(%)1.42.84.25.67.0

电导率值(S/m)2.0003.2194.5335.8007.133

【进行实验2】测定不同温度、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的电导率。

氯化钠溶液浓度(%)1.45.613.0

个电导率(S/m)本电导率(S/m)上电导率(S/m)

1.62k13耳/281/

1.58卜267

变化12.5/

1.54.11.5卜/

曲线1.50.10.5卜/

9.5K...

55657585V℃55657585t/℃55657585t/℃

【实验结论】

(4)根据实验1,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5)根据实验2,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探究2】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导电性如何变化?

第一步:室温为26℃时,取100mL蒸储水,加入烧杯中,放入磁力搅拌器磁珠;

第二步:校准传感器,组装仪器,设定搅拌档位;

第三步:用电导率传感器采集数据,迅速将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木导电率(s/m)

4

3

2/

1

-►

020406080100120

时间/s

(6)请说明实验过程中液体的电导率变化的原因。

(三)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烧碱、氢气、氯气等化工产品。某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

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进行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氢氧化钠的实验。

的饱和食盐水

【查阅资料】:

I、在氯化钠溶液中存在Na+、ChH+、OH四种离子。

II、氯气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

【实验探究】

(7)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观察到X、Y电极周围均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用小试管

在a端收集气体,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发出轻微的爆鸣声,说明该气体为。将湿润的淀

粉碘化钾试纸放在b端,试纸变蓝。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反思】

(8)电解水时,为增加导电性可向水中加入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填可以或不可以)加入氯化钠

溶液进行水的电解。

24.(8分)水和溶液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某种饮用水净水器的净水原理如图1所示。

水—|过滤棉il活性炭i|离子交换树脂j|超滤膜—饮用水

图1

①“离子交换树脂”将硬水软化的反应之一是2NaR+CaC12=CaR2+2NaCl,由此可知个Na卡可以交换

出1个Ca?+。

②杭州亚运会直饮水采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的组合工艺。其中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

(2)食盐水选种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将鸡蛋放入盐水中,蛋壳只露出一个硬币大小的盐水适合选

种。

①20℃时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与密度的对照表如下、用密度计测定20℃时食盐水的密度为

1.lOg/cm3,则该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

氯化钠的质量分数/%1213141516

食盐水的密度/(g/cn?)1.081.091.101.111.12

②同一鸡蛋在三种盐水中的浮沉状态如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标号)。

A.三种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B.甲杯中鸡蛋的密度比盐水密度小

C.若丙中继续加盐溶解,鸡蛋露出液面的体积会增大

(3)现有含少量NaCl杂质的KN。,样品需要提纯,实验过程如图3:

图3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部分溶解度数据见下表。

温度/℃020406080

KNO313.331.663.9110169

溶解度/g

NaCl35.736.036.637.338.4

①溶液B的质量是g,其中KNO3(填“达到”或味达到“)饱和状态。

②为保证步骤W无NaCl析出,步骤III最多可蒸发g水。

25.(7分)以绿矶(主要成分FeSO「7H2。)为原料生产铁红(Fe?。?)的工艺流程如图。

HOHO

I22I2

FeSO•7HO—T溶解IT沉淀-X煨烧—Fe2O3

42亍

滤液

(1)“溶解”时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写一种即可)。

(2)完成“沉淀”时的主要反应:2FeSO4+H2O2+2H2O=2FeO(OH);+2。

(3)“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干燥.实验室中进行过滤操作时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

(4)“煨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煨烧温度对产品中FeQ,质量分数的影

响如图所示,则最适宜的燃烧温度为。C。

>

燃烧温度/℃

26.(11分)化学兴趣小组为了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进行了如图操作。

(1)上述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2)操作③中,当蒸发皿中出现时停止加热。

(3)经过操作④后,溶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填写一条)。

(4)经过上述实验操作后所得精盐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5)若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样品10g,实验结束后称量得到7.25g固体,计算精盐产率为。

偏差分析

(6)小组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计算结果与理论值不符,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构建了如下造成误

差的思维模型,请补全模型并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填字母序号)。

①;②;③;④;

a.粗盐没有充分溶解b.过滤时有液体溅出

c.滤纸损破d.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

e.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时有液体洒落f,蒸发结晶时未充分蒸干

g.蒸发时没有搅拌,有液体溅出h.从蒸发皿中转移固体时有固体撒落

实验拓展

(7)老师建议在溶解和过滤之间增加“溶液静置”的步骤,其目的是。

(8)如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38.4_____

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