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届山西省晋中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3月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试卷历史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6348合题目要求的。1.表1为有关夏王朝的部分史料。综合表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表1史料出处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史记·夏本纪》《后汉书·东夷列传》(李贤注)羿所逐也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成武,乃盘游无度,《尚书·夏书·五子之歌》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A.夏初存在政治动荡的现象C.夏王朝真实性已毫无争议B.后羿历史原型得到印证D.文献史料互证必可释疑2.汉景帝末年,文翁任蜀郡太守,选拔郡县属吏赴长安学习,首创官办学堂“石室精舍”,教授儒家经典,免除学生徭役,蜀地迅速从“僻陋蛮夷”转变为“学徒鳞萃,蜀学比于齐鲁”的文化盛地。这表明A.尊崇儒学政策的推行C.蜀郡区位优势的凸显B.地方官学体系的建立D.文教助推了地方治理3.东汉时汉译的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云:“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魏晋时期吴支谦翻译的《佛说未生冤经》中有“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的言论。这反映了A.外来文化的本土化趋势C.佛经翻译水平不断提升B.不同文化的异质性特征D.三教之间的互动与融合4.据学者研究,今天的苏州一地在两汉时期尚非丝绸之路口岸,但到了唐代,苏州不仅成为了丝路交流的港口,还成为新兴的陶瓷外销中转枢纽。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A.陶瓷技艺的提升B.陆上丝路的衰落C.对外贸易的繁荣D.交通格局的变化5.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首次采用西方现代测绘技术绘制完成的《皇舆全览图》(图1),较为全面、准确的记录中国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等广大边疆地区。《皇舆全览图》的绘制图1A.表明中国传统地理学转型完成C.凸显清廷近代主权意识的萌发B.反映清朝强化疆域管控的战略意图D.服务于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署6.票号是由山西商人首创的专门从事异地汇兑的金融机构,初期经营业务以内陆商埠为重心。同治元年(1862年),清政府放弃严禁交商汇兑京饷的规定,允许山西票号经营具有代理国库性质的官款业务。对此举措解释合理的是A.山西经济地位的举足轻重C.官督商办模式的开创实施B.近代财政体制改革的开展D.局势动荡致国家财政窘迫7.1896“A.国内军事现代化成效显著C.中国自强御敌的迫切需要B.中外关系的缓和D.英德矛盾的尖锐8.1938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包括左翼作家、自由主义作家及国民党背景人士在内的近百名文艺界代表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文协”号召“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组织作家战地访问团、抗敌演剧队等,开展巡回演出与宣传。据此可知,“文协”的活动A.开创了文艺创作的新模式C.开辟了抗战的第二条战线B.壮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D.塑造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核9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仅中学生的助学金,就支出了三亿多元。”这A.契合国家对高新人才需求C.彰显社会主义教育的公平B.说明群众的教育需求基本满足D.体现新中国教育体系逐渐完善10.1978年8月,广州市把蔬菜购销由国家定价改为购销双方在一定幅度内的议价成交,而后各地蔬菜源源汇聚广州,几十个品种任人选择,价格也步步回落。到1984年11月,广州蔬菜市场和价格全面放开,随后,又率先放开猪肉价格和水产品价格。广州市的做法A.体现了先行先试的探索精神C.解决了城区蔬菜供销的问题B.凸显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D.表明了计划体制困窘得以消除11.图2为雅典城市平面示意图。这一布局图2A.成为西方城市建设的标准C.反映城邦公民政治的特点B.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D.注重对称性和比例感12.在拜占庭帝国只有皇帝才能穿着丝质披风与紫色罩衫,任何人制作或私藏紫色衣物都要以叛国罪论之;在受到皇帝接见时,不同等级的外国使节需要换上拜占庭人的服装,法兰克人因级别低而没有资格穿披风。这表明拜占庭帝国A.把维护皇帝权威作为统治核心C.视紫色为王室最尊贵颜色象征B.以服饰等级强化周边国家秩序D.借服饰管理构建帝国身份意识13.14世纪中叶以后,尼德兰和法国的风车、水车的价值受到世人更多的重视,强有力的排水机得以发明,鼓风炉得到广泛运用,机械也逐渐发展。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力短缺刺激了技术应用C.欧洲封建社会逐渐走向没落B.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城市手工业商业的发展1418利运河的开通迅速刺激了西部对盐的需求,使锡拉丘兹成为一个巨大的制造业城市。这说明A.工业革命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C.市场需求促进交通的迅速改善B.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发展D.区域联系加强促进经济转型15.表2为1929-1931年部分拉美国家经济平均增长率(单位:%)和国际债务初始违约日期。此表反映了表2国家阿根廷巴西1929-1931年平均增长率初始违约日期未违约-4.73-3.11-6.860.38年193110月(部分延期)智利1931年7月|哥伦比亚秘鲁1932年2月(部分延期)-5.8619315月年A.世界大战迫在眉睫C.国际经济联系密切B.拉美通货膨胀问题严重D.拉美民主改革遭遇挫折16.冷战初期,苏联在粮食贸易中一直处于出超状态。1946-1947年,苏联向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2501952等国签署了出口小麦、黑麦等谷物的贸易协定,粮食出口量进一步增至450万吨。苏联的粮食出口A.反映出粮食问题得到解决B.基于多重战略目标的考量D.致力于缓和与西欧的关系C.说明了经济改革成效显著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唐宋以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中原王朝定都的前选区域,特别是洛阳被视为“天下之中“夷狄之域以来,历经明清五百余年的历史演变与思想积淀,以北京为“天下之中”的观念逐渐成形。“天下之中300“中国一统“华夷一统。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清代理学家与经学家综合运用多种“天下之中的观念定型。这是古代中国大一统秩序成熟的重要标志,而“天下之中相承,又有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摘编自高波《“天下之中”转移与元明清大一统演进》(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成为“天下之中”的历史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京成为“天下之中”的历史意义。(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展起来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有着优良的传统,那就是不断回答中国的问题,用新的理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引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表3现实问题理论创新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研究中国问题,回答了要进行什么样的革命、如何进行革命等重大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中国近代的落后,很大程度上是与封建落后文化有关,中国封建的农耕文明抵御不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回答了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发展进步打下了制度基础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面临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研究回答治党、治国、治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全面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摘编自谢春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如何回答中国问题》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写表格①②③处的空缺内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回答中国问题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中世纪以来,葡萄酒在英国进口贸易中占据重要的份额。中世纪晚期,英国政府通过提高进出酒贸易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兴市民阶层和乡绅的财富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对葡萄酒的需求增加。-摘编自李志梦《中世纪晚期英国葡萄酒进口贸易研究》材料二葡萄酒贸易对英法两国极为重要。15-18世纪,英法两国均以本国利益最大化为考量,都将对方视为对手,葡萄酒贸易首当其冲,成为两国博弈的焦点。英国对法国葡萄酒征收的关税税率由14世纪的12%提高至18世纪的28%,此收入成为王室财政的支柱。英国政府积极鼓励国内酒精产业的发展,麦芽酒、杜松子酒等蒸馏酒得到迅速发展。国内啤酒业也受益于英法葡萄酒贸易对抗,消费税高达700万到800万英镑。1712年,葡萄牙的葡萄酒逐步占据了英国市场,成为英国市场上最实惠的葡萄酒。英国成功地应对了葡萄酒贸易危机,将挑战转化为英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5-18世纪英法葡萄酒贸易的博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晚期英国葡萄酒贸易的特征。(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5-18世纪英法葡萄酒贸易博弈对英国产生的影响。(6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泛滥周期制定太阳历,将一年分为泛滥、播种和收获三季,确保农业生产的8Sextilis“August푢퐽ul푦'18世纪英国工19区,确保运输协调,时间成为工业化社会的“基础设施"。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推动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确立八小时工作制。20世纪亚马逊雨林被滥伐,短视开发导致生态破坏,迫使人类以“长时段”视角重新评估发展。-摘编自俞金尧《历史学:时间的科学》等“人类·时间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25年3月高考适应性训练考试试卷历史(A卷)答案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A2.D3.A4.D5.B6.D7.C8.B9.C10.A11.C12.D13.A14.B15.C16.B171部疆域的拓展;古代中国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古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8可)(2)意义:强化了北京作为多民族国家治理中心的合法性;强化了古代中国对北部边疆的有效统治;商贸城市的发展。(6分,言之成理即可)【评分细则】第(1)问,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第(2)问,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给分。照抄材料不给分。181“三个代表盾发生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6分,言之成理即可)(2)基本原则: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实践经验;服务国家战略;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6分,言之成理即可)【评分细则】第(1)问,每点2分,共6分,回答要符合时代环境,标明时间段和重要大事,内容完整,②中准确写出三方面内容,③中必须写清社会矛盾变化问题。第(2)问,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191易额增多。(8分,言之成理即可)(2)影响:增加了王室的财政收入;促进了英国酿酒业的发展;减少对法国的依赖,实现葡萄酒进口多元化;推动了英国经济实力的提升;为工业革命开展奠定一定的物质基础。(6分,言之成理即可)【评分细则】第(1)问,每点2分,任答4点得8分,照抄材料不给分。第(2)问,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照抄材料不给分。20.示例1:观点:“时间争夺”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双重影响。“时间争夺“时间争夺亦引发异化与生态代价。工业时代“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长时段总结:“时间争夺”既是文明跃升的动力(如技术进步、社会公平),也暴露人性的贪婪与短视(如生态破坏、劳动剥削)。未来文明需以“长时段”视角协调效率与可持续性,让时间回归于服务人类福祉的本质。(1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2:观点:时间秩序折射人类社会的权力与斗争。论述:古代帝王通过颁布年号和历法来宣示统治的合法性,例如罗马皇帝奥古斯都通过修改历法来强化权威。工业时代,资本家通过延长劳动时间来增加利润,而工人则通过罢工和工会运动争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