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复习+国学+教案+反思+进度表+课时练+类文阅读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复习+国学+教案+反思+进度表+课时练+类文阅读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复习+国学+教案+反思+进度表+课时练+类文阅读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复习+国学+教案+反思+进度表+课时练+类文阅读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复习+国学+教案+反思+进度表+课时练+类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提升练习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与字形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垂空(嵌在口哨桂饼

A.♦w6n)♦(qidn)R・(shdo)♦(gSo)

C.浸(qTn)泡便宜(yi>D.3cSS(mu)韵(yOn)味

♦・・♦

2.用“—”画出搭配恰当的词语.

|,巧的(诗歌舞吧仔细(分解分辨辩解)

|悠然地(忘却站立设计)||

欣富(食品桂花感情)

3,给下面句中的”沐浴“选择合适的解释.

沐浴:①洗澡.②比喻受润泽.③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悔杂花.每棵树,每根草都沐浴在阳光里.(

1•♦)

(2)他们日申在青春的欢乐里.()

()在炎热的夏季.他每天都用冷水沐浴.()

3♦・

4.用“意思”的不同含义分别崎话.

A.(语言文字等的意义;思想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情趣;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练习.

例:它(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懒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

上.使人一见就生爱其之心.你们看它镂喽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r•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

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下列与这句话运用手法相同的是().(多选)

A.(白臂)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Fl档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

瞥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r一些,而且太不多常r

B.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枸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

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r

c.白天,它(小珍珠鸟)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人暮.它就在父班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

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2)上述例句与所选句子都运用r的手法•这种叮法的好处是

6.下列诗句与••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意思相似的一项是C

儿举头里明月.低头思故乡R露从今夜臼.月是故乡明

C.盛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什白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二、课本回顾。

1.按课文内容填空.

(D《白鹭》一文的作者认为白镀最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地山的父亲对孩子们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广桂花雨”指的是.

(4)珍珠鸟对作者的情感变化是64.

2.根据枳梁内容填空.

(D在清水田里.时有站着.整个的田便成T

(2)垂缕饮清鬻.,.非是脩秋风.

三、交流广播站。

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五(D班开展「制定班级公约的活

动.大家针劝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的情况.纷纷发弄.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请你也参

与进来,提出白己合理化的建议.

四、综合学习。

《中国汉字听笃大会》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类原创节口.••书写的文明传承.民族的未

雨绸缪”是本节目的宣传语.

1.”未雨渊然”的本义是趁着天还没右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做好准备I:作.

请结合节目宣传语.谈谈你对民族的“未雨绸缪”的理解.

2.一提第忘字'•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针对此现状,请你提出一条让人们热爱汉字

并正确使用汉字的宣传广告语.(要求:必须使用一种修辞£法)

第一单元提升练习

一、1.B

2.诗分辨站立桂花

3.⑴②(2)③⑶①

4.这句诗的意思是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大家都觉得这部电影很有意思。

5.(1)AB(2)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形象更加鲜明,

感觉更加强烈。

6.B

二、1.(1)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摇桂花时,桂花纷纷落下来,像下雨一样

(4)害怕亲近信赖

2.⑴一只两只白鹭钓鱼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

(2)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

三、示例:针对班里的情况,我认为有两条非常重要:一是课前准备

好学习用品,上课铃响教室保持安静,专心听讲,大胆举手发言;二

是坚持锻炼身体,认真做好早操、课间操和眼保健操,积极参加有

意义的活动。

四、1.现在人们并不怎么重视汉字的书写,而是用电子设备来代替,

使人们对汉字逐渐“陌生化”。汉字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华,汉字历

史悠久,它承载着中华儿女的心血,无论身在何时,我们都不能遗

忘汉字,我们要时时书写,汉字就是我们的灵魂啊!汉字的传承尤

为重要。

2.示例:重视汉字书写,传承汉字文化!

时单元小结

一、字词盘点

1.字

⑴涯读的字

嫌(xidn)喙(hui)嗜(shi)澄(chdng)

榨(zhG)矮(di)蔓(mdn)睑(jidn)眸(m6u)

⑵摩耳的字

鹤:不要写得太宽,左边部分不要少横。

嫌:注意左右穿插,右部是“兼二

浇:右边是“尧”,右上角没有点。

慕:下面不是“水”,不要忘记最后一点。

缠:右部较紧凑,起笔是点。

茶:下部中“屋',是竖钩,不是竖。

⑹冬苜字

(c/iGng(清澄)…j/c6ng(空地)

(deng(澄清)[kong(夜空)

/(piS(便宜)新鲜)1W(挨近)

便^鲜,挨〈

山。九(方便)鲜见)(di(挨打)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精巧色素配合身段生硬寻常常见

忘却流线型结构青色清晨安稳

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散文诗播种

浇水收获食品吩咐天色好处榨油

爱慕成熟体面

近义可

精巧〜适宜〜生硬~

寻常~'『常忘却~设计~策划

安稳~安详嗜好〜爱好望哨~放哨

可惜~惋惜开辟~开拓居然~然

吩咐~嘱咐便宜~低廉爱慕~

盛开~怒放姿态~姿势寻找〜

担心~完整~完好尤其~

温暖~暧和茂盛~繁茂熟悉~熟识

索性~干脆淘气~调皮信赖~信任

皿反义词

精巧一相笨生硬一自然寻常一特殊

女布言f或许f便宜->*昂贵

爱慕f厌恶希望一喜欢fl寸厌

盛开一提前一推迟完整f残缺

成熟一稚嫩仔细f舒适f难受

温暖一自在f拘束淘气一

熟悉一对生伤害一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指指点点

类似的词语:拖拖拉拉吞吞吐吐哭哭啼啼

②ABAC式词语:飞来飞去蹦来蹦去

类似的词语:谢天谢地亦步亦趋又哭又闹

③表示神情的成语:神气十足

类似的词语:神采奕奕炯炯有神大惊失色

④量词:一只白鹭一幅画面一首散文诗一种鸟

一盆吊兰一团绿蔓

⑤动词:站着钓鱼埋在地里挂在枝头上伸出脑袋

盖在鸟笼上躲进丛林趴在肩头

⑥修饰词:精巧的诗粉红的朱鹭鲜红嫩绿的果实

桂花的香气舒适又温暖的巢跳动的小红爪子细腻的

绒毛美好的境界

⑦与鸟有关的四字词语

鸟语花香笨鸟先飞惊弓之鸟鸟尽弓藏百鸟朝

凤展翅高飞

二、佳句积累

1.比喻句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

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

这句话把白鹭站在水田里钓鱼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画面,

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当

下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2)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

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

个蓬松的球儿。

这句话把珍珠鸟背上的白点比作珍珠,把它的身子比

作蓬松的球儿,突出了珍珠鸟的体形特点。

(3)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这里把白鹭比作诗、散文诗,突出了白鹭蕴含着的内在

美。

2.拟人句

(1)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鹭站着时的样子说成是

在望哨,写出了白鹭站着时的情景。

(2)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

在做梦?

这句话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珍珠鸟睡着时

的情态。

3.夸张句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句话的“香飘十里”是夸张写法,写出了桂花的芳香。

4.含义深刻的句子

(1)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

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

的朴实无华。

(2)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

处的人。

这句话揭示了文章主题,说明了做人要做对他人有益的

人,不能做只讲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是文章的总结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说明了

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彼此和谐的美好世界。

三、考试热点

1.《白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考试中常考查对

课文的背诵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落花生》一课常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要求写出

“花生”所蕴含的独特品质。

3.《桂花雨》一课一般从两个方面考查:(1)这篇课文中

讲了带给作者美好回忆的哪几件事?(2)对“这里的桂花再香,

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理解。

4.《珍珠鸟》一课常考查对全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如:

课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篇文章的主旨?

考试点睛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是考试中的一个常考考点,常见的

考查形式:(1)写出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2)选择对下面

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

小窍门

\窍门1.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

.<•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

卜弗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

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

中>或者是原句,或者稍微变通一下

即可.

小窍门

2.一般说来,需要我们去理解

的句子,多数时候是针对全文说的,

这就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

中心,以对全文的理解作为理解句

子的基础.所以通览全文,把握中

心,整体领悟,是正确解答这类题的

关使.

如,写出下面这句话的含义“所以

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

有用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

了父亲这句话的意思,这是父亲对孩

子们的希望,他希望孩子们做有用之

人,而不是华而不实的那种人.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郭沫若《银杏》

推荐理由:《银杏》是一首散文诗。作者用银杏来比喻

中华民族内在的生命力,突出了中华民族的端直、蓬勃、坚

定、庄重,嶙峋而洒脱,以及刚正、坚强、谦虚、无私、勇敢

的,超乎一般的高尚美德;鼓舞了当时的人们能勇敢加入抗

日战争中来,英勇地与敌人抗争。

阅读方法:这是一篇激励人们热爱祖国、勇敢抗战的散

文,朗读时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论语

(―)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我是小助手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

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

文化典籍。

时习:“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说:音yu6,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

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愠:音yiin,恼怒,怨恨。

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

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

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鲜:少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

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

的君子吗?”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是。

2.“说”的读音是:。

3.你知道的古代启蒙读物都有哪些呢?

弘扬传统文化

贾逵隔篱偷学

东汉时期,有一位著名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名叫贾逵,十五岁时就成了名

闻乡里的小先生,向他求教的人络绎不绝。

贾逵从小就聪颖过人。他父亲早逝,母亲既要操持家务,又要为别人缝补浆

洗来维持一家的生活,没有时间照料他。幸运的是,贾逵有一个贤惠的姐姐,经

常给他讲古人勤奋好学的故事。那时贾逵才四岁,他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

听姐姐讲故事,听完一个故事,又缠着姐姐再讲一个。可是,姐姐哪有那么多的

故事给他讲呢?

有一天,姐姐正带着贾逵玩耍,忽然听到对面学堂里的老先生正在给学生们

讲课,正好讲的是上次没给弟弟讲完的那个故事。姐姐灵机一动,带着贾逵悄悄

来到学堂旁边,听老先生讲故事。学堂外边有道篱笆墙,贾逵个子小,姐姐就抱

着他,站在篱笆墙外听。以后,每到上课时间,姐姐就抱着贾逵站在篱笆墙外,

悄悄地听老先生讲课。慢慢地,贾逵长大了,姐姐抱不动他了,他就拿着板凳站

在上面听,不管刮风下雨,从不间断。夏天,烈日炎炎,他顶着酷暑听讲,热得

汗水直流;冬天,大雪纷飞,他冒着严寒学习,冻得手脚麻木。姐姐心疼他,几

次要拉他回家休息一下,他却说什么也不肯,坚持把课听完才肯罢休。

就这样,通过几年坚持不懈地听课学习,贾逵到十多岁的时候,已经学到了

很多的知识,加上他平时刻苦阅读,广泛涉猎许多名篇名著,比如《左传》、《四

书》、《五经》等,已经达到了能够熟练背诵的程度。

(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我是小助手

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北辰:北极星。

所:处所,位置。

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蔽:概括的意思。

思无邪: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纯正。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

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J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对施政的观点为:。

2.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怎么确定呢?

3.你学习过诗经中的诗句呢?你能说一说你了解的《诗经》吗?

弘扬传统文化

陈平忍辱读书

陈平是汉朝初年的著名政治家,喜好道家学说,他和萧何,韩信等人一起协

助刘邦创立了汉家王朝,历任三朝宰相,主持清除了擅权乱政的皇后家族的势力,

为稳定汉朝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

陈平自幼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学有所成,闭门读书,但是,他却有

一位自私蛮横的大嫂,经常刁难羞辱他,还烧掉了他阅读的书简。为了消弭兄嫂

的矛盾,陈平面对嫂子的羞辱,一直隐忍不发,但是大嫂变本加厉的刁难,终于

让陈平忍无可忍,他离家出走,想要浪迹天涯,最终还是被哥哥追回。陈平回来

后不计前嫌,阻止了哥哥休掉嫂子,在当地传为美谈。为了报答兄长的厚恩,他

更加发愤苦读。后来又有饱学老者听闻此事,特意前来免费收徒授课。陈平学成

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三)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

戚。”

我是小助手

则:就要。

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

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

能运用乐呢?”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

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

如内心真正哀伤。”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说实行礼、乐的基础是。

2.找出文中两句反问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改成陈述句。

3.孔子说的礼之本是什么?

4.你是如何理解“礼”呢?你认为现在“礼”和孔子说的有没有什么区别?

弘扬传统文化

乘长风破万里浪

南朝时,宋国有个名将叫宗毒。他从小就有胆量,少年时就练了一身武艺,

既有见识又勇敢。他哥哥宗泌结婚那天,半夜里,有十几个强盗趁贺客刚散之机,

突然来打劫。宗总毫不畏惧,挺身而起,击退了强盗。

有一次,他叔叔宗炳问他:“宗意,你长大后准备怎么样?请说说你的志愿。

〃宗强应声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他叔叔听了这句极有气魄的壮语,很是

高兴,满意地赞许说:“好孩子,志向远大的人,正应如此!”

宗强长大后,当过振武将军、豫州刺史、雍州刺史等官职,曾率军远征南方

的林邑国,大获全胜,建立了功业。

他少年时所讲的''乘长风破万里浪”这句话,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为少年

的远大志向,成为激励人们立志奋进的不朽名言。

(四)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

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

之好有反拈,管氏亦有反拈。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我是小助手

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

摄:兼任。

树塞门:树,树立。塞门,在大门口筑的一道短墙,以别内外,相当于屏风、

照壁等。

反拈:站,音didno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

土台。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管仲这个人的器量真是狭小呀!”有人说:“管仲节俭吗?”孔子

说:“他有三处豪华的藏金府库,他家里的管事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谈

得上节俭呢?”那人又问:“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回答:“国君大门口设立照

壁,管仲在大门口也设立照壁。国君同别国国君举行会见时在堂上有放空酒杯的

设备,管仲也有这样的设备。如果说管仲知礼,那么还有谁不知礼呢?”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批评管仲器量小的论据是:。

2.你认为孔子的观点对吗?

3.你了解管仲吗?说一说你了解管仲,结合自己的理解评价一下管仲。

弘扬传统文化

管鲍之交

管仲和鲍叔牙从小就是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真诚相待。长大以后,他们

一同去齐国谋生。当时齐国的国君齐襄王有两个弟弟,一个是公子纠,一个是公

子小白。说来真巧,管仲和鲍叔牙分别当了他们两人的老师。齐国发生内乱,齐

襄王被杀死,谁来当新国君呢?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便争起来。结果公子小白当了

国君,他就是齐桓公。

为了治理好国家,齐桓公问鲍叔牙有什么高见。鲍叔牙说:“您需要一个才

智过人的贤人来帮助。”齐桓公说:“难道还有比您更能干的人吗?”鲍叔牙肯定

地说:“有,就是管仲。”“管仲?!”提起管仲,齐桓公便咬牙切齿,原来在公子

纠与公子小白争王位的时候,为保公子纠做国君,有一次,管仲躲在树林中向公

子小白暗射了一箭,幸好射在衣带的铜钩上才没受伤,所以结下了一箭之仇。鲍

叔牙说:“管仲的才能超过我十倍,您要是不记前仇,真心实意请他来,不但能

治理好国家,恐怕其它各国也得听您指挥呢!他说服了齐桓公,设法把管仲请来。

管仲见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非常信任他,就决定帮助齐桓公治理国家了。

管仲在齐桓公支持下,对齐国进行了一番改革。几年时间,齐国就富强起来,

此时为了让管仲充分发挥才能智慧,鲍叔牙却谢绝挽留,悄悄地离开了齐桓公和

管仲。他的为人令大家钦佩,管仲说:“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后来人们常用

“管鲍之交”“管鲍遗风”来称赞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

(五)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

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

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

矣,我未之见也

我是小助手

恶:嫌弃,厌恶。

颠沛:无家可归,不断漂泊,居无定所。形容生活艰难,带有可怜、怜悯之

-i*r.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就

不会去享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

会摆脱的。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背

离仁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

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

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

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

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考考你的智慧

L“人之所恶也”中的''恶”的读音是O

2.本段给出的君子的衡量标准是。

2.我们对待富贵与贫困的正确态度是o

3.说一说你对“仁”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范仲淹“断命画粥”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

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

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

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

诉了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

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

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

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

毫未动,已经变坏了。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

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

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

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

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范仲淹正是凭着“断命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最后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六)

国学经典再现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

之文也。”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日:“再,斯可矣。”

我是小助手

敏:敏捷、勤勉。

再:第二次。

斯:就。

我是小翻译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

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了,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考考你的智慧

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的原因是o

2.我们做事的时候要不要学习季文子的做法?

3.孔文子有什么品质让我们学习?

4.请以“三思而后行”为谜底,出一个灯谜。

弘扬传统文化

岑文本的忧惧

岑文本踏进仕途不久,就以自己杰出的才华和品行被封为中书令(唐代为天

子制订诏书、起草政令的高级官员),他回到家里,脸上显出忧愁的神色。母亲

感到奇怪,问他为何如此?他说:“我没有什么功勋,也不是皇上的旧臣,不恰

当地蒙受这样的恩宠荣耀,职位虽然高,但是责任也很重大,这就是我忧愁、恐

惧的原因。”

亲朋好友来向他庆贺,他总是说:“如今我只接受慰问,不接受庆贺,因为

我无功而被封如此高官,无德而享如此荣誉,实在惭愧!“又有人劝他经营产业,

岑文本叹息道:“我本是南方一个平民,步行进入关中。往昔我的愿望,不过是

当到秘书郎或一个县令罢了,如今我受到这样高的荣耀,令人恐惧的地方已经够

多了,怎可再谈添置产业的事呢?”后来,岑文本果然成了忧国爱民的大臣,深受

老百姓的敬爱。

(七)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我是小助手

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方:一定的地方。

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一定的

地方。”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考考你的智慧

L“方”的解释为。

2.我们要以来约束自己。

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说明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在乎的也越来越少,但是如果失去约束,社会就

会失去秩序,道德与法律,都是我们的行为准则,结合实际,谈谈这两种力量对

人类行为约束的侧重点。

弘扬传统文化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的时候,父亲让他在田填上放牛,他偷偷地进入学

校听学生们读书。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在脑子里。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

忘记了。有人牵着王冕家的牛,来王冕家,责怪无人看管的牛践踏了他家的田地,

王冕的父亲大怒,用鞭子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让像以前一样。他的母亲说:

“这孩子对读书如此入迷,为什么不让他去做呢?”王冕因此离开家,紧挨着一

座寺庙住下来。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出住处,坐在庙内佛像的膝盖上,手里

拿着书就依靠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都是土质

的偶像,狰狞凶恶,很是可怕。王冕是小孩子,却面不在乎像没有看见似的。

安阳的韩性听说后,感到十分惊讶,将他收作学生,学成了博学多通的儒生.

(八)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我是小助手

箪:音dd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乐:乐于学。

孟之反:名侧,鲁国大夫。

伐:夸耀。

奔:败走。

殿:殿后,在全军最后作掩护。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

么高尚啊!

孔子说:“孟之反不喜欢夸耀自己。败退的时候,他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快

进城门的时候,他鞭打着自己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得不快。

考考你的智慧

1.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食一()饮

2.颜回有什么优秀品质?

3.你如果见到孟之反,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呢?

弘扬传统文化

宣子赠饭

鲁宣公二年,宣子在首阳山(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打猎,住在翳桑。他看

见一人非常饥饿,就去询问他的病情。那人说:“我已经三天没吃东西了。”宣子

就将食物送给他吃,可他却留下一半。宣子问他为什么,他说:“我离家已三年

了,不知道家中老母是否还活着。现在离家很近,请让我把留下的食物送给她。”

宣子让他把食物吃完,另外又为他准备了一篮饭和肉。后来,灵辄做了晋灵公的

武士。一次,灵公想杀宣子,灵辄在搏杀中反过来抵挡晋灵公的手下,使宣子得

以脱险。宣子问他为何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就是在翳桑的那个饿汉。”宣子再

问他的姓名和家居时,他不告而退。这个知恩图报的故事后来成为典故,杜甫在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就引用了它: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

(九)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工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我是小助手

识:音zhi,记住的意思。

诲: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徙:音Xi,迁移。此处指靠近义、做到义。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

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o”

考考你的智慧

1.“默而识之”中“识”的读音是O

2.孔子喜欢做的事是。

3.孔子忧的事情是。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学习的名言?写出来吧。

弘扬传统文化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

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他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他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

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他聚精

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他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他

吃,他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他的夫人。

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

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

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

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

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

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

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十)

国学经典再现

子曰:“不愤不启,不俳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

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

谋而成者也。”

我是小助手

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

俳:音fm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

隅:音yu,角落。

舍之则藏:舍,舍弃,不用。藏,隐藏。

夫:语气词,相当于“吧二

三军:是当时大国所有的军队,每军约一万二千五百人。

与:在一起的意思。

暴虎:空拳赤手与老虎进行搏斗。

冯河:无船而徒步过河。

临事不惧:惧是谨慎、警惕的意思。遇到事情便格外小心谨慎。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

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

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

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师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

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

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

完成任务的人。”

考考你的智慧

1.在“不愤不启,不俳不发”这句藏着两个词,对我们的学习很有帮助,是:

()()

2.从“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可以想到成语

3.孔子领兵打仗会和什么样的人合作?

4.平日里你的老师是怎样教学的呢?学过这段之后你想和老师说点什么呢?

弘扬传统文化

范缜一一卖论取官我不为

南朝的时候佛教盛行,齐国的竟陵王萧子良和后来梁国的武帝萧衍,都带头

宣传佛教,萧子良亲自给僧众送饭送水,萧衍称帝后,也宣布只有佛教才是正道,

要求王公百官全都信佛。他们都妄图用佛教迷信来麻醉人民,维持其统治地位。

当时,有个名叫范缜(约450-515)的人,是位有名的无神论思想家。他坚决反对

佛教迷信,亲自写了《神灭论》一书,宣传唯物论的道理,把形体比作刀刃,把

精神比作刀刃的锋利,以此来说明精神不能离开形体。他还揭露佛教迷信是虚妄

不实的,佛教宣扬的〃天堂”、〃地狱〃,都是为了愚弄百姓。

《神灭论》问世后,在思想界引起不小震动,急坏了竟陵王萧子良。于是,

他找来了全国最有名的和尚,以及他手下能说会道的宾客,当面和范缜辩论。他

们向范缜提出了许多责难,都被范缜不慌不忙地一一反驳回去了。辩论进行了好

长时间,那些和尚和宾客们始终没有找出一条象样的理由来证明真有鬼神存在,

反倒一个个被范缜驳得哑口无言,前来观看辩论的人越来越佩服范缜,认为范缜

讲得是对的。

公开辩论难不倒范缜,萧子良便派了一个名叫王融的人到范缜家里,

企图私下收买他。王融对范缜说:“您坚持神不存在的理论,是

和名教相违背的。您的才干如此超人,若是不这样固执,是不愁做到中书郎这样

的大官的。“听到企图以高官厚禄收买他,范缜不由得哈哈大笑,说:“如果我

卖论取官的话,恐怕早已做了更大的官了,何止区区一个中书郎呢!但是,人各

有志,不能勉强,卖论取官我不为!”王融见范缜说得如此决断,只好灰溜溜地

告辞而去了。

后来,萧衍做了皇帝,想继续用高压手段压服范缜,但不论他采用什么手段,

范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无神论主涨。

(•1^一)

国学经典再现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太宰问于子贡日:“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日:“固天纵之将圣,

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

不多也。”

我是小助手

意:同臆,猜想、猜疑。

必:必定。

固:固执己见。

我:这里指自私之心。

太宰:官名,掌握国君宫廷事务。这里的太宰,有人说是吴国的太宰伯,但

不能确认。

纵:让,使,不加限量。

鄙事:卑贱的事情。

我是小翻译

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

之举,没有自私之心。

太宰问子贡说:“孔夫子是位圣人吧?为什么这样多才多艺呢?”子贡说:

“这本是上天让他成为圣人,而且使他多才多艺。”孔子听到后说:“太宰怎么会

了解我呢?我因为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君子会有这么多的

技艺吗?不会多的。”

考考你的智慧

1.孔子杜绝的四种弊病是O

2.孔子多才多艺的原因是()

A.因为他杜绝了四种弊病

B.因为上天想让他多才多艺

C.圣人必须要多才多艺

D.因为他少年时地位低贱,所以会许多卑贱的技艺。

3.这段话对我们以后的做人做事有什么启迪呢?

弘扬传统文化

袁聿修避嫌却礼品

南北朝时期,北齐人袁聿修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他当了十年尚书郎,从未

接受过别人的馈赠,被人们称为''清郎有一年,袁聿修奉命去各地巡视,经过

兖州时,他的一位朋友在那里当刺史,硬要送一些白绸子给他留作纪念。袁聿修

说啥也不接受。为了说服老朋友,他特地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辞谢信。信中说:

“今天我路过这里,非比寻常。这次我是奉命出来巡视民情、考察官吏的,你虽

是我的好朋友,但礼物却无论如何不能收。这正象一个人路过瓜田和李树下一样,

倘若在瓜田提鞋,在李树下整冠,就有偷瓜摘李的嫌疑,希望你能理解我的心情。

袁聿修的朋友读了信,深为感动,便不再坚持给他白绸子做纪念品了。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是旧社会许多知识分子遵循的避免嫌疑的格

言,这一要求在许多情形下有它的积极意义,但人们是否必须以“不入嫌疑间”

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大可怀疑的。生活中常有人因避嫌而不能坚持正义的,

常有人不避嫌而秉公执法、为民除害的,也常有人借不避嫌营私舞弊?中饱私囊

的,看来〃不入嫌疑间”并不能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但是,象袁聿修那样的

做法却是早已为人们肯定和褒扬的。

(十二)

国学经典再现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艘,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簧,进,吾

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我是小助手

簧:音kui,土筐。

三军:12500人为一军,三军包括大国所有的军队。此处言其多。

匹夫:平民百姓,主要指男子。

我是小翻译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

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

要前进的。”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师;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

强迫改变的。”

考考你的智慧

1.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们会想到朱自清的散文o

2.“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o

3.从第二段话我们受到什么启发?

弘扬传统文化

陶潜一一不为五斗米折腰

晋安帝义熙二年(公元406年),四十一岁的大诗人陶潜在彭泽县(今江西湖

口县东)当知县,一个月领五斗米的官俸,腊月将尽的一天下午,陶潜办完公事,

换上便衣,回到内衙翻看过去的诗作。突然,一名小吏从外面闯进来禀报:“

九江李太守派督邮张大人来县巡察,请老爷赶快更衣迎接。〃

“哪个张大人?为什么非要穿官服不可呢?”刚来彭泽县不到三个月的陶县令

不解地问道。小吏解释说:"那督邮张大人是我县富豪,一向讲究排场,眼下又

是李太守的亲信,在礼仪上要是稍有不周,恐怕对老爷的前程不利。〃

生性耿介的陶潜本来已十分痛恨官场黑暗,想离开这个肮脏之地。现在听说

这个督邮就是本县的富豪,靠精于吹牛拍马得到太守宠爱,竟然也成了自己的上

司,还要叫自己去隆重迎接他。想到这些,陶潜不禁长叹一声,愤然说道:”

我不能为五斗米的薪俸,去向一个低能无知的小儿弯腰行礼!〃说罢,便取出知县

的印信交给小吏,说;〃你把它交给督邮转呈太守,就说我陶潜告病还乡,不当

这个知县了。”然后收拾行装,昂然归隐而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格言,就这

样流传下来了。

(十三)

国学经典再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髓而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

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

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我是小助手

脍:音kudi,切细的鱼、肉。

髓:音yi,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露:音Gi,变味了。

馁:音nd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饪:烹调制作饭菜。

不时:应时,时鲜。

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气:同“饰”,音xi,即粮食。

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脯:音fU,熟肉干。

我是小翻译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

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

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

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

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考考你的智慧

1.“食髓而熊”中的“髓”读音是,文中的意思是。

2.(多选)从文中可以得出,我们应该适量的吃()o

A.佐料B.酒C.茶

D.肉E.米F.姜

3.你觉得选文中那么多的“不食”有没有道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指导

意义?

弘扬传统文化

庾信—披裘负薪

庾信是南北朝时期享有盛名的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