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PAGE9第九单元(B)留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干脆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宜采纳样方法调查活动实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C.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状况D.全部活动实力强的生物都可采纳标记重捕法调查2.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D通过影响诞生率和死亡率而干脆影响种群密度B.A、B分别表示诞生率和死亡率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诞生到性成熟须要6个月。如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终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种群10月份的诞生率可能为零B.诱杀雄性个体肯定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更D.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4.科研工作者为了预料某草原鼠害的发生状况,采纳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原1公顷范围内的田鼠数量进行调查,发觉在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的第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田鼠种群增长的模型可构建为N1=N0λt,其中λ为1.5C.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x其次次捕获数)÷其次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D.当田鼠种群的诞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5.某课题小组对当地喜鹊数量变更进行了连续10年的跟踪调查,其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喜鹊在某时间范围内的诞生率(I)和死亡率(Ⅱ)的关系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中,第0~6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第7~10年间种群数量先上升后保持不变B.图乙中c点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该喜鹊种群在图甲的第1年和图乙的b点时的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D.图甲的第3~9年间种群数量的变更对应图乙的c~d段的数量变更6.对笠螺多个种群的调查,发觉其体长、种群生物量(有机物质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渐渐减小B.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点少C.种群密度低于点时,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D.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正相关7.欧洲兔被带入到澳大利亚草原放养,它的繁衍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逼。生态专家先后采纳引入狐狸(y1年)和粘液瘤病毒(y2年)等手段进行防治,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外来物种入侵可增加当地的物种多样性,也可引起群落演替的发生B.y1年后欧洲兔和袋鼠的数量变更反映狐狸也是袋鼠的被捕食者C.y2年后欧洲兔数量明显削减,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这与病毒的专性寄生有关D.y3年后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稳定不变8.假如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探讨,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试验用具C.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9.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瓢虫的种群密度宜采纳样方法,瓢虫的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同树上高度不同的喜鹊巢,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C.一只猫头鹰追逐另一只抓握着鼠的猫头鹰,这两只猫头鹰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不同森林版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的种群,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生殖隔离10.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11.海绵是一类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它们固着在岩石、贝壳或珊瑚上生活,海绵只有皮层和胃层两层细胞,中间是中胶层。绿藻生活在海绵的中胶层内,它们汲取海绵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并给海绵供应氧气;而海绵则为绿藻供应爱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细胞结构上分析,绿藻与海绵的区分是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B.从细胞成分上分析,绿藻与海绵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从同化作用类型上分析,绿藻与海绵都是异养型生物D.从生物种间关系上分析,绿藻与海绵属于寄生关系12.图是某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B.该生态系统的形成是图中各生物间共同进化的结果C.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和信息传递是单向进行的D.各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断变更导致生物不断进化1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量高的生态系统,其净初级生产量也高B.影响次级生产量的主要因素是初级生产量C.生物量约等于总初级生产量减去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D.与海洋生态系统相比,陆地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更高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淌的叙述,正确的是()A.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使物质和能量循环利用B.当一只狼吃掉一只兔子时,狼便获得了兔子的10%--20%的能量C.生产者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使能量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消费者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属于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15.下表是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田鼠种群摄食植物后的能量流淌状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项目摄取量粪便量呼吸作用散失量能量[J/(hm2·a)]1.05×1053.50×1094.55×109A.田鼠同化的能量中约有35%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B.田鼠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中流向分解者能量的一部分C.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1.4×109J/(hm2•a)D.田鼠的上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3.5×1010J/(hm2•a)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加生态系统的碳循环C.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人体内碳元素的根原来源是大气中的CO2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种群和无机环境之间17.松土是我国农业生产中一项传统的耕作措施。但过度松土除了增加农业生产的成本,还可能带来一些环境问题,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松土可以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作物根细胞对土壤有机物的汲取B.松土利于土壤中枯枝落叶、动物遗体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利于作物生长C.松土简洁造成水土流失,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D.松土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可加剧温室效应18.科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在一所丛林中的房子里,将一只没有交配的雌蛾扣在一个纱罩里,尽管当晚风雨交加还是有40多只雄蛾穿过风雨赶来交尾,其次天,在雌蛾四周洒满樟脑丸和汽油,一点也不影响雄蛾找寻雌蛾的爱好。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该试验证明雌蛾能分泌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B.该试验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C.利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D.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19.火灾后的草原生态系统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渐渐复原原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火灾后的“裸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森林生态系统的复原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的高C.植被复原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在渐渐增加D.火灾后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整实力复原原貌20.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B.负反馈调整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C.红树林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红树林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21.对于一个封闭的水族箱生态系统来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应尽量增加水族箱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以提高该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B.水族箱应放在每天都能照耀到强光的地方,保证能量源源不断地输入生态系统C.水族箱生物群落起初比较简洁,演替必定使其变得越来越困难D.这种生态系统的反抗力稳定性较低,存在的时间可能很短暂22.下列有关生态学学问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B.“桑基鱼塘”的生产模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C.在鱼群数量接近K值时起先捕捞,最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D.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定性高23.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态系统中丰富的动植物资源B.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动植物繁育中心属于就地爱护C.生物多样性锐减和全球气候变暖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D.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整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干脆价值24.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温室效应变更全球降雨格局,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潮湿B.水土流失的沉积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病原体等能够引起土壤污染C.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其主要缘由是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地球变暖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级推移,变更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25.河北塞罕坝曾经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鸟兽聚集的自然名苑,由于近代开围放垦等,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芜景象。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经过50多年的不断努力,将森林覆盖率提高至80%,用实际行动诊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依据上述资料分析,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塞罕坝林场曾面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整实力有限B.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渐渐增加D.人类活动总是使群落的演替方向不同于自然演替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除特殊说明外,每空2分,共50分)26.(10分)湿地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整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下图为某总面积为300hm2的湿地受有害物质a污染后,有害物质a的浓度在各养分级部分生物种类体内的变更状况。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说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燕鸥种群的K值为1200只。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______只/hm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燕鸥的同化量除用于呼吸消耗之外,还用于____________等生命活动。(3)虹鳟为国外入侵的肉食性鱼类,若有M只虹鳟进入该湿地生态系统后快速繁殖,每月以λ倍数增长,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为____________。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27.(12分)顶极群落是群落演替的最终阶段,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就能永久维持稳定。下图表示不同环境下的顶极群落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顶极群落的类型主要受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北极地区的顶极群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图示中热带雨林的反抗力稳定性最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雷电引发火灾,某火山岛上的森林被烧毁后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与火山爆发造成森林被毁灭后发生的演替过程相比,此演替过程形成顶极群落所需的时间更__________(填“长”或“短”),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8.(14分)某一草原生态系统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肯定的养分结构,如表列出了各种群同化的能量。如图1表示种群乙的能量变更,其中①﹣⑦表示能量值;图2是种群乙在10年内种群数量变更的状况,图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上一年种群数量的倍数.(1)生态系统的养分结构是_____。种群乙在该生态系统养分结构中处于_____________养分级。(2)图1中,C表示_____。图2中_____点的种群年龄组成是衰退型.前8年种群数量最大的是________点。(3)因开采过度,草原植被曾遭到破坏,引起生态环境恶化,后来通过加大对草原的爱护力度,使该生态系统复原到以前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整实力,其基础是_________。(4)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信息传递,说明__________离不开信息传递。29.(14分)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局部能量流淌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值。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填字母)。伴随能量的输入,碳元素以________形式进入生物群落。f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部分,其形式为________。(2)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可用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表示。g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成分)所利用的能量值,其获得的h来自第________养分级。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第九单元(B)答案1.【答案】C【解析】由于单子叶植物蔓生或丛生,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是一株还是多株。而双子叶植物则简洁辨别个体数目。因此不宜选择单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宜选择双子叶植物作为抽样调查的对象,A错误;宜采纳标记重捕法调查活动实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B错误;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偶然因素越少,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状况,C正确;不是全部活动实力强的生物都可采纳标记重捕法调查,对于个体数较少的活动实力强的生物,可以采纳干脆计数,D错误。2.【答案】C【解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诞生率影响数量变更,A错误;A、B分别表示诞生率和迁入率,B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可以反映种群数量的大小,C正确;a的含义是年龄组成可以预料种群的数量变更,D错误。3.【答案】B【解析】由图中可知,未成熟个体2月为0,之后到6月渐渐增多,从6月到12月渐渐削减,12月份为0,再由题中信息“该动物个体从诞生到性成熟须要6个月”,可推知该种群诞生时间也许为2月底到6月,到12月都成熟,因此10月份该种群的诞生率可能为零,A正确;性别比例是影响种群密度变更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导致性别比例失调,进而通过降低诞生率,从而影响该种群的密度,B错误;由图可知,10月到次年4月,成熟个体最多,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而6月到8月幼年个体较多,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C正确;引入的天敌可能对不同年龄段个体的捕食具有选择性,比如易取食行动较弱的苍老个体和未成熟个体,所以天敌的迁入会导致年龄结构的变更,D正确。4.【答案】C【解析】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l.015,故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A错误;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l.015,B错误;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数×其次次捕获数)÷其次次捕获中标记个体数,C正确;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诞生率等于死亡率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不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有害动物的防治越早越好,D错误。5.【答案】C【解析】图甲中,第0~2年间种群数量在增长,第3~9年间种群数量下降,A错误.;图乙中c点诞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零,B错误.;该喜鹊种群在图甲的第1年λ大于零,种群数量增长,图乙的b点时诞生率大于死亡率,所以年龄组成都为增长型,C正确.;图甲的第3~9年间种群数量下降先快后慢,图乙的c~d段的数量下降始终变快,D错误.6.【答案】A【解析】依据图示可知,在肯定范围内,体长与种群密度成反比,所以随着种群密度增加,笠螺体长渐渐减小,A正确;因为B点种群密度比A点大,而生物量相当,所以A点个体平均生物量比B点多,B错误;种群密度低于A点时,还没有达到K值,A点后,达到K值,所以个体间的斗争最激烈,C错误;笠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既和体长有关,也和种群密度有关,在肯定种群密度中(0A段),笠螺种群生物量和体长呈负相关,D错误。7.【答案】C【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可降低当地的物种多样性,A错误;y1年后欧洲兔数量基本不变,袋鼠的数量下降,反映狐狸是袋鼠的捕食者,B错误;y2年引入粘液瘤病毒,欧洲兔数量明显削减但对袋鼠影响不大,说明病毒专性寄生于欧洲兔,C正确;草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是负反馈调整的结果,D错误。8.【答案】D【解析】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A正确;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试验用具,B正确;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C正确;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D错误;9.【答案】A【解析】瓢虫的活动实力弱,相宜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其集群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A正确;黄河中下游地区不同树上高度不同的喜鹊巢,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猫头鹰之间的斗争发生在种内,属于种内斗争,C错误;不同森林版块中的松鼠属于同一种群,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错误。10.【答案】D【解析】该种鱼的幼体可滤食浮游动物,所以与浮游动物为捕食关系;幼鱼和浮游动物都可捕食浮游植物,所以它们又是竞争关系,A正确;幼鱼时所处的养分级是其次养分级和第三养分级,成年鱼所处的养分级更高(依照其捕食的底栖动物所处的养分级而定),B正确;群落垂直结构指的是不同水平高度不同群落分布的状况,所以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而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结构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因为它们是同一物种,不是不同的群落,同一物种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D错误,C正确。11.【答案】B【解析】绿藻和海绵都是真核细胞构成的真核生物,都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A错误。绿藻和海绵都是真核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绿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汲取海绵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并给海绵供应氧气,绿藻是自养生物,海绵是多细胞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是异养生物,C错误。绿藻和海绵生活在一起,对双方都有利,不是寄生关系,D错误。12.【答案】D【解析】图中的生物种类繁多,充分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A错误;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发展,故该生态系统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化的结果,B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淌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一般是双向进行的,C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故各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断变更导致生物不断进化,D正确。13.【答案】B【解析】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生物量(干重)的单位通常是用g/m2或J/m2表示,但生物量高的生态系统,其净初级生产量不肯定高,A错误;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由于次级生产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所以初级生产量是影响次级生产量的主要因素,B正确;生物量是指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C错误;海洋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比陆地生态系统的次级生产量更高,D错误。14.【答案】C【解析】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使物质循环利用,但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一个养分级中的能量只有10%~20%被下一个养分级所利用,每个养分级是以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的,不能以个体为单位来衡量,B错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的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C正确;消费者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个养分级的同化量,不是消费者同化量的一部分,D错误。15.【答案】D【解析】田鼠同化的能量=摄取量—粪便量=1.05×1010—3.50×109=7×109[J/(hm2·a)],田鼠用于其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量=(7×109)—(4.55×109)=2.45×109[J/(hm2·a)],约占田鼠同化的能量的(2.45×109÷7×109)×100%=35%,A正确;田鼠粪便量属于生产者同化能量的一部分,该部分能量将流向分解者,B正确;以田鼠为食的天敌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7×109×20%=1.4×109[J/(hm2·a)],C正确;田鼠的上一养分级传递给田鼠的能量至少为7×109÷20%=3.5×1010[J/(hm2·a)],但因田鼠种群只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其次养分级生物的一部分,所以田鼠的上一养分级同化的能量远大于3.5×1010J/(hm2•a),D错误。16.【答案】D【解析】无机环境中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A正确;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汲取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进而参加生态系统的碳循环,B正确;从同化作用角度考虑人是异养型生物,其体内的碳元素干脆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物,食物中的有机物归根结底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中碳的来源是大气中的CO2,C正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D错误。17.【答案】A【解析】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有利于植物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并能促进其汲取土壤中的无机盐,根细胞不能汲取有机物,A错误;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促进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因而能加快枯枝落叶、动物遗体和粪便等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利于作物生长,B正确;松土简洁造成水土流失,因而可能成为沙尘暴的一种诱发因素,C正确;松土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量,提高土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二氧化碳排放,可加剧温室效应,D正确。18.【答案】C【解析】风雨交加的夜晚,雌蛾只能通过化学物质来传递信息,A正确;雌蛾分泌的某种物质属于化学信息,可以吸引雄蛾来交配繁衍后代,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正确;用雌蛾分泌的物质扰乱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C错误;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D正确。19.【答案】B【解析】火灾过后的草原,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森林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繁多,养分结构困难,自我调整实力就最强,能够长期处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所以反抗力稳定性较强,复原力稳定性较弱;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正好相反,复原力稳定性强,B错误。火灾后,在草原的演替过程中,其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都在不断增加,物种丰富度在渐渐增加,C正确。火灾后经过次生演替过程,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增多,物种丰富度增加,养分结构困难,自我调整实力增加,依靠自我调整实力复原原貌,D正确。20.【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负反馈调整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也是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B正确;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作用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正确;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信息传递,能够调整生物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21.【答案】D【解析】水族箱是一个小型人工生态系统,由于空间等资源有限,水族箱中投放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宜过多,A错误;由于该生态系统对温度的调整实力很弱,因此水族箱不宜放在强光下,以免水温快速上升,影响生物的生命活动,B错误;由于水族箱中的生物繁殖实力、食物、空间等受到了限制,生物种类相对较少,养分结构简洁,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弱,因此该生物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生物种类削减,最终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C错误;这种生态系统物种较少,食物链简洁,反抗力稳定性较低,存在时间可能很短暂,D正确。22.【答案】D【解析】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仅发生在生物与生物之间,也能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A错误;物质可以循环,但能量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在鱼群数量超过K/2值时起先捕捞,且捕捞后限制剩余量在K/2值时,最有利于渔业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由于沙漠环境比较恶劣,复原力比较弱,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定性高,D正确。23.【答案】C【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错误。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爱护区属于易地爱护,B错误。全球气候变温煦生物多样性锐减属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C正确。对生态系统稳态的调整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错。24.【答案】D【解析】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增温,会使干燥的地区更干燥,潮湿的地区更潮湿,A错误;水土流失的沉积物、放射性物质、微生物病原体等能够引起水体污染,B错误;我国人口有上升趋势,主要缘由是诞生率大于死亡率,C错误;地球变暖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变更全球降雨格局,使农业生产实力下降,D正确。25.【答案】D【解析】塞罕坝林场曾面临崩溃说明生态系统自动调整实力有限,A正确;塞罕坝被誉为首都“绿色屏障”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正确;随着森林覆盖率上升塞罕坝林场固定的太阳能渐渐增加,C正确;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的方向可以不同于自然演替,也可以相同,D错误。26.【答案】(1)养分级越高,有害物质含量越高(或有害物质a具有生物富集现象或有害物质a沿食物链放大)(2)2自身的生长、发有和繁殖(3)M·λt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等缘由,使种群的诞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干脆导致种群增长变缓(其他合理答案也得分)【解析】(1)依据分析,图示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情景模拟金融理财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项目管理考试综合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项目管理考试应对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际金融理财师考试知识架构与内容广度试题及答案
- 明确路径2024年福建事业单位考试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需求变更控制技巧试题及答案
- 铁路防护棚搭设施工方案
- 2024年微生物检验学前沿试题及答案
- 2025注册会计师考试技巧与方法论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艺师考试的科目覆盖概要 知识面试题及答案
- 企业投资项目后评估管理制度
- 2025年济南政金投资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氢燃料电池重卡动力电池温度控制策略研究》
- 探槽工程施工方案
- 电厂环境卫生治理方案
- 小红书搜索推广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政府采购公平性保障方案
- 智慧社区数字化教育方案
- 风力发电劳务施工合同
-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第14课《海峡两岸的交往》说课稿
- 石家庄市既有建筑改造利用消防设计审查指南(2024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