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图为故宫《良渚大展》中展出的“琮王”,为良渚玉琮之首。约1000年以后,在良渚1000多公里以外的古蜀金沙,也有一件与良渚文化“同宗同源”的十节玉琮。对此现象解释较为合理的是我国古代()良渚玉琮成都金沙十节玉琮A.中原文化遥遥领先 B.经济文化交流互鉴C.长江文化辐射全国 D.南北文化高度统一2.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这些措施表明秦汉时()A.国家官吏的增加 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地方权力的扩大 D.中央集权的加强3.如表是唐朝全国人口统计表,与754年﹣760年人口急剧下降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是()——据《通典·食货七》整理A安史之乱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4.随着沙俄等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了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同时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以上做法()A.促进了各地经济交流 B.推动了民族交流融合C扩大了国家领土范围 D.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5.洋务运动兴办了许多新型的工矿企业,产生了新型的职业人士,如工程师、经理和实业家等。那些出洋留学的人士归国后,大多也成为陆军、海军、学堂和外交等部门的领头人。材料说明洋务运动()A.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C.巩固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入侵6.抗日战争时期,一批具有普及读物性质的著作得以大量出版,且流传极广,如吕思勉的《中华民族演进史》、郭维屏的《中华民族发展史》等,这些著作的标题和内容里大量使用了“中华民族”概念。这说明当时()A.中华民族观念认同程度加深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扩大C.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D.中国民族学研究受西方影响7.如表是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制作的读书卡片。卡片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改革取得突破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小恩同学通过调查恩施近几十年的变化发现: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主要通过信件联系远方的亲友;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电报和固定电话是较为快捷的方式;20世纪末,移动电话开始流行,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联系千里之外的亲友。调查结果可印证()A.科技改变生活方式 B.交通缩短心灵距离C.思想革新通信方式 D.通信推动经济发展9.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成泥版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黄河流域的古代中国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创造了甲骨文。这说明()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 B.文字发展具有开放性C.亚非文化具有交融性 D.文明进程具有延续性10.从11世纪开始,西欧城市市民注重现实经济利益,必然要求突破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禁锢,向往世俗知识,大学随之产生。这反映了,当时()A.领主征税权的丧失 B.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C.基督教地位的稳固 D.文艺复兴运动的成果11.下面这张年表节选自美国历史学家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从中可以反映出()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16世纪初期马和牛被引进新大陆1555年中国首次出现玉米种植记录A.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B.各大洲间进行了物种交流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变 D.世界的观念逐步确立起来12.恩格斯指出:“英国自上世纪(19世纪)中叶以来经历了一次比其他任何国家经历的变革意义更重大的变革……比任何其他一种革命都更广泛、更有深远的影响。”推动这一变革的重大事件是()A.珍妮机提高了生产效率 B.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摧毁C.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 D.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13.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以下三则材料,其相关历史事件所起的共同作用是()演讲摘抄著作目录节选论文摘要全世界也知道我们怎样拯救联邦,在给予黑人奴隶自由的同时,也保证自由的人会有自由第5章改革的大名第6章不满的武士第7章攘夷运动第8章维新运动改革派与保守派针对是否解放农奴、如何解放等问题进行了论战。改革派主张废除农奴制A.增强了资本主义力量 B.推动了拉丁美洲民主改革C.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D.加剧了列强间的矛盾14.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A.推动亚非国家确立民主政治 B.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C.迫使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 D.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15.下图为“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变化柱状图”。这种变化()A.加速了经济全球化发展 B.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C.推动了世界政治多极化 D.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二、辨析改错(本题8分)16.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请辨别下列史实正误,正确的填写“正确”;错误的填写“错误”,并加以改正。(1)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湘江上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1933年,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以工代赈”,建设田纳西水利工程等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1948年,法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地位,开创了中国人民受屈辱的一个世纪……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成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使中国对外工作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中国国际地位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我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中国从半殖民地的地位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争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发展,打破了原有的力量平衡,加剧了全球均势的改变。美国以世界最强国进入战后时代,苏联作为战胜国也成为政治、军事大国。殖民主义势力的衰落和殖民帝国的瓦解为美苏提供了竞争和争夺的地缘政治真空。……在战后的两极体制中,安全体系建立在战略核威慑和集体安全以及同盟战略的基础之上,美苏互相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核威胁和有限主权(当代西方一种试图削弱民族国家权益的主权观念)则成为两大对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或联盟一体化的支柱和推行全球干涉的工具。——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二一大批亚非拉国家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加入了国际社会,极大地改变了国际体系的结构。在亚非新独立国家中,形成了不属于两大阵营的“第三世界”,成为制约冷战、冲击两极体制的重要力量。在两大阵营内部,西欧和日本独立自主倾向日渐加强,欧洲的联合自强逐步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也与时俱进。超级大国进行冷战和全球扩张,受到多种抵制,造成了国力的消耗,削弱了它们对世界事务的控制力。——摘编自黄正柏《世界通史·现代卷》(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冷战的背景,并概括两极体制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际形势的变化,并说明这些变化表明世界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世界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活动与探究(本题12分)19.某校历史社团开展“打开典籍,点亮人生”主题探究活动。活动一展示名录,梳理典籍A.《史记》B.《千金方》C.《论语》D.《海国图志》E.《齐民要术》F.《徐霞客游记》(1)社团学生要按照典籍著成先后排序,根据所学,你认为正确的顺序应为:C、A、____、____、____、D。(写序号)活动二社长推荐,识读典籍典籍名称推荐理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