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17福建省龙岩市2022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解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这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但是生育的功能,就每个个别的家庭说,是短期的,孩子们长成了也就脱离了他们的父母的哺育,去经营他们自己的生育儿女的亨务,一代又一代。家庭这社群因之是暂时性的。从这方面说,家庭这社群和普通的社群不完全一样。学校、国家这些社群并不是暂时,虽则事实上也不是永久的,但是都不是临时性的,因为它们所具的功能是长期性的。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我所谓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蜻。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系方而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有个专门名称,叫氏族。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普通我们所谓族也不完全相同,因为我们所谓族是由许多国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因之,我在这里提了这个“小家族”的名词。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相同是在数量、在大小上。——这是我不愿用大家庭,而用小家族的原因。一字的相差,却说明了这社群的结构性质。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为亲属的结构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格独立的单位,不是一个团体。形态上的差异,也引起了性质上的变化。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我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个团体。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负担成了配轴。(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现代史明的冲击,当前的中国正在经历社会转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农村与传统的农村相比也出现了很多方面的变化。首先,在当代农村,农民的谋生手段不再仅限于种地,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减弱,农村的人口流动开始加大,“世代定居”不再是常态。其次,农村传统的大家族开始逐渐消失,家庭规模逐渐编小。传统的大家族的形成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关。在农耕社会,单个家庭无法独立满足自身的生产,因此需要家族联合来解决生产问题。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单个家庭开始可以狭立解决生产问题,这使得传统的大家族受到挑战,核心家庭即夫妻双方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成为主流。此时,大家庭开始向多个小家庭分解,而这里的家庭也开始趋向于西方观念下的家庭。这个家庭也不再像大家族那样经营包含经济、政治、宗教等在内的诸多事务,而是更像西方家底那样主要经营的事务是生育儿女。此外,传统的农村家族结构的变化也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由于人口的向外流动,传统的世代同居、子孙满堂的充满乡土气息的大家族已经消失。很多家庭或是儿子进城,或是儿子儿媳一起进城,一个家庭的中坚力量流失,留在农村的只有老人和孩子。(摘编自付立政《从〈乡土中国〉看当代中国农村变迁》)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乡土社会家庭可依据需要沿亲属差序任意向外扩大。B.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小家族”的功能包括生育和事业.C.传统大家族的分解及家族结构的变化导致中国社会转型。D.当代中国农村逐渐以核心家庭为主,仍与西方家庭完全不同。2.西洋的家庭与中国乡土社会的家庭存在显著不同,以下分析不疋确的一项是(3分)A.从团体界限上看,西洋的家庭是固定的,中国乡土社会家庭是可伸缩的。B.从结构形态上看,西洋的家庭是父母子三角,中国乡土社会家庭是小家族.C.从存续时间上看,西洋的家庭具有长期性,中国乡土社会家庭具有绵续性。D.从成员关系上看,西洋的家庭中夫妇是主轴,中国乡土社会家庭中夫妇是配轴。3.中国乡土社会家庭结构在时代的冲击下产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下列不属于这种变化的是(3分)A.隔代家庭增多 B.核心家庭增多C.丁克家庭增多 D.多孩家庭增多4.费孝通提出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是“小家族”,理解材料一和材料二后,分条概述“小家族”的特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春声和春深林斤澜(1)我写过北国的春风。记述在冰雪沉睡的山沟里,忽然一夜间,呼啸咆哮,“卡卡”折枝,“砰砰”冰裂,沙石扑窗如机枪扫射,木头梁、柱、椽、標“格拉格拉”如山神大虫冬眠初醒,伸腰伸腿,骨节作响……天亮起来一看,冰雪依旧,只是趴下来点贴近地皮。(2)春风告退。忽又从千里外,从沙漠,从戈壁起跑,跨栏一般生猛,跨越崇山峻岭,踢蹬起黄沙黄土,高天朦胧,太阳淡化……这样一而再三,麦苗才吐青,冰雪也还在角落里、背阴里、洼里坎里着白牙。(3)我服了。后来也爱了。说到爱,我又是江南水乡出身,那里的春风叫历代诗人写完了,不用也不能再写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池塘生春草”的“生”字,“吹皱一池春水”的“吹皱”二字,都是千古赞为绝活,咱还噜嗦什么呢,说到爱,却又是一番天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极好的诗句,不过我不爱。“随”字好,江南水乡的春风和春雨,是紧相随的,“潜”字好,“润”字好,“细”字更好,风也细雨也细。但“无声”二字惹翻了我的爱心。⑷我久居北国,有个弟弟久居北大荒。我们壮年时都不大思乡,俨然四海为家了。有回我问他,有没有偶然心动,念及家乡的时候?他思索。⑸我追问好比说一刹那?他说有。有时候炕上睡醒,不知身在何处,您听屋顶“瓦背”阵雨扫过——沙、沙、沙……江南绝无炕,北大荒没有“瓦背”,有雨也不会“沙、沙、沙”。那是江南的春风春雨了,你说你没有思乡,那是故乡思念你了。你这个游子不但不知身在何处,还不知道童年永不离身。(6)我耳朵里不大出现弟弟的“沙沙”声,现在耳朵到了春天,到了雨天,到了黑天,都少不了“苏苏苏”。江岸“绿”,是苏苏“绿”的。春草“生”时,春风“吹皱”时,“随”时“潜”时“润”时,都必定苏苏响。好好听吧,幼苗拔节,童年拔长,那也是苏苏响着拔上来的。那是故乡故土的呼叫。⑺这是春声。(8)北京俗话说:“春脖子短”。意思还是“春短”,中间加个“脖子”,妙!杨树刚上叶子,柳树刚吐絮,桃花“暄”,杏花“旧”,都才看见就暴热起来了。(9)我问久居北大荒的弟弟,江南老家的春天怎么样?他立刻回劄艮长,长到过不完的样子。亏他说得出来,只一个长字。故乡的遥远,童年的朦胧,春天的深沉,无意过筛过篓却过了,无心淘洗也梦游一般澄清提纯了。只落下一个字:长。我疑心这一长字是思乡的单相思,不一定实际。写信去问一位蛰居家乡的小伙伴,他在做机修生活。回信来了,说只觉得做生活手冷,快点热起来好。可见实际长还是长的。手冷希望快点热起来,那是一个老手艺人的话。(10)少年时候我们没有这种想法,那手总是热的。“大地春如海,男儿国是家,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那时候我们喜欢这样的诗。现在敢说经历了沧海桑田,细细想来敢说春深如海。只有海的意味深长,才包罗万象,一个浪花冷一个浪花热,这个手冷那个手热,都不过是浪花中的泡沫。“春深如海”,在诗里史里看得多了,也看俗了。其实这个“深”字好,“深”字也就是弟弟说的"长”字吧,不过也还有不同。(11)少年时正是战争岁月,我在乡下跑来跑去。花花草草没人管,没有人理。淡淡的阳光,蒙蒙的如雨。阳光只管照,幽雨只管下,谁也不理谁,忽然,山坡上映山红开了,人走不到的石头岩上开了,人走来走去踩得稀烂的黄泥路边也开了,牛羊吃草的坡上开了,水泥坟圈石头祭坛那里拱着水泥拱着石头开了。江南也有大晴天,单薄的映山红当天发干,再晒一天,减色。晒上三天,山上残红映不成了。可是江南春天的细雨,不等阳光收走,自会蒙蒙一片。映山红一挂上针尖般大的水珠,全副精神又出来了。时雨时晴,同时雨同时晴,晴雨没有休时,映山红没有休日。这是长了。(12)在艰难的岁月,我在北国风沙里,遇上个外国风景油画展。我没有多少兴趣,匆匆一走而过。怒然,我被吸引了,站住了。那画灰蒙蒙,细雨看不见,可又扑面。一道漫坡,坡头一圏矮围墙,墙里有些石头堆。坡下边有两头牛,边吃草边瞌睡,牛毛上当挂着针尖水珠,要不,怎么朦朦胧胧。我在草地上找红色,也朦胧似有似无,我认定是有,还是映山红。(13)我看见了少年时代,看见了“龙灯花鼓夜,长剑走天涯”。看见了老手艺人,手冷望天。在艰难的风沙里,忽然看见了想也想不起来的故乡的春天,又朦胧看不透,看不透又盛得住一生所有的思念。(14)这是春深了。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2)段作者从空间、速度和反复程度三个方面描写了春风给北国大地带来的变化。B.第(8)段中,叙述杨柳桃杏时暗含时光的流动,表现北国春天“春脖子短”的特点。C.第(11)段中,作者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描写映山红,突岀映山红开放时间长的特点。D.第(12)段遇上外国油画展由兴趣不大到被吸引,源于我坚信那朦胧画面里有映山红。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1)(2)段画线处用疯手法,展现北方冰雪在春风中消融的过程,突出其野性的特点。B.拟声词“苏苏苏”“沙沙沙”的不同,表明了作者与弟弟相比对春声的听觉更加细腻。C.文中写“手冷”和“手热”的细节,意在表现“春深如海”以及人生的各种复杂感受。D.从“春声”到“春深”,写对南北方春天的不同感受,表达思乡之情,暗含报国之意。7.兄弟俩对江南春天的感受,弟弟认为是“长”,作者认为是“深”,联系文中相关内容概括二者的不同。(4分)8.本文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都写了南国与北国的景象,其用意各不相同,请加以评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责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亦能顺适所欲,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出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皱道挨,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洁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节选自辛文房《白居易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久之廉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床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B.久之稿中书舍人/知制诰/M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卷见听/乞夕卜/除为杭州刺史/C.久之以中书舍人/知制诰洞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坏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D.久之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床见听/乞夕卜/除为杭州刺史/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弱冠,古时候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贞元,和文中的“元和”“会昌”一样,都是用来纪年的名号,即年号。C.侍郎,古代官名。隋唐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长官为侍郎。D.六义,指《诗经》的“风、雅、颂”三类诗歌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恃才傲物的顾况一开始看不起年纪轻轻的白居易,可当读了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后,就对他赞赏有加。B.白居易因创作了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规讽时事,在宫中流传开来,皇帝读后非常喜欢,任命他担任翰林学士。C.白居易与元稹并称为“元白”,白居易的诗不尚艰难,风格平易朴实,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D.白居易一生创作丰富,流传下来的诗集有《白氏长庆集》《六帖》《白氏金针集》等,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居易累以忠是遭挨,乃放纵诗酒。(4分)(2)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4分)13.白居易《琵琶行》中写道:“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根据本文内容简要概括白居易此次“谪居”的原因。(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山路梅花·冯山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车行途中听闻山下有梅花开放,随即揭开车帷,下车观赏,可见诗人雅兴之浓。B.颔联写诗人亲手折下林梢开放的梅花,一股春意向他袭来,使他享受到春天的芳情美意。C.颈联运用联想想象,写诗人希望能在归途中不时见到梅花,并寄意东风能依次把梅花吹放。D.这首七言律诗,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一样,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可谓异曲同工。15.诗人为什么说对山路梅花“莫作寻常花蕊看”?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戏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3)《琵琶行》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不仅以声写声,还兼有以形写声,如写大小弦合奏时就是这样描述的“ ,。 (4)古代文人常借“水”这一意象抒发情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 “” 描写水波动荡升起烟雾的奇特景象;杜甫《登高》中“”以汹涌奔腾的江水渲染大气磅礴的悲壮情怀;苏轼《赤壁赋》中“”以长江水反衬人生得短促无常;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化抽象为具体,将含蓄的悲愁曲折倾泻。三、课内知识(本题共4小题,8分)1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蓊蓊郁郁(wěng)半晌(xiǎng)隽永(jùn)绛皓驳色(hào)B.一椽破屋(chuán) 匏樽(páo)兜鳌(máo) 哎皓朝哳(zhāo)) C.嘎然而止(gā)槁暴(gǎo) 籼稻(shān) 孤舟螯妇(lí) D.相与枕藉(jiè) 三匝(zā)冠冕(guān) 乍暖还寒(huán)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凌万顷之茫然 B.赢得仓皇北顾C.凄凄不似向前声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9.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侣鱼虾而友麋鹿②登高而招③用心一也④对此欲倒东南倾⑤栗深林兮惊层巅⑥是故圣益圣⑦泣孤舟之整妇⑧吾从而师之 A.①⑧/②/③④/⑥/⑤⑦B.①③⑧/②⑥/④/⑤⑦ C.①⑧/②⑥/③/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⑦/⑥⑧20.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而今安在哉②渺渺兮予怀③句读之不知 ④徘徊于斗牛之间 ⑤蚓无爪牙之利 ⑥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⑦不拘于时 ⑧是夕始觉有迁谪意⑨客有吹洞箫者 A.①③/②/④⑥/⑤⑨/⑦⑧B.①③④/②/⑥/⑤⑦/⑧⑨ C.①④/②⑧/③⑥/⑤⑦/⑨D.①③/②⑥/④⑤/⑦/⑧⑨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2021年12月6日,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 )。十大网络用语依次为:觉醒年代;YYDS;双减;破防;元宇宙;绝绝子;躺平;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强国有我。这些网络用语,相信都是今年以来人们( )的。①历史现场,有的来自国家政策,有的来自影视剧,当然,②角度,构成了对2021年中国互联网的( )。每到年底,各类关键词、关键字的年度盘点( ),毫无疑问,网络用语无疑是最受关注的一类。网络用语之所以接连不断出现,不仅是因为改变了文化创造的路径,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语言之变,过去主要来自知识阶层有意识地书写与提炼,现在的网络语言更多则是自下而上的无意识创作。成语可以找到明确的出处,③广泛分布的网民、灵机一动的创意,就如风行草上一般,一下便刷新了文化景观。2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发布耳濡目染记录层出不穷B.颁布耳濡目染纪录屡见不鲜C.发布耳熟能详记录层出不穷 D.颁布耳熟能详记录屡见不鲜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是因为改变了文化创造的路径,更主要的原因是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B.不仅是因为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更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创造的路径改变了。C.不仅是因为文化创造的路径改变了,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D.不仅是因为技术建构的无远弗届,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文化创造的路径改变了。2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五、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文(60分)。《曾国藩家风》中有关于学习之道的论述:“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空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学习如此,做事立业何尝不是如此。在“有志”“有识”“有恒”中,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1.(3分)B(A项中国乡土社会家庭可依据需要沿单系亲属差序向外扩大。C项因果倒置,应是中国社会转型导致传统大家族的分解及家族结构的变化。D项原文认为当代中国农村逐渐以核心家庭为主,大家庭开始向多个小家庭分解,这时家庭开始趋向于西方观念下的家庭。)2.(3分)C(西洋社会家庭应是临时性。)3.(3分)D(家庭生育多孩,只在子辈数量上有变化,原本家庭结构并未因此改变。)4.(6分)①一个可按父系亲属不断扩大的氏族社群。②它赋有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是一个长期性的事业组织。③其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5.(3分)C(第11段作者从空间和时间的两个角度写映山红。空间上,作者选取多个地点,强调映山红绽放空间之广;时间上,作者写了映山红从盛到衰,再到盛开的多次反复的过程,突出映山红开放时间之长。)6.(3分)B(作者与弟弟对故乡的记忆或感受不同。)7.(4分)①弟弟对江南春天特点的感受是“长”,是说江南春天时间很长。(1分)②作者的感受是“深”,除了说江南春天时间很长之外,还包含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少年生活的怀念,也暗含世事变迁之感及报国之情、憧憬未来之意。(3分,答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少年生活的怀恋”给2分,“暗含世事变迁或沧海桑田之感”“报国之情、憧憬未来之意”给1分)8.(6分) ①本文描述北国之景为烘托江南故乡风情的美好,更好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喜爱之情、思乡之情、家国情怀);(3分)②《故都的秋》以江南景象反衬出北国秋天的“清、静、悲凉”,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之秋的喜爱之情。(3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9.(3分)B10.(3分)C(六部最高长官为尚书)11.(3分)D(《六帖》《白氏金针集》并非诗集)12.(8分)(1)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于作诗喝酒。(“累”1分,“摈”1分,句意2分)(2)鸡林国的商人把白居易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大概每篇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行贾”1分,“率”1分,句意2分)13.(3分)宰相被杀,白居易上疏皇帝请求抓捕凶手,得罪了权贵(2分),权贵借他写的《新井篇》诽谤他。(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库房存储合同协议
- 婚庆合同附加人员协议
- 实习协议和试用期合同
- 建材用工合同协议
- 学徒培训合同协议模板
- 定制设备出口合同协议
- 家用木人桩购买合同协议
- 广播服务合同协议
- 家电临时销售合同协议
- 委托代办合同协议协议
-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课件
- 2024年浙江省《辅警招聘考试必刷500题》考试题库及答案【考点梳理】
- 2025年中铁开投、中铁云投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如何带教新人》课件
- 2024年05月江苏省昆山鹿城村镇银行2024年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食管基本解剖》课件
- DB36T 1179-2019 政务数据共享技术规范
- 《肿瘤与营养》课件
- 食品安全与传染病预防
- 市政基础设施施工现场绿色施工管理台账
- 承建工程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