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语文写作高频考点试题汇编_第1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语文写作高频考点试题汇编_第2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语文写作高频考点试题汇编_第3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语文写作高频考点试题汇编_第4页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语文写作高频考点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成人高考语文经典题型强化题库:语文写作高频考点试题汇编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每题5分,共6小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背影》中“背影”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父亲为儿子买橘子时,作者对背影的描写细腻入微。(2)作者用“灰色”来描写背影,突出了父亲苍老的形象。(3)作者对父亲的背影描写,展现了父爱的深沉。(4)文章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2.下列关于《荷塘月色》中荷塘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作者通过对比白天和夜晚的荷塘,表现了夜晚荷塘的美丽。(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荷塘的景物更加生动。(3)作者对荷塘的描写,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4)作者通过描写荷塘,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3.下列关于《沁园春·长沙》中长沙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作者用“百舸争流”来形容长沙的繁忙景象。(2)作者通过对长沙的描写,展现了青年学生的激情。(3)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长沙的自然风光。(4)作者通过对长沙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下列关于《故都的秋》中故都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作者通过对故都的描写,表达了对故都的深深怀念。(2)作者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来形容故都的秋色。(3)作者通过对故都的描写,展现了故都的历史文化底蕴。(4)作者通过对故都的描写,表达了对故都的热爱。5.下列关于《背影》中作者对父亲情感的表达,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作者通过回忆父亲的背影,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怀念。(2)作者用“背影”这个词语,寓意着父爱的深沉。(3)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无尽的感激。(4)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6.下列关于《荷塘月色》中荷塘月色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2)作者运用拟人手法,使荷塘月色的景物更加生动。(3)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古诗文阅读(共40分,每题5分,共8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虑之远者,必勤于法制。夫积德义,则民务立其教矣;思法制,则民兴其德矣。故为政者,为民也,为民者,道也。故本其源,求其道,则政不劳而下顺矣;本其源,修其本,则事不劳而下拱矣。乙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阔论。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申雅怀?若夫淫阳固矣,阴月可矣,朝朝暮暮,恒舞而不知所已,竟夜达旦,不知老之将至。日月既移,机巧变化,江山不可复识矣。足下先师以元康之末,自江陵临我,其地极南,风气所通,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日月。山川自相映发,原隰周迥,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松柏挺生,幽条交映;未尝不临清流而赋诗,对夕阳而怅望也。1.下列关于甲文中“积德义”的表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积德义”指的是国家治理的基础。(2)“积德义”是指国家要注重道德教化。(3)“积德义”是指国家要注重法制建设。(4)“积德义”是指国家要注重人才培养。2.下列关于乙文中“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描写,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这句描写运用了拟人手法。(2)这句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这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热烈。(4)这句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3.下列关于甲文中“本其源,求其道”的表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道德教化。(2)“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法制建设。(3)“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人才培养。(4)“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治理方法。4.下列关于乙文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的表述,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3)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4)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天地的感慨。5.下列关于甲文中“积德义,则民务立其教矣”的表述,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这句话表明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2)这句话说明了道德教化与民风的关系。(3)这句话揭示了道德教化的本质。(4)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教化的期待。6.下列关于乙文中“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描写,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这句描写运用了拟人手法。(2)这句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这句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热烈。(4)这句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7.下列关于甲文中“本其源,求其道,则政不劳而下顺矣”的表述,分析错误的一项是()(1)“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道德教化。(2)“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法制建设。(3)“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人才培养。(4)“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治理方法。8.下列关于乙文中“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的表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手法。(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3)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4)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天地的感慨。四、文言文翻译(共20分,每小题5分,共4小题)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②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①吾尝师焉,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②吾尝游于三闾之宫,不有祝融与共工乎?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吾尝游于三闾之宫,不有祝融与共工乎?4.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五、古诗文默写(共20分,每小题5分,共4小题)1.默写《登鹳雀楼》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2.默写《望岳》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3.默写《春望》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4.默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六、作文(共60分)要求: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材料: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有人说,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的工作;也有人说,人工智能将帮助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感悟,谈谈你的看法。本次试卷答案如下:一、现代文阅读答案及解析:1.答案:C解析:选项(1)和(2)描述了背影的描写,但没有涉及到背影所代表的意义;(3)正确地指出了背影所体现的父爱;(4)正确地指出了背影所代表的对父亲的怀念。2.答案:C解析:选项(1)和(2)正确地描述了荷塘的描写手法;(3)错误地认为文章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实际上更多是静态描写;(4)正确地指出了作者对荷塘的热爱。3.答案:B解析:选项(1)和(4)正确地指出了长沙的描写特点;(2)错误地认为作者用对比手法,实际上没有明显的对比;(3)错误地认为作者通过对长沙的描写,展现了青年学生的激情。4.答案:B解析:选项(1)和(3)正确地指出了故都的描写手法;(2)错误地认为作者用“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来形容故都的秋色,实际上这是对美好时光的形容;(4)正确地指出了作者对故都的历史文化底蕴。5.答案:C解析:选项(1)和(4)正确地指出了作者对父亲情感的表达;(2)错误地认为作者用“背影”这个词语,寓意着父爱的深沉,实际上更多是对背影的描写;(3)错误地认为作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无尽的感激。6.答案:D解析:选项(1)和(3)正确地指出了荷塘月色的描写手法;(2)错误地认为作者运用拟人手法,实际上更多是自然描写;(4)正确地指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古诗文阅读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选项(1)和(2)正确地指出了“积德义”的含义;(3)错误地认为“积德义”是指国家要注重法制建设;(4)错误地认为“积德义”是指国家要注重人才培养。2.答案:B解析:选项(1)和(2)正确地指出了“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描写手法;(3)错误地认为这句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热烈;(4)错误地认为这句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3.答案:A解析:选项(1)和(2)正确地指出了“本其源,求其道”的含义;(3)错误地认为“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法制建设;(4)错误地认为“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治理方法。4.答案:C解析:选项(1)和(2)正确地指出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的表述手法;(3)错误地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4)错误地认为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天地的感慨。5.答案:D解析:选项(1)和(3)正确地指出了“积德义,则民务立其教矣”的表述;(2)错误地认为这句话表明了道德教化的重要性;(4)错误地认为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道德教化的期待。6.答案:D解析:选项(1)和(2)正确地指出了“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的描写手法;(3)错误地认为这句描写运用了拟人手法;(4)错误地认为这句描写反映了作者对时光的珍惜。7.答案:C解析:选项(1)和(2)正确地指出了“本其源,求其道,则政不劳而下顺矣”的表述;(3)错误地认为“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法制建设;(4)错误地认为“本其源,求其道”是指国家要注重治理方法。8.答案:B解析:选项(1)和(2)正确地指出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的表述手法;(3)错误地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4)错误地认为这句话展现了作者对天地的感慨。四、文言文翻译答案及解析:1.答案:①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②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③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担忧。④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2.答案:①我曾经整天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②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③青色,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④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3.答案:①我曾经向他们学习,难道能知道他们活在我之前还是活在我之后吗?②我曾经在湘水之滨的三闾大夫的庙里游历,难道没有祝融和共工吗?③难道能知道他们活在我之前还是活在我之后吗?④我曾经在湘水之滨的三闾大夫的庙里游历,难道没有祝融和共工吗?4.答案:①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②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③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④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为国君担忧。五、古诗文默写答案及解析:1.答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解析:这是《登鹳雀楼》中的名句,要求学生准确默写出这四句诗。2.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解析:这是《望岳》中的名句,要求学生准确默写出这四句诗。3.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解析:这是《春望》中的名句,要求学生准确默写出这四句诗。4.答案:八月秋高风怒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