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T/MRI图像后处理及胶片制作规范
常用的图像后处理重组技术:
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P)
最小密度投影(Minimum
IntensityProjection,Min-IP)
多层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
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Reconstruction,CPR)重组原则
运用多种方法,不同方向和层次上对病变进行显示,切忌用单一方式来观察病变。通过病变的显示和确认,避免操作者伪像
图像以标准解剖体位显示
适当的视野、窗技术
图像位于视野中心头颈CTA后处理规范(3×2分格片+4×5分格片)3×2分格片√减影头颈全景VR正前位及左切左看、右切右看图3幅√双侧颈内动脉及椎动脉血管分析图8幅(每支血管2幅)√减影头全景VR正前位及正后位图2幅头颈CTA后处理规范必做图:√
常规(带骨)VR左切左看、右切右看、后切后看及上切上看图(FOV约
13cm)√
减影VR头颅左切左看,右切右看图√
减影100层VRS
No
cut(FOV
15-16cm),左右大脑中动脉展开图、A
cutA
look双侧大脑后动脉显示图(FOV
13cm),S
CutS
Look
(FOV6.5cm)√
特写图:若存在动脉瘤、动脉瘤夹闭术后、动静脉畸形或肿瘤性病变要做相关特写图补充图:√带骨VRS
cutS
look
显示wills,FOV6.5cm√减影头全景VR
P
cutP
look
显示前循环和后循环,S
cutS
look
和I
cutS
look显示静脉窦(FOV
16-18cm)100层L
cutL
look,R
cutR
look图,P冠脉CT图像后处理规范(
5×6分格片)√
去骨VR全景图:正位图,前面观图,下面观图,左右冠状动脉开口位,左侧冠状动脉开口图5幅√冠脉树图:各个方位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分支,正位图,前面观,三叉位,类蜘蛛位,旋支及右冠显示图等共10幅√血管分析图:共15幅。主要用MPRcurved、
MIPthin
curved
图像显示,MIPthin图像作补充(西门子工作站)支气管动脉图像后处理规范
3
D
VR前切前看带骨图像显示BA与骨结构的关系,后附局部放大图像
3DVR显示BA起始处与降主动脉夹角的标准解剖正位及切线位图像
3DVR融合图像显示BA与支气管或BA与支气管、病灶的关系:标准解剖正、侧、斜位或切线位4幅(其中标准解剖正位和切线位是必需的)
MPR显示供血BA起始处与降主动脉夹角,后附局部放大图像
轴位图像显示BA起始方位及管径
MIP显示供血BA与病灶关系
照片20幅,其中至少13幅图是必照图像,其余为病变特点的优化显示肺动脉栓塞图像后处理规范
3
D
VR图像显示肺血管的整体结构,可根据情况加附病灶局部放大图像:4幅
CPR图像分别对右肺上中下叶肺动脉、左肺上舌下叶动脉进行重组,清晰显示其全程;每幅CPR图像后附相应段级肺动脉分支MIP图像(灵活选取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斜面图像):12幅
轴位MIP图像显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干情况:1幅
轴位图像于三尖瓣、二尖瓣水平测量左右心室短轴最大径:1幅
冠状位MIP/MPR图像分别显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层面:2幅(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照片用20幅,其中18幅图像是必须照片的图像
根据病变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重组技术来优化病变的显示(如有能谱扫描则附2张反映肺血流灌注的碘基伪彩图)上腹部CTA+CTV图像后处理规范√
CTA:
带骨VR正前位图,去骨VR正前位图,去骨MIP正后位图各1幅√
CTV:A.(肝静脉或门静脉两期中肝、门静脉均显示时可做1期去骨图)带骨VR正前位图1幅(静脉显影极差时可不做),去骨VR/MIP正前位、正后位、S位图(3-6幅)B.
门静脉期重点显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的标准带骨薄层MIP冠状位、轴位图各1-2幅C.肝静脉期重点显示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带骨轴位薄层MIP图1幅,各支肝静脉Oblique薄层MIP特写图3幅(特写图上标注相应支肝静脉缩写LHV/MHV/RHV√
根据病变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重组技术来优化病变的显示一站式泌尿系检查(CTA+CTU)图像后处理规范√
CTA:带骨VR正前位图1幅,去骨VR正前位图1幅,去骨MIP正后位图1幅,肾动脉特写标准去骨薄层MIP冠状位图2幅、肾动脉特写带骨轴位薄层MIP图1幅√
CTU:
带骨VR正前位图1幅,去骨VR/MIP正前位、正后位、左右后侧斜位图(4-8幅),带骨冠状位泌尿系显示图(上、下段)2幅作补充√
根据病变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重组技术来优化病变的显示胸腹主动脉图像后处理规范(3×2分格片+4×5分格片)√
3×2分格片:带骨VR正前位1幅,去骨VR/MIP正前位、正后位及左右侧斜位4-5幅,主动脉全程CPR图1-2幅√
4×5分格片:胸部与腹部分段图,不与3×2分格片中图重复√
根据病变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重组技术来优化病变的显示胸腹主动脉图像后处理规范(3×2分格片+4×5分格片)√
3×2分格片:带骨VR正前位1幅,去骨VR/MIP正前位、正后位及左右侧斜位4-5幅,主动脉全程CPR图1-2幅√
4×5分格片:胸部与腹部分段图不与3×2分格片中图重复√
根据病变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重组技术来优化病变的显示双下肢CTA图像后处理规范(4×2分格片+4×5分格片)√
4×2分格片:带骨VR正前位、正后位图各1幅,去骨VR/MIP正前位、正后位及左右侧斜位4-6幅√
4×5分格片:双下肢分段图,与4×2分格片中图不重复,双下肢CPR图(有血栓或假性动脉瘤时必做)√
根据病变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重组技术来优化病变的显示双下肢CTA图像后处理规范(4×2分格片+4×5分格片)√
4×2分格片:带骨VR正前位、正后位图各1幅,去骨VR/MIP正前位、正后位及左右侧斜位4-6幅√
4×5分格片:双下肢分段图,与4×2分格片中图不重复,双下肢CPR图(有血栓或假性动脉瘤时必做)√
根据病变特点灵活运用各种重组技术来优化病变的显示头颅MRA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3D与2D显示结合,不同层面、不同显示方式来展示病变,参照VCTDSA头颅MRA+MRV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3D与2D显示结合,不同层面、不同显示方式来展示病变,参照VCTDSA颈部MRA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颈部血管的重组方法同脑血管MRTA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
8幅轴位原始图片显示神经血管关系,以三叉神经和面听神经为主。以临床目的为主
12幅为重组图像,分侧显示神经血管关系(斜矢状位、冠、轴位(1-2幅),需要显示定位像),最后1-2幅为3DVR或2D
厚层MIP显示血管情况MRN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
8幅原始图片显示神经及病变关系,细节是重点
12幅为重组图像,分别显示解剖冠状位(4-6幅)、左右斜冠状位(6-8幅),不同角度显示神经,神经与病变的关系(多方向,需要显示定位像),要求信息丰富,对病变显示准确内耳MRI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
3D迷路显示:应用VR技术,单独分离出内耳,显示内耳结构:左右分开显示;带内听道(1-2幅)和不带内听道
(6-8幅),旋转不同方向观察,显示病变,保存图像
位听神经显示:应用MinIP/MPR技术。轴位(MinIP):显示耳蜗神经、前庭神经
及面神经;斜矢状位(MPR):三点(面神经、耳蜗神经、前庭神经)、四点(面神经、耳蜗神经、前庭上神经及前庭下神经)MRCP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
厚层MRCP不同角度5幅图像,显示病变情况
其余15幅选择3D和2D重组图像:感兴趣区MIP和slab
MIP及MPR图像,不同方位显示,重点显示病变2019新增规范DTI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
基于肿瘤周围的神经纤维束重组:显示肿瘤与周围经典传导束的三维空间关系——•
经典传导束核团区域彩色结构图1幅(R1/L1),对应位置FA图1幅(R2/L1),融合3DT1SAG/COR/OAX肿瘤层面的纤维束彩图各2幅(R1-2/L1-4),
3D原始体位1张(R3/L1),无参考图纤维束A位、病侧、S位各1张(R3/L2-4)
基于肿瘤内部的神经纤维束重组:显示肿瘤内部穿行的神经纤维破坏情况——•
肿瘤最大层面FA图1幅(R4/L1),融合3DT1SAG/COR/OAX肿瘤层面的纤维束彩图各1幅(R4/L2-4),
3D原始体位1张(R5/1)、无参考图纤维束A位、病侧、S位各1张
(R5/L2-4)(排版详见左图:排(R)/列(L))颈部4D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
原始图:100kV0.625mm•
软件:西门子
WMMP工作站
Inspace•
MPR显示淋巴结:层厚10mm或5mm,二腹肌平面,显示I区,气道前平面,显示VI、VII区,椎体平面,脊柱棘突平面,颈后间隙平面,显示V区,左右胸锁乳突肌外水平、11/14为分别为左右胸锁乳突肌水平,胸锁乳突肌内水平,显示II、III、IV区。•
病变特写(17-20):若为肿块:放大显示,测量肿块不同部位含碘值。若只是淋巴结,则着重显示肿大淋巴结。•
步骤:详参“颈部4D后处理操作”胸部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CTPA+HRCT栓塞•
3DVR图像显示肺血管的整体结构,A位、P位(下拉一定角度显示肺动脉干):2幅•
CPR图像分别对左肺上舌下叶动脉、右肺上中下叶肺动脉进行重建,无栓塞任选一根血管:6幅•
轴位MIP图像显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干情况:1幅•
轴位图像于三尖瓣、二尖瓣水平测量左右心室短轴最大径:1幅•
冠状位MIP/MPR图像分别显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层面:2幅(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
HRCT除了需要单独一张6X8的薄层图以外,重建则主要使用冠状位和矢状位显示胸部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BACTA+HRCT咯血•
3DVR前切前看放大带骨图像显示BA与骨结构的关系:1幅•
3DVR显示BA起始处与降主动脉夹角的图像、以及融合图像显示BA以及BA与支气管的关系图:4幅•
轴位图像显示BA起始方位及管径;MPR显示BA起始处与降主动脉夹角,并测量开口径:2-4幅•
MIP显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层面以及供血BA:2幅•
MINIP冠状位显示气道情况:1幅•
HRCT除了需要单独一张6X8的薄层图以外,重建则主要使用冠状位和矢状位显示胸部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BACTA+HRCT肿瘤•
3DVR前切前看放大带骨图像显示BA与骨结构的关系:1幅•
3DVR显示BA起始处与降主动脉夹角的图像,以及融合图像显示BA与支气管或BA与支气管、病灶的关系:4幅•
轴位图像显示BA起始方位及管径;MPR显示BA起始处与降主动脉夹角,并测量开口径:2-4幅•
MIP显示左右肺动脉分叉处层面以及供血BA:2幅•
MINIP冠状位显示气道情况:1幅•
HRCT除了需要单独一张6X8的薄层图以外,重建则主要使用冠状位和矢状位显示病变,并局部放大胸部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CTPA+BACTA+HRCT•
CTPA:8幅•
支气管动脉:12幅•
HRCT:5幅肝体积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体积测量
总肝体积:I位、A位的VR/MIP各1幅(R1/L1-4)
左肝体积:I位的VR/MIP(包/不包肝中静脉)各1幅(R2/L1-4)
左肝内叶:S位的VR/MIP(R3/L1-2)
右肝体积:I位的VR/MIP(R3/L3-4)
肿瘤体积:VR(R4/L1)
肝脏与肿瘤融合VR:S、I、A、P、L、R、斜位(R4/L2-4,R5/L1-4)(排版详见左图:排(R)/列(L))植入物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重建要点:阈值选择INSPACE-CT-Extremity,金属植入阈值骨窗
体位:前、后、左、右、左斜、右斜的VR/HDMIP各1幅(R1-3/L1-4)
冠状位MPR:4幅(R4/L1-4)
矢状位MPR:4幅(R5/L1-4)(排版详见左图:排(R)/列(L))痛风(西门子扫描)图像后处理规范(4×5分格片)重建要点:痛风结节的多体位展示(绿色)尿酸盐物质分离伪彩图显示尿酸盐(绿色)沉积
体位:前、后、左、右、左斜、右斜的VR各1幅(R1-3/L1-4)
冠状位伪彩薄层:4幅(R4/L1-4)
矢状位伪彩薄层:4幅(R5/L1-4)(排版详见左图:排(R)/列(L))痛风(GE扫描)图像后处理规范(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