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北省天门市荆楚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1页
2025年湖北省天门市荆楚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2页
2025年湖北省天门市荆楚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3页
2025年湖北省天门市荆楚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4页
2025年湖北省天门市荆楚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湖北省天门市荆楚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某一历史时期出现不同的思想主张,“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思想主张的意图是“联合诸侯”。班固评论的是()A.文明起源 B.百家争鸣 C.诸侯争霸 D.尊崇儒术2.(2分)有学者评价曹操:“济贫弱,兴屯田,费了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把汉末崩溃了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重新秩序化了。”这一评价()A.基于史实客观求实 B.抬高曹魏政权形象 C.掩盖三国动乱真相 D.受历史演义的影响3.(2分)16世纪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札记》里说:“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利玛窦所指的“重大事实”是()A.三省六部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科举选官制度 D.九品中正制度4.(2分)下表为清代中期人口和耕地面积比较简表年份人口数量(亿人)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1.84735.224.0017662.08741.453.5617842.86760.572.6618123.34788.932.36据表可知,清代中期()A.人口达到增长极限 B.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C.大量作物引入中国 D.人地矛盾逐渐突出5.(2分)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主事,但他故意避匿不出,直到武汉全部为革命军所占,他才改变态度。此前军政府文件所署黎元洪之名,均为他人代签。由此可知()A.辛亥革命有突发性 B.革命党人意志薄弱 C.湖北清军力量强大 D.民国成立百废待兴6.(2分)自1925年1月至1934年9月,毛泽东共进行了38次农村社会调查,撰写各类调查报告材料共29篇。这可用来佐证()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正确的理论来自于实践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 D.遵义会议形成正确决议7.(2分)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从战役提出到战役发起的40余天里,经历了10月10日到11月6日的近10次调整。这说明()A.三大战役同时打响 B.指挥人员频繁变动 C.战役准备的重要性 D.战略决战时机未熟8.(2分)报纸是历史的缩影。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某一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图中信息反映了()A.抗美援朝战争 B.一五计划实施 C.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运动9.(2分)下图为1952﹣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总产值变化简图。以下表述能完整概括图中信息的是()A.经济从徘徊不前到迅猛发展 B.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位列第一 D.从封闭走向全方位改革开放10.(2分)古罗马哲学家普遍认为奴隶制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那时兴起的基督教则强调人的平等和灵魂救赎。这说明基督教在思想观念上()A.发展了奴隶制 B.冲击了奴隶制 C.维护了君主制 D.催生了封建制11.(2分)恩格斯指出:“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在法国,革命同过去的传统决裂,它扫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后遗迹。”这一论断()A.否定英国但肯定法国 B.强调第一国际的影响 C.肯定工人运动的作用 D.指出革命有不同特性12.(2分)下表为1955﹣1965年《人民日报》社论针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时使用的部分高频词简表。序号词汇词频序号词汇词频1亚非10525殖民主义5812友好9046独立5733和平7037团结5614帝国主义6988发展534据表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A.二战结束 B.冷战发生 C.万隆会议 D.埃及革命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13.(9分)【湖北的农业】材料一在明代,湖广“滨河处淤田,往往弥望无际,其开垦成畦者,动辄千亿”。“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江楚庐安之粟”。民间有“吴以楚食为天”之说。“耕稼之外,并无商贾别业”。荆楚“米贱田多,无人可耕,人也不以田为贵”。——摘编自章开沅等主编《湖北通史》材料二明朝建立了中央、省(湖广布政司)、府(州)、县、里甲(村)五级农业管理体系。里甲负责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增置湖广等州县劝农官,劝督农课。不断完善户口制度,减缓土地兼并的过程,使农民可以长久拥有土地。《大明律》严格保护农业生产资料,抑制土地兼并。——摘编自何六生《明朝湖南农业发展研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湖北“三农”改革内容简表年份1950年《湖北省土地改革实施办法》颁布,湖北农民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梦想。1981年湖北省有66%以上的生产队实行联产计酬办法,三万多生产队实行大包干。2002年《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试行,湖北成为全国试点省份之一。——摘编自《湖北日报》(1)(3分)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2)(3分)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3)(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综述湖北省“三农”改革的历史意义。14.(9分)【音乐与时代】材料一音乐是时代的号角,时代的脉搏,历史的见证。《马赛曲》歌片1792年4月,法国一位工兵上尉写了一首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在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后,马赛结盟军高唱这首激越高昂的歌,抗击外敌入侵。后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被确立为法国国歌。——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义勇军进行曲》图片1935年2月,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写歌词,歌词蕴含着九一八事变后田汉多年的感受和思考。聂耳谱曲,并修改了歌词。《义勇军进行曲》像一支时代的强心针,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团结一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志。——摘编自吴跃农《国歌见证历史》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高亢激昂的节奏激起了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华人的抗日爱国之心,尤其是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和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义勇军进行曲》也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认可,在政府公务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以及军队等群体中很普及。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响下也达到了高潮,《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都成为时代的经典。——摘编自魏子顺《《义勇军进行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材料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1)(3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2)(3分)根据材料二,概括《义勇军进行曲》所起的历史作用。(3)(3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春天的故事》所蕴含的历史内容。15.(8分)【国际格局中的国家间政治】材料一日据胶州湾期间,其“青岛守备军”对日本势力膨胀起了巨大促进作用。胶济铁路干线全长不到400公里,日本在其两端各设一个总领事馆,并在沿线三地分设领事机构。——摘编自李少军《论巴黎和会后日本在山东势力的维护与扩张(1919﹣1931)》材料二二战后划分了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这样的安排大致上符合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在西线和东线抵达的前沿。如果说在欧洲基本上以欧洲战场的实际态势为据,那么在远东主要由罗斯福与斯大林在雅尔塔的交易为约定。摘编自余伟民《事与愿违——战后初期美苏如何从合作走向对抗》材料三1981年3月9日,中央会议谈外事工作指出:“不受任何一种国际上的临时事件所支配”,“任何时候不依附任何外国的外交政策”,“我们对苏政策,只是坚定地不动摇地反它的霸权主义,一般不干涉它国内的问题”,“苏美关系愈加激化,美国就可能愈加有求于我们”,“不要把政治斗争同完全平等互利的经济往来完全混为一谈”。——摘编自樊超《对抗性外交、战略框架转换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1)(4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日本在山东、苏联在欧洲和远东保持势力范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4分)根据材料三,写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家间政治的认识。16.(10分)【茶叶、香料和鸦片贸易】材料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外销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随着新航路开辟,中西交通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中国的茶文化和饮茶风俗逐渐为西方人所了解,茶叶这种东方神奇饮料被当作神秘、时尚、奢侈生活的代表渐渐传入西方。——摘编自陶德臣《论清代茶叶对外贸易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材料二整个地理大发现与寻找香料通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哥伦布找到西印度群岛以及冒牌的胡椒。达•伽马发现了绕非洲大陆而行的新航线,成为欧洲胡椒的供应商。荷兰人在1621年之后垄断了肉豆蔻、丁香的贸易。但最终控制香料贸易的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后来膨胀到比很多国家还强大,拥有自己的舰队和军队,成了殖民霸权的代名词。——摘编自贺沛《大航海时代改变世界的香料贸易》材料三中国人不能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增加鸦片贸易是和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历史好像是首先要麻醉这个国家的人民,然后才能把他们从世代相传的愚昧状态中唤醒似的。——摘编自马克思《鸦片贸易史》根据上述材料,围绕“茶叶、香料和鸦片贸易”,选择其中两则材料中的事件,自拟标题,运用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5年湖北省天门市荆楚联盟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BACDABCDABD题号12答案C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2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某一历史时期出现不同的思想主张,“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思想主张的意图是“联合诸侯”。班固评论的是()A.文明起源 B.百家争鸣 C.诸侯争霸 D.尊崇儒术【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A.文明起源,通常指的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阶段,比如夏商周时期,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B.根据题干“某一历史时期出现不同的思想主张,‘蜂出并作,各引一端’,思想主张的意图是‘联合诸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试图影响诸侯国的政策决策。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形成文化繁荣局面,史称百家争鸣。因此题干班固评论的是百家争鸣,B项正确;C.诸侯争霸,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争霸,属于政治军事活动,与题干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D.尊崇儒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尊崇儒术”,这时候思想已经统一,不再是各家争鸣,所以不符合“蜂出并作”的描述,排除D项。故选:B。2.(2分)有学者评价曹操:“济贫弱,兴屯田,费了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把汉末崩溃了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重新秩序化了。”这一评价()A.基于史实客观求实 B.抬高曹魏政权形象 C.掩盖三国动乱真相 D.受历史演义的影响【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东汉末年的状况。掌握基础知识。【解答】根据材料信息“济贫弱,兴屯田,费了三十多年的苦心经营,把汉末崩溃了的整个社会基本上重新秩序化了”可知,材料基于史实而得出结论,属于相对客观的评价,A符合题意;材料评价相对客观,不是对曹魏政权形象的人为抬高,且曹魏政权建立的标志是曹丕称帝,与材料不相符,排除B;材料只涉及曹操发展经济,并不涉及政治上的动荡,也并未掩盖三国动乱真相,排除C;历史演义中对曹操的评价负面居多,排除D。故选:A。3.(2分)16世纪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札记》里说:“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另一个重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利玛窦所指的“重大事实”是()A.三省六部制度 B.中央集权制度 C.科举选官制度 D.九品中正制度【分析】本题考查科举制。【解答】A.三省六部制是行政机构设置,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B.中央集权制度侧重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C.根据材料“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付给他们来掌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中国古代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从隋唐延续至明清,以考试选拔人才,使士人(知识分子)通过学识进入官僚体系,形成“文官治国”的特点,因此,“重大事实”是科举选官制度,C符合题意。D.九品中正制度是魏晋时期依赖门第的选官制度,与题干中“知识阶层治理”的核心不符,排除D项。故选:C。4.(2分)下表为清代中期人口和耕地面积比较简表年份人口数量(亿人)耕地面积(万顷)人均耕地面积(亩)17531.84735.224.0017662.08741.453.5617842.86760.572.6618123.34788.932.36据表可知,清代中期()A.人口达到增长极限 B.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C.大量作物引入中国 D.人地矛盾逐渐突出【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题干“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比较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1753年到1822年之间,人口数量在不断的增加,但人均耕地面积在不断下降,反映出人地之间矛盾突出,D项正确;从所学知识可知,表格是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数据,不能体现人口达到增长极限,排除A项;从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反映了清朝中期后人地矛盾突出,无法体现生态环境情况,排除B项;从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强调的是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的变化,没涉及引入外来物种,排除C项。故选:D。5.(2分)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协统黎元洪主事,但他故意避匿不出,直到武汉全部为革命军所占,他才改变态度。此前军政府文件所署黎元洪之名,均为他人代签。由此可知()A.辛亥革命有突发性 B.革命党人意志薄弱 C.湖北清军力量强大 D.民国成立百废待兴【分析】本题考查武昌起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武昌起义后,均为他人代签”可知,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主事,但他起初避匿不出,直到武汉完全被革命军占领后才改变态度。这表明黎元洪起初并不支持革命,而是观望形势,直到革命军占据优势后才参与其中。这一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的突发性,革命党人并未事先得到黎元洪的支持,而是在起义后迅速控制了局势,A项正确;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人坚持占领武汉,促使黎元洪转变态度,与革命党人意志薄弱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武汉被革命军全部占领,说明清军当时在武汉已经被击败,排除C项;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首义,早于民国的成立,且与题干强调的革命的突发性不符,排除D项。故选:A。6.(2分)自1925年1月至1934年9月,毛泽东共进行了38次农村社会调查,撰写各类调查报告材料共29篇。这可用来佐证()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B.正确的理论来自于实践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巩固 D.遵义会议形成正确决议【分析】本题考查毛泽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根据题干信息“自1925年1月至1934年9月,共29篇”及所学可知,材料中毛泽东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写出了一系列的报告,这说明正确的理论来自于实践,B项正确;毛泽东的农村社会调查确实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但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具体形成过程,因此这一选项与题干信息的关联性较弱,排除A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毛泽东的农村社会调查有一定的关联,但题干中并未直接提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遵义会议是1935年召开的,排除D项。故选:B。7.(2分)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从战役提出到战役发起的40余天里,经历了10月10日到11月6日的近10次调整。这说明()A.三大战役同时打响 B.指挥人员频繁变动 C.战役准备的重要性 D.战略决战时机未熟【分析】本题考查淮海战役,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淮海战役的发起时间从战役提出到战役发起的40余天里,经历了10月10日到11月6日的近10次调整”可知,淮海战役从战役提出到战役发起的40余天里,经历近10次调整,说明战役准备的重要性。故C符合题意;三大战役不是同时打响,排除A;题干没涉及战役指挥人员的情况,排除B;题干强调淮海战役前准备情况,不能说明战略决战时机未熟,排除D。故选:C。8.(2分)报纸是历史的缩影。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某一天的《人民日报》头版。图中信息反映了()A.抗美援朝战争 B.一五计划实施 C.三大改造完成 D.“大跃进”运动【分析】本题考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足以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D项正确;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A项;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改变中国工业落后面貌,排除B项;1953﹣1956年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排除C项。故选:D。9.(2分)下图为1952﹣202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总产值变化简图。以下表述能完整概括图中信息的是()A.经济从徘徊不前到迅猛发展 B.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C.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位列第一 D.从封闭走向全方位改革开放【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现代史综合题,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使得经济发展缓慢,1992年﹣2022年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图片体现我国经济从徘徊不前到迅猛发展。故A符合题意;图片不能说明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排除B;题干数据没涉及中国工业、农业等方面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无法得出工业对经济的贡献位列第一,排除C;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能说从封闭走向全方位改革开放,并且图片没有着重强调我国对外政策的走向,排除D。故选:A。10.(2分)古罗马哲学家普遍认为奴隶制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那时兴起的基督教则强调人的平等和灵魂救赎。这说明基督教在思想观念上()A.发展了奴隶制 B.冲击了奴隶制 C.维护了君主制 D.催生了封建制【分析】本题考查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题干反映的基督教的理念冲击了奴隶制,与发展了奴隶制不符,排除。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古罗马哲学家普遍认为奴隶制是社会秩序的一部分,而基督教则强调人的平等和灵魂救赎。这种思想观念上的差异表明基督教对奴隶制产生了冲击,因为它倡导人人平等,这与奴隶制的存在是相悖的,冲击了奴隶制,符合题意。C.题干反映的基督教的理念冲击了奴隶制,与维护了君主制不符,排除。D.‌基督教与封建主阶级相互勾结、相互利用,促进了封建化的发展,但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B。11.(2分)恩格斯指出:“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在法国,革命同过去的传统决裂,它扫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后遗迹。”这一论断()A.否定英国但肯定法国 B.强调第一国际的影响 C.肯定工人运动的作用 D.指出革命有不同特性【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题干论断指出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特性,但没有否定英国,排除。B.第一国际是1864年建立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题干论断指出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同特性,没涉及工人运动,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D.根据题干“在英国,革命以前和革命以后的制度之间的继承关系、地主和资本家之间的妥协……被虔诚地保存下来”可知,英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但保留国王,建立君主立宪制;“在法国,革命同过去的传统完全决裂;它扫清了封建制度的最后遗迹”可知,这直接反映了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彻底的反封建斗争,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因此恩格斯论断指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有着不同特性,符合题意。故选:D。12.(2分)下表为1955﹣1965年《人民日报》社论针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时使用的部分高频词简表。序号词汇词频序号词汇词频1亚非10525殖民主义5812友好9046独立5733和平7037团结5614帝国主义6988发展534据表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A.二战结束 B.冷战发生 C.万隆会议 D.埃及革命【分析】本题考查亚非万隆会议,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二战在1945年结束,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B.冷战是二战后逐渐形成的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长期对峙与竞争状态,排除。C.根据材料分析可知,“1955年”后“亚非”“友好”等词汇大量出现结合所学可知,这与亚非会议的召开相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团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会议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兴起,符合题意。D.埃及革命发生在1952年,是埃及的民族民主运动,与材料不相符,排除。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13.(9分)【湖北的农业】材料一在明代,湖广“滨河处淤田,往往弥望无际,其开垦成畦者,动辄千亿”。“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江楚庐安之粟”。民间有“吴以楚食为天”之说。“耕稼之外,并无商贾别业”。荆楚“米贱田多,无人可耕,人也不以田为贵”。——摘编自章开沅等主编《湖北通史》材料二明朝建立了中央、省(湖广布政司)、府(州)、县、里甲(村)五级农业管理体系。里甲负责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增置湖广等州县劝农官,劝督农课。不断完善户口制度,减缓土地兼并的过程,使农民可以长久拥有土地。《大明律》严格保护农业生产资料,抑制土地兼并。——摘编自何六生《明朝湖南农业发展研究》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湖北“三农”改革内容简表年份1950年《湖北省土地改革实施办法》颁布,湖北农民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梦想。1981年湖北省有66%以上的生产队实行联产计酬办法,三万多生产队实行大包干。2002年《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试行,湖北成为全国试点省份之一。——摘编自《湖北日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综述湖北省“三农”改革的历史意义。【分析】本题考查了改革开放、晚清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解答】(1)表现:根据材料一“滨河处淤田,往往弥望无际,其开垦成畦者,动辄千亿”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是土地面积广大;根据材料一“江南地阻人稠,半仰食江楚庐安之粟”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粮食大量供应江浙地区;根据材料一“耕稼之外,并无商贾别业”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人们专注于农业生产;根据材料一“米贱田多,无人可耕,人也不以田为贵”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表现粮食产量多,米价低。(2)原因:根据材料二“明朝建立了中央、省(湖广布政司)、府(州)、县、里甲(村)五级农业管理体系”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建立了完整的农业管理体系;根据材料二“里甲负责兴修水利,劝课农桑”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重视农业水利兴修;根据材料二“增置湖广等州县劝农官,劝督农课”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设置专门官员劝课农桑;根据材料二“不断完善户口制度,减缓土地兼并的过程,使农民可以长久拥有土地”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完善户口制度,防止土地兼并;根据材料二“《大明律》严格保护农业生产资料,抑制土地兼并”可知,明朝湖广地区农业发展的原因制定法律保护农业发展。(3)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三“《湖北省土地改革实施办法》颁布,湖北农民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梦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国家实施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根据材料三“湖北省有66%以上的生产队实行联产计酬办法,三万多生产队实行大包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根据材料三“《湖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试行,湖北成为全国试点省份之一”可知,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革,免除农业税,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的活力。故答案为:(1)表现:土地面积广大;粮食大量供应江浙地区;人们专注于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多,米价低。(2)原因:建立了完整的农业管理体系;重视农业水利兴修;设置专门官员劝课农桑;完善户口制度,防止土地兼并;制定法律保护农业发展。(3)意义: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民的负担减轻了,进一步激发了农村的活力。14.(9分)【音乐与时代】材料一音乐是时代的号角,时代的脉搏,历史的见证。《马赛曲》歌片1792年4月,法国一位工兵上尉写了一首鼓舞人民斗志的歌曲,在普鲁士、奥地利联军攻入法国后,马赛结盟军高唱这首激越高昂的歌,抗击外敌入侵。后来,这首歌改名为《马赛曲》,被确立为法国国歌。——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义勇军进行曲》图片1935年2月,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写歌词,歌词蕴含着九一八事变后田汉多年的感受和思考。聂耳谱曲,并修改了歌词。《义勇军进行曲》像一支时代的强心针,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团结一心挽救民族危亡的斗志。——摘编自吴跃农《国歌见证历史》材料二《义勇军进行曲》高亢激昂的节奏激起了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华人的抗日爱国之心,尤其是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和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义勇军进行曲》也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认可,在政府公务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以及军队等群体中很普及。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响下也达到了高潮,《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都成为时代的经典。——摘编自魏子顺《《义勇军进行曲》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材料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摘自《春天的故事》歌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马赛曲》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义勇军进行曲》所起的历史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春天的故事》所蕴含的历史内容。【分析】本题考查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期间,普鲁士和奥地利联军入侵法国,法国人民奋起抵抗。一位工兵上尉创作了《马赛曲》,旨在鼓舞人民的斗志。马赛的结盟军高唱这首歌,抗击外敌入侵。后来,这首歌被确立为法国国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写歌词,歌词表达了他多年的感受和思考。聂耳为这首歌词谱曲,并进行了修改。《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激励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起反抗,挽救民族危亡的斗志。(2)根据材料“《义勇军进行曲》高亢激昂的节奏激起了全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侨华人的抗日爱国之心”可知,《义勇军进行曲》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抗日爱国之心;根据材料“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和传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可知,《义勇军进行曲》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根据材料“《义勇军进行曲》也得到了当时国民政府的认可,在政府公务员、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以及军队等群体中很普及”可知,《义勇军进行曲》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民族的抗战;根据材料“抗日救亡歌曲的创作在《义勇军进行曲》的影响下也达到了高潮,《大刀进行曲》《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都成为时代的经典”可知,《义勇军进行曲》影响了抗日音乐经典的产生。(3)根据材料三“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在广东和福建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经济特区;根据材料三“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性。故答案为:(1)《马赛曲》创作的历史背景: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普鲁士、奥地利组成联军武装干涉法国。《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历史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重,挽救民族危亡成为时代主题。(2)作用:激发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抗日爱国之心;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全民族的抗战;影响了抗日音乐经典的产生。(3)内容: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兴办;深圳迅速发展成为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特区的设立对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重要性。15.(8分)【国际格局中的国家间政治】材料一日据胶州湾期间,其“青岛守备军”对日本势力膨胀起了巨大促进作用。胶济铁路干线全长不到400公里,日本在其两端各设一个总领事馆,并在沿线三地分设领事机构。——摘编自李少军《论巴黎和会后日本在山东势力的维护与扩张(1919﹣1931)》材料二二战后划分了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和远东的势力范围。这样的安排大致上符合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在西线和东线抵达的前沿。如果说在欧洲基本上以欧洲战场的实际态势为据,那么在远东主要由罗斯福与斯大林在雅尔塔的交易为约定。摘编自余伟民《事与愿违——战后初期美苏如何从合作走向对抗》材料三1981年3月9日,中央会议谈外事工作指出:“不受任何一种国际上的临时事件所支配”,“任何时候不依附任何外国的外交政策”,“我们对苏政策,只是坚定地不动摇地反它的霸权主义,一般不干涉它国内的问题”,“苏美关系愈加激化,美国就可能愈加有求于我们”,“不要把政治斗争同完全平等互利的经济往来完全混为一谈”。——摘编自樊超《对抗性外交、战略框架转换与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的形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日本在山东、苏联在欧洲和远东保持势力范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根据材料三,写出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国家间政治的认识。【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在山东、苏联在欧洲和远东保持势力范围以及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思想,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即可。【解答】(1)相同点:根据材料一“日据胶州湾期间,其“青岛守备军”对日本势力膨胀起了巨大促进作用”可知,日本在山东保持势力范围是以军事实力为保证;根据材料二“这样的安排大致上符合战争结束时苏联军队在西线和东线抵达的前沿”可知,苏联在欧洲和远东保持势力范围是以自己的军事实力为依靠;因此日本在山东、苏联在欧洲和远东保持势力范围的相同点是以军事实力为保证。不同点:根据材料一“胶济铁路干线全长不到400公里,日本在其两端各设一个总领事馆,并在沿线三地分设领事机构”可知,日本通过加强机构设置保持势力范围;根据材料二“说在欧洲基本上以欧洲战场的实际态势为据,那么在远东主要由罗斯福与斯大林在雅尔塔的交易为约定”可知,苏联是通过大国外交确保势力范围。(2)主要内容:根据材料三“不受任何一种国际上的临时事件所支配”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保持外交定力;根据材料二“任何时候不依附任何外国的外交政策”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实行独立自主外交路线;根据材料三““我们对苏政策,只是坚定地不动摇地反它的霸权主义,一般不干涉它国内的问题”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反对霸权主义;不干涉别国内政;根据材料三“苏美关系愈加激化,美国就可能愈加有求于我们”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注意外交策略;根据材料三“不要把政治斗争同完全平等互利的经济往来完全混为一”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将政治与经济进行区分。(3)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日本在山东、苏联在欧洲和远东保持势力范围是以军事实力保证;外交政策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因此国家间政治认识是国家实力是国家间政治的根本;外交政策要服务于国家利益;在一定时期外交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外交政策要有独立性和灵活性。故答案为:(1)相同点:以军事实力为保证。不同点:日本通过加强机构设置保持势力范围,苏联则是通过大国外交确保势力范围。(2)内容:保持外交定力;实行独立自主外交路线;反对霸权主义;不干涉别国内政;注意外交策略;将政治与经济进行区分。(3)认识:国家实力是国家间政治的根本;外交政策要服务于国家利益;在一定时期外交政策要保持稳定性;外交政策要有独立性和灵活性。16.(10分)【茶叶、香料和鸦片贸易】材料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外销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随着新航路开辟,中西交通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增多,中国的茶文化和饮茶风俗逐渐为西方人所了解,茶叶这种东方神奇饮料被当作神秘、时尚、奢侈生活的代表渐渐传入西方。——摘编自陶德臣《论清代茶叶对外贸易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材料二整个地理大发现与寻找香料通路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哥伦布找到西印度群岛以及冒牌的胡椒。达•伽马发现了绕非洲大陆而行的新航线,成为欧洲胡椒的供应商。荷兰人在1621年之后垄断了肉豆蔻、丁香的贸易。但最终控制香料贸易的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实力后来膨胀到比很多国家还强大,拥有自己的舰队和军队,成了殖民霸权的代名词。——摘编自贺沛《大航海时代改变世界的香料贸易》材料三中国人不能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增加鸦片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