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南昌中学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南昌中学三经路校区3月份考试高二历史一、单选题(每题3分,16小题,共48分)1.“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有能力像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而且旧大陆的热带地区不会如此之快地得到开发。没有欧洲的牲畜,特别是用于运输和耕种的马和骡,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据此可知,新航路开辟A.导致新旧大陆间经济互补而和谐发展B.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面貌C.使美洲人口迁移造成旧大陆人口激增D.并未给美洲造成致命打击和巨大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有美洲的农作物,欧洲不可能有能力像后来养活那么庞大的人口”“没有欧洲的牲畜......美洲大陆不可能以它已经发生过的那种速度被开发”可见新航路开辟开启了欧洲和美洲之间的文明交流,新航路带来的物种交换改变了新旧大陆的面貌,故选B;材料不能体现出新旧大陆的和谐发展,A错误;新航路开辟造成非洲人口的迁移,美洲人口迁移不符合史实,C错误;材料内容不能体现是否对美洲造成巨大破坏,D错误。2.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2013年,《食品安全法》启动修订,完善了食品药品质量标准和安全准入制度。2015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将网购食品纳入监管。这一过程A.实现了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B.有益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C.增加了人们生活的食物来源D.说明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开始受到关注【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体现的政府重视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有利于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B项正确;我国目前的食品行业尚未达到健康发展的水平,排除A项;材料与增加食物来源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D项错在“开始”,排除。故选B项。【点睛】3.春秋前,耕具简易且功效低,只适合表土耕种;春秋中期后,直辕犁兴起,适宜浅翻旱地;唐代曲辕犁宜水田耕作。这些变化()A.加快了土地资源的开发B.减轻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C.促使经济重心发生转移D.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生产工具的进步有利于加快土地资源的开发,A项正确;赋税改革才能减轻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与生产工具进步无关,排除C项“革新”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4.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的主要产业是农业,劳动者主要是各种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同时,庄园中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厩、仓库等设施,有的大庄园还有一些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可以生产各种生活必需品和工具。这反映了中世纪西欧()A.封建剥削方式发生了变化B.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和经营C.社会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D.庄园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不同身份的依附农民”“建有住宅、教堂、磨坊、马、仓库等设施”“手工业作坊及专职手工业者”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具有自给自足的特点,D项正确;A项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庄园经济采取集体劳动的方式,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5.下面是宋朝时期关于商贸交易行为的部分记载。这些商贸行为说明宋朝()相关记载出处“且言城内外诸铺户,每户专凭行头于米市作价,径发米到各铺出粜,铺家约定日子支打米钱”吴自牧《梦梁录》“今后客盐入京,并于市易务中卖。本务依市价收买......愿立限赊请者听”《续资治通鉴长编》“商贾贩卖,例无现钱。若用现钱,则无利息。须今年索去年所卖,明年索今年所除,然后计算得行,彼此通济”《苏东坡全集》A.政府重视商业市场管理B.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冲击C.商业信用体系得到发展D.商人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可知,宋朝时期商业贸易出现了“赊贷”现象,如先进行粮食买卖,后约定日期进行账目结算,这种商业贸易行为说明宋朝时期的商业信用得到发展,C项正确;材料涉及民间的商业行为,未涉及政府管理商业,排除A项;材料涉及民间的商业行为,与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商业交易信用,不涉及经营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6.19世纪七八十年代,洋务派在敷设电报线路之初,实施了一些防范措施,如在奏请敷设津沪线时,李鸿章恳请朝廷下旨命令沿线地方官员“一体照料保护,勿使损坏”,在奏请敷设苏、浙、闽、粤线时,李鸿章恳请朝廷下令由沿线地方官员“妥为劝谕”等。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中国()A.社会生活近代化在曲折中发展B.抵制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较迅速D.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答案】A【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中国)。根据题干信息,李鸿章在敷设电报线路时,请求朝廷下旨命令沿线地方官员进行保护和劝谕,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进程,这一进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克服各种阻力,体现了近代化进程的曲折性,A项正确;洋务运动没有“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C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7.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集中体现了()A.城镇化率的提高B.基础设施的发展C.居住条件的改善D.社会问题的解决【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可以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飞速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镇化率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居住条件的改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问题的解决,排除D项。故选B项。8.下表所示为1870-1910年德国主要城市人口的增长情况(单位:人)。据此可知,该时期德国()城市1870年1910年柏林7744982071907布勒斯劳207997517367科隆200997600304埃森99887410392法兰克福126095414576汉堡308446953103莱比锡177818644644慕尼黑440886665266A.城市化进程深受工业化的影响B.城乡差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C.科技进步改善了社会阶级结构D.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功能扩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德国。据材料“1870-1910年德国主要城市都呈现发展态势,特别是在柏林、埃森、莱比锡等重要工业城市人口增长较为迅速”并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基本完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得出,这体现出该时期德国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乡村,不能判断“城乡差距如何”,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信息,不能判断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只体现了城市人口的增多,没有“城市功能”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9.“八小时工作、八小时休闲、八小时睡眠”,曾经是西方工人阶级追求的目标。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写进决议,由此开始多种形式的斗争;直到20世纪20年代,欧美主要国家普遍完成八小时工作制的立法,并获得了西方企业主的支持。西方企业主态度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立法保障工人阶级的合法权益B.世界市场的拓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C.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企业技术革新D.两大对立阶级的尖锐矛盾逐渐消弭【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因此这一时期欧美主要国家纷纷进行立法改革,改善工人的待遇状况,C项正确;国家立法是材料的表象,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拓展与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排除B项;阶级矛盾消弭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现代交通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在桥梁建设方面,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在轨道交通领域,磁悬浮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与应用取得进展,城市地铁网络日益密集,中欧班列的开通,加强了中国与欧洲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国现代交通的发展()A.表明中国交通技术已全面领先世界B.侧重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新突破C.助力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战略D.把重点集中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答案】C【解析】【详解】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有利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磁悬浮列车等新型交通工具的研发应用利于国内交通发展,推动经济交流;中欧班列加强了中国与欧洲沿线国家的经贸往来,推动了对外开放,所以中国现代交通的发展助力了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战略,C项正确;中国在交通领域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不能就此说明中国交通技术已全面领先世界,“全面”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既提到了桥梁建设方面的成就,也提到了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说侧重于轨道交通领域,排除B项;中国现代交通发展是多方面的,包括交通工具的研发等,不能说重点只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英国,卫生服务主要通过国家预算为全体公民提供免费的基本医疗服务;在德国,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公共卫生、传染病预防和管理,门诊医疗主要由家庭医生负责提供;在美国,医疗服务以私有制为主,公立医院仅占医院总数的27%左右。这体现了欧美国家()A.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地完善B.重视强化全民的卫生意识C.卫生服务的提供具有不同特色D.公民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卫生服务方面,英国主要以国家为主、德国公私结合、美国以私立医院为主,这体现了欧美国家卫生服务提供具有不同特色,C项正确;题干不能体现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排除A项;题干为体现全民的卫生意识,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包含公民健康状况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1841年,英国医生雒维廉评价中医:“不能这样推断,中国人在医学问题上的所有意见都仅仅是胡说,他们已经非常仔细地检验了疾病的本质和起因,一些用于控制传染病的规则和观念是决不能被轻视的。”以下可以提供佐证的史实有()①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疗效②古代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以防治疫病③明末吴有性提出“疠气”治病说,在当时的世界上具有先进性④中国古人为防治天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他们已经非常仔细地检验了疾病的本质和起因,一些用于控制传染病的规则和观念是决不能被轻视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医生评价古代中医,英国意识到中国在基本措施以及疾病的本质方面有着深刻的认识,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以防治疫病,这体现了中国古人在控制传染病方面采取的实际行动,说明中国人在医学实践中对疾病的防治有一定的认识和措施,②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吴有性的“疠气”致病说揭示传染病的本质,表明中国古人对疾病的本质和起因有深入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③符合题意,C项正确;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只是记载了青蒿的药用方法以及疗效,而青蒿素是屠呦呦从中得到启发提取出来的,①与题意不符,排除A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人为防治天花,发明的是人痘接种法,而牛痘接种法是英国人詹纳发明的,④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3.据《史记》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这些文献()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抚万民,度四方“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记载的内容体现了这些传话时期的贤明君主都关注人民,强调了以民为本的合理性,D项正确;黄帝等人不属于专制皇帝,材料中的观点与皇权专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没有突出农业的邦本地位,排除B项;只有虞舜提及了教化民众,不属于这些文献的共同点,排除C项。故选D项。1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C项正确。A项中的礼仪法治,与材料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不符,排除;孔子的“仁”本质上也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故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排除;D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与材料不符,排除。15.19世纪末,康有为以恢宏的气势指出:“方今不变固害,小变仍害,非大变、全变、骤变不能立国。”所谓“大变”,是要以资产阶级君民共治替代封建专制;所谓“全变”,是要全面学习西方,百度更新;所谓“骤变”,就是立即实行变法。康有为提出“三变”说旨在()A.倡导全盘西化B.挽救民族危亡C.开启晚清新政D.推翻君主政体【答案】B【解析】【详解】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世纪末(中国)。根据材料“方今不变固害,小变仍害,非大变、全变、骤变不能立国。所谓“大变”,是要以资产阶级君民共治替代封建专制”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以救亡图存,因此材料所述康有为提出“三变”说旨在挽救民族危亡,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通过维新变法以挽救民族危亡,没有全盘西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开启晚清新政,不是康有为开启,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主张推行君主立宪,说明不主张推翻君主政体,排除D项。故选B项。16.伏尔泰认为,“孔子使世人获得对神的最纯真的认识”,这就是唯有以德教人,要求人们修身、治国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即理性,“而无须求助于神的启示”。他主张吸收中国的智慧;学习中国庄重简朴的礼仪、限制僧侣权力、实行宽容而富有理性的宗教政策。据此可知,伏尔泰意在()A.打破民众对罗马教廷的迷信B.寻找启蒙思想的渊源C.借助中国文化促进社会启蒙D.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8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可知,启蒙运动期间,伏尔泰汲取中国儒学中“道德化”“理性”“以德教人”“修身、治国”等精神养料,以此抨击基督教神学权威,宣扬理性主义。由此可见,伏尔泰借用中国文化来反对西方宗教,意在促进社会思想进步,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打破民众对罗马教廷迷信”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伏尔泰的主张与寻找启蒙思想的渊源无关,排除B项;“推动中西文化的交流”并非伏尔泰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拿上海的棉花商业来说,新式花商由于为外商提供货源,发展很快,而牙行由于“恪守旧规”,没有纳入外国资本的运行轨道,“转以生意衰落停歇过半”。丝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1882年开办上海第一家缫丝厂的黄佐卿就是专同洋行做生意的丝商。上海开埠后,金融流通的需要日增,钱庄原是传统行业,19世纪50年代后,许多钱庄已经为进出口商业提供信用贷款。轮船招商局于1875年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为华商轮船提供保险。清末的绝大多数本国银行是在1905年后设立的,30家银行中,官办和官商合办占了13家,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材料二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1694年,经英国国王特许,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1892年,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后来,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所采用。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英、法、荷等国建立起一种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新式商业经营的特点,分析近代中国新式商业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近代商业经营方式变革的影响。【答案】(1)特点:与外国资本结合;传统行业向新式经营方式转化;新式金融资本与政府联系紧密。原因:列强的经济入侵;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商业经营模式的传入;部分先进中国人立志支持民族工商业,与外商争夺市场。(2)影响:引发商业管理模式变革;助推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近代(中国)。第一小问是特点:据材料一“新式花商由于为外商提供货源,发展很快”可知,与外国资本结合;据材料一“丝是中国传统的大宗出口产品,1882年开办上海第一家缫丝厂的黄佐卿就是专同洋行做生意的丝商”可知,传统行业向新式经营方式转化;据材料一“这些银行的主要功能是效力于政府财政”可知,新式金融资本与政府联系紧密。第二小问是原因:据材料一“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业资本需要中国新式商业开展购销活动”可知,列强的经济入侵;据材料一“上海第一家缫丝厂”“轮船招商局”可知,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从西方商业经营模式的传入的角度分析;据材料一“轮船招商局于1875年设立济和保险公司,为华商轮船提供保险”及结合所学可知,部分先进中国人立志支持民族工商业,与外商争夺市场。【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近代(欧洲)。影响:据材料二“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为从事国际贸易的商人提供资金和信用。......英格兰银行创立。17世纪后,伦敦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相继为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卢森堡和比利时等国所采用”可知,引发商业管理模式变革;据材料二“为了有效垄断对外贸易”及结合所学可知,助推了欧洲对外殖民扩张;结合所学从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的形成等的角度分析。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希腊城邦的公民大多数躬耕垅亩,住在乡村。由于实行公民轮番执政,城邦中不存在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城市连同属于它的土地是一个经济整体”。城市既是民选的官员施政的中心,也是全体公民集会,参政和举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城邦国家一般只有一个本土中心城市,它是城邦国家之根本。城市在战争中具有很强的军事功能,一旦失守,就意味着城邦的灭亡。-摘编自张南,周伊《春秋战国城市与古典希腊城市比较论》材料二中华文明是建立在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基础上的。黄河流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促进城市产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源远流长,从原始部落发展为夏代的单体军事城堡,然后发展为商周时期的宗法等级城市。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逐步推广使用,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分工,引起更深刻的“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引起城乡的进一步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发展为成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华文明具有东方特色,对日本,朝鲜及其他邻近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摘编自廖仲乐《从古典城市比较看中西文明差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希腊城市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希腊古代城市相比,中国古代城市的不同之处。(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基本趋势。【答案】(1)古代希腊城市的特点:①公民大多数从事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联系紧密;②城市是政治、社会活动中心;③城邦国家一般只有一个本土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军事功能。(2)中国古代城市与希腊古代城市的不同之处:①中国古代城市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发展源远流长;②经历了从军事城堡到宗法等级城市,再到成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演变;③城乡分离且利益对立。(3)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基本趋势: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②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从单纯的军事、政治功能向经济、文化功能扩展;③城市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古代希腊。特点:根据材料“希腊城邦的公民大多数躬耕垅亩“城市连同属于它的土地是一个经济整体”可知,公民大多数从事农业,城市与乡村经济联系紧密;根据材料“城市既是民选的官员施政的中心,也是全体公民集会,参政和举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可知,城市是政治、社会活动中心;根据材料“城邦国家一般只有一个本土中心城市,它是城邦国家之根本。城市在战争中具有很强的军事功能”可知,城邦国家一般只有一个本土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军事功能。【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古代中国。不同之处:根据材料“中华文明是建立在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源远流长”可知,中国古代城市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发展源远流长;根据材料“从原始部落发展为夏代的单体军事城堡,然后发展为商周时期的宗法等级城市”“城市发展为成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知,经历了从军事城堡到宗法等级城市,再到成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演变;根据材料“引起城乡的进一步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可知,城乡分离且利益对立。【小问3详解】本题是对比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趋势:结合所学可从其规模、在国家的地位等角度分析,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根据材料“城市发展为成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可知,城市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从单纯的军事、政治功能向经济、文化功能扩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医史学家谢观说:“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医学者,无过于宋。”在北宋167年的历史中,有十次大规模的中央官刻医书,每次皆有一种或数种重要的医药专著行世,并成为医籍之精品。宋代法典《宋刑统》中对有关医德、医疗事故、民众医药、饮食卫生、保健、囚犯医药卫生管理等医事管理都制定了惩处的法规。但律令将医生的责任事故、技术事故区别对待,使医生不致遭误杀。如宋太宗命刘翰为滑州保静军节度使刘遇治病,刘翰回来后断说刘遇病必愈,但不久刘遇即死。宋太宗只是将刘翰降职为和州团练副使,三年后,即又起为尚药奉御,又一年后,复为医官使。-摘编自刘理想《试论宋代医学价值的提升及其对防治疫病的影响》材料二回顾人类战争史,我们发现了以下的事实:1817年英国侵略印度的远征中,由于饮用带有霍乱病菌的恒河水,大批的士兵染上霍乱,1.8万名士兵中仅因霍乱就死去1.3万人。19世纪以前,因缺乏预防传染病的有效办法,军队经常因疫病流行影响军事任务的完成。15世纪到18世纪末,各海洋强国建立了常备海军,但因海洋环境的特殊影响,一些国家的远征舰队执行的任务屡因传染病、坏血病流行而失败。这是舰船生活卫生条件恶劣,船员长期在海上生活和战斗而营养缺乏的结果。在16世纪英国海军士兵战死与病死之比为1:50。-摘编自崔敏《试论疫病对欧洲中世纪社会进程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医学价值观念提升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疫病对欧洲社会进程的影响。【答案】(1)表现:政府高度重视医学;医书刊刻活动频繁;医事管理法制化、规范化;医生地位较高。(答出三点即可)(2)影响:引起了欧洲人口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影响了军事行动的结果;推动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冲击了教会的统治。(答出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题。时空是宋代中国。表现:根据材料一“中国历代政府,重视医学者,无过于宋”可得出政府高度重视医学;根据材料一”在北宋167年的历史中,有十次大规模的中央官刻医书”可得出医书刊刻活动频繁;根据材料一“宋代法典《宋刑统》中对有关医德、医疗事故、民众医药、饮食卫生、保健、囚犯医药卫生管理等医事管理都制定了惩处的法规”可得出医事管理法制化;根据材料一“宋太宗只是将刘翰降职为和州团练副使,三年后,即又起为尚药奉御,又一年后,复为医官使”可得出医生地位较高。【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题。时空是中世纪欧洲。影响:根据材料二“一些国家的远征舰队执行的任务屡因传染病、坏血病流行而失败”可得出影响了军事行动的结果;结合所学,疫病在中世纪造成大量人口死亡,引起了欧洲人口和社会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学,瘟疫的肆虐使人们对教会的保护能力产生怀疑,信徒开始质疑教会的权威和教义,信仰基础受到动摇,同时教士大量死亡,教会财产遭受损失,这些都冲击了教会的统治;结合所学,疫病的严重影响促使欧洲人发展医学技术和防治疫病的措施,推动了公共卫生和医疗技术的发展;结合所学,疫病促使人们对生命价值的反思和对死亡态度的转变,动摇了对宗教的信仰,传播了科学思维和卫生观念,推动了思想观念的变化。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摘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依据材料,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评分参考:论题论点;论题明确,观点正确。论题较明确,观点较正确。论题错误或没有论题。史实论证;史实准确,论证充分。史实较准确,论证较充分史实不准确,论证不充分。表述逻辑;表述清晰,逻辑明确。表述较清晰,逻辑较明确。表述不清晰,逻辑不明确。示例一论题:中华优秀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思阐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西周初年,周朝统治者主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