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简述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的基本
史实,明确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交流中发展升华,始终
从世界文化交流的角
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度,认识中华文化的
2.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全面认识中华文
世界意义。
化的世界意义,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为世界提供中国智
慧。(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事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的传入与融合
⑴过程
时间概况
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
隋唐
本土化说明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同化能力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
宋明
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2)影响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
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
积极影响
吸收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
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消极影响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好的传攒新航路开辟前中西交流很少,且多是间接交往
(1)明清时期:西方自然科学的传入
①意大利人利玛窦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把基督精神融入中华文化,成为后世文化交流与传教方法的楷模
明末②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
通中西文化
③《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17世纪,清政府任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
清初明清时期国家天文机构的名称
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2)近代前期:西方文化的传入
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西
鸦片战争后
学的传播渠道大大增加
①1862年,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
②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如严复、詹天佑等
洋务运动时期
③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创办,大量军事、工程方面的
书籍得到翻译
新文化运动时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期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①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俄国十月社会
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主义革命后
②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知识点二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对周边国家的影响
⑴汉字:公元前4世纪一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
亚地区。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本国文字,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和发展。
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
⑵思想:3—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
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⑶宗教:大约在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
发展。
(4)制度
①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的社会制度大多来自唐朝。
朝鲜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
7世纪,大化改新推行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
日本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了封建社会,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都以唐制为蓝本
越南教育体制主要移植于中国,科举制度跟中国的基本一样
②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在建会、历法、建筑、绘画、音乐、饮食、服饰、节日、习
俗等方面,也深受唐文化影响。
⑸其他
①14世纪末,中国人进入琉球,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
播。
②15世纪,伴随经贸往来,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③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2.对西方国家的影响
(1)四大发明对西方的影响
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
造纸术
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
火药
城堡不堪一击,骑士阶层日渐衰落
指南针促进了远洋航行,推动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中华文化对16—18世纪欧洲的影响
①孔子的思想以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中国的史学、地理学以及科技、文学等成
就也相继传入,引起欧洲社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②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社会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筑成为风尚。
观点聚焦辨正误
L中华文化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不断发展、升华,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J)
2.儒家思想在16世纪左右传播到欧洲,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渊源,促
进了欧洲近代文明的发展。(♦)
3.中国的思想文化和建筑艺术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J)
4.17世纪,清康熙帝任命来自欧洲的利玛窦主持钦天监工作。(X)
5.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为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J)
6.民主与科学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斗争武器。(X)
7.韩国首尔景福宫的门均以汉字命名,匾额上写有汉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N)
8.日本大化改新的中央集权制、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等,均以汉制为蓝本。(X)
9.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
情境再现挖教材
❶《清史稿•汤若望传》记载,顺治皇帝钦佩汤若望的学识,曾说:“徐光启特
荐于朝,一时专家治历如魏文魁等,实不及尔。”(摘自教材P9)这反映了当时人
们对待西方文化怎样的态度?
提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❷阅读教材P9“史料阅读”,思考:该史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说明来自欧洲的汤若望精通天文历法,得到清政府的重用,为中国的天文
事业作出了贡献,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❸阅读教材P9“云冈石窟露天大佛”,思考:这尊佛像蕴含了什么信息?
提示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成果;中国的建塔造像糅合了佛教和中国传统建筑
特色;说明魏晋时期佛教的兴盛,对中国影响深刻。
❹日本学习、改进中国的饮茶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茶道。唐朝服装传入日本后,
被改造为“和服”。(摘自教材P11)材料的主旨是什么?
提示中华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❺韩国首尔景福宫,是朝鲜王朝的王宫,始建于14世纪。其结构和样式是中国
皇宫的翻版,宫门均以汉字命名,匾额上写有汉字。(摘自教材P11)据此我们可
以获取什么信息、?
提示中华传统文化对韩国产生重要的影响。
❻阅读教材P11“韩国首尔景福宫”和“日本法隆寺的金堂和五重塔”两幅插图
及其下面的文字,结合所学知识,思考:这两幅插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中华文化”这一概念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她的每一方面都向外辐射,
影响到很多国家和地区。像日本、朝鲜这样的“邻居”,更是“近水楼台先得
月”,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让中国文化以新的方式得以延伸。
概念拓展再深化
❶西学东渐
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过程也
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它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来华为标志;第二个阶段是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
伴随着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大量的西方知识传入到中国,中国也开启了向西方
学习的历程。
❷传教士利玛窦
利玛窦(1552—1610年),字西泰,意大利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学者。1582
年(明万历十年)被派往中国传教,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在华传教28年,是
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最早传教士之一。利玛窦向中国社会传播了西方的几何学、
地理学知识以及人文主义的观点。同时,利玛窦还积极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首
次将《四书》译为拉丁文。他为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什么关键能力合作探究
主题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命题探究^---------
任务u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史料唐代,中国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很频繁。佛曲九仙道曲、卢舍那仙曲以及琵
琶等乐器演奏技巧,舞蹈中的四方菩萨蛮队舞,杂技中的幻术、吞刀、吐火等,
都是通过佛教徒的中介,由西域传到中国来的。
摘编自谢重光《论唐代佛教徒对
社会的巨大贡献》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僧人成为中外文化交流重要载体的背
景及影响。
提示背景:开明的对外政策;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多元包容的文化政策;
丝绸之路的畅通;僧人的传教热情。
影响:促进了中国佛教的发展;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内容;传播了中华文化,推动
了周边国家文化的发展。
任务国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繁荣
史料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形成了中西文
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交流中,天主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充当了桥梁
和纽带。一方面,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将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传入中国,使中
国知识界对“西学”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传递书信和
翻译中国典籍等方式,把中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介绍给欧洲,使欧洲出现了“中国
热”。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
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我国和欧洲的文化交往出现“前
所未有的进展”的社会因素。
提示全球航路开辟后东西方交流日益频繁;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天主
教传教士尤其是耶稣会士的东来;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发展。
任务❸近代前期的“西学东渐”及其影响
史料一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
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
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摘编自李侃《中国近代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前期“西学东渐”演变历程的
基本特征是什么?最终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思想是什么?
提示特征: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制度,再到西方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马克
思主义。
史料二“西学东渐”不仅直接影响着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近代的自然科学和
社会科学,也填补了许多中国文化中原来没有的元素。自然科学中的声、光、电、
医学等科学技术随着“西学东渐”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当中,并且通过具有先进思
想之国人的学习与研究,中国本地的近代科学也开始形成并且逐步发展。不仅如
此,关于近代科学的分类也渐次趋向专门化,形成比较系统的领域。近代的中国
随着“西学东渐”在发生着改变,新式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改变了中国古老的思想
文化领域,新领域的开拓和新科学的建立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结构。
——摘编自王含含《“西学东渐”影响下的中国
传统文化的发展》
思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提示中国近代科学形成并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
素养提升*---------
1.历史解释——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
(1)秦汉时期,中华文明开始走向世界。汉朝时期,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缭
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术先后西传。中国的铸铜、制铁技术、制漆技
术和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程技术传往日本、朝鲜和越南。两汉之际,佛教也通
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⑵隋唐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形成了东亚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唐朝文化对新罗、
日本、印度、大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⑶全球航路开辟后,西方传教士为实现顺利传教的目的,宣传西方文化知识,
使我国和西方思想文化进行直接的接触和交流。
2.历史解释——“西学东渐”影响下中国近代文化的特点
(1)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2)学习西方与抵抗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
质。
⑶学习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器物”到“制
度”再到“文化”的复杂历程。
(4)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是社会主
义道路。
3.唯物史观——全面认识“西学东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⑴学术方面:将西方近代各种学术上的新成果带入了中国,深深影响了各种学
术的发展,中国传统学术的基本框架“经、史、子、集”完全被打破,许多传统
的学术受到西学的冲击。
⑵思想文化:中国人经过西学的洗礼,对于世界、历史发展、政治、经济、社
会、自然界等的看法,都有了巨大的改变。知识分子中崇尚实用、注重科技、追
求民主的风气则日益加重。
(3)政治影响:西方政治思想的传入,对于晚清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包括戊戌维新运动的发起、清末新政的开展、立宪运动的尝试、辛亥革命的爆发、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都受到这些西方思想的重大影响。
(4)社会变革:西方商战思想的传入,提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止匕外,西方
个人主义及社会主义等思想的传入,使得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庭、家族、地域社
会为中心的社会基层开始逐渐瓦解。
⑸经济生活:新的经济思想的传入,使得一批知识分子愿意投入实业,有利于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日常生活方面,西方科技逐渐改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
另一方面,新的思想改变了许多传统日常生活中的习俗。
主题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命题探究>---------
任务U汉字对东亚和世界的意义
史料汉字的传播及汉字系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东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最
为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之一。历史上,在以我国为中心的东亚地区,随着汉字的
广泛传播和深刻影响,先后形成了包括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日文、越南喃
字等在内的十多种汉字系民族文字,构成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文字家族和文化宝
库。这些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是汉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密切交流的成果,也是汉字
符号多、语言适用性强的体现。
一摘编自王锋《追寻汉字发展的历史
足迹加强汉字传播及文字家族研究》
思考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对中国、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影响。
提示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和发展;促进了东亚地区文化的交流;丰富了
人类文化体系。
任务⑼启蒙运动中的“中国热”
史料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
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
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
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
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
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思考根据史料,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提示以儒家思想的某些观点为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孔子注重用道德的说
服力来影响别人;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任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
史料中国传统文化对全球化本质内容究竟有哪些蕴含,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
个观念和原则:第一,“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第二,“以和为贵”“亲
仁善邻”“协和万邦”。第三,实行“开户牖”、互学习、兼收并蓄,“携手共
进”。第四,反对侵略战争,维护祖国统一。
——摘编自李慎明《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
思考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的主要价
值。
提示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能够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有助于化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矛盾和
冲突;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推动世界和
平与发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够为当代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
国方案。
素养提升*---------
1.历史解释一一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
⑴表现
①在物质方面追求中国时尚,形成了模仿中国工艺风格的产品。
②在精神方面追求有关中国的知识,大量出版传教士有关中国的著述和中国经典
的译本。
③中国成了人们心目中的理想国,产生了许多研究和推崇中国的学者和著作,出
现了许多描写中国、美化中国、假中国人之名讽喻时政的各种样式的文艺作品。
⑵意义: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国文化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一个重
要思想动力,成为欧洲知识界反封建和反宗教的利器等。
⑶认识: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说明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东方文
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
发展与进步。
2.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世界价值
⑴中华文化所蕴含的自然人文精神,为当今世界人民解决自然问题提供了智慧。
当今人类正在遭受干旱加剧、气候变暖等自然环境恶化问题的困扰,而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包含了众多正确看待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精髓,有助于这些问题
的解决。
⑵中华文化主张的国家交往艺术是构筑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的文化基石。利益
相关、合作共赢和和平共处等价值理念是构筑和平稳定的世界秩序的关键要素,
这恰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国与国交往的基本精神。
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含的价值目标符合世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华
文化充满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这有助于激励各国
人民为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不断努力。
E素养达标随堂反馈
1.(2022.山东济南高二期末)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佛教学者
便也风云星宿、图道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
附会玄学。而佛教在民间的传播则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这说明()
A.中国古代文化呈现多元性
B.佛教思想冲击传统文化
C.佛教具有很强的调适性
D.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两汉和魏晋时期,佛学都根据当时社会的流行思潮进行调整,
借助社会流行思潮进行传播,体现佛教较强的调适性,故选c项;材料主要反
映了佛教因时制宜进行调整,不能体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排除A项;材
料反映的是佛教自我调整以适应中国传统文化,而非冲击传统文化,排除B项;
是时代潮流影响了文化发展,而非文化发展引领时代潮流,排除D项。
2.(2022.湖北麻城二中高二模拟)鲁迅在介绍汉译的《百喻经》时这样评价:“尝
闻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即翻为华言之佛经中,
亦随在可见。”由此可见()
A.佛教的传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佛教内容全是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
C.佛教的翻译成为喜闻乐见的社会现象
D.佛教传入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成分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天竺的寓言故事随佛经被翻译为汉语,随处可见,这体现了
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成分,故选D项;材
料体现的是佛教的传入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没有体现出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佛教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
涵,为中国文学增添了新的成分,“佛教的翻译成为喜闻乐见的社会现象”与材
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3.(2022.福建福州高二模拟)明清时期,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他们学中文,换上
儒生服装,甚至不惜修改教规,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
五经,影响中国的士大夫对传教的态度。西方传教士的这些举动意在()
A.便于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
B.有利于官方对传教的支持
C.掩盖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D.减少其在中国的传教阻力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西方传教士“学中文,换上儒生服装,甚至不惜修改教规,
默认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以《圣经》附会四书五经,影响中国的士大夫对传教
的态度”,这样的做法是为了减少他们传教的阻力,故选D项;A项不是传教
士的目的,排除;材料中没有涉及官方的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期延误的合同问题解决途径2篇
- 厂房买卖协议全解析3篇
- 代收款授权委托书怎么写3篇
- 律师授权委托书应注意的问题3篇
- 住宅院落买卖合同优化3篇
- 学生考试诚信宣誓3篇
- 砼构件生产成本控制考核试卷
- 农业机械租赁业务中的收益管理考核试卷
- 羊绒面料图案设计试题考核试卷
- 精密仪器中合成材料制造技术的研究进展考核试卷
- GB/T 11022-2020高压交流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 FZ/T 62033-2016超细纤维毛巾
- 答案-国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考任务:社会实践报告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部组织的社会实践教学任务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并上传该任务占课程综合成绩的20%
- 生命教育讲座-课件
- 躲不开的食品添加剂讲解课件
- 温病学概念专题知识讲座
- 农村常用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课件(村干部培训)
- 生活中的法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习网形考作业题目答案
-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课件
- 网络安全管理员四级考试题库与答案
- 杭州地铁一号PPP模式的实践与思考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