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开福区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1页
长沙市开福区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2页
长沙市开福区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3页
长沙市开福区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4页
长沙市开福区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24长沙市开福区2023年七年级《语文》下册月考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6分)【拼音迷宫】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气氛(fēn)殷红(yān)惩罚(chénɡ)锋芒毕露(lù)B.狂澜(lán)迭起(dié)校对(xiào)当之无愧(kuì)C.哺育(pǔ)选聘(pìn)调羹(tiáo)锲而不舍(qì)D.奠基(diàn)元勋(xūn)字帖(tiē)深恶痛绝(è)【答案】A【详解】考查字音的识记。B.校对(xiào)——jiào;C.哺育(pǔ)——bǔ,锲而不舍(qì)——qiè;D.字帖(tiē)——tiè,深恶痛绝(è)——wù;故选A。【字词辨别】2.下列选项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挚友开拓屏樟妇儒皆知 B.榜样瑶言秩序家愉户晓C.硕果祈祷疙瘩鲜为人知 D.姹异咳嗽澎湃色彩班斓【答案】C【详解】考查字形。A.屏樟——屏障,妇儒皆知——妇孺皆知;B.瑶言——谣言,家愉户晓——家喻户晓;D.姹异——诧异,色彩班斓——色彩斑斓;故选C。【成语擂台】3.下列加点词运用最不恰当的一句是()A.《狂飙》中安欣是坚守正义的人民刑警,他热血正直、坚守本心,为守护一方平安鞠躬尽瘁。B.有不少科学家为国家、民族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因终生隐姓埋名,所以鲜为人知。C.雷锋同志工作时条件十分艰苦,但他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一心扑在工作上,为人民服务。D.许多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默默奉献、兀兀穷年,只要学生有点进步,就会感到十分欣慰。【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成与运用。A.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符合语境;B.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符合语境;C.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用错对象。此处应为“不以为意”D.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符合语境;故选C。【病句诊所】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阳康后能不能恢复规律的体育运动,是同学们控制体重和恢复体能的关键。B.跳长绳比赛举行完毕,冠军班级的精英组和阳光组三分钟跳绳次数累加超过400个左右。C.通过体育组举行的躲避球等团体比赛,使同学们增加集体荣誉感。D.“二十四节气”虽然对农事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但仍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它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理念。【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病句。A.两面对一面,去掉“能不能”;B.前后矛盾,“超过”或“左右”任删一个;C.成分残缺,介词掩盖主语,去掉“通过”或“使”;故选D。【语段探微】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端午节最令人期待的食物是粽子。包粽子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放进滚水里煮熟。吃的时候撒上白糖或浇上糖稀,甜糯可口。①用勺子把湿漉漉的糯米灌入、压紧②再翻过个儿包上③用五彩丝或马莲草绑上④把包粽子的苇叶卷成角形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C.④①③② D.④③①②【答案】B【详解】排序题主要看以下三点:1、是否同一。话题是否同一,句式是否同一,意思是否同一。2、是否呼应。整体语段是否呼应,局部前后词语的暗示或句子逻辑关系是否呼应。3、是否协调。整体情境是否协调,局部音节是否协调。此题注意④把苇叶卷成角形;①把糯米灌入;②包上;③绑上。这是按包粽子的先后顺序来介绍的。因此选B。【常识积累】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二十四节气在春季的6个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B.《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全书以年代为线索编排历史事件。C.《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乐府是古代朝廷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诗歌,后把乐府采集的诗歌称作“乐府诗”。D.清明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一般来说,按阳历算在每年四月五日前后。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斗百草、挂香袋、喝雄黄酒等。【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D、斗百草、挂香袋、喝雄黄酒是端午节习俗;故选D。【名句橱窗】7.名句默写(1)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__________________,赏赐百千强。(《木兰诗》)(3)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4)当窗理云鬓,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5)《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表现客居洛阳、思念家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独坐幽篁里②.策勋十二转③.明月来相照④.对镜帖花黄⑤.万里赴戎机⑥.关山度若飞⑦.此夜曲中闻折柳⑧.何人不起故园情⑨.雄兔脚扑朔⑩.雌兔眼迷离【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注意“篁、策、帖、戎、朔、雌”等字词的书写。【实践园地】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8.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与国紧紧相连。初一(22)班的同学开展以“爱国·爱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围绕本次活动,班级将开展三项小活动,现向全班同学征集活动形式。请参照活动一,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活动一:爱国名言展示会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2)小青整理了语文课本里的家国情怀句子,请你选出最不符合的一项()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D.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语文课本外的家国情怀也很精彩,从诗词到电影到绘画,中式家国情怀的浪漫表达更加触动人心,新时代的“家国天下”意识既有传统的“中国智慧”,又有我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自豪。请你参照所给的格式,任选其一项补全表格。作品或人物个人(家)情感国家或全人类《木兰诗》替父从军保家卫国①______(填字母)②_____③______《流浪地球2》选择希望生死与共A.人物——邓稼先B.电影《满江红》C.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答案】(1)①.活动二:爱国人物故事会②.活动三:爱国诗词朗诵会(2)D(3)①.A邓稼先——隐姓埋名(离妻别子)——爱国情怀。②.B《满江红》——舍生取义——精忠报国。③.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建功立业——杀敌报国。【小问1详解】考查活动设计能力。围绕活动主题“爱国·爱家”设计两个活动名称,仿照示例格式拟写,合理即可。示例:爱国教育主题班会;爱国歌曲分享会。【小问2详解】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A.该句出自唐代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侵犯的敌人,誓不返回家乡。此句描写了战斗的艰苦激烈,体现了将士的报国壮志愈加坚定,“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将士们豪壮的誓言,歌颂了沉雄而伟大的时代精神。符合主题;B.该句出自宋代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此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符合主题;C.该句出自宋代陆游《示儿》,意思是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诗的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符合主题;D.该句出自唐代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勤奋能使业务技能更加精进,而沉迷于玩乐会导致业务技能荒废;德行由于独立思考而有所成就,由于因循随俗而败坏。韩愈认为,“业”和“行”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方面,要求人们对学业要勤奋不辍,研习不止,勤加思考,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成就。不符合主题;故选D。【小问3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结合人物精神品质或作品的内涵进行分析。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论是原子弹的模拟分析、研究设计,还是氢弹的设计原理、技术途径,邓稼先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可以说,他是“两弹”走向成型阶段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两弹之父”。电影《满江红》讲述的是岳飞的故事。《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宋代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此词上片抒写作者对中原沦陷的悲愤,对前功尽弃的痛惜,表达自己继续努力争取壮年立功的心愿;下片抒写作者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愿望,对国家朝廷的赤胆忠心。全词情调激昂,慷慨壮烈,显示出一种浩然正气和英雄气质,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奋发的精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是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作者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第一首诗写大雨和诗人所处,第二首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示例:A.邓稼先——奉献一生——以身许国;B.《满江红》——矢志抗金——为国雪耻;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戍守边疆——收复失地。二、阅读与鉴赏(共51分)(一)古诗赏析(共8分)泊平江百花洲〔南宋〕杨万里吴中①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②得胜游。半世三江五湖棹③,十年四泊百花洲。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注释】①吴中:指苏州一带。②王程:指被君王差遣办理国事的旅程。③棹(zhào):船桨。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待自己与苏州的因缘,是因王程之便而得以游赏吴中佳胜的幸运之感,并为下文得出感慨蓄势。B.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羁旅行诗,诗题中的“泊”字便可见出;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且颔、颈两联对仗工整巧妙。C.颔联中诗人从眼前回顾半世以来的行踪,从眼前的百花洲联想到所游历过的三江五湖,拓展了时空。D.颈联运用了拟人修辞,明明是眼底云山依依挽留自己,却故意写成是诗人依恋眼底云山,别有情味。10.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歌的尾联。【答案】9.D10.尾联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诗人自身比作孤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漂泊在外的漂泊无定、孤独,表达了诗人因长年漂泊在外而产生的孤凄和愁苦之情。同时从“莫怨”能看出诗人的一种豁达洒脱之情。【9题详解】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D.有误,“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意思是我跟岸边的杨柳都互相熟识了,眼前的云山执着地把我挽留。应为“明明是诗人依恋眼底云山,却故意说成是眼底云山依依挽留自己”;故选D。【10题详解】考查赏析诗句。“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意思是莫怨孤舟东飘西荡了无定处,此身就是无依无靠一叶孤舟。把诗人自身比作孤舟,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尾联承“半世三江五湖棹”从眼前泊岸的孤舟兴感,说别再埋怨孤舟漂泊不定,将自己载往三江五湖,要知道,自己原就是一只不系的孤舟。上句先放开一步,下句却透过一层,揭示了事情的底蕴。这个结尾,将“四泊百花洲”所引起的感触与联想凝聚到一点上:身如孤舟,漂泊无定,从而点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因长年漂泊在外而产生的孤凄和愁苦之情。同时,“莫怨”也流露出诗人的一种豁达洒脱之情。(二)文言文阅读(共16分)(一)王念孙,字怀祖,高邮州人。……既罢官,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于古义之晦,于抄写之误,皆一一正之。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①如此。又以邵晋涵先为《尔雅正义》,乃撰《广雅疏证》,日三字为程,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二)刘羽冲,沧州人也,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郁郁不自得,不久发病死。【注释】①校雠(chóu):校对。②藉:借助。③沟洫(xù):田间水道。11.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博及万卷/及鲁肃过寻阳B.自谓可将十万/出郭相扶将C.几为所禽/愿为市鞍马D.实迂阔不可行/不可不学12.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B.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C.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D.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日以著述自娱,著《读书杂志》。(2)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14.根据文章内容,补全表格。人物治学经历启示王念孙①②刘羽冲③④【答案】11.D12.B13.(1)每天用著书立说(写文章)来自我娱乐,写了《读书杂志》(2)伏案(埋头)读书数年,自己认为(说)可以有能力让千里荒地成为肥沃之地。14.①王念孙为考证一字而博涉万卷②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如果经历写的是他阅十年而成书,那么,启示应为持之以恒③刘羽冲则照搬书本,不知变通而导致训练乡兵和治水均以失败告终④不要生搬硬套(不要盲目自信),正面答也可:懂得变通,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灵活运用、注重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11题详解】考查一词多义。A.涉及\到,等到;B.率领\搀扶;扶持;C.介诩,被\动词,买;D.可以\可以;故选D。【12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应断句为: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日,每天。以,用。自娱,自我娱乐。(2)伏,埋头。经年,数年。自谓,自己认。使,让。【14题详解】考查内容理解。王念孙:根据“一字之证,博及万卷,其精于校雠如此”可知,他的治学经历是一个字的考证,博览达到万卷书。给我们的启示是治学严谨,一丝不苟。根据“阅十年而书成,凡三十二卷”可知,他的治学经历还有经过十年书作完成《广雅疏证》,一共三十二卷。可得启示:持之以恒。刘羽冲:根据“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禽。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可知,他的治学经历是照搬书本,不知变通而导致训练乡兵和治水均以失败告终。启示是:不可照搬书本,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活学活用。理论知识的学习很重要,但实践操作也同样重要。(三)记叙文阅读(共18分)木匣子里藏深情方富尧①我第一次被父亲吓到,是在动了他的宝贝木匣子之后。②从小,我就觉得,村里人对父亲的态度有些不一样。特别是孩子们,多少是有点“怕”他的。许多年后,我才明白,那是源于一种朴素的情感——对一名老兵的敬重。③父亲有个木匣子,他经常小心翼翼地擦拭它,我却从未见他打开过。一次,趁他不在,我偷偷打开了它,里面安安静静躺着一张老照片。我拿起来仔细端详:父亲和一名战友背着枪,表情严肃地看向彼此。④这样的姿势和神态逗笑了我,我回头一看,父亲进来了,便笑着说:“爸爸,这个人表情太逗啦!他长得好黑呀!”谁知,父亲脸色一变,将照片一把夺过,对我吼道:“你又没当过兵,有什么资格评价他!”⑤我被吓得眼泪夺眶而出,但父亲只是收起木匣子,沉默离开。那晚,母亲进房间安慰我,也告诉了我关于父亲的过往。⑥那年,父亲怀着热血报国之心,踏上了从军之路。前方边境作战仍在继续。不久后,他就接到命令,赶往某炮兵阵地参加战斗。阵地位于一座山上,山势高耸。为了隐蔽,他和战友只能住在阴暗潮湿的猫耳洞。在一次战斗中,他的右小指被炮筒夹断。后来,本着不给组织添麻烦的心理,父亲选择了退役。⑦而被我打趣的那张合影中肤色黝黑的叔叔,是父亲的生死战友刘全。在战场上,父亲负责运输、装填弹药,刘全叔叔负责瞄准开炮。他们最后一次作战时,刘全叔叔不幸中弹,英勇牺牲。而我看到的,正是他俩唯一的合影。⑧儿时的我并不理解牺牲的含义,只是觉得那是父亲最要好的朋友。听完母亲的讲述,我便再不提及有关木匣子的一切。⑨两年前,我大学毕业,在人生的分岔口也出现了多个选项。看着一张知名软件公司的录用信、一张应征公民体检审查合格证明,我陷入沉思。⑩那天深夜,父亲带着木匣子来到我的房间,用那只受过伤的手轻轻把那张合影递到我手中:“你刘全叔叔并不是天生脸黑,只是长年累月与炮相伴,脸总是被熏得黑黝黝的。他是连里有名的神炮手,端过敌人的指挥部,我以能给他当副手为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感性的一面,朴实的语言背后激荡着家国情怀。⑪“儿子,一种选择就意味着一种人生。无论你干什么,爸爸都希望你像刘全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祖国忠诚之人、对社会有用之人、对自己负责之人。”从父亲恳切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他过去的样子,也看到了我未来的样子。⑫当兵离家那天,父亲在站台上,望着车厢里的我。我几次招手让他回去,他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没有离开。临近高铁开动,父亲忽然立正,举起那只受过伤的手,向我敬了一个军礼。我猛地从座位弹起,向他回礼——我知道那并不标准,却是我人生中所敬的第一个军礼。⑬“进来是铁,出去是钢。”新训基地醒目的标语仿佛提醒我们,在这里不仅锤炼意志,更可以结下钢铁般的情义。宿舍里,睡我上铺的战友叫黄天祥。一次,连队组织30公里徒步拉练,由于身体脱水严重,我晕倒在地。连长急忙赶到我身边,大声询问谁还有水。黄天祥闻声,一路小跑赶到我身边。小抿几口后,我渐渐恢复了意识。看着黄天祥的“白纸脸”“干褶嘴”,我把水壶推给他,他又推给我,还说:“我不渴,我是属骆驼的,骆驼黄!”一瞬间,刘全叔叔那黝黑的脸仿佛同时现于我眼底,我真正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如此珍视他与刘全叔叔的合影。⑭回连后,我第一时间给父亲打电话。听完“骆驼黄”赠水的事,父亲动情地说:“当年行军路上,我和你刘全叔叔也都没少‘骗’对方说自己不渴,就是想把那点水,在关键时刻留给彼此。这就是战友情啊!”⑮好像就是从那个电话开始,我感觉我和父亲的地理距离虽然远了,但心理距离近了。【情节梳理】15.下面表格分别从“我”和父亲的角度梳理情节,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表格。“我”父亲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了解到照片背后故事,不再提及人生岔路口遇选择,陷入沉思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动情评价这就是战友情【手法赏析】16.联系上下文,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语句。父亲脸色一变,将照片一把夺过,对我吼道:“你又没当过兵,有什么资格评价他!”【句子理解】17.请结合原文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我感觉我和父亲的地理距离虽然远了,但心理距离近了。【意蕴探究】18.一个普通的木匣,一张特殊的照片,多种深厚的情感蕴藏其中。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探究蕴藏在木匣里的深情具体指哪些。【答案】15.①.偷看木匣子发现老照片,嘲笑照片中人②.训斥“我”并收起木匣子③.讲述战友的故事,表达对“我”的希望④.当兵拉练战友让水,明白父亲为何珍视合影/打电话告知父亲“骆驼黄”赠水的事16.运用了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脸上变化的神态、“夺”的动作以及对我“吼”出的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偷看木匣子生气的模样,体现了父亲对木匣子中照片的珍视,表现了父亲对战友情的重视。17.“远”是指“我”到远方当兵,离开了父亲;“心理距离近”是指我理解了父亲。我离开父亲后,理解明白了父亲对战友情的珍视,加深了我们父子间的亲情。18.①父亲珍存着木匣子里的照片,黄天祥让水给“我”喝,蕴含的是浓浓的战友间的关爱之情;②当“我”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父亲带着木匣来到我的房间,他的言语中蕴含着对祖国忠诚、对社会有用的家国之情;③父亲对“我”的期望“希望我学习刘全叔叔”,包含了父亲对我的殷切期待、精神引领;④还表现了父亲之间的深情。【15题详解】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第一空,结合第③段中“父亲有个木匣子,他经常小心翼翼地擦拭它,我却从未见他打开过。一次,趁他不在,我偷偷打开了它,里面安安静静躺着一张老照片。我拿起来仔细端详:父亲和一名战友背着枪,表情严肃地看向彼此”,第④段中“这样的姿势和神态逗笑了我,我回头一看,父亲进来了,便笑着说:‘爸爸,这个人表情太逗啦!他长得好黑呀!’”的内容可概括为:偷看木匣子发现老照片,嘲笑照片中人;第二空,结合第④段中“谁知,父亲脸色一变,将照片一把夺过,对我吼道:‘你又没当过兵,有什么资格评价他!’”,第⑤段中“我被吓得眼泪夺眶而出,但父亲只是收起木匣子,沉默离开”的内容可概括为:训斥“我”并收起木匣子;第三空,结合第⑩段中“那天深夜,父亲带着木匣子来到我的房间,用那只受过伤的手轻轻把那张合影递到我手中:‘你刘全叔叔并不是天生脸黑,只是长年累月与炮相伴,脸总是被熏得黑黝黝的。他是连里有名的神炮手,端过敌人的指挥部,我以能给他当副手为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感性的一面,朴实的语言背后激荡着家国情怀”,第⑪段中“‘儿子,一种选择就意味着一种人生。无论你干什么,爸爸都希望你像刘全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祖国忠诚之人、对社会有用之人、对自己负责之人。’从父亲恳切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他过去的样子,也看到了我未来的样子”的内容可概括为:讲述战友的故事,表达对“我”的希望;第四空,结合第⑬段中“宿舍里,睡我上铺的战友叫黄天祥。一次,连队组织30公里徒步拉练,由于身体脱水严重,我晕倒在地。连长急忙赶到我身边,大声询问谁还有水。黄天祥闻声,一路小跑赶到我身边。小抿几口后,我渐渐恢复了意识。看着黄天祥的‘白纸脸’‘干褶嘴’,我把水壶推给他,他又推给我,还说:‘我不渴,我是属骆驼的,骆驼黄!’一瞬间,刘全叔叔那黝黑的脸仿佛同时现于我眼底,我真正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如此珍视他与刘全叔叔的合影”的内容可概括为:当兵拉练战友让水,明白父亲为何珍视合影。【16题详解】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时,结合句子内容,按照题干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结合“父亲脸色一变,将照片一把夺过,对我吼道:‘你又没当过兵,有什么资格评价他!’”的内容,由“脸色一变”可知,采用了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脸上变化的神态;由“一把夺过”可知,采用了动作描写;由“对我吼道:‘你又没当过兵,有什么资格评价他!’”可知,采用了语言描写。通过描写父亲的神态、“夺”的动作以及对我“吼”出的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对“我”偷看木匣子生气的模样,体现了父亲对木匣子中照片的珍视,突出父亲对战友情的重视。【17题详解】考查对句子内容理解。结合第⑫段中“当兵离家那天,父亲在站台上,望着车厢里的我。我几次招手让他回去,他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没有离开”的内容可知,“远”是指“我”到远方当兵,离开了父亲;结合第⑬段中“宿舍里,睡我上铺的战友叫黄天祥。一次,连队组织30公里徒步拉练,由于身体脱水严重,我晕倒在地。连长急忙赶到我身边,大声询问谁还有水。黄天祥闻声,一路小跑赶到我身边。小抿几口后,我渐渐恢复了意识。看着黄天祥的‘白纸脸’‘干褶嘴’,我把水壶推给他,他又推给我,还说:‘我不渴,我是属骆驼的,骆驼黄!’一瞬间,刘全叔叔那黝黑的脸仿佛同时现于我眼底,我真正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如此珍视他与刘全叔叔的合影”的内容可知,我离开父亲进入军营后,通过战友让水事件,理解明白了父亲对战友情的珍视,加深了我们父子间的亲情。“心理距离近”是指我理解了父亲。【18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③段中“父亲有个木匣子,他经常小心翼翼地擦拭它,我却从未见他打开过。一次,趁他不在,我偷偷打开了它,里面安安静静躺着一张老照片。我拿起来仔细端详:父亲和一名战友背着枪,表情严肃地看向彼此”,第⑬段中“宿舍里,睡我上铺的战友叫黄天祥。一次,连队组织30公里徒步拉练,由于身体脱水严重,我晕倒在地。连长急忙赶到我身边,大声询问谁还有水。黄天祥闻声,一路小跑赶到我身边。小抿几口后,我渐渐恢复了意识。看着黄天祥的‘白纸脸’‘干褶嘴’,我把水壶推给他,他又推给我,还说:‘我不渴,我是属骆驼的,骆驼黄!’一瞬间,刘全叔叔那黝黑的脸仿佛同时现于我眼底,我真正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如此珍视他与刘全叔叔的合影”的内容可知,父亲珍存着木匣子里的照片,黄天祥让水给“我”喝,蕴含的是浓浓的战友间的关爱之情;结合第⑩段中“那天深夜,父亲带着木匣子来到我的房间,用那只受过伤的手轻轻把那张合影递到我手中:‘你刘全叔叔并不是天生脸黑,只是长年累月与炮相伴,脸总是被熏得黑黝黝的。他是连里有名的神炮手,端过敌人的指挥部,我以能给他当副手为荣。’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感性的一面,朴实的语言背后激荡着家国情怀”,第⑪段中“‘儿子,一种选择就意味着一种人生。无论你干什么,爸爸都希望你像刘全叔叔一样,做一个对祖国忠诚之人、对社会有用之人、对自己负责之人。’从父亲恳切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他过去的样子,也看到了我未来的样子”的内容可知,当“我”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父亲带着木匣来到我的房间,他的言语中蕴含着对祖国忠诚、对社会有用的家国之情;同时,父亲对“我”饱含期望“希望我学习刘全叔叔”,表现出父亲对我的殷切期待和精神引领;结合第⑫段中“当兵离家那天,父亲在站台上,望着车厢里的我。我几次招手让他回去,他只是对我笑着点点头,没有离开。临近高铁开动,父亲忽然立正,举起那只受过伤的手,向我敬了一个军礼”,第⑮段中“好像就是从那个电话开始,我感觉我和父亲的地理距离虽然远了,但心理距离近了”的内容可知,还表现出了我和父亲之间的父子深情。(四)名著阅读(共9分)【分析鉴赏】19.下列关于名著《骆驼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他们不思进取的辛竦嘲讽。B.《骆驼祥子》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变态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阴险狡诈的孙侦探等,展示了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C.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这是因为刘四爷看上了祥子的勤快和“真诚自然”,想让祥子给他做女婿。D.圈点批注法是古人读书时常用的传统方法。这种读书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也是一种治学的方式。《骆驼祥子》可以就内容、结构、手法等进圈点批注。【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常识。A.“和他们不思进取的辛辣嘲讽”无中生有,祥子开始是勤奋努力,后来在社会的剥削和压迫下才变成行尸走肉;B.小福子和虎妞的性格弄反了;C.不拉刘四爷的车,却能住在人和车厂的原因是:祥子很勤劳,常帮刘四爷干活。而不是想让祥子当女婿;故选D。【分析探究】20.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选段一】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选自《骆驼祥子》第2章【选段二】祥子的生活多半仗着这种残存的仪式与规矩。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打着那么个小东西,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力的慢慢的蹭。大家立定,他也许还走;大家已走,他也许多站一会儿;他似乎听不见那施号发令的锣声。他更永远不看前后的距离停匀不停匀,左右的队列整齐不整齐,他走他的,低着头象作着个梦,又象思索着点高深的道理。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你他妈的看齐!”他似乎还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的向四外看一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的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选自《骆驼祥子》第24章从上面的两个选段中可看出主人公祥子刚开始围绕梦想而奋斗的时候是一个怎样的人?到了小说的结尾又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他之所以性格上发生巨变,你认为原因有哪些?【答案】(1)祥子刚开始是老实、健壮、坚忍、正直、上进、善良、自食其力的人。(2)后面成为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3)原因:A.社会原因:黑暗社会残酷的压迫和剥削,不管祥子是如何地努力,黑暗的社会的盘剥总是让他无法实现理想。B.自身原因:自己经过努力后,却始终无法实现理想,陷入了颓废和迷惘中,逐渐放弃了对人生的追求。C.他人原因:虎妞与之形成的畸形的夫妻关系让他感到惶恐不安,同时他喜欢的小福子的自尽带走了他最后的一丝希望,他彻底走向堕落。【详解】考查名著阅读。第一问:考查分析人物形象。选段一写的是祥子拉上了属于自己的新车。这新车是他通过的辛勤劳动挣钱买来的,可见祥子的老实勤劳与自食其力。根据“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可知,祥子是一个健壮的人。根据“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可知,他是一个坚忍上进的人。故刚开始围绕梦想而奋斗的祥子是老实、健壮、坚忍、正直、上进、善良、自食其力的人。选段二写的是祥子彻底堕落后的生活。根据“有结婚的,他替人家打着旗伞;有出殡的,他替人家举着花圈挽联;他不喜,也不哭,他只为那十几个铜子,陪着人家游街”可见祥子的自暴自弃。从“他低着头,弯着背,口中叼着个由路上拾来的烟卷头儿,有气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