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布氏杆菌脊柱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影像表现及治疗要点_第1页
临床布氏杆菌脊柱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影像表现及治疗要点_第2页
临床布氏杆菌脊柱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影像表现及治疗要点_第3页
临床布氏杆菌脊柱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影像表现及治疗要点_第4页
临床布氏杆菌脊柱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影像表现及治疗要点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布氏杆菌脊柱炎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影像表现及治疗要点概况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或波浪热。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种菌,次为牛种菌。布氏杆菌主要通过体表粘膜接触进入人体。有接触牛、羊等家畜、从事皮毛加工、饮用过未经消毒灭菌的乳品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该病最易侵犯脊柱。

临床表现以高热、多汗、头痛、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为典型临床表现,发热以波状热为主。

实验室检查

病原体分离

血清凝集试验:布氏杆菌抗体滴度1:160以上有诊断价值,有较高特异性。

补体结合试验:1:16以上阳性对慢性布病有较高特异性。

抗人球蛋白试验:比凝集法灵敏100倍,特异性也好。

布氏杆菌病诊断标准

1)明确的流行病学接触史;

2)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病原体分离、血清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

凡具备三项中任何一项阳性,即可确定为布氏杆菌病。

病理学表现

镜下可见病变区组织细胞增生,增殖性结节和肉芽肿形成,而骨髓腔内肉芽组织增生,其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细胞浸润,可见成片类上皮细胞组成的结节性病灶。

影像表现

X线表现:

1)椎体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显示边缘型骨质破坏最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侵害1-2个椎体上缘,少数为个个椎体。

早期表现为小骨质疏松,数周后表现骨质缺损,较大的病灶呈岛屿状。病灶呈软组织样密度,未见死骨,边缘清晰,呈不规则虫蚀状破坏或刀锯样外观,后期硬化,增生形成骨刺,呈鸟嘴状向外或邻近椎体缘伸展,形成骨桥。椎体中心病灶快速硬化,不形成深部骨质破坏缺损,以后逐渐被新生骨代替,无椎体压缩征。

2)椎小关节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多发生于邻近病变椎体,关节面破坏不规则,关节间隙进行性变窄,以至消失,也可以表现为继发性增生性关节炎,产生骨性强直。数个关节同时受侵。

3)韧带钙化,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表现以下腰椎多见,表现为自上而下的逐渐发展的前后纵韧带呈索条状钙化。

4)椎间盘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有早期椎间隙狭窄,密度增高,但椎体终板无破坏。

CT表现:1)骨改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骨皮坏灶多为直径不超过5MM的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骨小梁粗大紊乱,结构不清,破坏灶边缘有明显不同程度的增生硬化带,多分布在椎体边缘,新生骨中又见新的破坏,少数见于椎体中心,椎小关节亦见类似改变,邻近椎体密度普遍增高,无死骨及椎弓根的破坏。

2)椎间盘改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表现为等密度,是椎间盘破坏的同时常伴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的旨果,关节面增生破化。

3)椎旁脓肿,文献报道布氏杆菌性脊柱炎很少发生寒性脓肿,破坏椎体平面的两侧腰大肌可增宽,其内有脓肿形成,周围脂肪间隙尚清楚,但无脓肿流注的直接征像。

4)骨膜改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椎体骨膜肥厚,由中间向两侧膨出,使椎体呈斑驳样不均匀密度增高,梭状变形,椎体边缘骨膜增生肥厚,钙化,形成唇状骨赘,新生骨赘加上其间的破坏灶构成花边椎之特征性表现。但钙化的骨膜和椎体间仍清晰可辩。

5)韧带改变,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主要表现在前纵韧带和棘间韧带钙化。

布氏杆菌脊柱炎的MRI表现:边缘型骨质破坏最常见,病灶呈多灶性,多侵害1~2个椎体上缘,少数为3个椎体,椎体破坏较局限,无椎体压缩征象,椎体增生硬化;

伴有椎旁软组织和椎间隙小脓肿,腰大肌脓肿不常见,脓肿不超过病变椎体长度,无脓肿流注的直接征象;

周围脂肪间隙清楚。

治疗

1、药物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同时给予护肝、支持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①经药物治疗1~2个疗程无效或全身症状减退,但顽固性剧烈腰痛,或仍伴有发热;②脊柱不稳定;③椎间盘破坏;④椎旁脓肿或腰大肌脓肿;⑤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鉴别诊断

1、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疼痛轻微,多发生于胸、腰段,易楔形变、易形成椎旁脓肿,脓肿有流注趋势,椎体破坏区内死骨为其特征性表现,椎间隙狭窄或消失是脊柱结核一个非常重要的征象。

多数血沉快,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X线改变以骨质疏松及破坏为主,后期常至脊柱后凸畸形。

2、脊柱转移瘤

转移瘤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及原发肿瘤的病史,影像上常为多椎体跳跃式受累,椎体后份、椎弓及附件更易受累,常不累及椎间盘等,一般可明确诊断和鉴别。

3、化脓性脊柱炎

起病急,症状重,病程短。

主要为血行感染,常继发于身体其他部位感染;非血行感染大多为局部感染所致,如外伤椎间盘手术后等。腰椎发病多见;椎体破坏、骨髓水肿、骨质增生硬化并存,并以增生硬化为主,椎体变形塌陷轻;

椎间盘病变轻,椎间隙变窄程度轻;

椎旁脓肿少见,多为厚壁小脓肿。

4、脊柱淋巴瘤

淋巴瘤侵犯脊柱并不少见,多数脊柱淋巴瘤是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部分病例以脊柱为首发部位。

脊柱淋巴瘤以男性较为多见,好发于胸椎。

MRI表现:

椎体骨质破坏:受累椎体呈弥漫性或灶状稍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