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
国家与社会1一、基本概念的界定国家强权国家观:着眼于政治生存和统治效力问题马基雅维利世纪之交的德国思想家(克劳塞维茨、施密特)精英主义论者(莫斯卡、帕累托、米歇尔斯)马克思主义者(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2法律国家观:着眼于国家的法律权力问题国家被视为一整套官职系列,官员的权利和义务由法律加以明确规定国家意志的本质与官员、法官、法律学者无关凯尔森、韦伯等德国法律学派的“国家法”学说3合法性国家观(着眼于国家行为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和据此所取得的合法性)黑格尔和新黑格尔主义者(把国家视为一个道德共同体,各集团、阶级和个人通过对它的参与可以超越个性而达到共同体内的自由)民族国家观(认为民族能提供一种基于共同语言或文学的文化和社会纽带的统一)技术国家论(主张国家的基础是以“良好社会”的名义对社会施行的科学管理,如圣西门)……4三种类型的国家观反映等级秩序的国家观:社会是由不同等级所构成的等级秩序,这些等级由互惠利益和相互义务联结起来。反映个人主义社会秩序的国家观:个人在经济领域里取得的成就,应该在政治领域得到反映。国家的活动应由法律严格规定和限制。体现社会共同体的国家观:强调社会连带关系、个人在集体活动中合作的能力、以及作为道德共同体的国家的重要作用。例如:黑格尔强调国家制度为个人发现理性和普遍价值提供了可能性,涂尔干、腾尼斯等则强调国家与职业社团之间的关系。5构成国家的若干要素要素一:实体(共同体、联合体、组织、体系、制度……,一般概括为制度实体)要素二:权力(主权、暴力、政治权力、自主性权力,总之是一种强制性政治权力)要素三:目的(达成某种统治秩序、维持某种法律秩序、实现某种强制或契约关系等)要素四:活动(政治统治、政治管理、价值分配、信息交流、政策过程……包括统治和管理在内的权力运行过程)要素五:范围(空间范围即一定疆域的领土和一定民族的居民,时间范围即与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要素六:符号(政策法律、文化价值、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结构……所有符号都表示特定的社会利益)6
描述性的定义国家是一种制度实体,这种制度实体用相关的符号系统来解释其权威性,它代表并规范各种社会利益与权力关系,通过行使合法性的政治权力来统治与管理一定领土范围内的居民,以维持特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秩序。7社会观点一:一切人类现象的总和观点二:独立于国家之外的非政治领域(市民社会)观点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相并列的社会领域8
当前要复兴的市民社会理念,并不是那个使用了数个世纪的、与“政治社会”具有相同含义的古老概念,而是体现在黑格尔哲学之中的一个比较性概念。此一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对,并部分独立于国家。它包括了那些不能与国家相混淆或不能为国家所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查尔斯·泰勒)9《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市民社会最初是表示社会和国家的一个一般性术语,与“政治社会”同义;后来表示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和经济安排、规则、制度。对于沿袭黑格尔和马克思的思想家来说,市民社会指近代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里被认为是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和伦理秩序。从目前的一般用法来看,市民社会并不具伦理色彩,而是指当代社会秩序中的非政治领域。10二、当代复兴的背景1、对各种“国家主义”论调的反拨国家主义在现实中表征为国家以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市民社会的渗透或侵吞。作为回应,人们开始诉诸市民社会理念,以求通过重塑、捍卫市民社会来重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良性关系。11例如:JohnKeane力图通过市民社会与国家间的界分来推进欧洲社会主义的民主化;MichaelWalzer建议用市民社会的理念来统摄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DanielBell呼吁在美国复兴市民社会,以抵御日益扩张的国家科层制。122、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社会转型促使市民社会理念复兴的直接导因,是苏东国家为摆脱集权式统治而进行社会转型的过程。JacgaesRupnik认为,1968-1978年间波兰的政治发展是“修正主义的终结与市民社会的再生”,是凭借市民社会理念自下而上努力的结果。苏东的转型被视为西方价值、理念和制度的胜利(“历史的终结”),因而立基于西方经验和观念的市民社会和国家-社会关系被认为具有超越空间和文化传统、具有普世效度的结构性框架。133、西方汉学研究的范式转型20世纪50、60年代主导西方汉学界的基本预设是源自西方现代化理论的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的对立模式,认为中国在与西方接触之前处于停滞状态(例如MaxWeber的中国帝国静止观)。基于此种模式派生出以费正清和哈佛学派为代表的“西方冲击-中国回应”模式,其理路为:既然中国内部不具有发生变化的动力,这种动力就只能是来自外部。14这两种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后受到质疑,形成了革命模式。认为冲击-回应模式只是在为帝国主义侵略和美国侵略越南辩护。认为革命给中国引进了一种新型政治,使更多的人得以参与政治;将人们从被压迫状态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摆脱了思想奴役;使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转变为一个现代主权国家;清除了由历史形成或帝国主义导致的种种发展障碍,解决了发展问题。(德里克)1520世纪80年代以来,强调“在中国发现历史”的“中国中心观”开始流行,主张挖掘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脉络。其中的一种努力,就是试图建构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公共领域/市民社会”范式。主要包括MaryRankin对晚清浙江公共领域的精英能动主义分析;WilliamRowe对晚清汉口商人基于本地认同locationalidentity(而非祖籍认同nativeidentity)形成的市民社会的考察;DavidStrand对民国时期北京种种作为参与政治的新领域的“非国家活动”的研究等。16这些研究的基本观点是:在清代和民国,随着地方士绅或地方精英日益卷入公共事务以及市民社会团体的逐渐扩张,各种地方势力业已呈现出某种独立于国家而维护社会的自主性。其出发点是一个社会具有自身的发展逻辑,认为明清中国已经发展了大规模的商品化,这种商品化必然引发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种种变化,只是这种变化趋势被帝国主义侵略和对抗侵略的革命所打断了。174、中国的社会政治实践大陆自1978年始正在经历一种“社会自主化”的进程;台湾则处在以经济自由化为依托的社会自主化和日渐实现的政治自由化的基础上力图达致政治民主化的阶段。因此,西方汉学界侧重市民社会概念的实证层面;大陆和台湾学者则侧重非实证的理念层面。18
这股思潮之于中国,乃是一种含有现实批判性的汲取性创新,因此基于现实层面的目标则标示为建构经验历史及思想历史全不知晓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努力,其任务当然是首先建构起中国的市民社会。(邓正来) (台湾)提出民间社会理论,是基于我们对过去历史实践的反省,以及对理论在实践过程中的种种偏异、异化、乃至形成“非人性化”的“真理政权”的失望与觉悟。(江迅)19大陆与台湾都面临着相似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调整(大陆为包括政治民主化在内的现代化,台湾为政治民主化)。因而都力图打破过去自上而下的精英式思维路向(大陆为批判新权威主义和民主先导论的精英式思路,主张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互动;台湾为质疑传统自由主义的不动员症性格和传统左派的阶级化约论,力主以人民为基础的自下而上的抗争)。20大陆学者更多地将“市民社会与国家”设想为一种基于各自所具有的发展逻辑和自主性而展开的良性互动关系,因而在实现民主政治方面体现出渐进的取向。台湾学者更多地将“市民社会与国家”构设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单向度的反抗威权“国家”的关系,因此更倾向于将民间社会视为一种抗争国家的手段,在民主政治方面体现出更激进的取向。21三、理论派别的区分1、洛克的观点:社会先于国家,因而国家受制于其对社会的承诺。2、孟德斯鸠和托克维尔的分立自治及相互制衡观点:社会由其政治社会予以界定,但作为政治社会的强大的君主制须受制于法治,而法治则需按分权原则独立的“中间机构”来加以捍卫。223、融合洛克与孟德斯鸠观点的黑格尔的观点:体现个殊性的市民社会独立于国家,但在伦理上并不自足,从而需要代表普遍利益的国家对其加以救济。4、将黑格尔观点“头足倒置”而形成的马克思的观点:基础(市民社会)决定上层建筑(包括国家和意识形态)。235、修正的黑格尔-马克思的观点:在“基础-上层建筑”这一基本命题之外,在上层建筑内部提出“市民社会-国家”这一次位命题。6、哈贝马斯的观点:从社会与历史的角度出发,将实际历史经验归类为若干公共领域模式,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平民公共领域”和“被宰制的公共领域”)。24四、思想演进的脉络1、古希腊罗马:以政治界定社会对希腊人和罗马人来说,社会的身份是由它的Politeria即它的政治组成来界定的。在亚里士多德那里,civilsociety等同于polis即城邦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在原则上是可以被政治权力所渗透的,社会缺乏对抗主权性政治权力强制入侵的理论依据。25西塞罗:市民社会不仅指单一国家,“而且也指业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这些共同体有自己的法典(民法),有一定程度的礼仪和都市特性、市民合作和依据民法生活并受其调整、以及城市生活和商业艺术的优雅情致。”这成为日后与国家相分离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最早萌芽。262、中世纪:政治与社会的分化(1)政治权力机构只是社会中众多机构之一。从而,社会并不是根据其政治组织来界定的,这是一个重要的分化,是后来市民社会概念的渊源之一,也是西方自由主义的根源之一。(2)教会作为一个独立社会的观念。基督徒同时隶属于两个社会即俗世社会和精神社会,“双剑论”教义(上帝为了不同而赋予了两种权力,分别在俗世和精神领域至高无上)成为共识。这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与其政治组织的分化。27(3)有关主体性权利的法律观念。这与封建权力关系的特性有关,采邑关系被视为一种准契约关系,封建主对其臣属负有不可违背的义务。它意味着主权者面对的是根据权利义务加以界定的社会,必须先征得同意才能进行变革。(4)相对独立的自治城市的存在,这为政治与社会的分离提供了现实条件。(5)中世纪的标准政体结构:君主的统治是在社会各阶层的支持下展开的,只有通过后者才能取得所需资源以施行统治和发动战争。283、近代:理论模式和流派的发展君主专制理论君主无需召集社会各阶层即可加收赋税只有君主专制的国家才具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推崇君权的罗马法观念复兴博丹和霍布斯的主权观念:社会为了生存必须经由主权(不受任何其它权力约束的权力)结合起来。29洛克:社会先于国家(政府)社会先于政府而存在:把个人从自然状态中解救出来的契约形成了社会,然后由社会根据信托(trust)关系建立政府。在所有政治社会出现之前,人类已经根据自然法(出自上帝的命令)形成了一种共同体,任何政治社会都必须遵从这一法则。国家的职能不是替代自然状态,而是社会的一个工具,以实现自然状态中隐含的自由和平等。仍将“市民社会”作为“政治社会”的同义语。30潘恩对洛克思想的发展社会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受欢迎的,而政府在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种必要的恶,在最坏的情况下则成了不可容忍的恶。诉诸“人民”的概念:人民具有外在于任何政治结构的品格、目的、意志,人民可以藉此确立政治结构,也可藉此推翻政治结构。这使得洛克学派的温和主张最终表现出极富革命性的一面。31古典经济学家对洛克思想的发展重农学派:“自由放任”(Lassez-faire)原则。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这意味着:作为经济领域的社会独立于作为政治领域的国家,因为社会乃是一个自组织的、服从自身规律和变化的“独立经济体系”。从而使社会获得了区别于政治、宗教的经济生命。32孟德斯鸠:制衡政治权力社会是根据其政治组织来界定的,一个强大的君主制政府是不可或缺的但这种界定是多样的,需要在各个独立的力量之间分配权力,需要法治和制衡法治的要害在于有独立的合法组织来捍卫法律,“法治与中间团体共存亡”因此,孟德斯鸠虽然仍以政治来界定社会,但通过分立自治和相互制衡奠定了市民社会与国家相分离的基础。33托克维尔对孟德斯鸠思想的发展社团是抵抗温和专制的唯一堡垒。社团的重要性在于使我们具有自治(self-rule)的体现和习惯。真正自治的社团必须规模小而数量多,且存在于一个分权的政治体系的众多层面上。“在民主国家,关于结社的科学才是一切科学之母。”34黑格尔:国家高于市民社会黑格尔是第一个真正将市民社会作为政治社会相对概念进而与国家做出学理区分的学者。约翰·基恩认为,黑格尔对市民社会这一传统术语之含义的修正,乃是政治哲学中自博丹创造“主权”概念、卢梭发明“公意”概念以降,最富有创意的革新。35
透过市民社会这一术语,黑格尔向其时代观念所提出的问题并不亚于近代革命所导致的结果,即通过政治集中而在君主国家中产生了非政治化的社会,将关注重心转向了经济活动。正是在欧洲社会的这一过程中,其‘政治的’与‘市民的’状态第一次分离了,而这些状态于此之前指的是同一回事——一如阿奎那所说的communitascivilissivepolitica或洛克所说的civilorpoliticalsociety。(M.Riedel)36市民社会的定位市民社会是处于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地带,即它是同时与自然社会(家庭)和政治社会(国家)相对的概念。市民社会的构成市民社会作为一种“外在国家”,由三个部分组成:需求的体系(市场经济)、多元的体系(自愿组织)、司法的体系(警察和司法机构)。37
市民社会的特性通过市场这一具有高度自律性的体系(而不是政治结构)来界定社会,强调非政治化的私域与政治化的公域间的区别。但市民社会是一个私欲间无休止冲突的场所,所有活动都关注于个人私利或特殊利益,其互动和协调十分脆弱。因而,市民社会虽是独立的,却不是自足的。由于市民社会无力克服自身的溃垮、消弭内部的利益冲突,就必须诉诸一个外在的但却是最高的公共机构,即国家。总之,国家高于市民社会。38五、两种基本理论架构的评析1、以洛克为代表的自由主义者的“市民社会先于、外于、高于国家”的架构2、黑格尔所倡导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架构391、“市民社会先于、外于、优于国家”国家之于市民社会只具工具性功用,是手段而非目的,作为手段的国家不能渗透市民社会;相反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因为国家权力源自人民。由此生发两种导向,一是反政治导向,即通过市民社会的前国家(前政治)身份表现出的捍卫个人权利和反权威导向。二是非政治导向,即通过市民社会外于国家的规范框架表现出的社会可以不需国家权威干预而自我管理的导向。这两种导向为从外部遏制权力提供了思想渊源。40但这种架构存在两种误导的可能,一是往往导致对“市民社会自决于国家”天然权利的不妥协的认定;而且这种自决公理容易被利用,以多数同意和人民主权的名义将国家吞并于市民社会。二是非政治化的路向往往趋于无政府主义,国家仅充当守夜人,市民社会完全依赖看不见的手,导致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经济权力压制人的自由等,最终构成对市民社会的破坏(参考KarlPolanyi关于“嵌入”和“脱嵌”的论述)。412、“国家高于市民社会”市民社会与国家是一种相别又相依的关系。它们处于不同的层次,国家不是手段而是目的,代表理性和文明,有别于且高于市民社会的经济安排和私人道德规范。市民社会受制于非道德的因果规律,在伦理层面不自足,因而需要国家的救济或干预。当市民社会出现非正义现象时,或者为了保护和促进国家自己界定的人民普遍利益,国家可以直接干预市民社会的事务。42这种结构也存在两种危险,一是从学理上构成了对自由主义思想发展的一种历史反动,从根本上否定了自由主义者将神性国家降至世俗公益机构的正面意义,将其重新置于神性光环中。二是认定国家至上地位和一切都可诉诸国家来解决的观点,隐含着国家权力可以无所不及和社会可以被完全政治化的逻辑,这往往被威权或极权统治用以张目。43六、新的争论:两分还是三分哈贝马斯“公共领域”概念的两种含义(1)特指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出现于17时期英国和18世纪法国与市场经济、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相伴而生把公共领域视为一个社会范畴和历史范畴44(2)泛指某类现象,包括:代表性公共领域(封建君主体现或代表公共权力)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沙龙、报刊、社团)平民公共领域(雅各宾党、宪章运动)福利国家的公共领域(国家社会化、社会国家化,公共性被操纵、展示,公共领域没落、再封建化)45两分抑或三分的“公共领域”(1)“国家与社会之间充满张力的区域”,即介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是一种三分法。但这个区域为国家干预社会(国家化)与社会僭取国家(社会化)的双重过程所侵蚀瓦解。(2)“在与国家对立中漫化出来的区域”,即等同于(市民)社会,是一种二分法。4618世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蓝图47私人领域公共领域公共权力领域市民社会(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的领域)狭小的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第二中学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北京师大第二附中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广东省汕头潮阳区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福建省龙岩市连城一中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解析
- 冠心病防治健康教育课件
- 宠物日常护理课件
- 2025届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物理高二第二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多功能仓储中心托盘租赁及仓储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班班通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合同
- 2025版旅游产业人民币担保书
- 销售部门报价管理制度
- 借用对公账号协议书
- 陪诊员培训课件
- 氯苯唑酸葡胺软胶囊-药品临床应用解读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初三英语中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2024安阳文峰区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胆总管结石治疗
- 超声科临床操作中的伦理与法规
- TCTBA 001-2019 非招标方式采购代理服务规范
- 2025年天水市麦积区事业单位遴选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胸外科一病一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