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四支教案_第1页
声律启蒙-四支教案_第2页
声律启蒙-四支教案_第3页
声律启蒙-四支教案_第4页
声律启蒙-四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声律启蒙-四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背诵《声律启蒙·四支》。准确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句式的含义,提升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体会声律启蒙的韵律之美,掌握对仗、押韵等声律知识。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跟读、自由读、指名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法,理解文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借助注释、译文、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审美情趣,提升文学素养。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背诵《声律启蒙·四支》。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如实词(如"垂""锦""驰"等)、虚词(如"之""而"等)以及特殊句式(如对仗句)。2.教学难点体会声律启蒙的韵律之美,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艺术魅力。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领悟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内涵,并能将所学知识迁移运用。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熟悉文本,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加深对内容的理解。2.讲授法:对重点字词、句式和文化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古典音乐,营造古典文化氛围。2.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过一些古代的经典韵文,比如《三字经》《百家姓》,大家还记得吗?这些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有趣。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另一篇经典的韵文《声律启蒙·四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感受其中的魅力。"(二)介绍《声律启蒙》及作者(3分钟)1.简单介绍《声律启蒙》《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2.介绍作者《声律启蒙》的作者是车万育,字双亭,号鹤田,湖南邵阳人。康熙二年(1663年),他以二甲第四名及弟,选庶吉士,散馆改户部给事中,转兵科掌印给事中。为人刚正不阿,在康熙初年,他敢于直言,弹劾了不少权贵,因此遭忌,被放外任。这首诗是他在教子读书时所著,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学习声律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教师范读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声律启蒙·四支》,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示例: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2.学生跟读学生跟着教师的范读逐句跟读,模仿教师的节奏和语调。3.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文章的韵律。4.指名朗读请几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读音、节奏等方面的表现。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四)讲解课文内容(20分钟)1.逐句讲解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讲解:"云"和"雨"、"雪"和"风"、"晚照"(傍晚的阳光)和"晴空"(晴朗的天空)都是自然现象相对。重点字词:照,阳光。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讲解:"来鸿"(飞来的大雁)和"去燕"(飞去的燕子)、"宿鸟"(栖息的鸟)和"鸣虫"(鸣叫的虫子),都是动物相对。重点字词:鸿,大雁;宿,栖息。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讲解:"三尺剑"是古代的剑长三尺左右,这里代指武力;"六钧弓"指强弓,六钧是重量单位,一钧三十斤。"岭北"和"江东"是地理位置相对。重点字词:钧,古代重量单位;岭北,指五岭以北地区;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讲解:"清暑殿"是人间消夏的宫殿,"广寒宫"是传说中月亮上嫦娥居住的宫殿。重点字词:清暑殿,宫殿名;广寒宫,月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讲解:描绘了春天早晨两岸杨柳依依,烟雾缭绕,园子里杏花在春雨中绽放,一片绯红的景象。重点字词:晓,早晨;一园,满园。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讲解:"两鬓风霜"形容旅人在外,历经艰辛,两鬓斑白;"途次"指旅途中;"一蓑烟雨"描绘了溪边老翁身披蓑衣在烟雨朦胧中垂钓的情景。重点字词:两鬓,两边的鬓发;途次,旅途中;蓑,蓑衣。2.总结对仗特点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句的结构,总结对仗的特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如"云"对"雨",都是名词;"来鸿"对"去燕","来"和"去"是反义词,"鸿"和"燕"都是名词。(五)小组合作,深入理解(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文中描绘了哪些不同的场景和形象?这些场景和形象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句或哪几句?为什么?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艺术特色。(六)朗读背诵,强化记忆(10分钟)1.多种形式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小组齐读,男女生对读等,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记忆。2.背诵指导引导学生按照对仗的句子和自然的段落层次进行背诵。可以先逐句背诵,再连句成段,最后整篇背诵。教师可以提示一些关键词或画面帮助学生记忆,如"云""雨""雪""风"等自然景象,"来鸿""去燕"等动物形象,"三尺剑""六钧弓"等武器,"清暑殿""广寒宫"等建筑,"杨柳绿""杏花红"等春天景色,"早行之客""晚钓之翁"等人物形象。3.学生尝试背诵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回忆课文内容,尝试背诵。教师巡视,对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4.检查背诵指名学生背诵,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对背诵熟练、表现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对背诵不熟练的学生鼓励其继续努力。(七)拓展延伸(5分钟)1.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如春联、诗歌、广告语等。2.展示一些含有对仗的经典春联或诗句,让学生欣赏体会,进一步感受对仗的魅力。示例春联:"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春。"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八)课堂小结(2分钟)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声律启蒙·四支》的主要内容、重点字词、对仗特点以及背诵情况。2.强调《声律启蒙》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要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学习,感受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九)布置作业(3分钟)1.背诵并默写《声律启蒙·四支》。2.仿照课文,运用对仗的手法,写一副五言对联,描绘一种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五、教学资源1.《声律启蒙》教材2.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原文、注释、译文、相关图片和音频视频资料3.小黑板或投影仪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声律启蒙·四支》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朗读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韵律之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讨论的环节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