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单元任务驱动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2024)_第1页
消化和吸收(单元任务驱动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2024)_第2页
消化和吸收(单元任务驱动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2024)_第3页
消化和吸收(单元任务驱动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2024)_第4页
消化和吸收(单元任务驱动课件)-【大单元教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即将上课,请大家做好学习准备!想一想·议一议:母亲说的话有道理吗?

吃饭细嚼慢咽可以促进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消化,减轻肠胃负担。第四单元

人体生理与健康(一)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01食物的消化02营养物质的吸收概念梳理·总结转化03拓展应用·能力提升04本课主要内容核心素养目标

通过对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学习,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和物质与能量观。生命观念

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尝试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探究实践通过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的学习,明确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态度责任

通过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培养理性思维,发展科学思辨能力。科学思维第一部分

食物的消化1.1实验·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探究背景】取一块馒头(或一些米饭)放到嘴里细细咀嚼,慢慢地你就能感觉到甜味。【提出问题】从物质变化的角度看,为什么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会感觉到甜味?馒头(或米饭)变甜,是否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呢?如果是这样,它们各自起什么作用?【作出假设】

馒头的消化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作用都有关系。1.1实验·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制定计划】●提示:①可以设计一组实验来探究。其中,有的只探究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有的则探究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的共同作用。②淀粉是馒头(或米饭)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麦芽糖遇碘不变蓝。③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与食物的混合都是在口腔里进行的。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参考案例: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案制订自己的探究计划。①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模拟牙的咀嚼);C块不做处理。

②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③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丙。将A馒头碎屑放入甲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乙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放入丙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1.1实验·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1.1实验·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制定计划】●完善计划:小组讨论并完善计划。完善计划时,可进一步考虑以下问题。①用多大的馒头块做实验更合适?②怎样才能既方便又快速地获得大量的唾液?③试管在37℃的温水中保持多长时间后再滴加碘液更合适?【实施计划】按照完善后的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哪支试管内的淀粉发生了分解?

●得出的结论:

【表达与交流】①口腔中的什么成分使淀粉发生了分解?②影响唾液对馒头(或米饭)消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③牙、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解析】①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使淀粉发生了分解。②影响唾液对馒头消化作用的因素有馒头块的大小、温度、唾液量的多少、馒头与唾液的解除成都等。③区别——牙的咀嚼能切断和磨碎食物,增加食物与唾液的接触面加;舌的搅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它们都属于物理性消化,不能改变食物的分子结构;唾液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属于化学性消化,改变了食物的分子结构。联系——牙的咀嚼、舌的搅拌,能使唾液与食物充分混合,促进淀粉的分解。甲试管内液体未变蓝色,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比乙试管颜色浅。甲试管内淀粉发生了分解,丙试管内淀粉部分被分解。馒头在口腔内的消化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唾液的作用都有关系。1.1实验·探究:口腔对馒头(或米饭)的消化作用

上面的探究实验表明,馒头(或米饭)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如下图),而麦芽糖有甜味;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帮助馒头与唾液混匀。

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其中所含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被吸收的葡萄糖。1.2消化及其类型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才能进入人体细胞呢?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小分子物质能够直接通过细胞膜被细胞吸收,而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分子较大的有机物,必须先分解成小分子的有机物,才能被细胞吸收。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作消化(digestion)。

物理性消化——将食物切断、磨碎与消化液混合,如牙齿的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

化学性消化——消化液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分解为能够吸收的物质,如唾液中的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胃液中的蛋白酶初步分解蛋白质。

唾液

小肠液、胰液淀

麦芽糖

葡萄糖

口腔

小肠

胃液

小肠液、胰液蛋白质

氨基酸

小肠

胆汁乳化

小肠液、胰液脂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小肠

小肠1.3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肝脏胰腺唾液腺胃腺肠腺分泌唾液分泌胆汁分泌胃液分泌胰液分泌肠液消化腺消化道口腔

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1.3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

食物在口腔中停留时间很短,其中所含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为麦芽糖,还未变成可被吸收的葡萄糖。

口腔中的食物通过吞咽,进入食管,再到胃里。胃腺分泌大量的胃液。胃不停地收缩和蠕动,使食物与胃液混合,变成糊状食糜,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对蛋白质进行初步分解。随着胃的蠕动,食糜下行,分批进入小肠。小肠中有胰和肠腺分泌的大量的消化液,其中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多种消化酶的作用下,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为可以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例如,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由此可见,食物的消化是在消化系统中逐渐完成的。第二部分

营养物质的吸收2.1分析·讨论:小肠和大肠的结构和功能●成人的小肠一般长5~6米,它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突起,称为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小肠绒毛。如果把一个成人小肠里所有的小肠绒毛都展开铺平,它的表面积接近半个篮球场的大小。●大肠的长度一般为1.5米,它的内表面也有环形皱襞,但是没有绒毛状的突起。●讨论:请你推测,吸收营养物质最多的是大肠还是小肠?为什么?【解析】小肠的长度和内表面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葡萄糖、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水和无机盐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的一层上皮细胞吸收,然后转运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中,随着血液运往全身各处。2.2分析·讨论: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进入血液的过程就是吸收(absorption)。

●那些未被小肠消化和吸收的物质下行到大肠,其中一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被大肠吸收,剩余的残渣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器官吸收物质胃少量水和酒精小肠

大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全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肠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第三部分

概念梳理·总结转化《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知识体系消化道口牙齿切断、撕裂、磨碎食物,舌搅拌食物咽食物的通道食道可蠕动,将食物推入胃胃蠕动磨碎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小肠主要消化器官,消化分解与吸收营养大肠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推向肛门肛门粪便排出通道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初步分解淀粉胃腺分泌胃液,含盐酸和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蛋白质肝脏分泌胆汁储存于胆囊,由导管进入小肠,乳化脂肪胰腺分泌胰液,由导管进入小肠,含分解三大有机质的酶肠腺分泌肠液,含有消化三大有机质的酶第六部分

拓展应用·能力提升【教材P84页“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中,消化系统的每个器官都有重要功能。判断下列叙述是否正确。

)(1)消化是在胃和肠中进行的,与牙和舌的关系不大。

)(2)小肠既能消化食物,又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肝和胰都能分泌消化酶,胆囊能储存分解脂肪的胆汁。×√×【教材P84页“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淀粉在口腔内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被消化。(2)图中Y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3)D代表小肠,小肠内有胰液、小肠液和胆汁。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酶。2.右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