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_第1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_第2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_第3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_第4页
2021-2022学年山东省淄博市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政治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山东省淄博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思想政治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从提出构想,到正式通车,中国人期盼了35年。当年,外国专家认为这一工程难度太大,无法想象,也做不到。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师和施工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自主研发,攻克了岛隧建设中的一系列难题,完成了这一“超级工程”,创造了“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等多个世界第一。这说明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②不能强调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③必须充分发挥理想信念在实践中的决定性作用④需要用真理、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马克思说:“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在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马克思的观点认为①劳动过程得到的结果与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的结果是相同的②意识的目的通过促使自然物发生变化的现实过程得到实现③建筑师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之处仅在于在头脑中先行建成“蜂房”④人类的高明在于通过劳动过程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发明和改进计算工具,从古老的“结绳记事”,到算盘、计算尺,再到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手动到自动的发展过程,而且还在不断发展。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看①计算工具每一次从简单到复杂、从手动到自动的过程都是发展②计算工具的发明和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算力因而构成发展③计算工具的不断发展表明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④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事物总是处在无限的发展过程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中有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不能。——再来一粒或一根怎样?——还是不行。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或减一根头发如何。等到最后,人们说可以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这时,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便造成一堆谷或一个秃头了。”黑格尔的论证告诉我们①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但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②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是真正的量变③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才构成质变的条件④量的进展只要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发事物根本的质变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往往给予不同的回答。鲁国的大夫孟懿子问孝,他说:“无违。”不违背礼仪就是孝。孟武伯问孝,他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保持自身的健康就是孝。子游问孝,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的关键是敬,而不是简单地养活父母。子夏问孝,他说:“色难。”在父母面前经常保持愉悦的容颜就是孝。孔子对不同的人问的同一个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从认识的客体上说是因为A.孔子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B.孔子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C.不同的人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D.孔子坚持了从客观实际出发原则6.“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个矛盾中的不同方面。这表明①事物的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②正确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实现家庭和睦③正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实际意义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才能有效化解家庭矛盾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7.《庄子·齐物论》提出了“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第三者来,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齐是非”和“是非莫辩”思想的合理性在于A.承认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B.主张认识自身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主张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莫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D.认为价值判断的主体差异性阻碍了人们获得真理8.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由于其自然条件和发展历程不同,产生和形成的核心价值观也各有特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这表明①核心价值观是不同民族、国家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②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有共同点③世界范围内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④不同民族、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还原历史的旗号,裁剪事实,曲解历史真相,消解神圣,解构崇高,反对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进行历史研究,其实质是虚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光荣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历史成就。这段话告诉我们①历史虚无主义是否定一切、消极颓废的虚无主义②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历史③历史虚无主义还原的只是符合其政治诉求的历史④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的全部历史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邓小平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对“双百”方针我们应该这样理解①“双百”是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的途径②坚持“双百”方针与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一致的③坚持“双百”方针就要实现艺术理论和指导思想的多样化④“双百”是文化“怎么发展”问题与“为了谁”无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党的第十九届六次全会公报指出:党的百年奋斗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这表明①伟大建党精神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②伟大建党精神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③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和核心价值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过程中锻造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党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12.以多党制、三权分立、竞争性的选举等为主要内容的西方民主模式被西方国家一些人奉为民主典范,并且向外输出。然而,许多西亚和非洲国家被强加西方民主模式后,不但没有实现政治稳定与开明、经济发展与繁荣、人民生活富足与安康,反而遭遇了各种矛盾的激化与升级,陷入政治动荡、经济凋敝和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恶化的境地。这表明①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只适合西方发达国家②世界上不存在适合其他国家的政治制度③国家的政治安全决定和影响着其他领域的安全④只有扎根本国土壤并汲取充沛营养的制度才是管用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是统一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两种制度”,是指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对“一国两制”的下列认知正确的是①这里的“国家”是国体意义上的国家②“一国”与“两制”是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的问题③“一国两制”改变了我国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④“一国两制”的战略安排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阅读下列表格,回答问题。中美建交背景美国中国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恶化孤立中国失败,对华敌视政策转变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对越作战导致美国国内出现严重的经济危机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中美建交表明A.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B.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一国的外交政策C.国家之间的关系与国家性质没有关系D.国家利益的差异必然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15.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来,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不断深化,成为多边外交、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日益成为全球多边舞台的重要引领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治理,并与一些国际组织合作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不断深化①是世界发展的结果也是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必然选择②表明中国是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和建设者③表明中国完全掌握了国际社会发展和运行的客观规律④表明全球治理的未来由中国的态度、政策和实践决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16.(8分)《共产党宣言》发表后170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随着历史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向前发展。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阐释。17.(14分)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检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谈谈你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解。18.(17分)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为实现这个伟大梦想,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进行了180多年的持续奋斗。◆艰难探索晚清时期,许多进步思想家认为“中体西用”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之路,但事实证明行不通。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之诸国富强之术。”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说:“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体”的意思是主体,主要是指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方法。“用”的意思是辅助,主要是指在行为方法、工具和产品等方面。(1)有人认为,“中体西用”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洋为中用”。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10分)◆走向重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7分)

19.(8分)西方有人认为,国家之间的交往“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之间的交往利益至上。“协和万邦”是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价值追求。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含生而取义者也”。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核心理念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率先把建立伙伴关系确定为国家间交往的指导原则,同90多个国家和区域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中国将进一步联结遍布全球的‘朋友圈’”。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简述你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核心理念的认识。20.(8分)材料一“经济全球化”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它体现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阶段,经济全球化与以往的历史阶段相比,最主要、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各国经济高度对外开放、深度相互依赖、全面相互融合。材料二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01-2018年世界经济增量达到51.32万亿美元,其中发达国家增长24.73万亿美元、发展中国家增长26.59万亿美元。照此计算,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增量的比重分别是48.19%、51.81%。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在总额和比例上都超过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经济力量的提升,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形成与发展。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的未来”主题撰写一首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教学质量检测思想政治参考答案1.B2.C3.C4.B5.C6.B7.B8.D9.C10.A11.B12.D13.C14.A15.A16.①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独特的理论品格。(2分,或者答: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及其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2分,答出“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也可得2分)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产生和发展。(2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答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理论成果也可以得2分)说明:学生答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理论”也可得2分,但本题最高得分不超过8分。17.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4分,基本内容每句一分)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分,或者答: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路线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体现。(2分)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按历史规律办事。(2分,答出一句即可)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分,答出一句即可。或者答:党的根基、血脉、力量在人民)说明:若答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可以替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本质体现”。③坚持群众路线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分,答出坚持群众观点或群众观点的部分内容即可)18.(1)①“洋为中用”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吸收借鉴有益的外来文化,(3分,每句1分,或者答:立足我国国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融通不同资源)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分,或者答:实现中华文化综合创新)这既不是对外来文化照抄照搬的“西用”,更不是对封建落后文化这个“中体”的坚守。(2分,答出一句即可。若笼统回答“‘洋为中用’与‘中体西用’有本质区别”可得1分)②“洋为中用”是中华文化复兴的正确路径,(2分)“中体西用”不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注定行不通。(1分,答出意思即可)(2)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2分)②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修正错误,(或者答: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永葆马克思主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