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分析-以“蚂蚁花呗”为例目录169779751_WPSOffice_Level1摘要 129973168_WPSOffice_Level1第一章绪论 3285191496_WPSOffice_Level21.1研究内容 3285191496_WPSOffice_Level31.1.1研究背景 329973168_WPSOffice_Level31.1.2研究目的 31247861178_WPSOffice_Level31.1.3研究意义 429973168_WPSOffice_Level21.2国内外文献综述 4982181085_WPSOffice_Level31.2.1国外文献综述 41958184753_WPSOffice_Level31.2.2国内文献综述 51247861178_WPSOffice_Level21.3研究的主要内容 5446604782_WPSOffice_Level31.3.1研究内容 6631224809_WPSOffice_Level31.3.2研究方法 61247861178_WPSOffice_Level1第二章相关概念以及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基本概况 7477522044_WPSOffice_Level22.1概念 71978270695_WPSOffice_Level32.1.1消费信贷 71453748011_WPSOffice_Level32.1.2互联网消费信贷 71221368958_WPSOffice_Level32.1.3消费行为 7566604669_WPSOffice_Level22.2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各个发展阶段 71899379080_WPSOffice_Level32.2.1萌芽时期 7519784905_WPSOffice_Level32.2.2市场逐步形成阶段 861422339_WPSOffice_Level32.2.3发展上升时期 81533101013_WPSOffice_Level32.2.4行业整顿期 8982181085_WPSOffice_Level22.3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81319928785_WPSOffice_Level32.3.1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及增速 8567666745_WPSOffice_Level1第三章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分析-以“蚂蚁花呗”为例 1085321189_WPSOffice_Level23.1问卷设计及收集 10567666745_WPSOffice_Level33.1.1问卷设计 101652623241_WPSOffice_Level33.1.2问卷收集 101621630974_WPSOffice_Level23.2问卷分析 101268551984_WPSOffice_Level23.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1185321189_WPSOffice_Level33.2.2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情况 111621630974_WPSOffice_Level33.2.3大学生使用和不使用“蚂蚁花呗”的原因 131036815941_WPSOffice_Level33.2.4“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WPSOffice_Level23.3运用AISAS模型分析 141652623241_WPSOffice_Level1第四章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WPSOffice_Level24.1变量选择与赋值WPSOffice_Level24.2因子分析法WPSOffice_Level24.3模型设定 192146266740_WPSOffice_Level24.4logistic回归分析 2085321189_WPSOffice_Level1第五章结论与建议 22953292539_WPSOffice_Level25.1研究结论 221759696353_WPSOffice_Level25.2对策建议 22257666282_WPSOffice_Level35.2.1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有关大学生健康理性消费的宣传 221270169222_WPSOffice_Level35.2.2进一步完善平台的风险管控机制,采用差异化贷款额度分配制度 221746662974_WPSOffice_Level35.2.3大学生应树立合理适度消费观,培养信用意识和风险意识 231621630974_WPSOffice_Level1参考文献 24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消费市场规模逐步扩大,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应运而生。国家为支持和推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使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在政策和市场双重利好的情况下蓬勃发展。大学生作为未来新的消费主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消费欲望强烈。但传统的消费信贷业务由于大学生群体没有固定收入,征信市场处于空白,银行无法向其发放贷款。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具有小额、无抵押、操作方便的特点,恰恰满足了大学生群体的消费信贷需求,缓解了大学生群体的流动性约束。但是互联网消费信贷为大学生消费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大学生易冲动消费而造成负面影响。本文调查问卷的对象是郑州北大学城地区的四所高校在校学生。通过AISAS消费者行为模型对问卷调查进行研究,分析出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具体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得出便利性因子、风险性因子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的具体影响,最后总结出结论,并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关键词:消费信贷;大学生;消费行为;互联网绪论1.1研究内容1.1.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2019年我国普通本科、专科生在校人数达3031.5262万人。高校学生的消费市场规模年均超过4000亿元。麦可思数据[1]调查发现国内高校在校学生的月平均支出约为1200元,如果生活费不够使用时,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会进行分期付款和贷款来购买物品。于是,类似于“花呗”、“白条”等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被大学生广泛接受并使用起来。目前超过九成大学生最近6个月有过网购经历,2020年参加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人数中,90后的年轻人超过了60%,在校大学生已逐渐成为互联网消费中不可缺少的支柱。和有稳定工作的人们相比,高校在校学生通常只能靠课余兼职获得生活补贴,没有固定的收入,各个商业银行往往会拒绝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消费信贷业务。所以在校大学生通常面临着消费需求旺盛但可使用资金不足的问题,而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帮助大学生解决消费时可资金不足问题的同时,也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造成一些影响。互联网消费信贷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有利的一面是,其为高校在校学生的消费提供了便利,帮助大学生提前透支购买到自己想要的物品,使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它不利的一面是,高校在校学生在养成习惯使用互联网消费贷款、分期付款后,容易造成过度依赖、过度消费。由于先使用后支付的特点,使得高校在校学生很难感知到物品的实际成本,心理上会出现感知成本低于实际成本的现象。并且,大学生们购物追求时尚个性,容易受攀比心理和从众心理造成盲目消费、超前消费。1.1.2研究目的和各个商业银行不同的是,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愿意为高校在校学生发放小金额的信用贷款,以及提供小额分期付款业务。满足了高校在校学生的消费需求,缓解了他们生活费资金紧张的问题。使得高校在校学生原本无法购买到,或未来才能购买到的物品,在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的帮助下,现在就能及时享受到消费的快乐。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广泛普及和大学生频繁的使用,必然会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论文以参与了本次网络调查问卷的883位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均来自于郑州北大学城地区的四所高校,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出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具体因素。通过AISAS消费者行为模型以及logisitic模型,深入探究这些因素对人们消费行为影响的程度。并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使互联网消费信贷能够更好的完善和持续发展,促进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更他们能够加合理化的使用相关平台。1.1.3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使用互联网进行消费已广泛普及,网络上的交易份额成为了消费市场中的重要一部分。许多的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陆续推出消费信贷、分期付款等产品,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观念被潜移默化影响,逐渐从储蓄、即时消费转变为超前消费。作为新生代的消费支柱,高校在校学生有着庞大的人数基数,以及强烈的消费需求,他们是互联网消费领域的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费信贷的普及和使用必定会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什么因素会对高校在校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等,相关的研究较少。论文通过对郑州北大学城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使用AISAS消费者行为模型和logistic模型,把互联网消费信贷和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2.现实意义近年来,互联网消费信贷逐渐普及,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将大学生纳入客户人群中,推出了一些相关产品,如京东“校园白条”、阿里“蚂蚁花呗”等。高校在校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消费时追求时尚前卫,消费欲望强烈,使得许多大学生使用和依赖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对高校在校学生造成的消费行为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调查研究,如何使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更好的适用于高校在校学生这一群体、并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以及大学生提出针对性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对于互联网消费信贷方面的研究不多,对于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方面的研究更少。本文将简单的介绍相关文献,针对目前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情形,将从国内外不同学者的角度分别论述研究现状。1.2.1国外文献综述Allen[2]发表观点称,互联网消费信贷是依赖电子产品、互联网技术水平的一种创新型金融业务。Zeldes[3]认为人们的消费水平会随着消费信用贷款的发展而提高。Crook[4]提出观点称,不同的消费者年龄段在使用消费信贷频率中有明显的差异。Andrew[5]等提出人们的消费水平和其消费信用贷款的难易程度成反比。Ludvigson[6]提出观点称,消费信贷额度批准的难易程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使用者的消费,越容易批准额度,就越容易使用消费信贷进行消费。国外的相关文献表明,消费信贷和使用者的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年龄、贷款难易程度、互联网技术水平等都会影响贷款者的消费行为。1.2.2国内文献综述1.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研究王国刚[7]指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内在机理是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第三方支付业务的扩展,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信用活动。谈毅敏[8]指出,互联网消费信贷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与传统消费信贷相比,互联网消费信贷办理更加便利化,处置更加高效化,信息更加透明化,价格更加低廉。尹一军[9]指出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面临的困境有:信贷消费观念尚未完全普及,我国的互联网消费金融风险防范不足,互联网征信体系不全面等。李玉秀[10]等指出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特点是:以风控为核心,以供应链为依托,有广泛精准的客户覆盖面。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对传统的金融机构造成冲击的同时也弥补了传统信贷业务方面的不足。2.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赵立[11]认为互联网消费信贷会刺激高校在校学生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容易使高校在校学生超前消费,同时可能导致高校在校学生养成不良的消费习惯,并对互联网消费信贷产生依赖性。邓秀焕[12]认为高校在校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比例很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在校学生无法在传统金融机构获得消费信贷。张霄[13]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调查对象中超过二分之一的高校在校学生都对互联网消费信贷有所了解,并使用过。彭敢和王秀霞[14]提出高校在校学生强烈的购物需求以及可使用资金不足是互联网消费信贷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王红谕[15]认为互联网消费信贷对高校在校学生的消费行为影响显著,促使他们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并且高校在校学生的互联网信贷主要花费在电子产品和服装以及谈恋爱上。1.3研究的主要内容1.3.1研究内容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1.介绍论文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对相关研究的现状。2.阐述相关概念、介绍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的各个阶段。对论文主要涉及到的概念进行解释,介绍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历程以及市场规模。3.问卷调查分析。做一个郑州北大学城学生使用和了解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情况调查问卷,获得大学生的使用数据,经过简单的分析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有效支撑。4.实证分析。通过数据的整理统计,运用AISAS消费者行为模型和logistic模型,分析互联网消费信贷对郑州北大学城学生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并对其影响程度及方向进行探究。5.建议与总结。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做出总结。1.3.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论文通过查找国内外有关互联网消费信贷研究的理论书籍、期刊,并结合郑州市北大学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互联网消费信贷对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角度进行研究分析。2.问卷调查法论文以参与了本次网络调查问卷的883位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他们均来自于郑州北大学城地区的四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能够更加方便的获取数据,了解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各种优点,以及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时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存在的缺陷等。3.实证分析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通过AISAS消费者行为模型分析出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具体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确认主因子个数,通过logisitic模型,深入探究这些因素对人们消费行为影响的程度。总结出互联网消费信贷具体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程度及方向。
第二章相关概念以及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基本概况2.1概念2.1.1消费信贷消费信贷是指金融机构开办的以消费者个人信用作为抵押,向消费者提供的以购买耐用消费品或支付费用为目的的贷款。具有消费用途广泛、贷款额度较高、期限较长的特点。2.1.2互联网消费信贷互联网消费信贷是金融科技创新的产物,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下的消费贷款服务转移到线上,为不同消费层次的人们提供信用贷款的服务。互联网消费信贷把原本不属于这一领域的电商平台、互联网分期平台也纳入发放消费信贷的主体中。贷款人群从征信市场良好、拥有固定收入的人群扩大至几乎所有的互联网用户。互联网消费信贷利用网络独有的远程放贷、方便快捷的特点使得信贷业务更加灵活便利,增加了贷款的业务量,同时发放消费信贷的主体增多,信息的透明化,使得互联网消费信贷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化。除此之外互联消费信贷还具有放贷快、使用频率高、节省人力物力成本的特点。2.1.3消费行为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的需求心理、购买动机、消费意愿等方面心理的与现实诸表现的总和。AISAS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认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一种理性消费行为,而不是盲目的消费,消费者的选择具有多样化、自主选择性特点,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正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2.2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各个发展阶段2.2.1萌芽时期萌芽时期为2009年-2012年,2009年中国银监会启动了消费金融试点项目,颁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随后北银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和锦程消费金融四家金融公司成立,开展短期消费信贷业务,为居民提供小额、快速的信用贷款服务,使得商业银行对居民消费贷款覆盖不充分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2010年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开始为其电商平台上的合作商家提供“淘宝订单贷款”服务。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早推出的针对小微企业的线上贷款产品,标志着互联网消费信贷开始出现。2.2.2市场逐步形成阶段该时间段为2013年-2014年,2013年9月银监会宣布拟新增10个城市参与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鼓励消费金融业务进一步发展。随后分期乐、爱又米、优分期、人人分期等分期购物平台陆续上线,大学生群体逐渐进入该市场,成为重要的目标客户之一。互联网消费信贷领域从单一线上业务扩展到线下线上共同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消费范围。2.2.3发展上升时期发展上升期为2014-2017年6月,2014年2月“京东白条”上线,2015年4月阿里巴巴推出“蚂蚁花呗”,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主要用于线上购物和消费,仅仅半个月,天猫和淘宝已有超过150万户用户开通花呗,全年放贷规模达到800亿元。2015年7月国家政策试点扩大范围,监管层放开消费金融公司的市场准入,出台了《关于促进互联网进入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鼓励互联网金融平台、产品和服务创新,激发市场活力,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更加多样化。2.2.4行业整顿期行业整顿期时间为2017年至今,互联网消费信贷在国家的支持和自身的发展下进入快速增长阶段,花呗放贷规模超9000亿。但在其背后,大学生超前消费观念以及互联网贷款放贷门槛低,促使出现了互联网消费信贷出现过度放贷、暴力催收等违法经营。2021年3月17日,银保监会、教育部等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禁止小额贷款公司对大学生放贷。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7118家,对于已发放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业务,小额贷款公司需制定整改计划,逐步消化存量业务,严禁违规新增业务。2.3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规模2.3.1我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及增速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从2014年的187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9.1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70%,2019年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约在16.3万亿元左右。从数据上来看,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在持续扩张。自2014年电商的兴起和国家政策的扶持,我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至今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2017到2021年国家监管层面陆续颁布了一些行业整顿措施,这使得自2017年开始,互联网消费信贷增速放缓,但整体上仍然处于上升时期,前景十分广阔。图12014-2019年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规模数据来源:iResearch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第三章大学生消费行为调查问卷分析-以“蚂蚁花呗”为例本文以“蚂蚁花呗”为例,以郑州北大学城地区为样本采集地,选取了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郑州财经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四所高校的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3.1问卷设计及收集3.1.1问卷设计本文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首先是调查问卷的表头,主要包括本次调查的目的和调查意义。其次是调查问卷的主体部分,主体部分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年龄、专业、每月生活费额度、使用“蚂蚁花呗”的消费比例等;二是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用途和频率的情况调查;三是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和未使用“蚂蚁花呗”的原因调查。四是大学生对自身使用“蚂蚁花呗”前后消费行为的变化的评估;五是调查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后的还款情况以及违约情况等。第三部分是对参与本次调查的大学生表达谢意。3.1.2问卷收集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了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3份,问卷有效率为88.3%。在性别差异上面,本次问卷调查女生受访者人数为480人,占有效访问人数的54.36%,男性受访人数为403人,占有效访问人数的45.64%。此次调查选取的样本较为全面和均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3.2问卷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问卷的高校在校学生,3.4%的月生活费在500-1000元之间,43.63%的月生活费在1000-1500元之间,30.44%的月生活费在1500-2000元之间,15.28%的月生活费在2000-2500元之间,7.25%的月生活费超过2500元。图2:大学生每月生活费额度数据来源:问卷调查3.2.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这四所大学的学生对“蚂蚁花呗”有较高的认知度。从性别角度分析,高校在校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男女比例比较均衡。从年级角度分析,年级相对低的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蚂蚁花呗”进行消费。从消费比例上看,使用蚂蚁花呗占40%左右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约43.94%。表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统计表数据来源:调查问卷3.2.2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情况使用“蚂蚁花呗”的主要用途问卷调查数据显示,高校在校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用来购买数码产品的占比为64.78%。服装鞋帽占比为42.7%,化妆品占比为25.25%,旅游占比为20.39%,反映出在日常生活花费较小时选择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较少,在消费金额较大时选择使用“蚂蚁花呗”的大学生较多。图3: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主要用途数据来源:问卷调查(2)使用“蚂蚁花呗”的频率调查结果显示,选择经常使用“蚂蚁花呗”的比例为45%,选择偶尔使用“蚂蚁花呗”的比例为37%,选择基本不用的大学生为18%。该数据表明,大部分的高校在校学生对使用蚂蚁花呗没有过度的依赖,能够合理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使用蚂蚁花呗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图4: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频率数据来源:问卷调查3.2.3大学生使用和不使用“蚂蚁花呗”的原因(1)使用的原因调查问卷数据显示,“蚂蚁花呗”的便捷度高是大学生选择使用的首要原因,占比为68.29%,其具有分期付款、线上线下均可支付、交易即时等特点。其次,选择使用门槛低的占比为51.19%。高校在校学生没有固定收入,其消费需求和经济实力有一定明显的差距,传统的金融机构无法为高校在校学生办理消费信贷业务,而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使用门槛低,这为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机会。选择使用范围广的占比为36.35%,目前已经有众多电商平台支持蚂蚁花呗支付。图5: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原因数据来源:问卷调查(2)不使用的原因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高校在校学生不使用“蚂蚁花呗”的主要原因是利率高占比为42.58%。其次是担心泄露个人隐私,占比为32.73%。19.93%的大学生没有借款消费的习惯,属于保守型消费习惯。由此可见,大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时会考虑到费用问题以及自身信息网络安全问题。图6:大学生不使用“蚂蚁花呗”的原因数据来源:问卷调查3.2.4“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对消费观念的影响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在所有调查对象中,有59%的高校在校学生消费观念从即时消费转变为超前消费,有41%的高校在校学生消费观念没有发生明显转变。许多大学生受到“蚂蚁花呗”的便捷以及使用范围广的影响,在促销广告的推广以及追求名牌高档消费品的攀比心理影响下会选择超前消费。在生活费余额不足时,“蚂蚁花呗”的出现直接使部分摇摆不定的大学生选择了消费。(2)对消费结构的影响调查问卷数据显示,高校在校学生使用“蚂蚁花呗”的消费结构中,70%是用在非必要生活支出,30%用在必要生活支方面需求。随着社会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大学生的生活费基本可以满足其日常生活支出。在日常生活支出时,大学生通常会直接用生活费,而在享受型支出、消费金额较大时往往采用“蚂蚁花呗”支付。3.3运用AISAS模型分析AISAS模型共有五个部分,分别是:注意、兴趣、搜索、行动、分享,本文将五个部分划分为三个阶段,从各个阶段分析“蚂蚁花呗”等互联网消费信贷类产品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基本因子。(1)注意、兴趣阶段由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会通过许多途径来了解到“蚂蚁花呗”,例如网络推广、同学推荐等方式注意到该产品,随后通过自己对“蚂蚁花呗”的了解以及使用需求而产生兴趣,最后选择使用“蚂蚁花呗”和进行购买。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在注意、兴趣阶段,“蚂蚁花呗”的使用门槛低、便捷度高、使用范围广,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2)搜索、行动阶段消费者会通过个人的主观判断,对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评估,随后结合搜索到的信息再采取的行动。因此将搜索、行动这两个部分划分为一个阶段。图7:“蚂蚁花呗”搜索、行动阶段评分图数据来源:调查问卷用评分的形式,让问卷调查的参与者在实施过程对各个因素的重视程度进行打分。通过图7,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调查参与者的关注点。在实施阶段,大学生对交易成本、使用风险的关注度评分多数集中在3分和4分。对隐私性的关注度评分多集中在3分、4分和5分。说明在搜索、行动阶段,交易成本、使用风险和隐私性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分享阶段随着互联网消费的普及化,现在的互联网消费行为不再是单一的购买行为,消费者在使用产品后会通过评价系统把自己个人的体验分享给其他的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使用“蚂蚁花呗”后,高校在校学生对使用体验和权益保障两方面提出的建议最多。由此可看出,在分享阶段,影响高校在校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是权益保障度与用户体验。通过AISAS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的三个阶段与问卷调查数据结合进行具体的分析。总结出了八项“蚂蚁花呗”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分别是:便捷度、使用门滥、适用范围、交易成本、使用风险、隐私、权益保障、用户体验。
第四章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4.1变量选择与赋值由AISAS消费者行为模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八项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八项基本因子通过AISAS模型的分析,整理出了“蚂蚁花呗”可能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八项的基本因子。为了更加详细的分析出具体各个因子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方便实证分析,本文选取“蚂蚁花呗”可能对大学生行为产生影响的八项基本因子为自变量,大学生消费行为通过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两方面来分析,即以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为两个因变量。对所选取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赋值,如表3所示。并规定统计表的显著程度中*=P<0.05。表2变量赋值数据来源:调查问卷4.2因子分析法论文运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度量。首先对各个因素进行KMO和巴特勒球形检验,确认自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因自变量过多,所以对8个自变量因子进行因子分析,确定主因子个数。表3KMO和巴特勒球形检验通过表3可知,巴特勒球形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为2236.494,P值<0.05,KMO参考值为0.724,根据KMO度量标准,KMO的值越大,表明变量之间关联性越高,表中KMO值大于最低标准值0.5。因此原有的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表4解释的方差表4为因子分析的解释方差表,所表示的是各成分的方差贡献度和累计贡献率。在初始特征值一列中,根据提取因子的条件——特征值大于1,前两个因子分别为3.012、1.843。则提取两个因子为主成分因子。即视为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两个因子,分别记为M1、M2。图8碎石图通过图8可以看出解释方差表中特征值的贡献度,图中前两个成分的特征值超过1。随后采用正交转轴法,旋转后成分矩阵如表5。表5成分矩阵由表5观察主因子载荷矩阵。在第一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的,分别是便捷度、使用门槛,可命名第一个因子M1为“便利性因子”。在第二个因子上有较高载荷,分别是交易成本、隐私性可命名第二个因子M2为“风险性因子”;两个主因子可有主要因素近似表达如下:M1=0.669X1+0.627X2M2=0.576X1+0.539X2(4.1)4.3模型设定由AISAS消费者行为模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进行分析得出八项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八项基本因子,通过SPSS对八项基本因子做因子分析,得出两项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成分因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蚂蚁花呗”两项主成分因子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在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两个方面对影响程度和方向。从消费观念(Y1)分析,倾向“即时消费”将Y1定义为0,倾向“超前消费”则将Y1定义为1。从消费结构(Y2)分析,倾向“享受型消费”将Y2定义为1,倾向“生活型消费”则将被Y2定义为0,模型建立如下:logisticP=β0+β1M1+β2M2+μ(4.2)其中:β1为常数项及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μ是回归残差。在式(4.2)中LogisticP=ln[p∕(1-p)],从消费观念分析,其中p表示倾向超前消费(即Y1=1)的概率,而1-p表示倾向即时消费(即Y1=0)的概率。从消费结构分析,其中p表示享受型消费(即Y1=1)的概率,而1-p表示生活型消费(即Y1=0)的概率。4.4logistic回归分析首先对大学生消费行为中的消费观念(Y1)这一变化项用逐步法的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结果如下:表6模型整体显著性的对数似然比检验结果表6是以两项主成分因子(M1、M2)作为自变量,消费观念(Y1)为因变量,根据模型整体显著性检验结果,可以得出,模型整体似然比卡方统计量为7.529,自由度为2,显著性P值0.022,小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所以可以认为此模型整体显著,分析结果是有效的。表7关于消费观念的回归系数估计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7为两个主成分因子对大学生消费观念影响的回归系数及检验结果,“便利性因子”的P值<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便利性因子”与消费观念有较强的显著性,而“风险性因子”P>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大学生消费观念没有显著性关系。同样的步骤对大学生消费结构(Y2)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经过检验模型整体显著,最后得到关于消费结构的回归系数估计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8关于消费结构的回归系数估计值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8为两个主成分因子对大学生消费结构影响的回归系数及检验结果,“风险性因子”的P值<0.05,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风险性因子”与消费结构有较强的显著性,而“便利性因子”P>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与大学生消费结构没有显著性关系。
第五章结论与建议5.1研究结论“蚂蚁花呗”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两个主成分因子分别为“便利性因子”M1和“风险性因子”M2。从消费观念方面分析,大学生消费观念与“便利性因子”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回归系数为-0.743,所占权重较大。说明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便捷度高、使用门槛低等优点,会影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变化,促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倾向“超前消费”。在现有资金不足无法购买时,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出现会促使摇摆不定的消费者选择购买。从消费结构方面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与“风险性因子”呈现正相关关系,回归系数为0.578,即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会受到风险大小的影响。个人隐私容易泄漏、权益保障不足、使用风险大等问题,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促使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倾向“生活型”消费。5.2对策建议5.2.1国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有关大学生健康理性消费的宣传加强国家金融监管部门的相关责任,使互联网消费信贷市场安全稳定发展,制定有关网络信贷法律法规和政策。互联网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许多方面仍然不成熟、不规范。国家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的市场规章制度,促进互联网消费信贷行业规范化发展,把控好业务经营范围,加强对用户信息安全的保障和对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的监管。国家应发挥大众传媒作用,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影响新一代年轻大学生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念,并促使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在大学生群体中规范、稳健发展。5.2.2进一步完善平台的风险管控机制,采用差异化贷款额度分配制度在技术方面,平台要不断地去发现漏洞、完善漏洞,加强科技创新,确保客户隐私安全,做到有效的技术防范风险。在发展方面,从业人员要加强自我管理,相互监督,从而加强行业规范性、自律性。充分维护大学生群体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商绿色物流行业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给砖厂送煤矸石合同范本
- 高端救生衣采购合同范本
- 私人租赁车牌协议书范本
- 深度保洁服务协议书范本
- 职工公寓合租协议书范本
- 离婚了如何写财产协议书
- 瑜伽馆赠送课程合同范本
- 用就业协议代替劳动合同
- 水稻还田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2030年中国独立学院行业转型挑战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历年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50套
- 智能物业管理大数据应用方案
- 香港公司股东协议书范本
- DB43T 876.8-2015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8部分:科技服务
- 普通洗车操作流程及操作指导书
- 伤寒与副伤寒患者的护理
- 2024年辽宁电工(高级技师)高频核心题库300题(含解析)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练习200道及答案
- DL∕T 5539-2018 采动影响区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