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教材第48页探究1.杜能提出农业区位论的条件:①肥沃的平原中心只有一个城市;②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输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③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④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他地区隔绝;⑤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心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应则仅来源于四周平原;⑥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旁边。形成机制:依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追求地租收入最大的合理活动等前提条件,杜能给出的一般地租收入公式如下:R=PQ—CQ—KtQ=(P—C—Kt)Q式中:R地租收入:P农产品的市场价格;C农产品的生产费;Q农产品的生产量(等同于销售量);K距城市(市场)的距离;t农产品的运费率。地租收入R对同样的作物而言,随距市场距离的增加而削减。当地租收入为零时,即使耕作技术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而成为某种作物的耕作极限。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接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确定,不简单运输的农作物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杜能对全部农业生产方式的土地利用进行计算的结果,得出各种方式的地租曲线的高度以及斜率。因农产品的生产择最大的地租收入的农作物进行生产,从而形成了农业土地利用的杜能圈结构。结论是:在孤立国内,将形成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同心圆状的6个农业圈。第一圈:园艺和乳畜农业带,距市场最近,主要生产易腐难运的农产品,如鲜奶、蔬菜等。其次圈:林业带,为城市供应木材和燃料等。第三圈:作物轮作带,该带内作物6年轮作一次。6年中有2年种稞麦,分别用1年种土豆、大麦、苜蓿和野豌豆。这样,中间就不须要有休闲地。第四圈:谷草轮作带,谷物、牧草和休闲地轮作,7年轮作一回。第五圈:三圃轮作带,每年分别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种燕麦、稞麦和休闲,3年轮回一次。第六圈:粗放畜牧带,生产牧草,实行粗放经营。在该带以外就是未耕的荒野。2.“杜能环”终归是志向状况下的模型,在我们实际生活中,有的符合这一理论,有的不符合,因为终归有很多因素诸如交通条件等不尽相同,所以有些并不肯定呈典型的环状。二、教材第57页复习题1.与杜能的区位模式相比,现代农业生产的区位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区位分布。在城市化不断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张的状况下,大城市的城市用地与城市边缘地带的农业用地形成激烈竞争。城市用地通常比农业用地获得的利润高。因此,城市边缘地带的农夫,在期盼土地转变为城市用地后随时抛售的心理作用下,不愿在土地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劳务,使得农业经营趋于粗放。2.在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中,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在原始迁移农业中,人们几乎完全靠自然环境的投入获得农产品,环境条件是影响其生产的确定性因素;在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中,人们投入大量劳动力对土地进行精耕细作,并采纳各种方法复原土壤肥力,如采纳浇灌技术弥补自然降水的不足以提高农业产量,使得环境条件的影响趋弱。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存关系越来越弱,市场、资金、交通、农业技术等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3.人类通过农业活动,一方面以农业景观取代自然景观,使地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在农田不断扩展的过程中,人们乱砍森林、滥垦草原,使地表植被遭到严峻的破坏,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等严峻的环境问题。(也可举农业技术的改革,如浇灌技术、化肥、农药的运用等例子,分析对环境造成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三、教材第57页思索1.欧洲的农业模型呈同心环状分布,其农业饱和程度,以英国首都、比利时、荷兰、丹麦为中心向外围渐渐下降。这说明市场距离对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影响。2.西北欧是农业高度饱和区,是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是欧洲的核心市场,以此为中心,农业集约程度向四周渐渐降低,这种分布符合杜能的农业区位论。[课堂小结][A级抓基础]新疆特别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同时,“地膜+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红色产业”的发展,在山前绿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据此,完成1~3题。1.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特别地理环境要素是指()A.水源 B.地形C.气候 D.土壤2.推广“地膜+滴灌”技术对新疆“红色产业”的首要意义是()A.节约劳动力 B.节约水资源C.削减田间杂草 D.减轻盐渍化3.“地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A.播种时间提前 B.生长周期缩短C.热量需求削减 D.光照要求降低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新疆特色农业的发展条件。“红色产业”说明作物或果实的颜色艳丽,而利于作物果实着色最好条件就是光照。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新疆由于夏季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简单积累,使农作物品质较好,可发展“红色产业”。现在新疆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故答案选C项。第2题,主要考查人类对农业区位因素以及意义。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为水源,滴灌将水干脆作用于作物的根部,削减了水的用量,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与一般的浇灌方式相比,能大量节约水源,同时地膜覆盖能够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地膜+滴灌”能够削减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对新疆“红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故答案选B。第3题,主要考查农业技术的作用。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春季节,气温较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起到提高地温的作用,利于种子萌发,达到“红色”作物提前播种的时间。因此“地膜”技术不但保水,还能够提高地温,提前播种时间。故答案选A项。答案:1.C2.B3.A读某地土地利用图(左)和农业产值构成图(右),完成4~5题。4.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畜牧业 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 D.现代旱作谷物农业5.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敏捷性差,市场适应性弱解析:该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各占肯定比例,为混合农业。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生产敏捷性强等。答案:4.C5.B读2024年四个国家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完成6~7题。项目甲乙丙丁每公顷肥料施用量/千克250.853.7108.8191.9每公顷产量/千克249897719563150农业劳动力人均产量/吨6.1140.6121.779.2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公顷2.1186.6145.637.96.甲、乙、丙、丁四国中最可能属于商品谷物生产国的是()A.甲、乙 B.甲、丁C.乙、丙 D.丙、丁7.乙国要提高粮食的总产量,其致力发展的方向应是()①扩大耕地面积②扩大浇灌面积③提高机械化水平④增加化肥施用量⑤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A.①③⑤ B.①④⑤C.①②④ D.②④⑤解析:第6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丙两国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多,农业劳动力人均产量高,能够反映出两国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商品率高的特点,因而最可能属于商品谷物生产国。第7题,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国粮食单产低,肥料运用量少。要提高乙国粮食的总产量,就要提高单产。扩大浇灌面积、增加化肥施用量、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良种都能提高粮食的单产。答案:6.C7.D[B级提实力]8.下列地区与所列特色农业相匹配的是()A.北疆地区——苹果园、奶业、茶叶B.海南岛——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C.渭河平原——棉花、制糖、番茄、葡萄酒业D.云贵地区——烤烟、花卉、苹果园解析:海南岛可利用其纬度低、热量足够的优势,发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答案:B“响水大米,大米中的战斗机”,明、清时代为“皇粮”“御米”,其生长在大面积玄武岩“石板地”上。石板上土壤的厚度为10~30厘米,浇灌水源来自亚洲最大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水质纯净、无污染。由于石板地的石板在白天汲取了大量的热量,在夜晚又将汲取的热量散发出来,使石板地的地温、水温比一般的稻田高出2~3摄氏度。据此,完成9~10题。9.用响水大米做饭,汤似鲜乳,米如油柱,香味袭人。响水大米品质好的最主要自然缘由是()A.东北有肥沃的黑土B.石板地昼夜温差大C.浇灌水源好,好水出好米D.经验代选育,稻谷品种好10.响水大米地理标记产品爱护范围为黑龙江省宁安市渤海镇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熔岩台地面积达200多平方千米。限制响水大米种植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是()A.特别的地质和土壤环境——“石板地”面积有限B.地理标记产品爱护政策——限制其他地方种植响水稻米C.国家学问产权爱护——防止优质水稻种子资源流失D.响水大米只相宜当地的气候与土壤环境,其他地方引种质量较差,产量低解析:第9题,影响响水大米品质的最主要自然缘由是当地的气候条件;石板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第10题,响水大米品质优良是因为“石板地”增大了昼夜温差,因此“石板地”面积有限,限制响水大米种植范围扩大。答案:9.B10.A18世纪墨累—达令盆地起先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接连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1~12题。11.下列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A.①B.②C.③D.④1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旁边侵蚀作用增加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解析:第11题,这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以种植小麦和牧羊为主,其中牲畜主要卖到市场,作物除了卖到市场外,大部分作为牲畜饲料。第12题,(引用河水过多)过度浇灌,易造成土壤盐碱(渍)化,并能使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答案:11.D12.A13.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完成下列各题。20世纪50年头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很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2)距消费市场较远却并未影响该区域商品棉销售,请说明缘由。(3)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解析:本题通过塔里木盆地商品棉生产基地的建设,考查了农场的分布、影响长绒棉生长的有利条件、限制性因素。第(1)题,结合图中经纬网可知该区为塔里木盆地。干旱是本区突出的特点,从而推知农场应分布在水源条件好的盆地四周绿洲地带。该区域为我国优质长绒棉基地,分析其有利条件时首先要结合当地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和人文条件考虑,然后找出与其“优质”有关的因素。第(2)题,农产品的销售要从产品本身、市场需求、交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商品棉花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要从当地发展农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中的不利条件进行分析。留意要从材料中获得信息,如文字中提到的棉花收获季节,大量外地民工前来采摘,说明当地劳动力不足。答案:(1)分布规律:盆地四周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有利条件:(棉花生长期)光照足够,热量足够,有浇灌条件。(2)棉花易储存、易运输(交通条件改善);棉花品质优良(我国最大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市场需求量大。(3)劳动力不足,在棉花采摘期尤为突出;气候干旱(降水稀有),水资源有限。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哥斯达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园”之称,全国25%的国土被划为国家公园。哥斯达黎加是世界其次大香蕉出口国,咖啡是仅次于香蕉的其次大农产品和重要的出口商品。优质的哥斯达黎加咖啡豆被称为“特硬豆”,此种咖啡树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并且海拔越高咖啡豆质量越好。时至今日,哥斯达黎加的咖啡工业已成为世界上结构最完整的工业部门之一。(1)分析哥斯达黎加咖啡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为什么“特硬豆”种植的海拔越高质量越好?(3)分析哥斯达黎加被誉为“中美洲花园”的缘由。解析:第(1)题,从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技术、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录放设备产品定位考核试卷
- 2025年市场操纵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全新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
- 窗帘结构与安装技巧考核试卷
- 环境监测数据在决策中的作用考核试卷
- 北美风格电视墙施工方案
- 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的专业试题及答案
- 电气工程设备操作与维护方法技巧考核试卷
- 礼仪用品企业战略规划考核试卷
- 残疾人体育赛事参与考核试卷
- 租赁活动板房协议书
- 管道燃气安全培训课件
-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网工程设备材料补充信息参考价2025
- 慢性病管理的护理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二轮复习热点题型专项训练:完形填空夹叙夹议文(含答案)
- 安保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光伏电池市场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趋势前景分析报告
- 2025年元宇宙+游戏行业新兴热点、发展方向、市场空间调研报告
- 问题等于机会的培训
- 人教版 七年级英语下册 第二学期 期中综合测试卷(2025年春)
- 2025年高考语文模拟作文导写及点评:社会时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