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锦州市普通高中高三质量检测语
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如果认识到我们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的,那么,关于物种或变种的起源问题,我们即使有很多地方不能解释,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某种生物的分布广泛而繁多,而它的邻种却分布得狭小而稀少呢?谁能解释这个问题呢?然而这些关系,实在是非常重要,因为我相信,这是决定地球上每一生物的现在和将来的命运,以及变异的趋向的。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但是我们经过了精细的研究和冷静的判断,可以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创造论这一观点,虽为近代许多博物学家所信奉,我自己以前也曾信奉过,但是事实上决不能成立。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所谓同属的种,都是其他大概已经灭亡的种所传下来的直系后代,而现在认为同种的各项变种,都是这同种的后代。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它虽然不是物种变异的唯一条件,也该是最重要的条件。(节选自达尔文《<物种起源>导言》)材料二:无论是平家蟹、狗、奶牛还是玉米,人工选择的实质在于动植物的许多生理和行为特征被忠实地遗传下来。由于种种理由,人类促进了某些品种的繁殖,阻止了另一些品种的繁殖。被选中的品种竞先繁殖,终于繁盛起来;未被选中的品种日益稀少,甚至灭绝。但是,既然人类能够造就动植物的新品种,难道自然就不能够吗?这个相应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过程。从人类生存在地球上短暂时期内对野生动植物的改造以及化石所提供的证据。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生物在亿万年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化石毫不含糊地向我们表明,过去曾经大量存在的生物现在已经灭绝[原注:虽然西方传统的宗教舆论与这种观点大相径庭。例如,1770年,约翰·韦斯利认为:“死亡绝对不能够毁灭(哪怕是)最微小的物种。”]在地球历史上,已经灭绝的物种远比至今仍然存在的物种要多得多,它们是进化的终端试验品。驯化所引起的遗传变化是非常迅速的。野兔一直到中世纪初才开始驯化(是法国修道士饲养的,因为他们把新生的小兔子当作鱼。所以在教会日历的某些天,兔肉不属于禁食的肉类),咖啡驯化于十五世纪,甜菜驯化于十九世纪,水貂现在仍处于驯化前期。在不到一万年的时间里,驯化的结果使绵羊的产毛量从1千克增加到10~20千克,使哺乳期奶牛的产奶量从几百毫升增加到100万毫升。如果人工选择在这么短的时期内能够引起这么大的变化,自然选择在几十亿年里能够引起什么样的变化呢?绚丽多彩的生物界就是答案。进化是事实,而不是理论。“自然选择就是进化的机制。”这个伟大的发现是跟查尔斯·达尔文和艾尔弗雷德·华莱士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多世纪之前,他们强调指出:自然是多产的、动植物产生的数量比它们可能生存的数量多得多,因此,自然环境选择那些碰巧更适合于生存的品种。突变——遗传特征的突然变化——是遗传的,它们为进化提供了原料。因为自然环境选择那些能够提高存活率的品种,结果引起了一系列生物形态的缓慢变化——新物种的起源。(节选自卡尔·萨根《宇宙》)材料三: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物种起源》?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就像译者苗德岁教授所说:“一如哥白尼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空间概念,达尔文大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时间概念;哥白尼让我们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达尔文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物种起源》“改变了全人类的思维方式、认识方式和行为方式”,因而被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科学著作”。历史学家彼得·沃森在其巨著《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中提到,如果没有《物种起源》,就没有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诸多思想,因为“达尔文学说迫使人们面对一种新的历史观:历史是偶然发生的,没有目的,没有终极目标”。20世纪最重要的演化学家恩斯特·迈尔也认为,达尔文理论“用纯粹的唯物主义发展过程代替了世界的‘设计说’,废绝了人类本位说”。用更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力裁剪万物,人类不是宇宙的目的和意志主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开启了全新的历史观和宇宙观,无论你身处哪个领域,阅读它都可成为你获取知识的旅途中重要的一站。从个人的角度而言,不读《物种起源》,你可能会失去接近一个真理的机会。虽然很多人对“达尔文”和“物种起源”这两个名词熟稔于心,但是,当被问到达尔文的观点究竟是什么、《物种起源》到底讲了些什么时,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恐怕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优胜劣汰”。事实上,这是国人对达尔文的一个误读:我们通常观念中的“进化”是单行道,朝着更高的方向变化;达尔文所说的“演化”则是多线发散进行的,不利的演化消亡,有利的演化留存下来。虽然从《物种起源》第五版开始,达尔文引用了斯宾塞的“适者生存”一语,但“他对此却是不无警戒的,还感到非常后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不是达尔文的观点,他只提出了“自然选择”。(节选自宋暘《你看的<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第几版?看错版本可是要会错意的喔》)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达尔文在充分掌握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及其变种分布区域和年代的基础上,坚定地断言创造论是错误的。B.人工选择会促进生物中某些品种的繁殖,但也可能导致某些品种日益稀少甚至灭绝,自然选择也有这种效果。
C.因为自然环境会选择那些碰巧更适合于生存的品种,所以动植物产生的数量比其可能生存的数量要多得多。D.彼得·沃森认为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影响至为深远,甚至影响到了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等人的诸多思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达尔文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同属的种和同种的各种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异的最重要的条件。B.“自然选择就是进化的机制。”在几十亿年的时间里,不仅有大量曾经存在的生物灭绝,而且有大量新的生物出现。C.无论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都会使一些生物繁盛,也会使一些生物灭绝,但人工选择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生存环境。D.认真研读《物种起源》,会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会增强对唯物主义的认识,会消除对达尔文的误读。3.下列选项中,不能证明自然选择这一科学理论的一项是(3分)A.由于环境的选择压力,脖子长度适中的长颈鹿能够获取更多的食物,从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其他长颈鹿则因为无法获取足够的食物而被淘汰。最终,长颈鹿的平均脖子长度逐渐延长。B.现代马的祖先原本生活在森林中,随着草原的兴起,它们逐渐演化出柔软的皮毛和强壮的脖子,以适应在草原上觅食和生存,这一演化使马在草原上获得了相对于其他草原动物更大的优势。C.在工业革命期间,由于大量煤烟的排放,树干变黑,原本灰白色的桦尺蛾因为能够更好地隐藏在黑化的树干上而数量增多,而黑色桦尺蛾则因为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环境而数量也增加。D.人们往往通过选择那些具有矮杆和抗倒伏性状的小麦植株进行繁殖,最终培育出新的品种,这样的品种在种植时更为稳定,能够减少因杆高而导致的倒伏问题,从而提高产量和抗逆性。4.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自然选择,但侧重点和目的各不相同,请简要分析。(4分)
5.通过选择性必修下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可以体会到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是有区别的,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风云初记(节选)孙
犁秋分没骑过牲口,一路上铲得两腿生痛,出了浑身大汗,队伍走得又快,也不歇晌打尖,心里抱怨说:“知道这样不自在,还不如听着春儿自己个走来哩!”又猜想:“他别把我拐带走了啊!”一路上,她只是觉着道儿远,天快黑下来,才到了高阳①,离着城门还有老远,就出来一队兵,枪枝服装都很整齐,臂上果然挂着小红星儿。问清了原由,叫高疤的队伍在城外扎住,只叫他一个人进城。高疤说:“这妇女是来找丈夫的,也得让她进去。”讲说了半天,城里的兵才答应了,前后围随着他们进了城门。街上很热闹,买卖家都点上灯了,饭铺里刀杓乱响,街上来来往往的净是队伍,有的军装,有的便衣,有的便衣军帽,盒子枪都张着嘴儿,到处是抗日的布告、标语和唱歌的声音。先到了司令部,把高疤带进去,把秋分带到政治部来。走进一家很深的宅子,秋分不断在石头台阶上失足绊脚,正房大厅里摆着几张方桌,墙上也满贴着标语、地图,挂着枪枝弹药。几个穿灰色军装的人正围着桌子开会,见她进去,让她坐下,一个兵笑着问:“你是从深泽来的?”“是。”秋分说,“我来找一个人,五龙堂的高庆山。”“高庆山?”那个人沉吟了一下,“他参加过那年的暴动吗?是你的什么人?”
“是我们当家的,”秋分低着头说,“那年我们一块参加了的。”
“这里有你们一个老乡,也是姓高,”那个人笑着说,“叫他来看看是不是。小鬼,去请民运部高部长过来,捎着打盆洗脸水,告诉厨房预备一个客人的饭!”秋分洗完脸,一大盆小米干饭,一大盆白菜熬肉也端上来了,同志们给她盛上,秋分早就饿了,却吃不下,她的心里怦怦跳动,整个身子听着院里的响声。同志们又问:“你们那一带有群众基础,现在全动员起来了吗?高疤的队伍怎么样?”秋分不知道怎么回答,只说:“土匪性不退!”人们全笑了,说:“不要紧。这叫春雨落地,草苗一块儿长,广大人民的抗日要求是很高的。明天高部长到那里去,整理整理就好了。”院里有脚步声,屋里的人们说:“高部长来了。”秋分赶紧站起身来望着,进来的是个小个子,戴着近视眼镜,学生模样,进门就问:“五龙堂的人在哪里?”秋分愣了一下,仔细一看,才笑着说:“这是高翔。你什么时候回来了?”高翔走到秋分跟前,凑近她的脸认了一会,高兴得跳起来说:“秋分嫂子!我一猜就是你们。”接着又对同志们说:“来,我给你们介绍,高庆山同志的爱人,农民暴动时期的女战士。”“怎么一猜就是我,就不许你媳妇来看你?”秋分说。“你来她来是一样!”高翔笑着说,“你今天不要失望,见着我和见着庆山哥哥也是一样!”“到底你知道他的准信不?”秋分问。“一准是过来了。”高翔说,“在延安我就听说他北上了,到了晋察冀,在一张战报上还见到了他的名字,我已经给组织部留下话,叫他和我联络,不久就会知道他在哪里了!”这时又进来一个女的,穿着海蓝旗袍,披着一件灰色棉军衣,望着高翔,娇声嫩语地说:“高部长,你还不去?人都到齐了,就等你讲话哩!”说完就笑着转身走了,秋分看准了是大班的媳妇李佩钟。“好,我就来。”高翔说,“秋分嫂子也去看一看吧,高阳城里的妇女大会,比咱们十年前开的那些会还人多,还热闹哩!”参加了大会回来,已经多半夜,秋分直到天明没有合上眼,很多过去的事情,过去的心境和话语,又在眼前活了起来。看来很多地方和十年以前的情形相同,也有很多地方不大一样。领导开会的、讲话的、喊口号的还是小个子高翔,他真像一只腾空飞起的鸟儿,总在招呼着别人跟着他飞。十年监狱,没有挫败了这个年轻人,他变得更老成更能干了。十年的战争的艰苦,也不会磨灭了庆山的青春和热情吧?为什么田大瞎子的儿媳妇李佩钟也在这里?看样子高翔和她很亲近,难道他们在外边,守着这些年轻女人,就会忘记了家里吗?第二天清早,她就同高翔和李佩钟上了一辆大汽车,回深泽来。她们路过蠡县、博野、安国三个县城和无数的村镇,看到从广大的农民心底发出的、激昂的抗日自卫的情绪,正在平原的城镇、村庄、田野上奔流,高翔到一处,就受到一处的热烈的欢迎。汽车在长久失修的公路上颠簸不停,李佩钟迎着风,唱了一路的歌儿。秋分感到在分担了十年的痛苦以后,今天才分担到了斗争的光荣。她甚至没有想到:在今后的抗日战争里,她还要经历残酷的考验和忍受长期的艰难。黄昏的时候,她们到了子午镇。秋分一下车,就有人悄悄告诉她:“庆山回来了,现在五龙堂;你们坐汽车,他赶回来了一群羊!”秋分没站稳脚,就奔到河口上来。船上的人和她开玩笑说:“不回来,你整天等,整宿盼;一下子回来了,你又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在船上,秋分就看见在她们小屋门口,围着一群人。在快要下山的明静又带些红色的太阳光里,有一个高高的个儿,穿一身山地里浅蓝裤褂的人,站在门前,和乡亲们说笑。她凭着夫妻间难言的感觉,立时就认出那是自己的一别十年的亲人。【注】①高阳:位于冀中平原的一个县,下文中的蠡县、博野、安国、深泽也都是位于冀中平原的县。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秋分跟着队伍前去高阳探望丈夫,一路非常辛苦,到了高阳县城,却不让她进城,经高疤解释方被允许。B.秋分来到政治部,被一个兵因怀疑秋分的身份而仔细盘问,这个兵得知秋分的身份后,变得非常热情。C.秋分整天在家等丈夫,但丈夫没回来过;自己到外地找时,丈夫却回来了;丈夫回来了,自己却又在外地。D.秋分与《荷花淀》中的水生嫂一样,依恋丈夫,又经受了时代的洗礼,积极投身到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刻画了秋分这一典型的抗日战争中成长起来的传统女性形象。B.“枪枝服装都很整齐,臂上果然挂着小红星儿”是从秋分的视角描写抗日队伍的装束,很有特色。C.小说通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了高翔这一经历坎坷、意志坚定的知识分子军人形象。D.“快要下山的明静又带些红色的太阳光”烘托了高庆山的高大形象,暗示他是党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
8.从到司令部再到回深泽前,秋分的心理随情节的发展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4分)
9.社会环境的描写往往在不经意的描写中体现出来,请从文中找出三处这样的描写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汉主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曰:“国贼,曹操,非孙权也。若先灭魏,则权自服。今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非策之上也。”群臣谏者甚众,汉主皆不听。秋,七月,汉主自率诸军击孙权,权遣使求和于汉。南郡太守诸葛瑾遗汉主笺曰:“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矣。”汉主不听。时或言瑾别遣亲人与汉主相闻者,权曰:“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然谤言流闻于外,陆逊表明瑾必无此,宜有以散其意。权报曰:“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玄德昔遣孔明至吴,孤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孔明若留从卿者,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子瑜答孤言:‘弟亮已失身于人,委质定分,义无二心。弟之不留,犹瑾之不往也。’其言足贯神明,今岂当有此乎!前得妄语文疏,即封示子瑜,并手笔与之。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一》)材料二: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孙权遣书请和,先主盛怒不许,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屯巫、秭归;将军吴班、冯习自巫攻破异等,军次秭归,武陵五溪蛮夷遣使请兵。(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先主传》)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先主忿A孙权之袭B关羽C将东征D秋E七月F遂帅G诸军H伐吴。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耻,以⋯⋯为耻,意动用法,与《师说》“而耻学于师”的“耻”用法相同。B.因,顺应,与庄子《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因”意思相同。C.孤,古代帝王的自称,与此类似的还有“寡人”“朕”“不谷”等。D.次,驻扎,与《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的“次”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翊军将军赵云认为曹操是“国贼”,应该先灭曹魏,那么孙权会自动降服,而且当时的形势非常有利于讨伐曹魏一方。B.诸葛瑾在信中从感情亲疏、荆州与全国孰轻孰重、报仇应采取的先后顺序的角度请刘备仔细审思,但刘备并未听从。C.有人传言诸葛瑾派遣亲信和汉王互通消息,但孙权并不听信这一流言,认为自己与诸葛瑾曾有誓言,二人不会相负。D.孙权曾让诸葛瑾招降诸葛亮,若诸葛亮留下来跟从孙权,就让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说明此事,但诸葛瑾并未照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
(2)知卿意至,辄封来表以示子瑜,使知卿意。
14.材料一中,刘备因为关羽之死执意要攻打孙权,赵云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别
州
民白居易耆老①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②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①,与汝救凶年。【注】①耆老:此处指地方上年长且有威望的长者。②甘棠:出自于《史记·燕召公世家》,后以“甘棠”象征对德政清明的官员的怀念。③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周边修筑了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和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通过描写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表达了百姓对诗人的感激。B.“无一树”写诗人当政期间官署连一棵树也没有,可见诗人一为心民,清正廉洁。C.从诗中来看,杭州百姓的灾荒,既有天灾(即“足旱”),也有人祸(即“税重”)。D.这首诗既有面对百姓感恩时的愧疚,也有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百姓苦难的无可奈何。16.这首诗是如何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刚有一把扇子,上面画了诸葛亮的画像,他请王老师给他题两句诗赞颂诸葛亮的功绩,王老师就在扇面上将杜甫《蜀相》中“__,容__”两句写在了上面。(2)学校组织参观历史博物馆,当解说员说到“没有忧患意识的国家,随时都有灭亡的危险”时,小刚深有感触,即刻想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两句话。(3)2025年是农历蛇年,请列举出古诗文中的包含“蛇”的两句:“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只要你留心这个世界,就好像每天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盈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便试着挣脱了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最喜欢乡间朴素的那种小雏菊,谢得含蓄无声,开得也不事张扬。它的凋谢不似风暴,说来就来,它就那么安静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18.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阳春面之于上海,类似牛肉面之于兰州、热干面之于武汉,说是城市的象征也不为过。阳春面最明显的特征,便是“极简”———一碗酱油汤,一把面条,再撒些葱花做点缀,除此以外再无其他。如此简单的食物能在上海滩“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①
。除了低廉的价格,就是那口令人(A)的面汤了。这面汤说来真是简单,
②
,汤的味道就不会差。老上海沿街的小面店大多会在灶上烧两锅开水,一锅煮面,一锅做汤。客人落座,店主一边从箱柜中抓把面条下锅,一边在空碗里放猪油、酱油与葱花,面条下锅即熟,捞出后放入碗中,再淋一大勺开水,便可供食客(B)了。后来,不少老饕不满足于这简单滋味,开始不断要求提升汤头的鲜美程度,于是有些老面馆开始用猪骨、鸡骨、鳝鱼骨或猪蹄吊汤,有些店还会专设吊汤师傅,通常在营业前炖煮出一锅极鲜的骨头汤,用于冲泡碗内的猪油与酱油。时至今日,
③
。不过,比起汤头,如今的人们似乎更青睐各式美味的浇头————焖肉、肉丝、大排、猪肝、爆鱼、鳝糊、虾仁、蟹粉、三鲜等等无一不足,令人(C),汤头的重要性反倒有些被忽略了。20.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与文段中第一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B.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唉唉,她真是交了好运了。C.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盒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D.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2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作文。(60分)人在饥饿的时候会分泌一种食欲素。这是一种促进清醒的神经肽,食欲素越多,人就会越清醒、活跃,吃饱之后食欲素减少,人就会疲倦、想睡。在现实生活中,当尚未得到满足时,往往能够集中精力为拼搏奋斗;而当得到满足时,往往变得懈怠、懒散、无所事事、耽于安乐等,你对这种现象是怎么看待的?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1.B(3分)(A项,“充分掌握”错,原文说“虽然许多事实现在还是不清楚,而且在未来长期内也还弄不清楚”。C项,因果倒置。原文为“自然是多产的、动植物产生的数量比它们可能生存的数量多得多,因此,自然环境选择那些碰巧更适合于生存的品种”。D项根据原文“历史学家彼得·沃森在其巨著《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中提到,如果没有《物种起源》,就没有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诸多思想”可知,对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产生影响的是《物种起源》,而《物种起源》包含的观点不可能只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选项将《物种起源》和达尔文的学说窄化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2.C(3分)(C项“但人工选择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生存环境”无中生有。)3.D(3分)(A、B、C三项都是自然选择,D项是人工选择。)4.(4分)①材料一将自然选择作为一项学术成果提出的,目的在于创建一种新学说。②材料二是作为对这自然选择这一学说作简要的介绍,目的是向大众进行科普。③材料三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正本清源,目的是让人们对自然选择学说能够正确的认识。(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4分,能结合材料分析意思对即可)5.(6分)①材料一属于学术论著,材料二属于科普作品。②材料一用词准确,逻辑性强,例如“精细的研究”“冷静的判断”等限定性词语,“如果……那么……”“虽然……而且……但是……”“也该是”等逻辑性推导的内容,表现出学术论著的严谨性。材料二语言通俗易懂,无过多的专业术语,生动形象,通过举例子和列数字,体现出科普作品面向大众的特点。③材料一兼具说明和议论的特点,重点论说创造论的错误和自然选择的作用;材料二以说明为主,重点介绍与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每点2分,3点共6分,能结合材料分析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6.B(3分)“被一个兵因怀疑秋分的身份而仔细盘问”无中生有,从文中看不出这个兵是怀疑秋分的身份而盘问的。这个兵“笑着问”,更像是弄清楚情况更方便接待。7.D(3分)“暗示他是党培养出来的优秀干部”不正确,属于过度解读。8.(4分)①不安。因不知能否见到自己的丈夫,秋分虽饿却吃不下饭,“心里怦怦跳动,整个身子听着院里的响声”。②先发愣后高兴。看到来的人不是自己的丈夫而发愣,而后看出是熟人高翔而高兴。③感慨。感慨高翔的进步,联想丈夫是否也会变化。④担忧。看到高翔与李佩钟媳妇关系比较近,担忧长年在外的男人们会不会变心。(每点1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9.(6分)①“秋分没骑过牲口,一路上铲得两腿生痛”,可见当时的交通方式之一是骑牲口。②“街上来来往往的净是队伍,有的军装,有的便衣,有的便衣军帽,盒子枪都张着嘴儿,到处是抗日的布告、标语和唱歌的声音”,可见当时处于抗日战争时期。③“土匪性不退!”可见是处于抗日战争初期,广大人民抗日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组织纪律,缺少正确的指导。④“看到从广大的农民心底发出的、激昂的抗日自卫的情绪,正在平原的城镇、村庄、田野上奔流,高翔到一处,就受到一处的热烈的欢迎”可见当时共产党的抗日宣传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给6分,每点中答出环境描写给1分,作用给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0.CDF(3分)“关羽”作“袭”的宾语,应在C处断开。“将东征”的主语是“先主”,并非“关羽”,“秋七月”为时间状语,其前应断开。“秋”和“七月”都是时间词,二者不可断开,时间状语应与后面的内容断开。11.D(3分)“意思相同”错。《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的“次”是“编次”的意思。故选D12.D(3分)“就让诸葛瑾写信给刘备说明此事”错,原文为“孤当以书解玄德,意自随人耳”,表明打算写信说明此事的是孙权。故选D13.(8分)(1)占据黄河、渭水的上游来征讨凶顽叛逆这些人,函谷关以东的义士,一定会自带军粮、驱赶战马来迎接陛下的军队。(“河”,黄河;“讨”,征讨、讨伐;“关东”函谷关以东;字义解释各1分,句意1分“)(2)我已明白你的想法,立即封起你的奏表,送给诸葛瑾,让他了解你的想法。(“知”:明白、知道、了解;“辄”:立刻,马上;“示”:给人看,也可灵活翻译为“给、送给”;每个字义解释各1分,句意1分)14(3分)一旦和孙权交战,战事不会在短时间内结束。(意思答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刘备为关羽的被杀深感耻辱,准备进攻孙权,翊军将军赵云说:“国贼是曹操,而不是孙权。如果先灭掉魏,则孙权自然归服。如今曹操虽然已经死去,他的儿子曹丕窃夺了汉朝的皇位。我们应当顺应民心,尽早夺取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利于征讨凶顽叛逆,函谷关以东的义士,一定会自带军粮,驱策战马迎接陛下的正义之师。我们不应置曹操而不顾,先和孙权开战。两国战端一开,不可能很快结束,这不是上策。”大臣中劝谏的人很多,汉王都不同意。秋季,七月,汉王亲自率领各路军队进攻孙权,孙权派使臣向蜀汉求和。孙权的南郡太守诸葛瑾写信给汉王:“陛下认为您和关羽的感情,是否比您和先帝的感情更亲密?荆州的大小,比全国怎么样?都是仇敌,哪个在先,哪个在后?如果把这想明白,该怎么办就易如反掌。”汉王置之不理。当时有人传言诸葛瑾派遣亲信和汉王互通消息,孙权说:“我和诸葛瑾有生死不变的誓言,他不会背叛我,如同我不会背弃他一样。”然而流言仍然四处传播,陆逊上表说,诸葛瑾肯定不会做那种事,但是应该有所表示,解除他心中的顾虑。孙权回信说:“诸葛瑾和我共事多年,情同骨肉,互相了解很深。他的为人是,不合道德的事不做,不合礼义的话不说。以前刘备派诸葛亮到我吴地,我曾对诸葛瑾说:‘你与诸葛亮是同胞兄弟,弟弟顺从兄长,才符合礼义,为什么不把诸葛亮留下呢?诸葛亮如果留下和你在一起,我会写信给刘备解释,我想他会同意的。’诸葛瑾回答说:‘我弟弟诸葛亮已经失于算计为刘备效劳,双方有了君臣的名分,按照礼义不应再有二心。弟弟不留在这里,如同我不投降刘备,是一个道理。’他的话足以上达神明,现在怎么会做出那种事?以前收到他有诽谤言论的上书,我立即封起来送给他,并亲笔写上批语。我和诸葛瑾,可以说是推心置腹之交,决非外人的流言所能离间。我已明白你的想法,立即封起你的奏表,送给诸葛瑾,让他了解你的意思。”
材料二:当初,先主对孙权袭杀关羽一事十分愤恨,准备东征,秋天七月,亲自率领各路军马征伐东吴。孙权派遣使者致信请和,先主盛怒拒不答允,吴将陆议、李异、刘阿等驻军巫县、秭归一带,蜀将吴班、冯习自巫县击败李异等人,进军秭归,武陵郡五溪蛮部落派使者前来请求出兵。(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B(3分)B项“官署连一棵树也没有,可见诗人一心为民,清正廉洁”错,“树”在这里是“建树”的意思,表达的是诗人作为地方官吏为自己在任时一无建树而惭愧。故选B。16.(6分)①用典。颔联用甘棠的典故来谦称自己在任时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养师职业的挑战与机遇试题及答案
- 婴儿医疗护理常识的应用技巧试题及答案
- 理论与实践结合2024年专利代理人试题及答案
- 职业单招本科试题及答案
- 药剂类考试持续创新试题及答案
- 图书管理员文献管理技巧试题及答案
- 卫生管理证书考试应重视的行业发展趋势解读试题及答案
- 药剂学相关学科交叉学问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考试评估工具使用试题及答案
- 沉香性格测试题及答案
- 去乙酰毛花苷的杂质分析与测定
- 低压电工理论考试题库电工证题库
- 东北三省三校2024年高三二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
- 二手商用车辆及挂车出口质量标准
-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设备操作与安全培训模板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题300道及答案
- 投标项目分析报告案例模板
- 体检中心品管圈课件
- 中医治疗精神疾病的
- 大树移植方案可行性论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