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这表明()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 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 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2.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后来,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表明了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受到制约C.表明贵族已丧失制定法律的权力 D.成为后世制定法律制度的重要典范3.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4.雅典城邦的精英阶层没有政治决策权,他们只能通过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的方式来获得领袖地位,而且每一项政策及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据此可知,雅典城邦()A.集体议政避免决策失误 B.政治精英控制公民大会C直接民主方式备受重视 D.社会等级差别逐步消失5.艾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写道:“凭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这表明()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6.中东北非是多民族聚居区,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运动是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的,因而帝国的民族政策大多是通过宗教原则而体现出来的,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统治政策说法正确的是()A.按人口多少设置政区下各级官员 B.对犹太教等异教徒实行歧视政策C.对先进民族文化高度重视的政策 D.苏丹任命穆斯林来担任行省总督7.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都是商品的私有者和交易者。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因而吸引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A.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 B.提高了世俗君主的地位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8.公元1世纪时,在一位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撰写的《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竟被当时的罗马作家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同波斯、罗马和中国并列。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A.展示了希腊化时代的成就 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C.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10.喝茶直接导致了对糖需求量的增加。新航路开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甘蔗种植园像雨后春笋般在这些岛屿上迅速增加。在英属巴巴多斯岛上,这个仅有4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竟有900多个甘蔗种植园。通过西、葡殖民者在美洲的这种经济行为,可以推知()A.西、葡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B.欧洲各地物价的急速上涨C.蔗糖的价格下降日益普遍 D.北美洲涌入大量黑人奴隶1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传教士来到非洲,他们经常教学生如何建造较好的房屋,如何改进自己的农业方法,如何遵守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基本原理,向学生传授欧洲语言,改变了非洲的书面形式,从而为非洲本土文学打下基础。这一现象反映()A.殖民政府依靠传教士实施统治 B.文化扩张是殖民扩张的有机组成C.非洲文明由此实现了全面改造 D.传教士是非洲社会转型主要推力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A.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经济发展13.1506年9月25日,威尼斯一对青年男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风光无限、贵客如云,新娘饰金戴玉、锦衣华服,装饰奢华的礼堂中摆满了各种珍馐美味,席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助兴,这场婚礼也成了当时奢侈之风的缩影。该婚礼折射出当时的意大利社会A.财富增长人性欲望较为自由 B.工商业资本主义高度繁荣C.率先冲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 D.商业中心的地位坚不可摧14.为了扭转广大农民对大革命的负面认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大革命教育,树立大革命的正面形象。第三共和国教育部长保罗·贝尔强调学校应当“满怀敬意、满怀感恩地”向学童讲授“法国大革命的所有成果”,教育学童“热爱八九年原则”。第三共和国的这种措施是A.为推翻封建王朝作了舆论准备 B.共和政体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C.为共和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D.农民皇权思想逐渐衰退消亡的根本原因15.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无计可施的市民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使更多的人感染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A.动摇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统治 B.加速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C.体现了政府防控瘟疫能力有限 D.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16.1870年明治政府以明清律令为参考,以8-18世纪的日本法律为蓝本,修订成《改订律例》,1875年日本开始大量翻译带有罗马法精神的西方各国法律,并于1880年代颁布了近代民法、商法和刑法,1889年日本经三次宪法会议讨论后颁布了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由此可见()A.日本政治改革态度谨慎带有保守性 B.宪法制订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C.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政治的民主化 D.日本实现立法程序上的“脱亚入欧”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这是不是说是属于每个人的东西呢?法律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对于有私人纠纷的人来说,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至于职街,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这并非由于他的出身,而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功绩,使他获得重要地位。反之,贫穷并不能使一个有才能为国效力的人,因为地位卑微而被埋没。——摘编自(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材料二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权利主体只能是罗马市民。公元212年,卡里卡拉帝授予殖民地臣民市民资格,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外来人都获得罗马市民权之后,才逐渐取消了对罗马市民法主体的限制。罗马法的主体之所以如此狭隘有限,是与罗马早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罗马市民资格的普遍授予不仅使帝国内所有的臣民都成为罗马市民,而且确认了所有人(除奴隶外)在法律上的平等,从而带来了私法权利的统一。——摘编自谭建华《试论罗马法形式主义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主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16—17世纪,在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恩格斯曾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摘编于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法由“王朝国家”迈向统一“民族国家”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的历史依据。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沙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围绕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型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人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作用。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方的中国形象材料一法国传教士对中国的研究直接引发了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正如艾田蒲所说,“对欧洲来说,有中国茶叶、中国园林……神圣的孔子,还有成千上百的影响……”。伏尔泰在其作品里一再重塑中国“开明皇帝”的形象,深刻影响了当时法国对中国的集体想象。中国形象在整个欧洲发生彻底变化与英国马戛尔尼使团出访中国有直接的关系。中国在西方的视野里成为一个愚昧落后、保守顽固、不思变革的形象。到了19世纪,中国人在法国作家笔下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黯淡,被扭曲、被模式化为一个“劣等种族”。—摘编自韩梅《法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材料二自1920年起,一些英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家踏上中国土地,掀起新一轮中国热。他们热衷中国古老的文学艺术、生活方式和道德准则,寻觅与西方现代性相对的快乐达观的人生态度。思想家罗素带着寻找人类精神新希望的理想在中国游历10个月,在他看来,虽然中国的政治经济落后于西方,但文化绝不逊色于任何一个西方发达国家。—摘编自伍辉《西方的中国形象变迁研究》材料三西方的中国形象是西方文化投射的一种关于文化他者的幻象,是西方文化自我审视、自我反思、自我想象的方式。西方有关中国的想象中,有对现实中国的某种认识,但更多的是对西方文化自我认同的隐喻。—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的中国形象”的理解。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这表明()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 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 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史(埃及)。据材料“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可知布托地区出土的抛光的圆锥体,很有可能是通过贸易往来由两河流域被带到地区,也有可能是布托地区的人们学习借鉴了两河流域的制作工艺,但都表明两地区之间存在一定交流,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两者文明的早晚,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排除D项。故选A项。2.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后来,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表明了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受到制约C.表明贵族已丧失制定法律的权力 D.成为后世制定法律制度的重要典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时期(欧洲)。据材料可知,罗马共和国早期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而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说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受到制约,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律解释权的变化,没有体现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排除A项;贵族已丧失制定法律的权力,与材料描述信息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十二铜表法》成为后世制定法律制度的重要典范,排除D项。故选B项。3.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诞生了基督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则材料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基督教的诞生与传播;第二则材料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推动了拉丁文的传播;第三则材料表明东罗马帝国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保存与传播起到过积极作用。三者都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D项正确;材料中的“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帝国起源问题,A项并非是从读书笔记中得出的结论,排除A项;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与读书笔记的“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不符,排除B项;罗马帝国实行君主专制统治,且奴隶主民主政治在材料“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D项。4.雅典城邦的精英阶层没有政治决策权,他们只能通过提出合理政策建议的方式来获得领袖地位,而且每一项政策及建议都必须经过公民群体的讨论和投票决策。据此可知,雅典城邦()A集体议政避免决策失误 B.政治精英控制公民大会C.直接民主方式备受重视 D.社会等级差别逐步消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希腊民主政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大会由城邦全体公民组成,政治精英的政策及建议都要经过公民大会议决,反映出雅典城邦对直接民主方式的重视,C项正确;公民大会集体议政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无法完全避免失误,排除A项;公民大会拥有决策权,并未受制于政治精英,排除B项;雅典城邦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社会等级差别明显,排除D项。故选C项。5.艾因哈德在《查理大帝传》中写道:“凭那份地产,我就可以使某个臣属效忠,而他也会像随便哪个主教或伯爵一样好,或者还要好些。”这表明()A.封建制下的权力具有绝对的专制性 B.封臣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C.封臣与领主之间关系具有契约特征 D.封建领主对封臣具有绝对控制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封君与封臣之间以土地为纽带,形成保护与被保护的契约关系。C项正确;地方封建主具有相对独立性,封君不具有绝对的专制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法律规定,排除B项;中古西欧封建领主对封臣不具有绝对控制性,封臣具有相对独立性,排除D项。故选C项。6.中东北非是多民族聚居区,阿拉伯帝国的征服运动是以伊斯兰教为旗帜的,因而帝国的民族政策大多是通过宗教原则而体现出来的,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统治政策说法正确的是()A.按人口多少设置政区下各级官员 B.对犹太教等异教徒实行歧视政策C.对先进民族文化高度重视的政策 D.苏丹任命穆斯林来担任行省总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统治者对先进民族文化高度重视的政策,从而促进了阿拉伯文化的发展,C项正确;阿拉伯并没有按人口多少设置政区下各级官员,排除A项;阿拉伯信奉的是伊斯兰教,排除B项;最高统治者是哈里发,而不是苏丹,排除D项。故选C项。7.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都是商品的私有者和交易者。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因而吸引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A.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 B.提高了世俗君主的地位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D.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西欧城市中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可知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D项正确;根据材料“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可知庄园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没有体现庄园经济商业化,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没有提高世俗君主的地位,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11——12世纪西欧是封建社会,材料不能说明城市的兴起促进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8.公元1世纪时,在一位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撰写的《红海回航记》中,首次提到了阿克苏姆王国。阿克苏姆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竟被当时的罗马作家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同波斯、罗马和中国并列。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A.展示了希腊化时代的成就 B.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C.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由此可见”,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1世纪的阿克苏姆。据材料“阿克苏姆扼红海通往印度洋的咽喉要冲,雄强富足”,被“誉为世界四大强国之一”,由此可见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而不是“讲希腊语的埃及佚名商人”,另外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不能展示希腊化时代的成就,排除A项;秦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但是材料只体现了阿克苏姆王国的繁荣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但不能体现受益于哪条交通线路,排除C项;阿克苏姆王国位于东非,不能反映出西非文明的兴起,排除D项。故选B项。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 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可以看出这些都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欧洲革命的影响,排除B项;近代科技的产生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C项;价格革命是新航路开辟带来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10.喝茶直接导致了对糖需求量的增加。新航路开辟后不久,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甘蔗。甘蔗种植园像雨后春笋般在这些岛屿上迅速增加。在英属巴巴多斯岛上,这个仅有430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竟有900多个甘蔗种植园。通过西、葡殖民者在美洲的这种经济行为,可以推知()A.西、葡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B.欧洲各地物价的急速上涨C.蔗糖的价格下降日益普遍 D.北美洲涌入大量黑人奴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甘蔗种植园在加勒比海地区广泛发展会促使蔗糖产量增加,导致蔗糖价格下降,C项正确;材料叙述加勒比海地区甘蔗种植园的发展,没有体现西、葡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各地物价急速上涨,排除B项;加勒比海地区属于中美洲,材料没有体现北美洲涌入大量黑人奴隶,排除D项。故选C项。11.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传教士来到非洲,他们经常教学生如何建造较好的房屋,如何改进自己的农业方法,如何遵守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基本原理,向学生传授欧洲语言,改变了非洲的书面形式,从而为非洲本土文学打下基础。这一现象反映()A.殖民政府依靠传教士实施统治 B.文化扩张是殖民扩张的有机组成C.非洲文明由此实现了全面改造 D.传教士是非洲社会转型主要推力【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传教士来到非洲,他们经常教学生如何建造较好的房屋,如何改进自己的农业方法,如何遵守健康和公共卫生的基本原理,向学生传授欧洲语言,改变了非洲的书面形式,从而为非洲本土文学打下基础。”可知传教士在非洲教授房屋建造方法、改进农业、公共卫生健康等,在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社会的发展,但应看到的是传教士活动更多还是为殖民扩张服务,并使殖民者在殖民地拥有长期影响,这是文化扩张的一种表现,B项正确;A项过分夸大传教士在殖民统治中的作用,排除A项;C项实现全面改造太过夸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传教士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社会转型,但非主要推力,排除D项。故选B项。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由此可知()A.人文主义思想已经成为思想界的主流B.近代科学推动了殖民扩张C.新航路开辟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D.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地理大发现和海外开发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新的植物、动物、恒星甚至新的人和新的人类社会相继被发现,所有这些都向传统的观念和假想提出了挑战。”可得出新航路的开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到更多的新的事物,拓宽了人类的研究领域,C项正确;材料没有人文主义的内容,此时人文主义现不是主流,排除A项;近代科学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思想文化的影响,而不是经济方面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3.1506年9月25日,威尼斯一对青年男女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风光无限、贵客如云,新娘饰金戴玉、锦衣华服,装饰奢华的礼堂中摆满了各种珍馐美味,席间还有丰富多彩的歌舞助兴,这场婚礼也成了当时奢侈之风的缩影。该婚礼折射出当时的意大利社会A.财富增长人性欲望较为自由 B.工商业资本主义高度繁荣C.率先冲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 D.商业中心的地位坚不可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娘饰金戴玉、锦衣华服,奢侈之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意大利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文艺复兴的结果,A项正确;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状态,排除B项;C项是宗教改革在德意志地区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并非体现商业的中心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A项。14.为了扭转广大农民对大革命的负面认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大革命教育,树立大革命的正面形象。第三共和国教育部长保罗·贝尔强调学校应当“满怀敬意、满怀感恩地”向学童讲授“法国大革命的所有成果”,教育学童“热爱八九年原则”。第三共和国的这种措施是A.为推翻封建王朝作了舆论准备 B.共和政体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C.为共和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D.农民皇权思想逐渐衰退消亡的根本原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为了扭转广大农民对大革命的负面认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在初等学校大力开展大革命教育,树立大革命的正面形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这种措施来维护统治,B项正确;此时已经是共和制,排除A项;已经确立共和政体,排除C项;未涉及农民皇权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15.1348年,黑死病传遍欧洲,无计可施的市民举行盛大游行,向上帝忏悔,结果使更多的人感染瘟疫,无路可走的人们开始酗酒玩乐、日夜狂欢,用纵情享乐忘记身边的痛苦。这一变化()A.动摇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统治 B.加速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C.体现了政府防控瘟疫能力有限 D.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4世纪后期,欧洲市民面对黑死病的传播,上帝无能为力,人们放弃教会的束缚,开始追求现世的生活。而即将到来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核心内容就是追求现世的生活,尊重人价值,反对神性。因此这一变化加速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B项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统治,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政府的作用,排除C项;1517年德国爆发宗教改革运动,与材料时空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16.1870年明治政府以明清律令为参考,以8-18世纪的日本法律为蓝本,修订成《改订律例》,1875年日本开始大量翻译带有罗马法精神的西方各国法律,并于1880年代颁布了近代民法、商法和刑法,1889年日本经三次宪法会议讨论后颁布了钦定的《大日本帝国宪法》。由此可见()A.日本政治改革态度谨慎带有保守性 B.宪法的制订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进程C.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政治的民主化 D.日本实现立法程序上的“脱亚入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日本宪法的制定经过三次讨论表明日本政府谨慎。《大日本帝国宪法》带有保守色彩,用法律强化了天皇权力,A项正确;日本宪法带有专制色彩,不利于民主化进程,排除B项;经济发展有助于推动政治的民主化进程,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立法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这是不是说是属于每个人的东西呢?法律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对于有私人纠纷的人来说,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至于职街,如果一个人在某一方面优于他人,这并非由于他的出身,而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功绩,使他获得重要地位。反之,贫穷并不能使一个有才能为国效力的人,因为地位卑微而被埋没。——摘编自(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材料二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权利主体只能是罗马市民。公元212年,卡里卡拉帝授予殖民地臣民市民资格,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外来人都获得罗马市民权之后,才逐渐取消了对罗马市民法主体的限制。罗马法的主体之所以如此狭隘有限,是与罗马早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罗马市民资格的普遍授予不仅使帝国内所有的臣民都成为罗马市民,而且确认了所有人(除奴隶外)在法律上的平等,从而带来了私法权利的统一。——摘编自谭建华《试论罗马法形式主义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二,指出罗马法主体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法律至上。(答对任意两点)意义:雅典民主政治促使雅典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2)变化:由罗马公民扩大到整个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原因: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等。(答对任意两点)【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可知,人民主权;根据材料“法律是为所有的人制定的,对于有私人纠纷的人来说,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可知,法律至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轮番而治;权力制约。意义:根据材料“因为诸事不是依少数人意见而定,而是取决于多数人,所以就叫做民主政治”“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而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功绩,使他获得重要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促使雅典国家经济、政治获得了空前的繁荣;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积极影响。(2)变化:根据材料“在罗马共和国早期,权利主体只能是罗马市民”“公元212年,卡里卡拉帝授予殖民地臣民市民资格,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外来人都获得罗马市民权之后,才逐渐取消了对罗马市民法主体的限制”可知,由罗马公民扩大到整个罗马帝国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原因:根据材料“罗马法的主体之所以如此狭隘有限,是与罗马早期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罗马市民资格的普遍授予不仅使帝国内所有的臣民都成为罗马市民,而且确认了所有人(除奴隶外)在法律上的平等,从而带来了私法权利的统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的需要;罗马版图的不断扩大,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帝国皇帝高度重视法律的制定等。18.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16—17世纪,在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恩格斯曾指出:“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摘编于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法由“王朝国家”迈向统一“民族国家”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王权是进步的因素”的历史依据。【答案】(1)因素:①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启蒙思想的传播;③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民族意识日益觉醒;④英法代议民主制的建立,人民主权取代王权。(2)依据:①有利于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②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③推行早期殖民扩张,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④促进了各国民族语言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⑤英法议会君主制和等级君主制出现,为近代代议民主制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因素:据材料“16—17世纪,在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君主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16、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据材料“于是,资产阶级便以全民族的名义展开了对封建专制君主,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和幸福,要用这些新的政治原则和政治观念来构建新的国家——民族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民族意识日益觉醒;聚财“所以,在英法这些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的国家,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较为彻底地摧毁了旧的王朝国家,构建起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法代议民主制的建立,人民主权取代王权。【小问2详解】依据:据材料“16—17世纪,在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结束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国家逐步走向统一;据材料“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督教会对西欧国家的控制,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材料“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日渐羽翼丰满,这个王朝国家再也不能体现、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和要求”并结合所学可知,推行早期殖民扩张,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据材料“中世纪末期,由于王权的加强、较为统一的国家的形成,西欧一些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取得了民族的共同认同”并结合所学可知,促进了各国民族语言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据材料“16—17世纪,在西欧摧毁、瓦解了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英法议会君主制和等级君主制出现,为近代代议民主制奠定了基础。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沙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围绕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型经营的。——摘编自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人及其对中国社会影响问题的研究》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作用。【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任答三点)影响:农作物种类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和流动;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任答三点)(2)影响: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任答两点)(3)作用: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文地理格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破坏了自然生态;传播了各种疾病等。(任答三点)【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根据材料“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可知,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根据材料“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型经营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府政策的推动。影响:根据材料“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可知,农作物种类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外来物种的广泛种植使得时人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粮食产量提高,促进人口增长和流动;粮食产量提高,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根据材料“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型经营的。”可知,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2)影响:根据材料“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