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1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2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3页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3北京丰台高一期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都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其共同点为()A.改变了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B.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调整D.导致了局势失控和国家的解体2.(2023山东德州高一期末)下图为苏联1954年的农业宣传海报,图中文字为“开垦荒地,获得富足的丰收”。该海报意在()A.描绘农业发展美好愿景B.歌颂社会主义妇女新形象C.揭示农业集体化的弊端D.肯定工业建设取得的成就3.(2023甘肃天水高一校考期末)有学者指出,这是苏联走向衰亡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折时期。军工和重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比重却越来越小,经济结构更加畸形。它为以后苏联的解体准备了条件。该“转折时期”是指()A.斯大林时期B.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C.赫鲁晓夫改革时期D.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4.(2023甘肃陇南高一期末)1990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以公有制束缚了人的劳动积极性为由,认为改革主要而又刻不容缓的任务是取消公有制的“垄断地位”,推行公有企业非国有化、私有化。由此可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A.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B.旨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激发了民众的创造力D.彻底否定了苏联模式5.(2023四川成都高一期末)下面是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据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1951—1960年1961—1970年1971—1980年10.25%6.45%4.95%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B.民众生活水平稳步提升C.突破了旧经济体制的束缚D.工业化建设的成效显著6.(2023湖北高一期末)自苏共二十七大以来,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几经变化。1987年通过了根本改革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之后,又于1989年底提出经济健康化计划,1990年5月又提出向可调节市场经济过渡的构想,8月底推出“500天计划”。这说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A.具体方案在不断优化B.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C.缺乏一贯性和坚决性D.致力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失衡7.(2023辽宁县级高中高一期末)1950年,南斯拉夫开始让工人来管理国营工业企业,提出“工厂归工人、土地归农民”的口号,实行“工人自治”;1964年,南斯拉夫开始全面推行社会自治,从工厂企业扩展到社区和事业单位。这些活动()A.体现了改革探索的精神B.摆脱了意识形态的局限C.突破了苏联模式的弊端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8.(2023内蒙古高一期末)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过去排斥市场经济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少国家外债负担沉重。有的国家试图通过改革摆脱这种境地,但措施不当,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有的没有进行改革,经济困难日益严重。这一状况()A.适应了体制改革浪潮B.减轻了国家的经济困难C.与苏联社会完全相同D.加剧了政治剧变的风险B级能力素养提升练9.(2023河北张家口高一期末)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作的报告中提到:为了认真改进对农业的领导,必须使我们的干部注意经济问题,注意减少生产中所花费的劳动……现有的资料表明,我国生产的一千克牛奶和肉类所花的劳动要比美国多得多。据此推知,赫鲁晓夫()A.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B.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C.确立对农业领域的领导D.意在推行新经济体制10.(2023云南文山高一期末)下图展现了1960—1985年苏联经济比重概况(%)。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苏联()A.成功突破苏联模式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综合国力显著上升D.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加强11.(2023云南红河高一期末)下面是1956—1990年某国国民收入与工业总产值增长率(%)示意图。据此判断,该国最有可能是()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苏联12.(2023四川南充高一期末)下面是1961—1975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统计表,这可以说明当时苏联()时间1961—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社会总产值6.5%7.4%6.3%工业总产值8.6%8.5%7.4%A.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连续性B.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公有制经济主导地位被削弱D.工业始终是经济改革的重点13.(2023四川凉山高一期末)下表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内容。据表格内容,可知各国的改革()国家改革内容波兰建立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实行土地改革: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工业化匈牙利以联盟政策取代当时已呈现的多党制;用“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革新取代高度集权的单一经济模式捷克斯洛伐克实行多层次的社会所有制,更有效地参加国际分工,执行独立的对外政策A.最终导致东欧剧变B.提供经济建设经验C.没有取得任何成效D.违背社会主义原则14.(2023北京东城高一期末)有学者认为,随着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政权的相继崩溃,事态的新的发展所造成的影响又开始溢出,蔓延至苏联,动摇了戈尔巴乔夫的权威并削弱了党和国家的控制力。该学者旨在说明()A.东欧剧变加速了苏联解体B.东欧国家希望彻底摆脱苏联模式C.戈尔巴乔夫改革宣告失败D.东欧国家改革迷失社会主义方向15.(2023山东东营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表1、表2是史学家闻一(1937—2022)著作《俄罗斯通史(1917—1991)》的目录摘编和其他作品情况。第一章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第二章十月革命第三章苏维埃政权的最初年代第四章国内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第五章转向新经济政策第六章直接工业化时期第七章农业全盘集体化时期第八章30年代: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第九章卫国战争第十章战后苏联第十一章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第十二章从勃列日涅夫到安德罗波夫第十三章最后的戈尔巴乔夫,最后的苏联表1《布哈林传》1988年出版《苏联史纲1917—1937》 1991年出版《解体岁月》 1998年出版《重返莫斯科》 2000年出版《俄罗斯深处》 2001年出版《回眸苏联》 2003年出版《凯歌悲壮》 2006年出版《走出北高加索》 2006年出版《十月革命:阵痛与震荡》 2010年出版《光荣与梦想—重读俄罗斯》 2010年出版《绝色俄罗斯》 2011年出版《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俄罗斯》 2012年出版《乌克兰:硝烟中的雅努斯》 2016年出版表2(1)按某一标准,对表1的目录进行时代划分。(2)表2对我们了解表1的这部书有什么帮助?16.(2023辽宁县级高中高一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列宁强调,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过渡到共耕制,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战时共产主义结束后,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