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保行业废气治理监测系统设计方案TOC\o"1-2"\h\u126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 3306701.1废气治理现状分析 327551.2环保行业政策与法规要求 4218611.3废气治理监测系统设计意义 424691第2章废气治理监测系统需求分析 4240922.1监测对象与目标 4106472.1.1有组织排放废气 4222602.1.2无组织排放废气 5184002.1.3环境空气 5206782.2监测指标与标准 538452.2.1监测指标 5178282.2.2监测标准 564352.3系统功能需求 556992.3.1实时数据监测 5243152.3.2数据传输与存储 540232.3.3异常报警与预警 5151732.3.4数据分析与展示 692232.3.5设备管理 6310872.3.6用户权限与安全 652162.3.7远程控制与维护 621376第3章废气治理技术路线 65033.1废气治理技术概述 681893.2废气处理方法选择 6171093.3废气处理设备选型 714334第4章监测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75454.1设计原则 778904.1.1科学性原则 7121984.1.2系统性原则 7327404.1.3实用性原则 783624.1.4可扩展性原则 7319444.1.5安全性原则 851974.2设计目标 8216474.2.1实现废气的实时监测 881994.2.2提高废气治理效率 8304184.2.3保障环境安全 8279104.2.4满足国家法规要求 8266534.3系统架构设计 8136804.3.1分布式架构 8190994.3.2模块化设计 8104654.3.3集成化控制 8136164.3.4网络化传输 822930第5章废气采样与预处理系统设计 952265.1采样点设置 982135.1.1采样点选取原则 9276305.1.2采样点位置 944855.1.3采样点数量 9174815.2采样系统设计 9175595.2.1采样系统组成 9123655.2.2采样泵选型 9174055.2.3采样管及采样探头设计 9282625.2.4采样系统自动化 9166195.3预处理设备选型及设计 934695.3.1预处理设备作用 9283565.3.2预处理设备选型 10314175.3.3预处理设备设计 10310355.3.4预处理设备组合 1017158第6章废气成分分析系统设计 10205846.1分析方法选择 10306956.1.1离线分析 1088706.1.2在线分析 10200036.2分析仪器选型 10230896.2.1离线分析仪器 1154796.2.2在线分析仪器 11258186.3分析系统设计 11219356.3.1系统构成 11323416.3.2采样系统设计 1122756.3.3预处理系统设计 11148216.3.4分析仪器安装与调试 11231196.3.5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 1111887第7章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 11253137.1数据采集与处理 11727.1.1采集系统概述 11205607.1.2采集硬件设计 1277267.1.3数据处理 1257947.2通信协议设计 12295177.2.1通信协议概述 1216997.2.2协议结构 1277547.2.3协议设计要点 12146667.3传输设备选型 12321557.3.1传输设备概述 12325507.3.2选型原则 1391497.3.3设备选型 1315426第8章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1366648.1软件功能模块划分 1372068.1.1数据采集模块 13202718.1.2数据存储模块 1399478.1.3数据传输模块 13139988.1.4报警与预警模块 13182098.1.5系统管理模块 1322268.2数据处理与分析 1449168.2.1数据预处理 14200338.2.2数据分析 14299048.3用户界面设计 149438.3.1主界面 14292778.3.2数据查询界面 14111688.3.3报警与预警界面 14108528.3.4系统管理界面 14161608.3.5帮助与支持界面 1423484第9章系统集成与调试 1529859.1系统集成策略 15266419.1.1系统集成概述 15220169.1.2硬件系统集成 15275689.1.3软件系统集成 1544349.1.4数据系统集成 1573699.2系统调试与优化 16133129.2.1系统调试概述 16300699.2.2系统调试方法 16163739.2.3系统优化 1618669.3系统功能评估 166369.3.1系统功能评估方法 1631449.3.2系统功能评估指标 16286529.3.3系统功能改进 1610330第10章系统运行与维护 172500510.1系统运行管理 171018710.1.1日常运行监控 172902210.1.2数据管理 171083310.1.3应急预案 171692810.2维护与检修策略 172653810.2.1维护策略 172082410.2.2检修策略 172504910.3系统升级与扩展建议 172928710.3.1系统升级 181497510.3.2系统扩展 18第1章项目背景与概述1.1废气治理现状分析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放量日益增加,导致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成分,如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目前我国废气治理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处理设施不完善、排放标准不统一、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1.2环保行业政策与法规要求为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我国高度重视环保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对废气排放进行严格管控。例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污染防治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等,要求企业对废气进行处理,实现达标排放。环保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对违反环保法规的企业进行处罚,促使企业重视废气治理工作。1.3废气治理监测系统设计意义针对当前废气治理现状和环保政策要求,设计一套高效、可靠的废气治理监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该系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实时监测企业废气排放情况,保证废气处理设施正常运行,防止污染物排放。(2)提高废气治理设施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治理成本。(3)为环保部门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加强对企业废气排放的监管。(4)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5)提高我国废气治理技术水平,为全球大气环境保护作出贡献。通过废气治理监测系统设计,有助于推动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健康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废气治理监测系统需求分析2.1监测对象与目标本章节主要对废气治理监测系统的监测对象与目标进行详细阐述。监测对象包括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废气,以及特定区域内的环境空气。监测目标旨在实时掌握废气的排放情况,评估废气治理效果,保证排放达标,并为环保部门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2.1.1有组织排放废气监测对象主要包括火力发电、钢铁、建材、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行业的废气排放口。2.1.2无组织排放废气监测对象主要包括各类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无组织排放源,如物料堆场、装卸作业、泄漏等。2.1.3环境空气监测对象包括特定区域内的环境空气,用于评估废气排放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2.2监测指标与标准本节对废气治理监测系统所需监测的指标及其相关标准进行详细分析。2.2.1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常规污染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PM10、PM2.5)等;(2)特征污染物:根据不同行业排放特点,监测特定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物等;(3)气象参数:风速、风向、温度、湿度等,用于辅助分析污染物扩散和迁移规律。2.2.2监测标准监测标准参照国家及地方相关环保法规、标准,如《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等。2.3系统功能需求本节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废气治理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2.3.1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应具备实时监测废气排放数据的能力,包括污染物浓度、排放量等。2.3.2数据传输与存储系统应能将监测数据实时传输至环保部门,并具备数据存储、查询、导出等功能。2.3.3异常报警与预警系统应能根据预设阈值,对排放超标、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实现预警功能。2.3.4数据分析与展示系统应具备数据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等功能,并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展示监测结果。2.3.5设备管理系统应对监测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包括设备配置、维护、校准等。2.3.6用户权限与安全系统应具备用户权限管理功能,保证数据安全,防止非法操作。2.3.7远程控制与维护系统应支持远程控制监测设备,实现远程维护、故障排查等功能。第3章废气治理技术路线3.1废气治理技术概述废气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大类。物理法主要包括过滤、洗涤、吸附等;化学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中和等;生物法则通过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针对环保行业废气治理的特点,通常采用多种技术组合的治理方案,以达到高效、经济、稳定的效果。3.2废气处理方法选择根据环保行业废气的种类、浓度、排放标准以及企业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废气处理方法。以下为几种常见的废气处理方法:(1)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冷却、洗涤、过滤等,用于降低废气温度、去除颗粒物等。(2)有机废气处理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生物滤池等技术,针对有机溶剂、烃类等有机废气进行处理。(3)无机废气处理方法:采用湿法脱硫、湿法脱硝、干法脱硫等技术,针对含硫、氮等无机废气进行处理。(4)酸性气体处理方法:采用碱性溶液吸收、离子交换等技术,针对氯化氢、硫酸雾等酸性气体进行处理。(5)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处理方法:采用吸附、沉淀、电解等技术,针对汞、铅等重金属及其化合物进行处理。3.3废气处理设备选型根据废气处理方法,结合企业现场条件、处理效果和投资预算,进行废气处理设备的选型。(1)预处理设备:选择冷却塔、洗涤塔、袋式过滤器等设备,以满足废气预处理的要求。(2)有机废气处理设备:选择活性炭吸附器、催化燃烧设备、生物滤池等设备,根据废气成分、浓度和处理效果要求进行选型。(3)无机废气处理设备:选择湿法脱硫塔、湿法脱硝塔、干法脱硫设备等,根据废气成分、排放标准进行选型。(4)酸性气体处理设备:选择填料吸收塔、喷淋塔、离子交换设备等,根据酸性气体的种类和浓度进行选型。(5)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处理设备:选择吸附设备、沉淀设备、电解设备等,根据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特性进行选型。通过以上设备选型,形成一套完整的环保行业废气治理监测系统,为实现废气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目标提供技术保障。第4章监测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4.1设计原则4.1.1科学性原则监测系统设计应遵循科学性原则,结合环保行业废气的特点,充分考虑废气成分、浓度、排放速率等因素,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1.2系统性原则监测系统设计应从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废气治理的各个环节,实现监测、预警、控制、处理等功能的有机整合,提高废气治理效率。4.1.3实用性原则监测系统设计应注重实用性,充分考虑用户需求,简化操作流程,提高系统易用性,保证监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运行。4.1.4可扩展性原则监测系统设计应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废气治理项目,满足未来技术升级和功能拓展的需求。4.1.5安全性原则监测系统设计应保证系统运行安全,防止因系统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的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同时保证数据安全,防止信息泄露。4.2设计目标4.2.1实现废气的实时监测监测系统应能实时采集废气排放口的各项参数,包括废气浓度、流量、温度、湿度等,为废气治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持。4.2.2提高废气治理效率通过监测系统,实现对废气排放的有效监控,为废气治理设施提供优化控制策略,提高废气治理效率,降低治理成本。4.2.3保障环境安全监测系统应能及时发觉废气排放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环境污染的发生。4.2.4满足国家法规要求监测系统设计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废气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要求。4.3系统架构设计4.3.1分布式架构监测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将监测设备、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控制指令等模块进行分散部署,降低系统故障风险,提高系统稳定性。4.3.2模块化设计监测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各功能模块相互独立,便于维护和升级,同时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组合,满足不同场景的应用。4.3.3集成化控制监测系统通过集成化控制,实现各监测设备、治理设施和数据处理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提高废气治理自动化水平。4.3.4网络化传输监测系统采用网络化传输,实现数据的高速、稳定传输,便于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系统运维效率。第5章废气采样与预处理系统设计5.1采样点设置5.1.1采样点选取原则采样点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要保证采样点具有代表性,能真实反映废气排放的污染特征;要考虑采样点的布局合理性,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要便于采样操作,降低采样过程中的人为误差。5.1.2采样点位置根据废气排放源的特点,将采样点设置在废气排放管道的垂直段、水平段以及弯头等关键部位,以保证监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5.1.3采样点数量根据企业生产规模、废气排放量及排放源分布情况,合理设置采样点数量。一般而言,每个排放源至少设置一个采样点,对于排放量大或污染物浓度波动较大的排放源,可适当增加采样点。5.2采样系统设计5.2.1采样系统组成采样系统主要由采样泵、采样管、采样探头、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组成,以保证采样过程中废气的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稳定。5.2.2采样泵选型根据废气特性,选择适合的采样泵,如旋片泵、隔膜泵等。采样泵应具备以下特点:流量稳定、抗腐蚀功能好、易维护。5.2.3采样管及采样探头设计采样管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抗老化、内壁光滑的材质。采样探头设计要考虑减少采样阻力,避免堵塞,便于清洗。5.2.4采样系统自动化为提高采样效率,采样系统可采用自动化控制,实现采样泵、流量计、温度计、压力计等设备的协同工作。5.3预处理设备选型及设计5.3.1预处理设备作用预处理设备主要用于去除废气中的尘粒、水分等,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降低后续处理设备的污染负荷。5.3.2预处理设备选型根据废气特性,选择适合的预处理设备,如布袋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冷凝器等。5.3.3预处理设备设计预处理设备设计要考虑设备容量、处理效率、占地面积、能耗等因素,保证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方便。5.3.4预处理设备组合根据废气治理要求,将多种预处理设备进行合理组合,实现废气的有效预处理,为后续治理提供保障。第6章废气成分分析系统设计6.1分析方法选择废气成分分析是环保行业废气治理监测系统的关键环节。针对废气成分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本设计采用以下分析方法:6.1.1离线分析离线分析适用于对废气成分进行定期监测。采用样品采集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主要包括采样系统、样品预处理、分析仪器及数据处理等环节。6.1.2在线分析在线分析技术具有实时监测、快速响应、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适用于对废气成分进行连续、动态监测。根据废气成分的特点,本设计选用以下在线分析技术:(1)非分散红外吸收法(NDIR):适用于测量CO、CO2、SO2、NOx等气体成分。(2)紫外吸收法:适用于测量NO、NO2、O3等气体成分。(3)化学发光法:适用于测量NH3、H2S等气体成分。6.2分析仪器选型根据废气成分分析的要求,选用以下分析仪器:6.2.1离线分析仪器(1)气相色谱仪:用于分析有机气体成分,如苯、甲苯、二甲苯等。(2)原子吸收光谱仪:用于测定废气中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3)离子色谱仪:用于测定废气中的无机离子,如氟、氯、硫酸根等。6.2.2在线分析仪器(1)非分散红外气体分析仪:用于实时监测CO、CO2、SO2、NOx等气体成分。(2)紫外气体分析仪:用于实时监测NO、NO2、O3等气体成分。(3)化学发光气体分析仪:用于实时监测NH3、H2S等气体成分。6.3分析系统设计6.3.1系统构成废气成分分析系统主要由采样系统、预处理系统、分析仪器、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等组成。6.3.2采样系统设计(1)采样点设置:根据废气排放特点,合理设置采样点,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2)采样方式:采用泵吸式或扩散式采样,满足不同气体成分的采样要求。6.3.3预处理系统设计预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气体冷却、除湿、除尘、气体浓缩等单元,保证样品在分析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6.3.4分析仪器安装与调试根据废气成分分析要求,合理安装与调试各类分析仪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6.3.5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设计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负责实时采集分析数据,进行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数据远程监控与分析,为废气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第7章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设计7.1数据采集与处理7.1.1采集系统概述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环保行业废气治理监测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废气治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存储,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及决策提供支持。7.1.2采集硬件设计采集硬件主要包括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卡、信号调理电路等。传感器选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的设备;数据采集卡需支持多通道、高采样率、高分辨率;信号调理电路负责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放大、滤波等处理。7.1.3数据处理数据处理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校准、数据压缩等。数据预处理主要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如去除异常值、线性插值等;数据校准则是根据国家标准和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标定和修正;数据压缩采用无损压缩算法,以减少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数据量。7.2通信协议设计7.2.1通信协议概述通信协议是数据传输过程中各方遵循的规范,本方案采用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方式,设计一套兼容性强、安全性高的通信协议。7.2.2协议结构通信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物理层采用有线(如以太网)和无线(如WiFi、4G/5G)相结合的方式;数据链路层采用稳定可靠的数据传输协议,如TCP;网络层负责数据传输的路由选择;传输层采用加密传输技术,保证数据安全;应用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格式和内容。7.2.3协议设计要点协议设计时需关注以下几点:1)兼容性:支持多种通信方式,适应不同场景需求;2)安全性:采用加密技术,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不被篡改和泄露;3)实时性:优化传输层协议,降低传输时延;4)可扩展性:协议设计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后期升级和维护。7.3传输设备选型7.3.1传输设备概述传输设备主要包括有线传输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无线传输设备(如WiFi模块、4G/5G模块等)。7.3.2选型原则传输设备选型需遵循以下原则:1)稳定性:设备具备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不断线、不丢包;2)兼容性:设备支持多种通信协议,便于与现有系统对接;3)扩展性:设备具备一定的扩展性,可满足未来业务发展需求;4)成本效益: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成本较低的设备。7.3.3设备选型根据上述原则,有线传输设备选用高功能的交换机、路由器等;无线传输设备选用具备高信号覆盖范围、高传输速率的WiFi模块、4G/5G模块等。同时考虑设备的品牌、售后服务等因素,保证传输系统的稳定运行。第8章监测系统软件设计8.1软件功能模块划分监测系统软件设计根据废气治理的需求,将软件划分为以下主要功能模块:8.1.1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实时采集废气治理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但不限于:废气排放流量、污染物浓度、温度、湿度等。该模块需具备数据校验和数据预处理功能,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准确可靠。8.1.2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存储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存储,便于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分析。存储方式应支持多种数据库格式,如SQL、NoSQL等。8.1.3数据传输模块数据传输模块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支持有线和无线传输方式,保证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8.1.4报警与预警模块报警与预警模块根据设定的阈值对废气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发觉问题时及时发出报警或预警信息,以便相关人员及时处理。8.1.5系统管理模块系统管理模块负责对整个监测系统进行管理,包括用户权限设置、系统参数配置、系统日志管理等。8.2数据处理与分析8.2.1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数据校验等,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8.2.2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模块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挖掘,为决策提供依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废气排放趋势分析:分析废气排放量、污染物浓度等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为废气治理提供参考。(2)污染物来源分析:分析不同污染物的来源和贡献程度,为制定减排措施提供依据。(3)治理效果评估: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废气治理措施的效果,为优化治理方案提供支持。8.3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应遵循简洁、直观、易用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部分:8.3.1主界面主界面展示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数据实时监控、历史数据查询、报警信息查看等。8.3.2数据查询界面数据查询界面提供丰富的查询条件,方便用户查询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支持数据导出和打印。8.3.3报警与预警界面报警与预警界面展示当前系统内的报警和预警信息,提供报警处理和预警解除功能。8.3.4系统管理界面系统管理界面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参数设置等功能,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8.3.5帮助与支持界面提供用户手册、操作视频、在线客服等帮助与支持,方便用户解决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9章系统集成与调试9.1系统集成策略9.1.1系统集成概述系统集成是将废气治理监测系统的各个分系统、设备和部件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组合,保证系统各部分协调工作,实现预期功能的过程。本章节将阐述集成策略,包括硬件集成、软件集成及数据集成等方面。9.1.2硬件系统集成硬件系统集成主要包括废气治理设备、监测仪表、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硬件的安装与调试。具体策略如下:(1)根据设计方案,对硬件设备进行选型、采购和验收;(2)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安装稳固、布局合理;(3)对设备进行单体调试,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实施系统级联调试,保证各设备间协同工作。9.1.3软件系统集成软件系统集成主要包括监测系统软件、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管理平台软件等的集成。具体策略如下:(1)对各软件模块进行功能划分,明确接口关系;(2)按照软件集成规范,进行模块级集成;(3)实现软件间的数据交互与共享,保证系统整体功能;(4)对软件系统进行安全性、稳定性测试。9.1.4数据系统集成数据系统集成主要包括废气治理监测系统内部数据及与外部系统数据交互的集成。具体策略如下:(1)制定数据集成规范,明确数据格式、传输协议等;(2)采用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系统内部及外部数据的有效整合;(3)实现数据实时传输、存储和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4)对数据集成效果进行评估,优化数据集成方案。9.2系统调试与优化9.2.1系统调试概述系统调试是对集成后的废气治理监测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保证系统满足设计要求的过程。本节将介绍系统调试的方法和步骤。9.2.2系统调试方法(1)单体设备调试:对各个设备进行功能测试,保证设备功能满足要求;(2)系统级联调试:检查各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情况,解决系统级问题;(3)软件调试:对软件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功能测试、稳定性测试等,优化软件功能;(4)系统整体调试:模拟实际运行环境,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测试,保证系统稳定运行。9.2.3系统优化(1)根据调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对设备、软件及数据进行优化调整;(2)对系统功能瓶颈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3)结合实际运行情况,对系统进行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民物品交换协议书范本
- 私人荒地转让合同协议书
- 离职合同终止协议书模板
- 门面出租协议协议书模板
- 鸡排店合伙人合同协议书
- 股权转让服务协议合同书
- 锅炉运行及维护合同范本
- 碳钢计量罐采购合同范本
- 肉店转让合同协议书模板
- 生意交易合同协议书模板
- 【超星尔雅学习通】航空概论网课章节答案
- 220KV升压站运行规程(改后)
- 肠系膜脉管系统肿瘤的诊断
- 非标设备制作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爆破工程技考核试卷
- GB/T 9766.6-2021轮胎气门嘴试验方法第6部分:气门芯试验方法
- 粤信签小程序操作使用说明
- 医院季度院感监测信息及分析
- 福建省林业行政执法人员法律考试
- GB∕T 15329-2019 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织物增强液压型 规范
- 《组织机构代码证》word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