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情”,走进诗人内心--统编教材五下第八课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围绕“责任”主题,本单元第一课由《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首古诗组成。第一课时安排《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首古诗的教学。《从军行》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通过对边塞战事场景的描绘,表现了戍边战士的崇高精神。《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写了在秋日黎明时分走出篱门,想到北方中原地区尚为金人所统治,心中无限感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的基础上,重在引导学生正确体会人物的感情、心理活动及其变化。在这两首古诗中,可以抓住“孤城遥望玉门关”的“遥望”,“南望王师又一年”的“南望”,又可以通过想象诗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结合课后练习,可以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诗句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意;可以适当补充有关地名和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古诗;结合朗读想象画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进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二、教学目标
(一)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借助关键词并想象诗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三)积累爱国古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三、教学过程(一)导语引入,初知主题1.单元导读,了解主题。(出示单元导语:“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过渡。本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清代政治家、思想家林则徐的这句名言,是人们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要学习《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共同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板书课题:古诗三首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解读课题,了解诗人1.解读诗题,猜测诗意。通过题目,你能猜猜这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吗?预设:《从军行》,根据语文书中的注释,它的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写诗人在秋天黎明时出门迎凉的感想。2.小结学法。我们借助题目可以预测古诗的内容,这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3.交流资料,了解诗人。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诗人资料,教师相机补充。(三)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重点指导读准“从军行”“终不还”“五千仞”。2.教师范读,读出节奏。3.同桌合作,读懂诗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致了解诗意,同桌互相交流学习。(四)聚焦“景”,想象边塞画面提取地点。诗句中写到了哪几个地名呢?请你圈画出来。(课件出示)(出示画面)相机补充。“青海”指的是青海湖,“雪山”指的是祁连雪山。寻找共性。(1)结合图片,想象画面。发挥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2)拓展诗句,比较发现。请你再读读这些边塞诗中写景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王昌龄《出塞》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一王昌龄《从军行》预设:边塞诗中描写的景物,通常远离故乡,十分荒凉,给人孤寂哀怨之感……(3)小结学法。同一题材的古诗常有许多共同点,如这些边塞诗中,经常出现孤城、黄沙、雪山等景物,内容上或写边塞风光,或写战争惨烈,或抒发报国豪情、表达思乡之情等。同学们可以根据之前所学的同题材古诗,进行猜测和联想。4.指导朗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现孤寂之感。(四)聚焦“情”,走进诗人内心1.朗读诗句,初探情感。诗人是怎样描写戍边战士的生活的呢?请你自己读读第三、四句。2.全班交流,相机释疑。重点解决“穿金甲”“楼兰”等意思。3.抓关键词,自读感悟。(1)抓关键词,说感受。请你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具体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并做好批注。预设:“黄沙”写出了当时环境恶劣;“百战”说明战事频繁;“穿金甲”说明战争惨烈,战斗艰苦,战争时间之长;“终不还”表现了战士们报国的决心十分坚定。(2)指导朗读。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读一读这两句。4.想象画面,深入内心。(1)发挥想象,描绘画面。请你再读读这两句诗,边读边想象将士们的动作、语言、神态,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听到了哪些声音。预设:看到漫天的黄沙飞舞,看到战士们的铠甲都磨穿了;听到刀剑的撞击声,震天动地的呐喊声等。(2)指导朗读。将士们誓死保卫祖国的决心让人感动、让人感叹,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将士们的敬佩之情。(3)角色代入,走进内心。将士们常年征战在外,如果此时登上孤城遥望,他们最想望见的是什么?5.小结学法:我们刚才通过抓住关键词和想象将士们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到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以及内心细腻的思乡之情。(板书:动作、语言、神态、心理)6.指导朗读。(五)学法迁移,小组探究1.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抓关键词想象画面,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法,体会到诗人的内心情感一-现在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2.小组合作,聚焦写景诗句。(1)自主完成学习单一。(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小结。重点交流“三万里”“五千仞”“摩天”“人”“上”等词。(3)指导朗读。①看到祖国这样的大好河山,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带着感受读。②如果这样的大好河山不知何时才能重新回到祖国,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呢?(4)了解创作背景。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中原。陆游作此诗时,中原已沦陷六十多年。他盼望祖国能够尽快收复山河,实现统一。3.小组合作,聚焦抒情诗句。(1)自主完成学习单。(2)小组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小结。重点交流“泪尽”“南望”“又一年”等词。(3)指导朗读。陆游在这样的希望和失望中等着、盼着,他相信,终有一天,他能盼来南宋北伐的军队。请带着这种复杂的情感,读一读这两句诗。4.比较阅读,升华情感。(1)过渡。同学们,陆游终其一生,一直期盼着祖国早日实现统一,但直到他八十五岁一病不起时,仍然没有达成心愿,于是他在临终之际,留下了遗嘱《示儿》。(2)比较学习,拓展视野。出示《示儿》。请你自己读一读,比较两首诗,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3)小结:同学们,品读诗人一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诗人内心的爱国之情。(板书:爱国之情)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法语语言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科技大学《户外营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应用统计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管理会计案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中级阿拉伯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水力机械结构优化考核试卷
- 文具批发商的市场动态监测与市场预测考核试卷
- 油气仓储国际合作与交流考核试卷
- 卫生用品客户体验优化考核试卷
- 玩具企业的品牌推广与市场拓展考核试卷
- 华为绿色运营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 2024年辅警招聘考试试题库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
- 电缆敷设施工技术经验分享与案例分析重难点施工技术分享与讨论
- (2024年)《蛙泳》说课稿
- 内镜中心护士长如何管理
- 教学方法导论教师培训课件
- TCALC 003-2023 手术室患者人文关怀管理规范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 课件 第4-6章 网络传播形式之短视频传播、网络传播中的群体互动、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
- 老年痴呆的护理课件
- 中药热奄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 2024年企业战略与决策培训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