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设计_第1页
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设计_第2页
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设计_第3页
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设计_第4页
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设计TOC\o"1-2"\h\u13736第1章绪论 379431.1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 337331.2供应链风险类型及影响 3298521.3研究目的与意义 415714第2章供应链风险识别 4265402.1风险识别方法 4152062.1.1文献综述法 4264012.1.2专家访谈法 4212882.1.3问卷调查法 5219182.1.4故障树分析法 5322682.2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 5110052.2.1外部风险因素 5205852.2.2内部风险因素 5160242.3风险识别结果 528450第3章供应链风险评估 5268623.1风险评估方法 590213.1.1定性评估方法 6244233.1.2定量评估方法 67873.1.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68363.2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697323.2.1供应商风险 6258513.2.2运输风险 6160933.2.3库存风险 619413.2.4市场需求风险 667303.3风险评估实施与结果分析 730063.3.1风险评估实施 7107723.3.2风险评估结果分析 726801第4章供应链风险量化 7191834.1风险量化方法 7187254.1.1概率分析法 787454.1.2模糊综合评价法 753364.1.3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765324.1.4蒙特卡洛模拟法 8131884.2供应链风险量化模型构建 8294204.2.1风险因素识别 8154034.2.2风险因素赋权 8314794.2.3风险因素量化 872064.2.4供应链风险量化模型 8226084.3风险量化与分析 8233934.3.1供应商风险量化 8100994.3.2运输风险量化 839974.3.3库存风险量化 8198224.3.4生产风险量化 9242514.3.5市场需求风险量化 9386第5章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 9123755.1风险应对策略类型 9196615.1.1预防性策略 9289865.1.2缓解性策略 9308375.1.3应急性策略 980505.2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选择 10260815.2.1风险类型 10194715.2.2风险概率与影响程度 10271415.2.3企业资源与能力 10265775.3风险应对策略实施与调整 10194095.3.1风险应对策略实施 1067395.3.2风险应对策略调整 1018234第6章供应链风险控制 1080486.1风险控制方法 10167666.1.1预防性控制方法 10176566.1.2应急性控制方法 111406.2供应链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11130446.2.1风险识别与评估 1117286.2.2风险控制策略制定 11151046.3风险控制效果评估 11320736.3.1评估方法 1139756.3.2评估指标 1110994第7章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警 1225407.1风险监测方法 1287587.1.1数据采集与分析 1279067.1.2指标体系构建 12268027.1.3智能监测技术 12231607.1.4案例分析 12111297.2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构建 12188597.2.1预警指标体系 12283867.2.2预警模型 1296057.2.3预警等级划分 13239907.2.4预警信息发布 13296987.3风险监测与预警实施 13150907.3.1制定监测计划 13136557.3.2监测数据收集与处理 13211137.3.3预警分析 13103277.3.4预警响应与处置 13267227.3.5预警评估与优化 1318176第8章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13255568.1系统需求分析 13257268.1.1功能需求 1365308.1.2功能需求 14246048.2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14315618.2.1系统架构设计 14156218.2.2数据库设计 14239338.2.3系统模块设计 14114558.3系统实施与优化 15184098.3.1系统实施 15191418.3.2系统优化 1514229第9章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与协调 15311489.1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设计 1581269.1.1组织结构设计原则 1558159.1.2组织结构设计内容 15111849.2供应链风险协调机制 1678809.2.1风险信息共享机制 1641999.2.2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 16307299.2.3跨部门协同机制 16297169.3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与协调实施 16281109.3.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16253469.3.2加强信息化建设 1662579.3.3强化监督与考核 1717519第10章案例分析与优化建议 173104310.1案例选取与分析 17596710.2供应链风险管理优化建议 17480210.3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18第1章绪论1.1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其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供应链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供应链运营过程中,对可能影响供应链正常运作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的过程。通过有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企业可以降低潜在的运营风险,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而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1.2供应链风险类型及影响供应链风险可分为内生风险和外生风险两大类。内生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风险、生产风险、物流风险、库存风险等;外生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风险、政策法规风险、自然环境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供应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由于供应链风险导致的供应中断、生产停滞、物流拥堵等问题,将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2)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供应链风险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交货期延迟等问题,影响企业声誉和客户满意度,进而降低企业核心竞争力。(3)影响企业战略规划:供应链风险可能使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时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增加战略决策的难度。(4)威胁企业生存与发展:严重的供应链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生产停滞、市场份额丧失,甚至破产倒闭。1.3研究目的与意义本研究旨在针对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优化方案,以提高企业应对供应链风险的能力。具体研究目的如下:(1)系统梳理供应链风险类型及其影响,为企业识别和评估供应链风险提供理论依据。(2)分析现有供应链风险管理的不足,探讨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和优化方向。(3)设计一套科学、高效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优化方案,并为企业提供实施策略。本研究对于提高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供应链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本研究对其他企业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借鉴和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第2章供应链风险识别2.1风险识别方法供应链风险管理首先依赖于有效的风险识别方法。本节将介绍以下几种风险识别方法:2.1.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研究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梳理各类风险因素,为后续的风险识别提供理论依据。2.1.2专家访谈法邀请具有丰富供应链管理经验的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风险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从而为风险识别提供实践指导。2.1.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针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进行调查,收集他们对风险因素的认识和评价,以便全面了解供应链潜在的风险点。2.1.4故障树分析法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将供应链风险事件分解为多个子事件,分析各个子事件之间的关系,找出导致风险的根本原因。2.2供应链风险因素分析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供应链风险因素:2.2.1外部风险因素(1)政治风险:如政策法规变动、贸易战等;(2)经济风险:如汇率波动、通货膨胀等;(3)社会风险:如罢工、社会动荡等;(4)自然风险: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5)技术风险:如技术更新换代、信息安全等。2.2.2内部风险因素(1)采购风险:如供应商质量不稳定、交货延迟等;(2)生产风险:如生产设备故障、生产计划不合理等;(3)库存风险:如库存积压、库存损耗等;(4)物流风险:如运输途中货物损坏、配送延迟等;(5)销售风险:如市场需求预测不准确、客户满意度下降等。2.3风险识别结果通过以上风险识别方法,我们得到了以下供应链风险识别结果:(1)外部风险: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2)内部风险: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库存风险、物流风险、销售风险。第3章供应链风险评估3.1风险评估方法供应链风险评估是保证企业供应链稳定性和高效运作的关键环节。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风险评估方法:3.1.1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专家咨询、故障树分析(FTA)和风险矩阵等。这些方法通过识别和分析供应链中潜在的风险因素,为企业提供风险防范和应对策略。3.1.2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包括蒙特卡洛模拟、敏感性分析和统计决策模型等。这些方法通过收集大量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决策依据。3.1.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优点,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灰色关联度分析等,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2供应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为了全面评估企业供应链风险,本节构建了一个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指标体系:3.2.1供应商风险供应商风险主要包括供应商质量风险、供应商交货风险和供应商成本风险等。通过对供应商的资质、产能、质量控制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以降低供应链源头风险。3.2.2运输风险运输风险主要包括运输延误风险、运输安全风险和运输成本风险等。通过分析运输方式、运输时间和运输路径等因素,保证供应链运输环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2.3库存风险库存风险主要包括库存积压风险、库存损耗风险和库存管理风险等。合理评估库存水平、库存周转率和库存管理效率,有助于降低库存成本,提高库存资金使用效率。3.2.4市场需求风险市场需求风险主要包括市场波动风险、竞争对手风险和客户满意度风险等。通过对市场趋势、竞争对手动态和客户需求的监测,以适应市场变化,降低供应链末端风险。3.3风险评估实施与结果分析3.3.1风险评估实施根据上述风险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步骤进行供应链风险评估:(1)收集供应链相关数据,包括供应商、运输、库存和市场等方面的信息;(2)运用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对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3.3.2风险评估结果分析通过风险评估,企业可以了解供应链各环节的风险状况,为决策提供以下支持:(1)识别关键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2)优化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整体运作效率;(3)合理分配企业资源,降低供应链成本;(4)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第4章供应链风险量化4.1风险量化方法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是风险量化。风险量化是对供应链潜在风险进行数值评估,以便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控制及规避风险。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风险量化方法:4.1.1概率分析法概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的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风险事件具有明确概率分布的情况。4.1.2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适用于风险因素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情况。该方法通过对风险因素进行模糊化处理,利用模糊数学理论进行风险量化。4.1.3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针对风险信息不充分或不完全的情况,通过灰色关联度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从而识别出关键风险因素。4.1.4蒙特卡洛模拟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是一种基于随机抽样的风险量化方法,适用于风险因素之间存在复杂关联的情况。通过大量模拟试验,得到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从而对风险进行量化。4.2供应链风险量化模型构建为了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量化,本节构建以下供应链风险量化模型:4.2.1风险因素识别根据供应链的特点,识别出影响供应链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供应商风险、运输风险、库存风险、生产风险和市场需求风险等。4.2.2风险因素赋权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等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赋权,确定各风险因素在供应链风险量化中的重要性。4.2.3风险因素量化结合风险量化方法,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量化。例如,利用概率分析法计算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风险因素进行模糊量化。4.2.4供应链风险量化模型将各风险因素的量化结果代入供应链风险量化模型,得到供应链整体风险的量化值。4.3风险量化与分析基于上述供应链风险量化模型,对以下方面进行风险量化与分析:4.3.1供应商风险量化分析供应商的质量、交货、成本等方面的风险,运用概率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供应商风险进行量化。4.3.2运输风险量化评估运输过程中的风险,如交通、运输延误等,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运输风险进行量化。4.3.3库存风险量化分析库存积压、库存损耗等风险因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库存风险进行量化。4.3.4生产风险量化评估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如设备故障、生产延误等,利用概率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生产风险进行量化。4.3.5市场需求风险量化分析市场需求波动、市场竞争等因素,运用概率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市场需求风险进行量化。通过以上风险量化与分析,企业可以针对性地制定供应链风险管理措施,降低供应链风险,提高供应链运营效率。第5章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5.1风险应对策略类型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5.1.1预防性策略预防性策略旨在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包括:(1)供应商选择与评估:建立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保证供应商的质量、交货能力及抗风险能力。(2)库存管理: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方法,如JIT(准时制)库存策略,降低库存风险。(3)多元化供应:建立多个供应商渠道,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风险。5.1.2缓解性策略缓解性策略旨在降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程度。包括:(1)备用库存:保持一定量的备用库存,以应对供应链中断等突发情况。(2)合同风险分担:与供应商、客户签订合同,明确风险分担和责任。(3)保险措施:为供应链中的关键环节购买保险,降低损失。5.1.3应急性策略应急性策略主要针对已经发生的风险,旨在尽快恢复正常运营。包括:(1)应急预案:制定供应链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对流程。(2)紧急采购:在供应链中断时,寻找替代供应商,保证生产不受影响。(3)信息共享:建立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协同能力。5.2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选择企业在选择供应链风险应对策略时,应考虑以下因素:5.2.1风险类型根据不同的风险类型,选择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例如,针对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风险,应采取应急性策略;针对供应商质量风险,应采取预防性策略。5.2.2风险概率与影响程度分析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选择成本效益最高的风险应对策略。5.2.3企业资源与能力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源与能力,选择可行的风险应对策略。如企业资金充足,可以采取多元化供应、备用库存等措施;若企业资源有限,则应优先考虑预防性策略。5.3风险应对策略实施与调整5.3.1风险应对策略实施(1)明确责任:将风险应对策略的具体措施分解至各部门,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2)资源配置:为风险应对策略的实施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3)监督与评估:定期对风险应对策略的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估,保证措施得到有效执行。5.3.2风险应对策略调整(1)定期回顾:定期回顾风险应对策略的有效性,根据实际运营情况调整策略。(2)风险动态监控:关注供应链风险的变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3)持续优化:通过不断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第6章供应链风险控制6.1风险控制方法6.1.1预防性控制方法预防性控制方法旨在通过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建立完善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体系,保证供应链各环节的顺畅运行;(2)加强供应链信息共享,提高供应链各环节协同效率;(3)引入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技术,提升供应链整体运作水平;(4)定期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觉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6.1.2应急性控制方法应急性控制方法是在风险发生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在风险发生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2)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实现供应链各环节的快速联动;(3)设立风险基金,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资金支持;(4)建立供应链备用供应商体系,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风险。6.2供应链风险控制策略制定6.2.1风险识别与评估(1)收集供应链相关信息,包括市场、政策、技术、竞争对手等方面的信息;(2)运用风险管理工具,如鱼骨图、SWOT分析等,对供应链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3)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风险控制策略。6.2.2风险控制策略制定(1)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2)将风险控制措施分解到供应链各环节,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间;(3)制定风险控制策略的实施计划,保证各项措施得到有效执行。6.3风险控制效果评估6.3.1评估方法(1)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风险控制效果进行评估;(2)通过对比分析,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3)利用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对供应链整体风险控制水平进行评价。6.3.2评估指标(1)风险发生率:评价风险控制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效果;(2)风险损失程度:评价风险发生时,风险控制措施降低损失的效果;(3)风险控制成本:评价风险控制措施的成本效益;(4)供应链稳定性: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对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通过以上评估方法及指标,企业可以全面了解供应链风险控制的效果,为优化供应链风险管理提供依据。第7章供应链风险监测与预警7.1风险监测方法为了保证企业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高效性,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监测方法。以下为几种常用的风险监测方法:7.1.1数据采集与分析收集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包括供应商、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运用统计学、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识别潜在风险。7.1.2指标体系构建根据供应链特点,构建包括供应商质量、交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物流效率等关键指标的风险监测指标体系。7.1.3智能监测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供应链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觉风险因素。7.1.4案例分析通过对历史风险案例的分析,总结风险发生的规律和特征,为风险监测提供参考。7.2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构建为了提高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应建立一套供应链风险预警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7.2.1预警指标体系结合企业实际,构建包括风险类型、风险程度、风险概率等多维度的预警指标体系。7.2.2预警模型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预警模型,对供应链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7.2.3预警等级划分根据风险程度和影响范围,将预警分为不同等级,以便企业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7.2.4预警信息发布建立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保证供应链各环节及时获取预警信息,提高风险应对能力。7.3风险监测与预警实施7.3.1制定监测计划根据供应链风险特征,制定相应的风险监测计划,保证监测工作有序进行。7.3.2监测数据收集与处理定期收集供应链各环节的监测数据,进行数据清洗、整合和分析,为预警提供数据支持。7.3.3预警分析运用预警模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觉潜在风险,并根据预警等级采取相应措施。7.3.4预警响应与处置针对不同等级的预警,制定相应的预警响应和处置措施,保证供应链稳定运行。7.3.5预警评估与优化对预警效果进行评估,不断优化预警体系和监测方法,提高供应链风险管理的有效性。第8章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8.1系统需求分析8.1.1功能需求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数据采集与整合:收集企业内部及外部供应链相关数据,实现数据整合与共享。(2)风险评估:对企业供应链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包括供应商、生产、物流、销售等环节。(3)风险预警:根据预设阈值,对潜在风险进行预警,提醒企业及时采取措施。(4)决策支持:为企业提供风险应对策略,辅助企业决策。(5)信息推送:将风险信息及时推送至相关人员,提高信息传递效率。(6)系统管理:实现对系统用户、权限、数据等的管理,保证系统安全可靠。8.1.2功能需求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1)高可靠性:系统稳定运行,保证数据安全。(2)高实时性:实时采集、处理和推送风险信息。(3)高扩展性:支持系统功能的扩展和升级。(4)易用性:界面友好,操作简便。8.2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8.2.1系统架构设计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展示层。(1)数据层:负责数据存储、管理和维护。(2)服务层:提供系统所需的各种服务,如风险评估、预警等。(3)应用层:实现系统功能,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4)展示层:展示系统数据和功能。8.2.2数据库设计根据系统需求,设计以下数据库:(1)基础信息数据库:存储企业内部及外部供应链的基础信息。(2)风险评估数据库:存储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数据。(3)预警数据库:存储预警信息。(4)决策支持数据库:存储决策支持数据。8.2.3系统模块设计供应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实现数据采集和整合。(2)风险评估模块:进行供应链风险评估。(3)风险预警模块:预警信息。(4)决策支持模块:提供风险应对策略。(5)信息推送模块:推送风险信息。(6)系统管理模块:实现系统管理功能。8.3系统实施与优化8.3.1系统实施(1)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开发。(2)组织系统测试,保证系统满足需求。(3)部署系统,进行试运行。(4)对系统进行验收,保证系统正常运行。8.3.2系统优化(1)根据系统运行情况,优化系统功能。(2)根据用户反馈,调整系统功能和界面。(3)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保证系统稳定可靠。(4)根据企业业务发展,对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第9章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与协调9.1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是企业有效应对供应链风险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9.1.1组织结构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保证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涵盖整个供应链环节,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2)层次性原则:明确各级管理层次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实现分层管理。(3)适应性原则: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调整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结构。(4)协同性原则:强化跨部门、跨层级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9.1.2组织结构设计内容(1)设立供应链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协调各部门工作,审批重大风险管理决策。(2)设立供应链风险管理部门:具体负责供应链风险的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工作。(3)设立跨部门协作小组:针对特定风险,组织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风险管理工作。9.2供应链风险协调机制供应链风险协调机制旨在保证各环节在面临风险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协同应对。以下为供应链风险协调机制的主要内容:9.2.1风险信息共享机制(1)建立风险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流程,保证各环节及时了解风险状况。(2)构建风险信息共享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风险信息的传递效率。9.2.2风险预警与应急机制(1)制定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对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2)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责任人和资源配置。9.2.3跨部门协同机制(1)建立跨部门沟通渠道,提高部门间的协同效率。(2)设立专项协调基金,用于支持跨部门协作项目的实施。9.3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与协调实施为保证供应链风险管理组织与协调的有效性,以下措施应予以实施:9.3.1建立健全组织管理体系(1)制定供应链风险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职责。(2)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