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加工操作手册_第1页
食品加工操作手册_第2页
食品加工操作手册_第3页
食品加工操作手册_第4页
食品加工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加工操作手册TOC\o"1-2"\h\u30703第一章食品加工基础 3112171.1食品加工概述 3293331.2食品原料选择与处理 365911.2.1食品原料选择 325121.2.2食品原料处理 416670第二章食品加工设备 472062.1常用食品加工设备介绍 44872.1.1切割设备 4161392.1.2混合设备 49202.1.3烹饪设备 4113842.1.4包装设备 4202062.1.5冷藏设备 5200262.2设备操作与维护 588342.2.1设备操作 5236992.2.2设备维护 5167222.3设备清洗与消毒 5294882.3.1清洗设备 5129172.3.2消毒设备 522142第三章食品加工工艺 6254823.1食品加工基本工艺流程 6135333.2食品加工关键环节控制 6275673.3食品加工新技术应用 719018第四章食品质量控制 7232854.1食品质量标准与检测 7170104.2食品质量管理体系 788784.3食品安全风险控制 821585第五章食品包装 8176815.1食品包装材料选择 8112065.2食品包装方法与技巧 9120305.3食品包装质量检测 96336第六章食品储存与运输 10299336.1食品储存方法 10309686.1.1储存环境要求 10133916.1.2食品分类储存 10144196.1.3食品储存容器与设备 1094416.2食品运输要求 10259436.2.1运输工具要求 104586.2.2食品运输过程管理 116086.2.3运输人员要求 11287966.3食品储存与运输安全管理 11167666.3.1制定食品安全储存与运输制度 11316536.3.2加强食品安全储存与运输培训 1120716.3.3监测与检查 11109426.3.4应急预案 1116579第七章食品卫生与安全 11171417.1食品卫生管理 11299607.1.1卫生管理制度 11257357.1.2卫生设施与设备 12137797.1.3卫生操作规范 1240367.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12207107.2.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 12141607.2.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 126627.3食品卫生与安全处理 13290287.3.1食品卫生与安全分类 1337227.3.2食品卫生与安全处理流程 13102657.3.3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措施 1316217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应用 13268828.1食品添加剂概述 1331308.1.1定义与分类 13139868.1.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14238518.2常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法 1447348.2.1食品防腐剂 14269248.2.2食品抗氧化剂 14278708.2.3食品色素 14183118.2.4食品香料 15203478.2.5食品乳化剂 15215748.2.6食品增稠剂 156778.2.7食品酶制剂 15187408.3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 15104188.3.1法律法规 15143768.3.2使用原则 15270498.3.3监督管理 16144428.3.4食品添加剂标识 1622923第九章食品加工废水处理 16267329.1食品加工废水处理方法 16219319.1.1物理处理法 16118309.1.2化学处理法 16148309.1.3生物处理法 17133569.1.4联合处理法 1753599.2食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 17197439.2.1格栅过滤设施 17313189.2.2沉淀池 174539.2.3氧化池 17196939.2.4混凝池 17233069.2.5厌氧消化池 17261529.3食品加工废水处理法规与标准 17224919.3.1国家法规 17284899.3.2行业标准 17128919.3.3地方政策 1882609.3.4国际法规与标准 1830622第十章食品加工企业管理 183149310.1食品加工企业组织结构 182006110.1.1组织结构概述 18354510.1.2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182772310.1.3组织结构类型 182405410.2食品加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183043610.2.1人力资源规划 192546910.2.2员工招聘与选拔 191330110.2.3员工培训与发展 19267610.2.4员工薪酬与福利 192027310.3食品加工企业财务管理 19217310.3.1财务管理概述 192598910.3.2财务管理内容 19546210.3.3财务管理措施 19第一章食品加工基础1.1食品加工概述食品加工,作为一种对食品原料进行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处理的工艺过程,旨在提高食品的食用价值、营养价值、保质期及安全性。食品加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食品加工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食品加工的主要目的包括:(1)改善食品的口感、色泽、形状等感官品质,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审美需求。(2)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使其更易于人体吸收和利用。(3)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减少食品浪费。(4)保证食品的安全性,防止食品中毒等的发生。1.2食品原料选择与处理1.2.1食品原料选择食品原料的选择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原料选择不仅能保证食品的品质,还能提高食品加工的效率。在选择食品原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新鲜度:新鲜度高的原料可以保证食品的品质和口感。(2)安全性:原料应无污染、无霉变、无病虫害等。(3)营养价值:选择营养价值高的原料,以满足人们对营养的需求。(4)经济性:在保证品质和营养的基础上,选择价格合理的原料。1.2.2食品原料处理食品原料处理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清洗:对原料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杂质、污垢和微生物。(2)切割:根据食品加工工艺要求,将原料切割成不同形状和大小。(3)漂烫:对原料进行热处理,去除部分水分,提高食品的口感和保质期。(4)腌制:将原料与调味料混合,使原料充分吸收调味料,提高食品的风味。(5)炒制、炖煮等:根据食品加工工艺要求,对原料进行炒制、炖煮等处理,使其达到预期的口感和营养状态。通过对食品原料的严格选择与处理,为后续的食品加工过程奠定了基础,保证了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第二章食品加工设备2.1常用食品加工设备介绍2.1.1切割设备切割设备主要用于对食品原料进行切割处理,包括切片机、切块机、切丝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提高切割效率,保证切割尺寸的一致性。2.1.2混合设备混合设备主要用于将食品原料和调料进行充分混合,如搅拌机、和面机等。这些设备能够保证食品成分均匀分布,提高产品质量。2.1.3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炒菜机、煮菜机、烤肉机等,用于对食品进行烹饪处理。这些设备能够实现食品的快速、高效烹饪,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口感。2.1.4包装设备包装设备主要用于对食品进行包装,包括封口机、灌装机、贴标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提高包装效率,保证食品的卫生和安全。2.1.5冷藏设备冷藏设备包括冷藏柜、冷藏库等,用于对食品进行冷藏保存。这些设备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降低食品损耗。2.2设备操作与维护2.2.1设备操作操作人员在使用食品加工设备时,应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熟悉设备结构和功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遵守操作规程,保证操作安全;(3)注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及时处理;(4)定期检查设备零部件,保证设备完好无损。2.2.2设备维护为保证食品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行,应定期进行维护。以下为设备维护的几个方面:(1)清洁设备,保持设备表面干净;(2)检查设备紧固件,保证无松动现象;(3)检查设备润滑系统,定期添加润滑油;(4)检查设备电气系统,保证电路安全;(5)定期更换易损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2.3设备清洗与消毒2.3.1清洗设备食品加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污垢。为保障食品安全,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清洗设备的方法如下:(1)关闭设备电源,将设备表面污垢擦拭干净;(2)使用清洗剂对设备进行深度清洗,保证设备内部清洁;(3)用清水冲洗设备,去除残留的清洗剂;(4)用消毒剂对设备进行消毒,杀死细菌和病毒。2.3.2消毒设备为防止食品交叉污染,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消毒。消毒设备的方法如下:(1)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酒精、漂白粉等;(2)按照消毒剂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保证消毒效果;(3)对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消毒,重点关注食品接触面;(4)消毒后用清水冲洗设备,去除残留的消毒剂。第三章食品加工工艺3.1食品加工基本工艺流程食品加工是将农产品转化为安全、美味、营养食品的重要环节。食品加工基本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加工处理、包装、储存和运输等环节。原料处理:根据不同食品的原料特点,进行清洗、去皮、去杂、切割等预处理,保证原料的新鲜度和卫生安全。加工处理:根据食品种类和加工目的,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如烹饪、蒸煮、油炸、烘烤、发酵等,使食品达到预定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成分。包装:将加工好的食品进行分装、封装,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和方法,保证食品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和新鲜度。储存:将包装好的食品存放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低温、避光、通风等,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运输:采用冷链物流、保温运输等手段,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卫生和新鲜度。3.2食品加工关键环节控制食品加工关键环节控制是保证食品安全、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措施。以下为几个关键环节的控制要点:原料质量控制:严格筛选原料,保证原料的新鲜度、卫生安全,符合国家标准。加工过程控制:严格控制加工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参数,保证食品的口感、色泽和营养成分。卫生管理:加强生产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洗、消毒设备和工具,防止交叉污染。产品质量检测:对加工好的食品进行质量检测,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和消费者需求。3.3食品加工新技术应用科技的发展,食品加工新技术不断涌现,以下为几种常见的食品加工新技术:低温加工技术:采用低温加工方法,如冷冻、冷藏等,可降低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高效节能技术:采用高效节能的加工设备,如节能型烘烤设备、油炸设备等,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生物工程技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如发酵、酶解等,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口感和保质期。智能化技术:引入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实现食品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第四章食品质量控制4.1食品质量标准与检测食品质量标准是保证食品安全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食品质量标准主要包括原料、生产过程、产品特性、包装和储存等方面的要求。食品质量检测是判断食品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重要手段。检测方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微生物等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包括测量食品的重量、体积、色泽、口感等指标;化学方法主要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添加剂等;生物方法主要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病毒、寄生虫等;微生物方法则用于检测食品中的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4.2食品质量管理体系食品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食品生产全过程质量稳定、安全可靠的重要措施。食品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质量方针和目标:明确企业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目标。(2)组织机构:建立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3)质量策划:对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策划,保证产品质量。(4)生产过程控制:对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环节进行严格监控,保证产品质量。(5)质量检验:对产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质量检验,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6)质量改进: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活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4.3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控制是指对食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过程。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危害识别:分析食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害因素,如原料污染、生产设备交叉污染等。(2)危害评估: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危害程度和风险水平。(3)危害控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原料检验、改善生产工艺、加强生产环境消毒等。(4)风险监测:对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持续监测,及时发觉问题并采取措施。(5)应急处理:制定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应对和处理。通过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可以保证食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的食品。第五章食品包装5.1食品包装材料选择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对于保证食品的安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及提升产品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在选择食品包装材料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安全性: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相关食品安全标准,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2)阻隔性:包装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阻隔性,能够有效防止氧气、水分等外界因素对食品的影响。(3)耐温性:包装材料应具备一定的耐温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加工和储存条件。(4)机械强度:包装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保证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不易破损。(5)保鲜性:包装材料应具有一定的保鲜功能,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6)环保性:包装材料应具备一定的环保功能,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目前常用的食品包装材料有塑料、纸、金属、玻璃等。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食品的特性和包装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5.2食品包装方法与技巧食品包装方法与技巧的正确运用,对于保证食品质量和延长保质期具有重要意义。以下为几种常用的食品包装方法与技巧:(1)真空包装:将食品放入真空包装机中,抽出包装内的空气,使包装内形成真空状态,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食品的氧化。(2)充气包装:在包装过程中,向包装内充入一定比例的惰性气体(如氮气、二氧化碳等),以降低包装内的氧气含量,减缓食品的氧化速度。(3)无菌包装:在无菌条件下,将食品包装于无菌包装材料中,以防止微生物污染。(4)防潮包装:采用具有良好防潮功能的包装材料,如铝箔、塑料薄膜等,以防止食品受潮。(5)防震包装:在包装过程中,采用缓冲材料(如泡沫、纸箱等),以减少运输过程中食品的震动和碰撞。(6)保鲜包装:采用具有保鲜功能的包装材料,如保鲜膜、保鲜膜包装机等,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5.3食品包装质量检测为保证食品包装质量,应对包装过程和包装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测。以下为食品包装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1)包装材料检测:检查包装材料的物理、化学功能,如厚度、强度、阻隔性、耐温性等,保证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2)包装过程检测:检查包装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参数,保证包装过程符合工艺要求。(3)包装完整性检测:检查包装后的食品是否密封良好,无破损、泄漏等现象。(4)微生物检测:对包装后的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保证其符合食品安全标准。(5)保质期检测:通过加速实验、长期储存实验等方法,检测食品包装后的保质期。(6)包装废弃物检测:对废弃的包装材料进行检测,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以上检测,保证食品包装的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第六章食品储存与运输6.1食品储存方法6.1.1储存环境要求为保证食品安全,食品储存环境应满足以下要求:(1)温度:根据不同食品种类,储存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如冷藏食品应在0℃至4℃之间,冷冻食品应在18℃以下。(2)湿度:保持储存环境相对湿度在65%至75%之间,防止食品受潮或过于干燥。(3)通风:储存环境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避免异味和有害气体积聚。6.1.2食品分类储存(1)针对不同食品种类,应分类储存,如粮食、蔬菜、肉类、水产等。(2)同一类别食品应按照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因素分区储存,保证先进先出。6.1.3食品储存容器与设备(1)食品储存容器应采用无毒、无害、不与食品发生反应的材料制作。(2)储存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密封功能,防止食品受到外界污染。6.2食品运输要求6.2.1运输工具要求(1)运输工具应具备良好的密封功能,防止食品受到外界污染。(2)运输工具内部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3)运输工具应具备适宜的保温或隔热功能,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稳定。6.2.2食品运输过程管理(1)运输过程中,食品应按照储存要求进行分类、分区放置,避免交叉污染。(2)运输途中,应定期检查食品温度、湿度等指标,保证食品安全。(3)遇到特殊情况,如天气变化、交通拥堵等,应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食品不受影响。6.2.3运输人员要求(1)运输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了解食品储存与运输的要求。(2)运输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保证身体健康。(3)运输人员应遵守运输纪律,保证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6.3食品储存与运输安全管理6.3.1制定食品安全储存与运输制度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储存与运输制度,明确各环节的责任和要求,保证食品安全。6.3.2加强食品安全储存与运输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食品安全储存与运输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6.3.3监测与检查(1)企业应定期对食品储存与运输环境进行检查,保证符合规定要求。(2)企业应加强对食品储存与运输过程的监测,发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6.3.4应急预案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储存与运输应急预案,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措施,保障食品安全。第七章食品卫生与安全7.1食品卫生管理7.1.1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卫生管理规程,明确各环节卫生要求及操作规范;(2)建立卫生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卫生检查;(3)制定卫生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卫生意识及操作技能;(4)落实卫生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卫生职责。7.1.2卫生设施与设备食品加工企业应配置完善的卫生设施与设备,包括:(1)生产车间卫生设施:洗手池、消毒池、更衣室、卫生间等;(2)生产设备:清洁、消毒、防尘、防虫等设备;(3)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存放设施:冷藏、冷冻、保鲜等设施。7.1.3卫生操作规范食品加工企业应制定严格的卫生操作规范,包括:(1)员工个人卫生:洗手、戴口罩、穿戴工作服等;(2)生产环境卫生:定期清洁、消毒、通风等;(3)设备卫生:定期清洁、消毒、保养等;(4)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卫生:严格把控原料采购、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7.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7.2.1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食品加工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监测:对采购的原料进行定期检测,保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2)生产过程监测: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保证食品安全;(3)成品监测:对成品进行定期检测,保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4)市场监测:对市场销售的食品进行监测,了解消费者反馈,及时处理问题。7.2.2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法食品加工企业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1)检测方法:对食品中的微生物、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2)预警方法:通过数据分析、趋势预测等手段,发觉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3)监测方法:对生产环境、设备、人员等进行监测,保证食品安全。7.3食品卫生与安全处理7.3.1食品卫生与安全分类食品卫生与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食品污染:食品中检出有害物质或微生物超标;(2)食品中毒:消费者食用食品后出现中毒症状;(3)食品质量:食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4)食品安全事件:涉及食品安全的突发事件。7.3.2食品卫生与安全处理流程食品加工企业在发生食品卫生与安全时,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处理:(1)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防止扩大;(2)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如卫生、质监等;(3)对原因进行调查分析,查找问题根源;(4)根据调查结果,采取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5)对受影响的消费者进行赔偿;(6)对责任人进行追责。7.3.3食品卫生与安全预防措施食品加工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食品卫生与安全:(1)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2)完善卫生管理制度,保证食品安全;(3)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及时发觉并解决问题;(4)定期对设备、环境进行检测,保证卫生条件;(5)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及时发觉并预防风险。第八章食品添加剂应用8.1食品添加剂概述8.1.1定义与分类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特性,在食品加工、生产、制备、处理、包装、运输和储存过程中有意添加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根据其功能和应用范围,食品添加剂可分为以下几类:(1)食品防腐剂: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食品保质期。(2)食品抗氧化剂: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质,保持食品品质。(3)食品色素:用于改善食品色泽,增强食品感官品质。(4)食品香料:用于改善食品口感和风味。(5)食品乳化剂:用于改善食品质地,提高食品稳定性。(6)食品增稠剂:用于增加食品黏度,改善口感。(7)食品酶制剂:用于提高食品加工效率,改善食品品质。8.1.2食品添加剂的作用(1)提高食品质量:通过改善食品色泽、口感、风味等,提高食品的感官品质。(2)延长食品保质期:通过防腐、抗氧化等功能,延长食品的保质期。(3)改善食品加工功能:通过乳化、增稠等作用,提高食品加工效率。(4)降低食品成本:通过替代部分原材料,降低食品生产成本。8.2常用食品添加剂使用方法8.2.1食品防腐剂(1)苯甲酸钠:用于饮料、果酱、糕点等食品的防腐,添加量为0.1%左右。(2)山梨酸钾:用于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等食品的防腐,添加量为0.2%左右。(3)对羟基苯甲酸酯:用于糕点、饮料、乳制品等食品的防腐,添加量为0.05%左右。8.2.2食品抗氧化剂(1)维生素C:用于饮料、糕点、乳制品等食品的抗氧化,添加量为0.1%左右。(2)维生素E:用于油脂、糕点、乳制品等食品的抗氧化,添加量为0.02%左右。(3)丁基羟基茴香醚(BHA):用于油脂、糕点、乳制品等食品的抗氧化,添加量为0.02%左右。8.2.3食品色素(1)胭脂红:用于糕点、饮料、果酱等食品的着色,添加量为0.01%左右。(2)柠檬黄:用于糕点、饮料、果酱等食品的着色,添加量为0.01%左右。(3)赤藓红:用于糕点、饮料、果酱等食品的着色,添加量为0.01%左右。8.2.4食品香料(1)芝麻油:用于糕点、调味品等食品的增香,添加量为0.1%左右。(2)茴香:用于肉制品、调味品等食品的增香,添加量为0.1%左右。(3)香草:用于糕点、饮料等食品的增香,添加量为0.05%左右。8.2.5食品乳化剂(1)明胶:用于乳制品、糕点等食品的乳化,添加量为1%左右。(2)羧甲基纤维素:用于饮料、糕点等食品的乳化,添加量为0.5%左右。(3)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用于油脂、糕点等食品的乳化,添加量为1%左右。8.2.6食品增稠剂(1)羧甲基纤维素:用于饮料、糕点等食品的增稠,添加量为0.5%左右。(2)明胶:用于乳制品、糕点等食品的增稠,添加量为1%左右。(3)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用于油脂、糕点等食品的增稠,添加量为1%左右。8.2.7食品酶制剂(1)蛋白酶:用于肉制品、乳制品等食品的加工,添加量为0.1%左右。(2)淀粉酶:用于糕点、饮料等食品的加工,添加量为0.1%左右。(3)脂肪酶:用于油脂、糕点等食品的加工,添加量为0.1%左右。8.3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8.3.1法律法规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管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明确了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检测方法等要求,以保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8.3.2使用原则(1)合法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法律法规,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食品添加剂。(2)安全有效: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保证对人体健康无害,同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公开透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向消费者公开,便于消费者了解食品成分。8.3.3监督管理(1)国家级监督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部门负责食品添加剂的审批、监管等工作。(2)地方级监督管理:地方卫生健康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工作。(3)企业自律:食品生产企业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自律,保证产品质量。8.3.4食品添加剂标识食品添加剂标识应包括以下内容:(1)食品添加剂名称;(2)食品添加剂功能;(3)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4)食品添加剂添加量;(5)食品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6)生产厂家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通过以上内容的介绍,可以更好地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及其安全管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保证食品安全。第九章食品加工废水处理9.1食品加工废水处理方法9.1.1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是通过物理手段对废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格栅过滤、沉淀、离心、过滤等方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油脂和部分固体颗粒。9.1.2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对废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中和、氧化还原、混凝、电解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9.1.3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进行处理,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厌氧消化等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9.1.4联合处理法联合处理法是将上述方法进行组合,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废水的性质和污染物浓度,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9.2食品加工废水处理设施9.2.1格栅过滤设施格栅过滤设施主要用于拦截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较大颗粒物,防止其对后续处理设施造成堵塞。9.2.2沉淀池沉淀池是利用重力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从而实现固液分离的目的。9.2.3氧化池氧化池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氧化分解,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9.2.4混凝池混凝池是利用混凝剂将废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凝聚成较大的絮体,便于后续处理。9.2.5厌氧消化池厌氧消化池是利用厌氧菌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进行分解,产生沼气,同时降低废水中的污染物浓度。9.3食品加工废水处理法规与标准9.3.1国家法规我国针对食品加工废水处理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