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36T-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36T-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36T-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36T-光皮树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ICS号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FORMTEXT     DBFORMTEXT  DBFORMTEXTXX/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     FORMTEXT光皮树培育技术规程FORMTEXTTechnicalRegulationsforCultivateonSwidawilsoniana    FORMTEXT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XX/XXXXX—XXXX前言 III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造林地选择 15造林模式 16造林整地 27育苗 28造林技术 59抚育管理 610检查验收 711档案建立 7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江西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和宣传教育中心、赣州市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宋晓琛、肖复明、江香梅、罗永松、李桂香、刘蕾、章挺、徐海宁、戴小英、周文才、郭赋英、付宇新、温强、龚斌、于宏、孙世武、陈健民、陈亚立、罗惠文、罗杰。光皮树培育技术规程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光皮树造林地选择、造林模式、造林整地、容器育苗、造林技术、抚育管理、检查验收、档案建立等。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光皮树培育。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仵,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1育苗技术规程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海拔600m以下的山地、丘陵、岗地、旱作地或四旁地,土层60cm以上、土质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光照充足、坡度平缓,pH5.0~pH7.5的壤土、沙壤土。不宜在低洼积水处造林。造林模式根据培育目标、立地条件、林地植被情况和造林主体意愿确定造林模式。5.1材用或材-果兼用模式在坡度较大的林地上营造材用林或材-果兼用林。造林模式主要有:①纯林模式;②混交模式,如光皮树×闽楠,光皮树×杉木等;③套种模式:在稀疏有林地上保留林地上原有大树、有较大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中、小树,在林隙穴植光皮树,形成混交林。5.2果用林模式在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主要模式有:①纯林模式;②光皮树×苗木模式;③光皮树×中药材模式④光皮树×农作物(花生、豆类、蓖麻、牧草)模式。可选择使用。造林整地6.1时间在9~12月,应在造林前一周完成整地、挖穴、施肥、表土回填等。。6.2整地方式6.2.1林地清理清理采伐迹地上的杂灌、伐蔸等采伐剩余物,提倡机械清理,切碎后返回林地。有林地造林可按光皮树栽植株数进行穴状或条状清理。6.2.2整地方式海拔低、坡度小、宜间种林地,可采用全垦整地。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采伐迹地或疏林地,宜采用带垦整地,带距根据造林密度而定,一般为3m~4m,带面外高内地,带宽1.2m~1.5m。有林地或坡度大的林地,宜采用穴垦整地。四旁或旱作地可直接挖穴。6.2.3穴规格1年生大田苗的穴规格以60cm×60cm×50cm为宜,容器苗穴规格以50cm×50cm×40cm为宜。6.2.4表土回填与基肥埋施造林前2d~3d,完成表土回填和基肥埋施工作。先将表土回填10cm~15cm,每穴施枯饼肥0.5kg,或复合肥0.10kg~0.15kg作为基肥,将回填表土与基肥充分混匀后,再在其上回填表土10cm~15cm。育苗7.1种子采集选择光照充分、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进入结实盛期,产果量大的植株作为采种母树。11月上旬开始,果皮由青绿色变成紫褐色后,在总状果柄处折断采果,或自然脱落后捡拾。7.2种子处理及保存7.2.1种实调制采摘回的果实置阴凉处,捡去枝叶后,每100kg果实中加入100g~150g洗衣粉拌匀装入透气、质地粗糙的容器袋中堆沤3d~5d,隔袋挤压,反复揉搓后,用清水及时洗去果皮、果肉和其它杂物,于通风的室内晾干种子表面水分。7.2.2种子贮藏当年冬或次年春育苗的种子,用清水沙按种子:沙=1:3的比例混合均匀后,室温沙藏。沙床高25cm~30cm,沙的湿润度以手捏成团,手松即散为宜,沙床面上覆盖保湿材料。每隔10d~15d将种子翻动1次,适时适量浇水,保持湿润。需保存1a~2a的种子,自然干燥至含水量10%~12%,在2℃~5℃冷藏。7.3播种催芽1月下旬至2月上旬,在通透性良好的室内或设施育苗棚内,将沙藏后的种子均匀密播到催芽床上,用砖砌成,宽约100cm,高10cm~15cm,以清水细沙做催芽基质。播种量40g~50g/m2,覆盖1cm~2cm厚的清水细沙后,抹成平整的沙床面,淋透水,再用塑料薄膜成拱形将催压床盖好,保温、保湿。7.4大田育苗7.4.1苗圃地选择选择土壤湿润、肥沃,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的水稻田或旱地为宜。7.4.2圃地整理育苗圃地精细整地,做到土块细碎,施足基肥,枯饼肥75g/m2~150g/m2+复合肥30g/m2~45g/m2,或农家肥3kg/m2~4.5kg/m2。进行土壤消毒,作床时床面宽100cm~120cm,床高25cm~30cm,步道宽25cm~30cm为宜。育苗床面要平整,按25cm间隔与床宽平行开成沟深2cm~3cm的小沟。7.4.3播种育苗2月中旬至3月上旬,将露白的种子采用条播的方式播种到开好的小沟内,种子间隔1cm~2cm,播种量6.5g/m2~7.5g/m2,播好后用细黄心土覆盖种子,厚度以2cm~3cm为宜。覆土后用稻草或其他农作物秸秆覆盖床面,并用绳子固定,分次将播种床浇透水。7.4.4苗期管理7.4.4.1撤除覆盖物苗木出土30%~40%后需及时撤除。7.4.4.2水分管理适时、适量灌溉,保持苗床湿润;雨天及时排水,防止圃地积水。7.4.4.3除草、追肥采用人工方法及时除草。宜在5月中旬、6月中旬、8月中旬各追施1次氮肥,叶面或根部喷施,每次施肥量以4.5g/m2~7.5g/m2为宜。9月中旬前可适量加施一次磷肥或钾肥。7.4.4.4间苗和定苗6月中旬~8月中旬进行1~2次间苗,以株距5cm~6cm间隔定苗为宜,最后保留株树35株/m2~45株/m2为宜。7.5容器育苗7.5.1基质选择以黄心土为基质,按黄心土:磷肥:草木灰=100:1:1的质量比调配;或直接用林地腐殖土;或以农林废弃物等有机物为基质,经过腐熟后,制成轻基质。7.5.2容器选择基质为黄心土和腐殖土的,容器以杯状袋为宜;基质为有机物等轻基质的,容器以无纺布为宜。容器袋以8cm×8cm或10cm×10cm为宜。将基质装满容器袋后,依次放置于育苗床。7.5.3苗床准备床面宽100cm~120cm,床高15cm~20cm,步道宽20cm~25cm为宜。泥质床面整平后铺一层致密网状覆盖物;硬质床面铺上10cm~15cm厚的清水细沙,变成沙面,将容器袋直接放在沙面上即可。也可用架式育苗床。7.5.4芽苗起床、移栽7.5.4.1种芽点播用竹或木棒在容器袋中间插一个深度约2cm的小穴,将露白的种芽点播到小穴中,用土覆盖好。7.5.4.2芽苗移栽芽苗地上部分高达2cm~3cm时,轻轻拔起,集中一小把,对齐根颈部,截去主根的1/4~1/3,用竹或木棒在容器袋中间插一个深度适中的小穴,捏住小苗根颈上部将芽苗植入小穴中,覆土并按实。7.5.5苗期管理7.5.5.1遮荫芽苗移栽前搭建遮光度60%~70%的遮荫棚。苗木开始抽高生长时,及时撤去遮荫棚。7.5.5.2水分管理芽苗移栽后,用雾状喷头及时喷水,连续喷2~3次,使水分渗透到容器底部。移栽15d内,每天适时、适量喷水,保持一定的土壤和空气湿度,以容器中不积水为宜。苗木开始抽高生长后,逐渐减少浇水次数,适时、适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7.5.5.3施肥苗木进入速生期后,依据少量多次原则,追施3~5次氮肥,每次施肥量以4.5g/m2~7.5g/m2为宜,但8月中旬后不宜施氮肥。9月上旬前可适量加施一次磷肥或钾肥。7.5.5.4病虫害防治具体按照GB/T6001和GB/T8321确定的执行。7.5.5.5控根移床地面育苗的容器苗,可在7月上、中旬和(或)9月上、中旬移床1~2次,以控制根系扎入苗床中。用枝剪剪齐容器底部已扎入苗床的根系。7.6苗木出圃7.6.1苗木分级一年生苗木质量分级指标参照GB6000执行。7.6.2苗木调查11月下旬后,按典型样方,分别调查其苗高、地径、产苗量、苗木生长情况等,估算苗木总产量和Ⅰ、Ⅱ级苗出苗率(量)。7.6.3苗木出圃7.6.3.1大田苗出圃起苗前1d~2d浇透水,起苗时用齿耙将苗木挖起,保全根系。Ⅰ、Ⅱ级苗分别按100株扎成捆,根系用塑料袋包扎保湿。其他相关内容参照GB/T6001确定的执行7.6.3.2容器苗出圃出圃前3d~5d浇透水,滤去多余水分。分等级按50株或100株苗扎成捆,用大小适宜的塑料袋将基部包住后,直接装车。7.6.4苗木装运具体按照GB/T6001确定的执行。造林技术8.1造林季节1月上旬2月上旬,选择阴天、雨前、小雨天或雨后天气造林。容器苗造林可延长至5月下旬前。8.2栽植密度果用林初植密度宜小,株行距4m×4m或3m×4m,630株/hm2~840株/hm2,早期间种或套种;材用林或材-果兼用林初植密度宜大,株行距2m×3m或2m×4m,1245株/hm2~1650株/hm2。8.3苗木选择及配置8.3.1苗木类型1年生大田裸根苗或容器苗。8.3.2材用林或材-果兼用林品系选择及配置材用林或材-果兼用林可选择生长和材质性状优良的家系或无性系苗木造林,品系数不限,以多系栽植为宜。8.3.3果用林品系选择及配置果用林宜选择15个以上果实产量和油品质量高的家系或无性系,根据造林面积大小,采用随机方法,从每个品系的合格苗中抽取1株组成一个重复,每个重复的苗按一定设计随机取苗栽植,以降低自交机率。8.4栽植技术将苗木根系放在最后回填土的上面,分层覆土压实,做到根舒、苗正、土实,栽植深度为苗木根颈处与地面齐平或略低于地面。上覆一层松土,培成馒头状。不能降解的容器,需脱去容器后栽植。抚育管理9.1抚育造林后2~3年需加强抚育管理。第一年抚育2次,分别在5~6月和8~9月,全面割灌、锄草、扩穴培土。第2年~3年,每年割灌、锄草1~2次,根据需要培土。9.2施肥造林后2~3年,采取穴状、环沟或纵沟方式施肥,每年春末夏初结合抚育施肥,每穴施复合肥0.2kg~0.3kg;冬季树木停止生长后可施一次冬肥,每穴施枯饼肥0.5kg~0.8kg,随树体增大施肥量酌量增加。9.3水分管理7月~10月高温、干旱季节,可采用喷灌、滴灌等方式适时适量补充水分,以利于提高生长量和果实产量。9.4树形管理9.4.1材用林采用早期密植的方法,实现自然整枝,提高枝下高度;再通过及时疏(间)伐,培育大径材。9.4.2果用林因树修剪,随枝作形,培育丰产矮化树形。树高1.2m~1.5m时进行截干定型,留4~5个主枝,每个主枝留3~4个侧枝,保持树体高度4m5m,结实层3.0m~3.5m。树体成形后,冬季需剪去徒长枝、纤弱枝、病虫枝、过密枝和枯枝,当年结果枝需适当重剪,以增加次年结果枝萌发数量。9.4.3材-果兼用林宜采用先培育材用树形,再培育宽大冠形的管理方法。9.5病虫害防治常见有烟煤病和红蜘蛛危害。烟煤病是介壳虫的伴生病,采取合理修剪、提高透光度、保护瓢虫等方法预防。发病初期可用0.3%~0.5%波尔多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与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按1:1混合后的600~800倍液,于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上旬等多雨时段各喷洒一次;也可用40%乐果乳剂1000~2000倍液喷杀介壳虫若虫,冬季或早春可喷洒10~20倍松脂合剂及50%三硫磷乳剂1500~2000倍液杀死介壳虫。红蜘蛛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