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期中模拟历史试卷(2)(含答案)_第1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期中模拟历史试卷(2)(含答案)_第2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期中模拟历史试卷(2)(含答案)_第3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期中模拟历史试卷(2)(含答案)_第4页
江苏省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期中模拟历史试卷(2)(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二历史期中模拟试卷(2)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学校升旗仪式上,小恩同学国旗下讲话:“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按动电钮,五星红旗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该段讲话相关的史事是A.政协会议 B.土地改革 C.开国大典 D.西藏解放2.《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记载道:“经过朝鲜战争的交手,美国不得不对中国的利益有所顾忌。比如在越南战争中,美军的轰炸机从来不敢越过北纬17度线轰炸北越,没有别的,它怕引起中国的反应。”这反映了A.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越南战争中美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C.抗援朝战争后美中关系发生变化D.中国取得了与美国同等的国际地位3.“述往事,思来者”。学习下列史实能够得到的共同启示是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1961年,不结盟运动成立A.求同存异,合作共赢 B.改革创新,发展经济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争取自由,发扬民主4.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历了从土地改革到农业改造再到农村改革三部曲。这一系列自我调整都是为了A.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 B.扩大农民的生产自主权C.建立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D.摧毁封建土地剥削制度5.到1952年底,我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带来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一五计划 B.土地改革C.三大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在如图(来源:2022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3页)所示的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里的“站立起来了”是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A.中国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政权 B.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C.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7.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8.“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赞扬的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和“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两件事件分别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改革开放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9.如表展现的是1952—1957年中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数据。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产品增幅钢296%原煤98%发电量164%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C.三大改造的推进 D.改革开放的启动10.《周礼》记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2024年“乡村振兴”政策强调基层自治。二者共同体现A.基层治理的传承性 B.土地制度的延续性C.宗法观念的核心地位 D.农耕经济的封闭性11.20世纪20年代曾有一批进步青年留学苏联,主要学革命理论和军事技术;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留苏学习重心转变为冶金、采矿、电气、地质、建筑、水利等专门技术。这一变化A.得益于中苏两国长期友好 B.反映了时代主题的变迁C.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展开 D.受到了国际形势的影响12.1953年,河南安阳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苦干一年后,生产发展,产量提高,收入增加。其他嘲讽观察的村民纷纷要求入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农业合作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索开始 D.农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3.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拨乱反正工作圆满完成 B.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四大经济特区相继建立14.口号、标语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在新中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②“上山下乡”“停课闹革命”③“港澳回归,洗雪国耻”④“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④①② D.②①④③15.某同学做了资料卡片(如图),卡片反映的是①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③发展才是硬道理;④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科学发展观的形成C.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 D.经济特区的建立16.下表反映了不同年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发展概况。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年份农业总产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1952年46.511.41978年155.6212.12014年11352.364369A.改革开放之前停止不前 B.农业和工业的比例严重失调C.改革开放之后迅猛发展 D.工业产值一直高于农业产值17.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取得新的重大理论成果。这集中体现为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8.“从打开‘一扇窗’,到打开面向全世界的‘大门’。……一座座城市勾勒出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棋局。”材料中的“一扇窗”指A.深圳 B.大连 C.浦东 D.昆明1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12日《人民日报》便转载了这篇文章,随即点燃了如火如荼的全国性辩论的火花。这场"辩论"的主题是A.真理标准问题 B.姓"资"姓"社" C.党的工作中心 D.平反冤假错案20.20世纪90年代初,姓“资”姓“社”问题引发激烈讨论,有人对社会主义的前途缺乏信心,成为制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想瓶颈,为打破这一“思想瓶颈”指明方向的是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邓小平南方谈话21.下面是我国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据其内容判断,我国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第一阶段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观念,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第二阶段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传统观念。第三阶段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思想束缚,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自由放任经济模式 B.垄断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2.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随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同年,我国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这说明A.特区的建立为改革提供了示范 B.改革开放呈现“点线面体”的格局C.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进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建立23.对下表所列史实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选项史实影响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经济特区促进了西部大开发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D.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经济特区促进了西部大开发24.辽宁省鞍山市马驿屯的白大娘在解放前出生,一直没有名字,结婚前人们叫她刘姑娘,结婚后人们叫她白大娘。为参加1953年的普选,70岁的她让家人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刘文明”,郑重地写在了选民证上。这反映A.土地改革激发生产积极性 B.三大改造提升了白大娘的文化素养C.妇女积极参加基层的普选 D.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保障人民权利二、材料解析及探究题(共26分)25.回首76年来新中国走过的艰辛岁月,既有成功,也有失误,让我们以《回首往事,携手共进》为题,共同探究一下共和国7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奋斗与成功】材料一建国初期,面对我国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还能造纸,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摘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建国初期工业水平的状况。为此我们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这一举措的完成有怎样的意义?【挫折与失误】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召开之后,党认为经济建设的速度可以更快一些,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这一错误思想的渗透。——摘自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2)材料二中“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导致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哪两个严重失误?我们从中得到了怎样的经验教训?【改革与富强】材料三(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事情发生之后,中国农村开始实施了什么经济制度?图二中城市的崛起得益于哪一次会议的重大决策?图三开始的时间是什么?【借鉴与启迪】(4)转瞬之间,共和国已走过76年的风风雨雨,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和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你怎样的启迪?26.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为追求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富民强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民族独立梦】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民族富裕梦】材料二三十余年来,从“民以食为天”的温饱阶段,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一条创富之路拾级而上……于当前的中国人而言,富足之梦,是由温饱向富裕的转变,更是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向全民共富的质跃,称之为当代中国人最为现实的中国梦,实为客观之论。——2014年李克强总理所做政府工作报告【民族振兴梦】材料三党的18大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许多新提法,从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到“中国梦”,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引领中国新常态到提出发展新理念,一系列新理念引领中国新发展。(1)请写出材料一中“2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的起止时间。实现民族独立梦的标志是什么?(2)材料中提到的“一条创富之路”指的是什么道路?开创该条路指导思想是什么?(3)中国梦基本内涵是什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实现中国梦有何关联?(4)“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有梦想,有奋斗,才会有出彩的人生。做为中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哪些努力?27.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为此,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626.4棉花(万担)32802124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生猪存栏数(万头6材料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1)材料一中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什么?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析材料二中的数据,你认为导致农业生产下降的原因有哪些?从中要吸取哪些教训?(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实行什么制度?(4)读以上材料,结合今天生活,你认为振兴乡村经济大发展在哪些方面有待于提高,请给出一个合理化建议。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据统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产值增长了210.7%,轻工业产值增长了833%,重工业、轻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54%、12.9%,轻工业和重工业平均增长速度的比例为1:1.97.——摘编自萧国亮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二1980年,为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对轻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即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交通运输优先等六个方面的优先。当年。我国轻工业总产值比1979年增长18.4%。——摘自萧国亮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