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一模考试试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0.5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阅读(70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学者们都认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但至于《红楼梦》的悲剧性表现在哪儿,却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有情之天下”毁灭的悲剧,“有情之天下”是作者曾雪芹的人生理想。但是这个人生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在曹雪芹看来,这就是“命运”的力量,“命运”是人无法违抗的。曾雪芹有一种深圳的命运感,这和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不一样。读《红楼梦》,我们从一开始就会感到书中的人物被“命运”的乌云笼罩着,十分窒息。书中一次又一次提到命运女神的不祥预言。第五回写贯宝玉梦中游历“太虚幻境“薄命司中见到“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上面写的大观园中众多女孩的判词,就预言了她们的悲剧命运。这相当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谕”。接着,警幻仙姑又请贾宝玉观看十二个仙女演唱《红楼梦》十二支曲,再一次预言了大观园中女孩的悲剧命运。其中“枉凝眉”是预言贾宝玉、林堂玉二人的爱情悲剧:“一个是闺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脉,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他们的爱情悲剧是命运的悲剧。随着故事的发展,这种命运女神预言的声音一再响起(如第十八回元起点的四出戏,第二十二回的灯谜制作),而这些预言在后面的章节中也都一一应验。贾宝玉被贾政一顿毒打,差一点打死,接着是抄检大观园,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金钢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芳官出家,鸳鸯上吊,妙玉遭劫,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直到堡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变响曲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学震撼人心。林堡玉的诗句“冷月葬花魂”是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红秧梦》中这些被命运吞噬的少女体现了一种人生理想,就是肯定“情”的价值,争取“情”的解放。这在当时是一种新的观金,所以,《红楼梦》的悲剧是新的观念、新的世界毁灭的悲剧。《红楼梦》中这些人物超对命运讲行抗争。贾宝玉一再砸他的宝玉,并在梦中喊骂说:“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黛玉、晴雯、明祺、芳官、鸳鸯、尤二姐、尤三姐······都用自己的生命进行抗争,但最后她们都被命运的巨石压碎了。这个压碎一切的“命运”是什么?就是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这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当时支配着所有的人,决定了每个人的命运,是个人无法抗拒的。王国维特别强调这一点。他指出,《红楼梦》之悲剧,“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遇之不得不如是”,所以他认为《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王国维说得很有道理,但他把这种“由于剧中之人物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别分为两种是不妥当的。在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下,《红楼梦》中体现新的人生理想的少女一个一个被毁灭了,整个“有情之天下”被毁灭了。在曹雪芹心目中,这就是命运的悲剧。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贾宝玉的《芙蓉女儿诛》,是对命运的悲叹,也是对命运的抗议。《红楼梦》是中国式的悲剧,它包含了许多深刻的东西,值得我们研究。(摘编自叶朗《美在意象?)材料二:坚固的权力和财富等足以压倒一切柔软的东西,让有情之天下无法充分地实现出来。但从根本说来,这种悲剧的核心受通过无常的变化来呈现一切美好事物的稍纵即逝,以揭示世界和生命价值的虚无本性。《红楼梦》在真假有无的追问中把这种幻灭感位染到极致,对“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越是执着,“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带来的心灵冲击就越强烈。“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由入世到离尘,是主人公贯宝玉的生命轨迹,也是无常和虚无的展开之所。刻骨铭心的木石前盟、波澜壮阔的情感冲突、悲欢离合的往复物环、生离死别的亲历旁观,宝玉一直感受着这个爱他、也被他所爱的世界,不断感受着“爱”在这个复杂世界的纠绳和无奈。这个世界像一个巨大的网络,处在中心的宝五数来自各个方向的力量撕扯着。他无法阻止任何不幸事情的发生,更谈不上对这个世界进行任何有意义的改变。宝玉没有力量去帮助任何一个人,也无法帮助自己。被无力感笼罩着的宝玉,对这个世界从热爱和执着变为失望和绝望。而在这种绝望中,宝玉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觉悟到世界虚无本性的自己,这个自己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呈现出来,不是如桅运将军林四娘那样和这个世界的直接抗争,而是告别:觉悟到虚无的宝玉和贾府的告别,和自己“宝玉”身份的告别。告别也是一种抗争,是选择另外一种人生,这也是宝玉唯一能够自主选择的人生。在经历了世间的种种纷扰之后,炽热而跃动的心渐渐冷寂,宝玉只想在大荒山青埂峰无稽崖下做一块无用的石头。但是仍然可以下一个转语:人的伟大在于可以通过思想创造一个世界,属于每一个人的世界。在虚无的废墟和荒漠之上,美好的东西获得了一个更坚国的根基。这个坚国根基的核心是矛盾和紧张,在入世和离尘之间、在相信和怀疑之间、在真假有无之间。《红楼梦》帮我们打好了地基,而能树立起什么,却取决于我们自己。(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萧剧让美好的末西获得根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是伟大的悲剧,这是学者们一致认可的地方;但是对《红楼梦》悲剧性的体现,研究《红楼梦》的专家看法并不一致。B.王国维认为,由当时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给普通人带来的无法抵抗的悲剧,和命运悲剧是两种悲剧,材料一否认了这种观点。C.贾宝玉的幻灭感来自他对世俗价值观的失望、爱情和人际关系的无奈、自我身份的困惑和挣扎以及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等方面。D.贾宝玉最终选择和自己的“宝玉”身份告别,只想做一块无用的石头,回归本真,摆脱世俗的束缚和牵绊,这是其软弱的表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金陵十二钗了透露。B.诗歌《葬花吟》正是林黛玉用生命对自身命运的悲叹和抗争、争取“情”的解放的表现,体现了新的观念的毁灭。C.“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这句话概括了贾宝玉的生命轨迹,寄托了曹雪芹的幻灭感。D材料二将姽婳将军和贾宝玉两人的抗争方式进行对比,意在强调贾宝玉的“告别”是一种精神上的抗争。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一所论《红楼梦》中新观念被旧制度所毁灭的悲剧体现最相似的一项是(3分)A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迫害。B致苔丝狄蒙娜的死亡和自己的毁灭。C“父母之命理、想在封建伦理下的虚幻胜利。D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在孤独和绝望中死去。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答:5.两则材料都谈到《红楼梦》的悲剧性,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二)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记忆躺在椅子上睡着了吴佳骏那间逼仄的、阴暗的房屋坐落在小街戏台的旁侧。在过去的许多年里,随便站在屋中的任意一个角落,都记忆和易逝的光阴。或许在许多人眼里,这间房原本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在整察小街上,像这样装满了回忆的老房子还有?没有人能够猜得进扣,炮是猜不透彻,人们就越是觉得那间老屋子的神秘。因了这神秘,凡是从这同考屋子顶上镶嵌的亮瓦照进来,落在两张安静的藤椅上,有一种古旧之美。可极少有人会对这种正在消逝的美生发出兴趣,大家都被烦琐的、庸俗的、不堪的日常生活裹换得麻木了。种待遇的,则是那两张藤椅的主人,也是那间老屋子的主人-一个拄着拐棍、脊背伛偻、脸色苍白、眼神充满忧郁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性情乖戾,长期一个人生活在这间屋子里。她的老伴儿在十年前就去世了。她生育的五个子女也她的念经,手拿一串佛珠,拖着迟缓的步子走出来。那无疑是她最高兴和幸福的时分-就连睡眠和诵经也无法给予她的一种样和的感觉。见了孩子们,她照例先坐在一张藤椅上,然后再叫其中的一个孩子坐在另一张警椅上,便开始了她的讲述。半个小时过后,她从衣兜里掏出一把糖果遥给藤椅上坐着的孩子作为奖赏。然后,再换另一个孩子坐到藤椅上来,就这么在孩子们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熬的下午时光。老妇人想,自己大概是可以在孩子们的倾听中终老的了。但突然的一天,那些孩子们不知是找到了别的乐趣,“欺骗一颗。也不知这样过了多久,三个月还是半年,有人发现老妇人终于找到了新的听众。它们比那些孩子们更尽职,个老妇人收留了自己,给了它们这种卑践的、通人排挤的、受人歧视的小生命一把宽宽大大的交椅。有了它们后,这个老妇人的诵经声重又响了起来。这间逼仄的、阴暗的屋子总算是多了一缕若隐若现的生机。(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老妇人给孩子们讲故事并给予糖果奖励,以及收留流浪动物的行为,展现了她内心深处对陪伴和情感交流的强烈需求。B.老妇人念经并非出于宗教信仰,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积德,体现了她的善良,以及对生命终结和超脱尘世痛苦的向往。C.孩子们天真、好奇,对两张旧藤椅充满兴趣,他们虽然听不懂老妇人讲的故事,但他们的陪伴给老妇人带来了一丝慰藉和快乐。D.小猫、小狗等流浪动物遭到人们的排挤和歧视,但老妇人收留了它们,它们的陪伴让心感不安的老妇人重新感受到生活的生机。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交代了老屋的位置、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营造出一种热闹、多情、闲适的氛围,为下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B后半部分讲述老妇人的生活状态以及她与孩子们、流浪动物之间的互动,层层推进,表现老妇人情感寄托的变化,使故事逐渐走向高潮。C.“手拿一串佛珠,拖着迟缓的步子走出来”这一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出老妇人行动不便却又急切地想要与孩子们交流的状态。D.文章标题充满了诗意和想象力,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文章的核心内容,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8.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主题,请选出两处加以分析。(4分)答:9.文中多次写到藤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答:(三)阅读II(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常山之东,河、汝之间,蚤生而晚杀,五谷之所暮熟也,四种而五获。中年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民作一则田垦赶巧不生田垦则粟多乘多则国富,此王之道也。(节选自《管子·治国》)材料二:。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自古以来,国之兴亡不由蓄积多少,惟在百姓苦乐。但贮积者国是国之常事,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然俭以息人,贞观之初,陛下已躬为之,故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早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非徒圣躬盱食婆寝而已。若以陛下之圣明,诚欲励精为政,不烦远求上古之术,但及贞观之初,则天下字甚。(节选自马周《陈时政疏》)材料三:史称宣帝元康之世,比年丰籍,答石五钱,而记以为瑞,盖史氏之溢辞,抑或偶一郡县粟滞不行,守令不节空而使尔也。一夫之耕,上农夫之获,得五十石足矣。终岁勤劳而仅获二百五十钱之背,商贾居赢,月获五万钱,而即致一万石之储,安得有农人草孳于南亩乎?金粟之死生,民之大命也。但令农人有婚丧之事,稍费百钱,已空二十石之国积,一遇凶岁,其不馁死者几何邪?故善养民者,有常平之廪,有通余之政,以权水平,达远迩,而金震交裕于民,厚生利用并行,而民乃以存。腐儒目不窥牖,将谓民苟得粟以饱而无不足焉;抑思无布帛以御寒,无盐酪蔬肉以侑食,无医药以养老疾,无械器以给耕炊,使汝当之,能胜任焉否邪?(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10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民[A]作-[5]则田垦[C]奸巧[D]不生[E]田垦[F]则粟多[t]最多[H]则国富。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蚤,通“早”,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蚤”意思相同。B.幸,幸运,与《阿房宫赋》“而望幸焉”中的“幸”意思不同。C.困,积聚,与《阿房宫赋》“盘盘焉,困困焉”中的“困”意思不同。D.“为之一日”和“二百五十钱之货”两句中的“之”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认为,常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是五谷丰登的好地方,一年四季都可种植,五谷都可丰收,如今却粮仓空虚,百姓生活困苦。B.材料二认为,积蓄财物本是国家常事,但国家兴亡不只在于积蓄多少,更在于百姓是否生活安乐。百姓生活劳苦时,国家不宜役使他们。C.材料三认为,史书把汉宜帝元康年间粮食连年丰收、谷价便宜之事作为功德记录下来,这可能是史学家的过分赞美之词,事实并非如此。D.,没有器械以供耕炊,百姓也无法生活。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译文:(2)一週凶岁,其不馁死者几何邪?译文:14.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指出君王使百姓生活安乐的措施,请简要说明。(3分)答:(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6题。江梅引·访寒梅洪皓春还消息访寒梅,赏初开,梦吟来。映雪街霜清绝绕风台。可怕长州桃李妒,度香远,惊愁眼,欲桶谁?曾动诗兴笑冷蕊,效少陵,惭下里③。万株连绮,叹金答,人坠莺飞。引领罗浮,翠羽幻青衣。月下花神言框百,且同醉,休先愁玉笛吹。注】①洪皓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出使金朝,被扣十年。期间他坚贞不屈,寻求机会递送情报,但宋高宗和秦会之流却于公元1142年与金议和。这一年夏至,洪皓在宴会上,听到“念此情,家万里”坠楼殉情。⑤罗浮:广东罗浮山,以产梅闻名于世。年许多抗金将士被贬逐到此。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开篇点题,交代初春时节寻访寒梅之事,接着描绘梅花初开的美景。B.“可怕”四句表现长州桃李对梅花的嫉妒之情,目的是反衬梅花的高洁。C.“曾动”三句强调梅花的高洁与美丽,词人以杜甫自比,流露出自谦之意。D.“月下”四句写笛声在月下回荡,与梅花的清香交织,营造出清幽的意境。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教授最近写了一篇文章,大家用《屈原列传》中“”远。(2)苏轼《江城子》中,“,”两句表达了词人仕途坎坷,无法向长眠在千里之外的爱妻诉说的凄凉。(3)典故是对历史故事的高度概括,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使语言更加精练。如“”两句就是运用典故来品评历史,借古论今。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北方的春本来就不长,还往往被狂风不分青红皂白地刮了走。济南的桃李、丁香与海棠什么的,差不多年年都黄风吹得①。常常是落花与黄沙卷在一处,再睁眼时,春已过去了!记得有一回,正是丁香乍开的时候,也是下午两三点钟吧,屋中就非点灯不可了。风是一阵比一阵大,天色由灰而黄,而深黄,而黑黄,而漆黑,黑得可。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儿已像煮过一回,嫩叶几乎金破了!济南的秋冬,风倒很少,大概都留在春刮呢。。旁有破烂的土坝;风又那么野,绿柳新蒲②,恰似挣命。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4分)答:①②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可改写成“天包由灰色慢慢变得漆黑。第二天去看院中的两株紫丁香,花儿全烂了,数叶几乎全破了”,和原句语义基本相同,但表达效果没有原句好。请简要分析。(4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我们救以生存的星球-地球627负电星体呢?科学家告诉我们:地壳内存在的氢瓦斯、钾40等轻量放射性同位元素,因半导体的作用产生100与地面之间形成了一个短心的电场。“人踩地气少生病这种天气下,上空是正电,地面是负电,根据正负电荷相吸原理,生物电子云顺着地表-足一躯干一头的方康就会出现问题。20.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4分)答:21“人踩地气少生病的科学原理。要求信息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50个字。(5分)答:22.下列各项,和文中画横线处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拥有其他兄弟所没有的朋友-人类。B.“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C.社里有好多活是这样包的-放牛、放羊、傲粉······D.“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三、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人,他总是用他自身的言行来证明生命就是一首诗。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碎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萍乡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一模考试试卷·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D(“这是其软弱的表现”错,根据材料二第三段内容可知,这是宝玉自主选择的另一种人生,是他对命运的另一种抗争。)2.A(“曹雪芹借鉴古希腊悲剧的写法”错,原文是“这相当于古希腊悲剧中的“神谕””,“相当于”不表示借鉴的意思。)3.C(材料一所论《红楼梦)之悲剧反映的是个人新的人生理想在旧的社会秩序下的必然失败。A项强调封建社会对女性的迫害,B项强调奥赛罗的悲剧命运则来自个人的性格因素,D项强调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异化,这三部悲剧中,主人公都没有材料一中所阐述的超出当时社会秩序的新的人生理想,故和材料一所论《红楼梦》之悲剧性不同。C项中,梁山伯和祝英台追求婚姻自主,这在封建社会秩序中所不被允许的,这是一种新的人生理想,其悲剧结局正体现了新的人生理想在旧的社会秩序下的必然失败。)4.①首先指出《红楼梦》的悲剧核心是揭示世界和生命价值的虚无性,②然后通过对贾宝玉的人生轨迹进行分析证明,③最后得出《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的观点。(每点14之有理酌情给分)5“有情之天下“有情之天下人生理想与当时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相对立,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灭。②材料二认为,《红楼梦》悲剧的核心是在追问真假有无的过程中,将幻灭感推向了极致,然而,正是在这种虚无和废墟之上,美好的事物反而获得了一个更加坚固的根基。(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6.B(“以及对生命终结和超脱尘世痛苦的向往”错,从原文“她说念经就是积德,可以让自己今后在面对死亡时获得安宁,不那么痛苦,并顺利找到一条通往天国的路可以看出,老妇人不是对生命终结的向往,而是希望自己能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7.A(“营造出一种热闹、多情、闲适的氛围”错,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通过前后景物的变化,来为故事营造一种怀旧、略带伤感的氛围。)8一人时的状态与有流浪动物陪伴时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陪伴的重要和不同生命之间情感交流的温暖与力量,使主题更加鲜明。(每点2分,答任意两点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9坐在藤椅上听老妇人讲故事,老妇人获得陪伴的温暖。②承载着回忆与情感。难捷见证了老妇人许多过去的时光,浓缩了老妇人一生的悲欢离合,是老妇人和孩子们以及流浪动物之间情感的纽带。③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藤椅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陪伴在人生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引发读者对于生命意义、情感交流等更深层次的思考。(每点2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10.CEG(原句标点为:民作一则田垦,奸巧不生。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11(B“而望幸焉“幸C““困D“为之一日”中的“之”是代词,代“以俭息人”,“二百五十钱之货”中的“之”是助词,的。)12“但国家兴亡不只在于积蓄多少,更在于百姓是否生活安乐“苦乐”中的“不由”“惟”可知,材料二认为国家兴亡不在于积蓄多少,而只在于百姓是否生活安乐。)131)如果百姓劳苦却强行征收赋税,最终只能资助盗寇,积蓄再多也没有好处。(“敛竟积各1意1分)(2)一旦遇到灾年,不被饿死的能有几个人呢?(“凶岁”“馁死”各1分,反问句1分,句意1分)14.①材料一指出,让农、士、商、工轮换共工作,收入均衡,保证粮食生产,百姓生活就安乐。②材料二指出,君主应该节俭,在百姓有剩余力量的时候收取赋税,进而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③材料三指出,君主应该设常平仓,立有通籴之政,以调节丰歉,通达远近,让钱粮聚积于民家。(每点1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材料一:常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得早而凋落得晚,是五谷生长成熟的好地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而五谷都可丰收。中等年成亩产两石粮食,一个劳力可生产粮食两百石。如今粮仓空虚,百姓没有积存,农民卖儿卖女,原因在于君主没有办法均衡人们的收入,所以先圣总是让农、士、商、工四民轮换其工作,这样他们每年的收入也无法相互超越。这样农民专一务农,而收入可与其他行业的人均衡。农民专业务农,田地就会得到开垦,奸巧之事就不会发生。田地开垦粮食就多,粮食多国家就富。奸巧之事杜绝了,人民就会安定。富裕而又安定,这正是成就王业的道路。材料二:我私下探究以往历代兴亡成败的事情,只要有黎民百姓怨恨反叛,聚集成盗贼,那个国家没有不立即灭亡的,君主即使想要改悔,也没有能够重新保全国家的。大凡修明政治教化,应当在可以修明的时候修明,如果事变一旦发生,然后后悔,那就没有好处了。自古以来,国家的兴亡不在于积管的多少,只在于百姓的苦乐。只是积雪对的本来是国家的常事,但要在百姓有剩余力量的时候收取。如果百姓劳苦却强行征收赋税,最终只能资助盗寇,积蓄弄多也没有好处。然而以节俭来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在贞观初年,陛下已经亲自实行了,所以如今实行并不困难。只要实行一天,那么天下人就会知道,载歌载舞来庆贺。如果百姓已经劳苦了,却仍然不停地役使他们,倘若中原遭会水早灾害,边疆发生战事警报,狂徒建视路度,那么就会有难以预料的事情发生,不仅仅是陛下寝食不安而已。如果凭借陛下的圣明,确实想要励精图治,不用远求上古的方法,只要像真观初年那样治理,那么天下百姓就会很幸运了。材料三:是偶尔有一个郡县粮食积滞,郡守县令不设法疏导而造成的。一个人耕作,优秀农夫的节余,能达到五十石就很不容易了。终年辛劳而仅得二百五十个钱的收入,可商人围积居奇,每月收入五万钱,相当于有一万石粮食的积蓄,这样难道还会有农夫在田地里辛勤耕作吗?决定生死的金钱和粮食,乃是老百姓的命脉。假如农夫有婚丧之事,规模小的也要花费一百钱,这就损失了二十石的存粮,一旦遇到灾年,不被饿死的能有几个人呢?所以善于养活百姓的君主,设有常平仓,立有通余之政,以调节丰歉,通达远近,而钱粮都聚积于民家,使人民生活富裕和物尽其用并行,老百姓才能生存下去。腐儒鼠目寸光,庸碌无知,认为百姓如果有粮食吃饱肚子就无所不足了;试想,没有布帛以御寒,没有盐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世纪英才文化课件六上
- 财务人员劳动合同担保书
- 肇庆市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
- 地下停车库租赁合同范本
- 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真题数学试卷含解析
-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25届五下数学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太原师范学院《中医传染病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南昌二中2025届高三数学试题质量检测试题(一)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
- 宁夏医科大学《职业生涯开发》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空调系统维保记录表
- 《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
- GB/T 25742.4-2022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数据处理、通信与表示第4部分:表示
- GB/T 6417.1-2005金属熔化焊接头缺欠分类及说明
- GB/T 14823.2-1993电气安装用导管特殊要求-刚性绝缘材料平导管
- 北医安全法规考试题
- 2023年宜昌市中医医院医护人员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内部控制建设课件
- 水塘排水、清淤质量检验记录表
- 加强施工管理、严格保护环境
- 抗拔桩裂缝计算表格(自动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