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A卷
—.试题(共12小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忌讳谨防蜚然成章顺水推舟
B.安然蓬松见风使舵自鸣得意
C.烦燥姻缘谨小慎微横行霸道
D.首饰糊涂简约快计日成功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很欣幸他的得释,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琰以晴了。
B.那两本书是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加邑后迂,已没有翻译的意
思了。
C.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新可裁侏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
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
D.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下不折得,想必是十七那夜统统烧掉了。
3.结合语境分析理解下列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点,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①乖巧伶俐
②憨厚质朴
③忸怩羞涩
④谨慎稳重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a①b②c④d②e③B.a①b①c④d②e③
C.a③b②c④d②e③D.a①b②c②d④e③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
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B.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并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近二十年来,我国新
出现的两化融合、信息经济等概念也属于这一概念的范畴
C.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
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当前的反腐形势很好,但这一政治举措能否如老百姓所期望的那样,为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还在于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态度和做法
5.下列各组句子,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而
起变化的危险
B.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空气里面,他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地咳嗽
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
一样的惨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
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
的时候,.他所指出的“中国症结”,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翻翻看看,.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I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
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
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
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it信,“她”字和“牛也”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
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
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
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
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
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
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
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
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
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
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
“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
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
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
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
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①。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
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
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
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
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
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
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
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
《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的刘半农有活泼、勇敢、忠厚、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有浅、草率、无谋等不足之处。
B.“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由提倡新事物转向保守,是“我”与之关系疏远的主要
原因之一。
C.作者肯定了刘半农过去的战绩,虽然对刘半农不免有微词,但也坚决反对“陷沙鬼”抹杀他过去的
功绩。
D.“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表明,鲁迅虽然曾经跟刘半农是朋友,但对他还是怀有一种难以忘却
的憎恶之情。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出刘半农
的形象。
B.本文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安排材料,叙事写人,做到了线索清晰,情感态度
爱憎鲜明。
C.文章关于“武库”的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借代、衬托等手法,以陈、胡衬托刘半农没有城府、
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前后内容多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是一个战士,后面行
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
(3)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
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4)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段时光使我们难以忘却,总有一段时光让我们久久回味;总有一段时光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熠熠
生辉:可能源于陌生人善意的帮助;可能源于朋友温暖的笑容;可能源于长辈殷切的叮咛……可能是生活
里平凡瞬间的连缀,也可能是时代中沧海桑田的变迁。这些时光值得我们回味,给予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请以“值得回味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孙犁的创作与这两个题材。但除极少作品外,大都被
排斥在文学史论述的“主流”之外。虽然茅盾站出来说表现战争和土地问题这类的主题,“除了
常见的慷慨激昂笔调,还可以有其他风格”。的确,文学本无题材大小之分,且都有各自的出发和抵达,
但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
边缘,受到冷落。
然而,时间是个裁判者,当年有些“主流”作品逐渐被读者淡忘,而与文学主流话语疏离,拥抱生活、
拥抱大地、拥抱人民而获得文学价值的孙犁的作品,留下了人间真气,留下荷花淀派的趣味风神,留下了
一个战士作家的精神,而经久弥香,风情益增。
孙犁一生漠于人世,拒绝参加无聊的社会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
信条,闭门谢客,苦读诗书,伏案创作,安放自己那颗纯净、高远之心。他一生虽,远离尘世,
但他的葬礼,却声动津门,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中国文化塑造的中国文人的优美人格和他的文化风神。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比喻通感夸张
B.借代引用反语
C.比喻引用排比
D.双关借代反语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息息相关庄严写真离群索居
B.休戚相关严正写真离群索居
C.休戚相关庄严写照茕茕孑立
D.息息相关严正写照茕茕孑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的作品,竟然被挤
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B.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
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C.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
的边缘,受到冷落。
D.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
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11.某中学将于2021年5月4号举行2021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某班班委会代表同学们向全体家
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语义重复,两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21年5月4日早8时在学校操场举行2021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
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
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敬赠礼物一份。请您在百忙之中
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X班班委会
2021年4月20日
(1)语义重复的两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得体的两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5个字。
1937年,毛泽东在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一周年的演讲中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
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①王富仁先生对此作了独到的分
析,认为毛泽东同志之所以视鲁迅为现代中国的圣人,是从鲁迅思想对于中华民族及其精神发展的实际意
义进行评价的,而鲁迅之所以成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②o这个精神
素质便是他彻底摆脱了传统的奴隶性格,③。
第二单元A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题号123456
答案BBACCC
—.试题(共12小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忌讳谨防蜚然成章顺水推舟
B.安然蓬松见风使舵自鸣得意
C.烦燥姻缘谨小慎微横行霸道
D.首饰糊涂简约快计日成功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
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
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解答】A.“蜚然成章”中“蜚”应改为“斐”;
B.全部正确;
C.“烦燥”中“燥”应改为“躁”;
D.“计日成功”中“成”应改为“程二
故选:B»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很欣幸他的得释,但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填随了。
B.那两本书是特地托丸善书店从德国去买来的。后来大抵带在身边,只是加早后迂,已没有翻译的意
思了。
C.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新句截侏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
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
D.他曾经和我通过信,投过稿,但现在寻起来,二不折得,想必是十七那夜统统烧掉了。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了正确使用词语。对词语的考查,主要是要求我们能根据具体的语境判断词语的运用
是否恰当。
【解答】A.明珠投暗: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人的手里。使用正确。
B.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句中指情况出现了变化,应
改为“情随事迁”。
C.斩钉截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使用正确。
D.一无所得:什么也没有得到。形容毫无收获。使用正确。
故选:Bo
3.结合语境分析理解下列人物对话所表现的性格特点,选出对应正确的一项()
①乖巧伶俐
②憨厚质朴
③忸怩羞涩
④谨慎稳重
a.“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b.“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c.“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d.“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e.“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A.a①b②c④d②e③B.a①b①c④d②e③
C.a③b②c④d②e③D.a①b②c②d④e③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理解句子需要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内意
义。所谓“句内意义”是指句子的语境意义,即在一定的语境中句子的临时意义。需要理解句子的句外
意义,即“言外之意”,也就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产生的意义。各种转义的修辞手法,如反语、双关、
委婉等,表达的往往是句外意义,常常是考查的重点。
【解答】①明明是想丈夫,又不好意思直说,说自己不拖后腿,还找了个丈夫忘记衣服的借口,这表明
她是乖巧伶俐的。
②这位大嫂不说自己想念丈夫,而是找借口,说有要紧的话,这表明她是憨厚质朴的。
③水生嫂的话提醒她们途中不安全,显示了她谨慎稳重的性格,考虑问题比较周密。
④这位大嫂探夫心切,要抓紧时间快去快去,这表明她是憨厚质朴的。
⑤这位大嫂羞羞答答,假话里寓有真情,说是婆婆叫的,实际上是自己想去,这表明她很忸怩羞涩。
故选:Ao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包括光纤光缆行业在内的中国制造业必须在核心技术上自主创新,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升级为制造
强国一定要走的必由之路
B.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并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近二十年来,我国新
出现的两化融合、信息经济等概念也属于这一概念的范畴
C.有关发言人在日前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指出,如果美国不改变目前实行的对华贸易政策,那么谁也
不能保证在中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后果严重的贸易战争
D.当前的反腐形势很好,但这一政治举措能否如老百姓所期望的那样,为中国建设法治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还在于中央、地方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态度和做法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修改的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E.做病句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解答】A.重复赘余。“一定要走”和“必由”重复,删去“一定要走”。
B.成分残缺。“是”缺少宾语,应该在“欧美国家”后面加“的经济形态”。
C.正确。
D.不合逻辑。“反腐形势”不属于“政治举措”,删去“这一政治举措”。
故选:Co
5.下列各组句子,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而
起变化的危险
B.在充满汗臭、粪臭和湿气空气里面,他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
C.“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但是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地咳嗽
D.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
一样的惨
【答案】C
【分析】考查修辞手法,要熟记各种修辞,做到准确辨析和运用。
【解答】A、比喻,喻词,是;喻体,罐装的劳动力;本体,包身工。
B、比喻,喻词,像;喻体,搅动的蜂窝;本体,他们。
C、借代,以芦柴棒代指她。
D、比喻,喻词,像;喻体,芦柴棒;本体,手脚。
故选:Co
6.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鲁迅先生确乎不是个“冷静”的人,他的憎正由于他的爱;,这是“理智”的结晶,可是不结
晶在冥想里,而结晶在经验里;经验是“有情”的,所以这结晶是有“理趣”的。开始读他的《随感录》
的时候,.他所指出的“中国症结”,自己没有犯过吗?不在犯着吗?可还是常常翻翻看看,.
①他的“热讽”其实是“冷嘲”
②他的“冷嘲”其实是“热讽”
③一面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一面却又往往觉得毛骨悚然
④一面觉得毛骨悚然,一面却又往往觉得他所嘲讽的愚蠢可笑
⑤吸引我的是那笑,也是那“笑中的泪”吧
⑥吸引我的是那“笑中的泪”,也是那笑吧。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答案】C
【分析】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所
谓“语句补写题”,就是指给出一个语段,空出两至三个句子进行补写,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
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这种题型是一种综合性题型,以考查语言连贯为主,兼有对压缩、仿
写和推断能力的考查.二轮复习中,要做好这种题型的训练,既要抓好答题步骤的规范训练,又要重点
抓好三类语句(总起句、总结句、展开句)的补写训练.
【解答】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
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冷嘲”与“热讽”合起来是个成语,
又有先后的逻辑顺序,第一空选②;“愚蠢可笑”是表面反映,“毛骨悚然”是内里反映,逻辑关系是先
表后里。第二空选③;据语义重心应移至“那笑中的泪”,第三空选⑤.故选C。
故选:Co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蟠木:弯曲的树。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答案】(1)A
(2)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
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
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
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
【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
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
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
【解答】(1)A.“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裘亦暖身”意思
是饮食方面有什么吃什么勉强凑合着能够填饱肚子,衣服穿着方面虽然稍次一些但也足够来暖身了,一
“聊”一“亦”足以表达诗人对生活要求不高自我满足的心态,可见首联虽然说客观上物质条件不充裕,
但主观上是知足常乐的,并非指生活困窘。故选A。
(2)首联,饮食上只求“充腹”,穿着上只求“暖身”,可以看出诗人知足常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
能饱腹暖身即可。
颔联,“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诗人认为饮食随便充饥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见诗
人不在乎物质条件,活出了精神方面的志满意足。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可看出其乐
观知足。
颈联,“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桃李可以在春天争辉,
但没有蟠木果实,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不羡不争、淡泊名利,洒脱随性,坚持自我的人生
态度。“岂羡”,写老龟不羡慕虽然吃得很饱却作为祭祀之物的“牺牲”,运用典故,表现了自己不慕名
禾!J,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宁争”句,写“蟠木”不与“桃李”争春,表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特征。
尾联,“心自断”“是非”不用“问闲人”,自己心里自有判断,自然也不受他人影响,表达了诗人坚守
本心,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
答案:
(1)A
(2)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
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
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
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
译文:
随便吃些适合自己的食物来充饥饱腹,穿质量次一点的衣服也可以遮体避寒。身体单薄不影响年寿,
生活贫寒无碍长福。老龟岂会羡慕被喂饱之后去做祭祀品,弯曲的林木岂会与桃李争春。随遇而安,顺其
自然,心中自有裁断,事情的对错,不必去问那些不相干的人。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忆刘半农君
鲁迅
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
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半农去世,我是应该哀悼的,因为他也是我的老朋友。但是,这是十来年前的
话了,现在呢,可难说得很。
我已经忘记了怎么和他初次会面,以及他怎么能到了北京。他到北京,恐怕是在《新青年》投稿之后,
由蔡孑民先生或陈独秀先生去请来的,到了之后,当然更是《新青年》里的一个战士。他活泼,勇敢,很
打了几次大仗。譬如罢,答王敬轩的双^信,“她”字和飞也”字的创造,就都是的。这两件,现在看起
来,自然是琐屑得很,但那是十多年前,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若丧考妣”,恨不得“食
肉寝皮”的时候,所以的确是“大仗”。现在的二十左右的青年,大约很少有人知道三十年前,单是剪下
辫子就会坐牢或杀头的了。然而这曾经是事实。
但半农的活泼,有时颇近于草率,勇敢也有失之无谋的地方。但是,要商量袭击敌人的时候,他还是
好伙伴,进行之际,心口并不相应,或者暗暗的给你一刀,他是决不会的。倘若失了算,那是因为没有算
好的缘故。
《新青年》每出一期,就开一次编辑会,商定下一期的稿件。其时最惹我注意的是陈独秀和胡适之。假
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
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
纸条道:“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这样的人--有时总不免
要侧着头想一想。半农却是令人不觉其有“武库”的一个人,所以我佩服陈胡,却亲近半农。
所谓亲近,不过是多谈闲天,一多谈,就露出了缺点。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
子必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但他好像到处都这么的乱说,使有些
“学者”皱眉。有时候,连到《新青年》投稿都被排斥。他很勇于写稿,但试去看旧报去,很有几期是没
有他的。那些人们批评他的为人,是:浅。
不错,半农确是浅。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
倘使装的是烂泥,一时就看不出它的深浅来了;如果是烂泥的深渊呢,那就更不如浅一点的好。
但这些背后的批评,大约是很伤了半农的心的,他的到法国留学,我疑心大半就为此。我最懒于通信,
从此我们就疏远起来了。他回来时,我才知道他在外国钞古书,后来也要标点《何典》,我那时还以老朋
友自居,在序文上说了几句老实话,事后,才知道半农颇不高兴了,“驷不及舌”,也没有法子。另外还有
一回关于《语丝》的彼此心照的不快活力五六年前,曾在上海的宴会上见过一回面,那时候,我们几乎
已经无话可谈了。
近几年,半农渐渐的据了要津,我也渐渐的更将他忘却;但从报章上看见他禁称“蜜斯”之类,却很
起了反感:我以为这些事情是不必半农来做的。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②,回想
先前的交情,也往往不免长叹。我想,假如见面,而我还以老朋友自居,不给一个“今天天气……哈哈哈”
完事,那就也许会弄到冲突的罢。
不过,半农的忠厚,是还使我感动的。我前年曾到北平,后来有人通知我,半农是要来看我的,有谁
恐吓了他一下,不敢来了。这使我很惭愧,因为我到北平后,实在未曾有过访问半农的心思。
现在他死去了,我对于他的感情,和他生时也并无变化。我爱十年前的半农,而憎恶他的近几年。这
憎恶是朋友的憎恶,因为我希望他常是十年前的半农,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
我愿以愤火照出他的战绩,免使一群陷沙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八月一日)
(注):①1928年鲁迅任《语丝》主编期间,选登了一篇读者来信。这封信纠正了刘半农发表在该刊的
一篇文章中的一个史实性错误。②指刘半农于1933年到1934年间发表于《论语》《人世间》等刊物的
《桐花芝豆堂诗集》和《双凤凰砖斋小品文》等。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中的刘半农有活泼、勇敢、忠厚、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有浅、草率、无谋等不足之处。
B.“五四”退潮后,刘半农思想发生了变化,由提倡新事物转向保守,是“我”与之关系疏远的主要
原因之一。
C.作者肯定了刘半农过去的战绩,虽然对刘半农不免有微词,但也坚决反对“陷沙鬼”抹杀他过去的
功绩。
D.“这憎恶是朋友的憎恶”一句表明,鲁迅虽然曾经跟刘半农是朋友,但对他还是怀有一种难以忘却
的憎恶之情。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文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出刘半农
的形象。
B.本文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安排材料,叙事写人,做到了线索清晰,情感态度
爱憎鲜明。
C.文章关于“武库”的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借代、衬托等手法,以陈、胡衬托刘半农没有城府、
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D.文章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前后内容多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是一个战士,后面行
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
(3)从“去年来,又看见他不断的做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什么在“古文”前用“弄”
字和“烂”字?请从字义与情感两个方面分析。
(4)从文章看,鲁迅对有些人所批评的刘半农的“浅”持什么态度?
【答案】(1)D
(2)C
(3)①“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②从前刘半
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
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4)①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②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③鲁
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分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在仔细阅读本
文的基础上辨析正误。
(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
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
(3)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词语理解的能力。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要注意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字面义
以及在文中派生出的新义或特定指代义。
(4)本题考查概括文中主要观点的能力。先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再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
息的区间,进而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解答】(1)D."但对他还是怀有一种难以忘却的憎恶之情”错误,在“这憎恶”的后一句,有“因
为"一词,告诉读者作者“憎恶”的原因,分析这些原因可知,这句话中的“憎恶”是鲁迅从朋友立场
出发所产生的一种情感,是他对刘半农关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鲁迅是站在''于中国更为有益”的高度
来要求刘半农的,他认为刘半农应该始终做一个战士;也是为了肯定与突出他过去的战绩,以免“陷沙
鬼将他先前的光荣和死尸一同拖入烂泥的深渊”。
故选D。
(2)C.“借代”错误,该段文字中没有出现借代手法。
故选C。
(3)弄清字义,要注意从语言环境中去理解,作答时要先解释出两个字的表层意,“做打油诗,弄烂古
文”是对文,从“做”字可推出“弄”是“写”的意思,“弄”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
是“陈旧”的意思。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其深层意,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要联系历史背景和刘
半农的生平以及文中作者对他的感情来作答,是对刘半农从一个活泼、勇敢的战士蜕变为保守的文人的
批评,含着强烈的不满。
(4)主要抓住文章第七自然段来分析作答,这段的前一句是承认刘半农的浅,后一句是评价刘半农的
浅。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7段与第11段。第7段可以概括出鲁迅对刘半农的“浅”首先是承认,其次
是赞赏,认为他的“浅”是清澈,指刘半农坦诚、真率性格。原句为“但他的浅,却如一条清溪,澄澈
见底,纵有多少沉渣和腐草,也不掩其大体的清”。第11段可以概括出鲁迅认为他的“浅”于中国是有
益的,原句为“他的为战士,即使‘浅'罢,却于中国更为有益”。结合文中内容对刘半农的形象进行
总结。
答案:
(1)D
(2)C
(3)①“弄”是“写”的意思,还有“玩弄”(游戏)的含义,“烂”是“陈旧”的意思。②从前刘半
农投身文学革命,提倡写白话文,是一名勇敢的战士“五四”退潮后,思想发生了变化,日益走向保守,
写古文是其表现之一,鲁迅用这两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语,是要表现对刘半农的批评。
(4)①鲁迅承认刘半农的确有浅的一面。②鲁迅认为刘半家坦诚、真率,虽然浅,却浅得清澈。③鲁
迅觉得,作为一个战士,刘半农的浅是可以原谅的,因为那是前进中的浅。
9.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一段时光使我们难以忘却,总有一段时光让我们久久回味;总有一段时光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熠熠
生辉:可能源于陌生人善意的帮助;可能源于朋友温暖的笑容;可能源于长辈殷切的叮咛……可能是生活
里平凡瞬间的连缀,也可能是时代中沧海桑田的变迁。这些时光值得我们回味,给予我们不断前进的力量。
请以“值得回味的时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见解答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考查命题作文写作,要求以“值得回味的时光”为题,要结合
自身经历写一篇记叙文。每个人的记忆中,总有一段时光,常常萦绕在心头,让我们难以忘怀。写作之
前,想想你的记忆深处哪段时光让你难以忘怀?能勾起你的回忆,选择印象深刻的,对自己产生影响的。
首先想想这段时间里发生了哪些让你难忘的事情?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的过程怎样;接着考虑采用
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可以是首尾呼应,可以是文末点题;最后要突出中心思想,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参考立意:
1.那段时光让我收获了成长;
2.那段时光在我心中永难忘;
3.那段时光温暖了我心房。
【解答】
值得回味的时光
有一些人会说,我的书法写得好的,房子里到处都有金的银的奖牌,大门口、墙上贴着我的作品。得
这些奖,对于我已经习以为常,也不是什么难得的事了,表面上看起来我在书法特长方面比较耀眼,但谁
又知道,我在背后曾经付出了怎样的汗水?
我的书法老师是李璇,在长沙大有名气,曾经是省委书记夫人的老师,对于书法的理解运用和教学都
异常严格。我刚刚学习的第一个学期就挨了无数次的骂。学了两个学期被骂的更多,有一次我被骂得最惨,
小李老师当着全班的家长同学的面,撕了我的作品,罚我跑了十趟六楼楼梯。跑完了我就那么呆呆的坐着,
直到妈妈把我领走。我以为妈妈也要骂我,可是她用一贯平和的语气慢慢的对我说:“这件事我也不好怎
么说,玉不琢不成器,小李老师大打击你也是为你好。现在是你=学习的黄金时期,小李老师不是说你是
个无用的人吗?那我们就用自己的实力来回击她这句话。"妈妈的话又温暖,又给了我的鼓励和奋斗的激
情,自此我开始刻苦练习。
当时我还在读小学,作业不多,我可以花大把的时间练习。每天晚上7点一直到十点,中途我只喝了
两次水,上了一次厕所,其他时间一直的练。一张张练习纸越积越高,一次次被妈妈叫停着看范字。我含
着泪,站在墙边,看贴着的范字,一站就是一刻钟,接着又回去写,中途几次倒在桌子上面大哭,满脸都
是泪水与墨水混合后的半成品。每一次都被妈妈叫起,帮我擦干泪,抚摸着我的脸说,加油,快到十点了,
不要放弃!有一次,我又突然哭了起来,并且把墨蝶子都打翻在地上,将练习纸撕得粉碎。这回妈妈也没说
话,让我哭,哭完后说好些了吗?哭出来就把所有的痛苦全面消灭掉,谁会没有失败,关键是失败后可以
反击成功,你不是想要小李老师把话吞回去的吗?你这样子怎么可以?妈妈把纸一张张的纸捡起来,又一
张张铺开补好,把它们叠好交给我,我内心浮想联翩。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过去了,我也不哭了,字越写越好,存在心里的激情,也好像加了汽油,越
烧越旺。当我把新的作品交给小李老师看的时候,她惊得下巴都要掉了,夸奖我写的可真好!
不是由奋斗换来的欢乐,是单调的,再想起那一段艰苦的时光,居然有点甜。那段值得回味的时光将
永远珍藏在我记忆的最深处。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孙犁的创作与这两个题材o但除极少作品外,大都被
排斥在文学史论述的“主流”之外。虽然茅盾站出来说表现战争和土地问题这类的主题,“除了
常见的慷慨激昂笔调,还可以有其他风格”。的确,文学本无题材大小之分,且都有各自的出发和抵达,
但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
边缘,受到冷落。
然而,时间是个裁判者,当年有些“主流”作品逐渐被读者淡忘,而与文学主流话语疏离,拥抱生活、
拥抱大地、拥抱人民而获得文学价值的孙犁的作品,留下了人间真气,留下荷花淀派的趣味风神,留下了
一个战士作家的精神,而经久弥香,风情益增。
孙犁一生漠于人世,拒绝参加无聊的社会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
信条,闭门谢客,苦读诗书,伏案创作,安放自己那颗纯净、高远之心。他一生虽,远离尘世,
但他的葬礼,却声动津门,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中国文化塑造的中国文人的优美人格和他的文化风神。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
A.比喻通感夸张
B.借代引用反语
C.比喻引用排比
D.双关借代反语
(2)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A.息息相关庄严写真离群索居
B.休戚相关严正写真离群索居
C.休戚相关庄严写照茕茕孑立
D.息息相关严正写照茕茕孑立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D
A.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的作品,竟然被挤
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B.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
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C.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
的边缘,受到冷落。
D.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
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答案】(1)C
(2)A
(3)D
【分析】(1)本题考查比喻、引用、排比的修辞,应了解这三种修辞的概念并结合相关的语句分析。
(2)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应理解词语和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语境辨析。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主要语病是搭配不当和句子成分残缺,应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解答】(1)“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时间是个裁判者”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拥
抱生活、拥抱大地、拥抱人民”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信条”运用
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文段中没有运用夸张、通感、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故选C。
(2)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语境说的是孙犁的创
作与战争、农村这两个题材关系密切,应用“息息相关”。庄严:庄重而严肃。严正:严肃正当;严肃
公正。战争和土地等主题应该是庄重又严肃的,应用“庄严”。写真:画或拍摄的人像。对事物的如实
描绘。写照:画人物的形象。对事物的描写刻画。根据“留下了一个战士作家的精神”的语境,两词皆
可使用。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
语境形容的是孙犁生前的生活状态,应用“离群索居”。故选A。
(3)原句搭配不当,“处置……题材”搭配不当,可将“处置”改为“处理",排除AB两项;原句成
分残缺,“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一句缺少主语,主语应是“孙犁的作品”,句子和前句构
成转折关系,“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改为“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
排除C项。故选D。
答案:
(1)C
(2)A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转股投资合同协议格式3篇
- 快递取件授权书格式3篇
- 无机盐在金属表面处理的应用考核试卷
- 农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考核试卷
- 篮球运动器材选购指南考核试卷
- 印刷技术在艺术品复制中的精细度考核试卷
- 电池制造自动化与智能化考核试卷
- 2025海鲜冷库租赁合同范本
- 2025合同法与侵权法简易速记口诀
- 2025商业房产租赁合同和转租合同模板
- 《单轴面筋脱水机设计报告(论文)》
- 内分泌系统 肾上腺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 GPS静态数据观测记录表
- 山西省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登记表
- 软件项目周报模板
- 著名中医妇科 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
- VSM(价值流图中文)课件
- 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课件
- 人工气道的护理刘亚课件
- 专业技术人员
- 拌和场安全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