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检验(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2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检验(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2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检验(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2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检验(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2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检验(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检验(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考前特训2单选题(共100题,共100分)(1.)体内脂肪大量动员时,肝内生成的乙酰辅酶A主要生成A.葡萄糖B.二氧化碳(江南博哥)和水C.胆固醇D.酮体E.草酰乙酸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肝细胞中脂酸β-氧化十分活跃,结果产生大量乙酰CoA。这些乙酰CoA除小部分进入TAC彻底氧化分解提供肝脏本身所需的ATP外,大量的乙酰CoA可在肝细胞中合成酮体而输出肝外。(2.)某患者输血后出现荨麻疹、恶心、腹痛等临床症状,但该患者有严重贫血,要输注红细胞纠正贫血,应选用A.悬浮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辐照红细胞D.少白细胞红细胞E.解冻冰冻去甘油红细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点:洗涤红细胞的应用。洗涤红细胞是经生理盐水洗涤后去除血浆的血液制剂,常用于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3.)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情况见于A.伤寒B.猩红热C.大面积烧伤D.寒冷E.饥饿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考点:嗜酸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解析:在急性传染病如伤寒、副伤寒、手术后严重组织损伤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均减少,唯猩红热急性期增高,可能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产生的酶能激活补体成分,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寒冷、饥饿可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4.)患者女性,28岁。颈部逐渐变粗,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触诊发现甲状腺肿大。该患者可能是A.缺碘B.缺锌C.缺铁D.缺锰E.缺硒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碘缺乏时甲状腺素合成减少,甲状腺反馈性肥大、增生,导致甲状腺肿大。(5.)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脂蛋白主要是A.HDLB.VLDLC.LDLD.CME.Lp(a)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点:胆固醇的转运及脂蛋白的功能。[解析]低密度脂蛋白(LDL)中45%为胆固醇,血浆中LDL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及肝脏合成分泌而来,LDL的主要功能是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主要作用。(6.)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考虑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实际碳酸氢盐反映未排除呼吸因素的代谢因素导致的酸碱失衡;标准碳酸氢盐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影响,反映代谢因素导致的酸碱失衡,AB与SB的差值反映了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当AB>SB时,表明有CO2滞留,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反之AB<SB,则表明CO2排出过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两者相等,说明没有呼吸性酸碱失衡;两者数值均低表明有代谢性酸中毒;两者数值均高表明有代谢性碱中毒。(7.)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考虑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实际碳酸氢盐反映未排除呼吸因素的代谢因素导致的酸碱失衡;标准碳酸氢盐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影响,反映代谢因素导致的酸碱失衡,AB与SB的差值反映了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当AB>SB时,表明有CO2滞留,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反之AB<SB,则表明CO2排出过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两者相等,说明没有呼吸性酸碱失衡;两者数值均低表明有代谢性酸中毒;两者数值均高表明有代谢性碱中毒。(8.)在诊断ITP中起关键作用的指标是A.血小板计数B.血小板平均体积C.血栓止血检验D.血小板寿命及抗体测定E.血液涂片检查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于体内产生血小板抗体,抗体与血小板膜蛋白结合,使血小板被破坏过多,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因此检测的重点在于血小板的寿命和血小板抗体。(9.)下列关于M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A.理化性质多样B.免疫活性强C.来源于T细胞的恶性增生D.多无免疫活性E.只能是IgG、IgM或IgA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考点:M蛋白的特点。[解析]M蛋白是由于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所产生,其理化性质十分均一,但无免疫活性,可为免疫球蛋白的任何类型。(10.)关于补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补体存在于血清及组织液中B.补体具有酶样活性C.补体耐热D.补体多为糖蛋白E.补体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重要条件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点:补体的特点。[解析]补体是一组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液中具有酶样活性、不耐热和功能上连续反应的糖蛋白,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重要条件。(11.)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且<正常值,表明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实际碳酸氢盐反映未排除呼吸因素的代谢因素导致的酸碱失衡;标准碳酸氢盐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影响,反映代谢因素导致的酸碱失衡,AB与SB的差值反映了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当AB>SB时,表明有CO滞留,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反之AB<SB,则表明CO排出过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两者相等,说明没有呼吸性酸碱失衡;两者数值均低表明有代谢性酸中毒;两者数值均高表明有代谢性碱中毒。(12.)下列不是高钙血症常见原因的是A.肾对钙重吸收增加B.钙溢出进入细胞外液C.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维生素D缺乏E.肠道吸收钙增加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维生素D缺乏时钙吸收障碍,血钙浓度降低。(13.)血象呈明显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可见于缺铁性贫血的哪期A.缺铁潜伏期B.缺铁初期C.贮存铁缺乏D.重度缺铁性贫血E.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重度缺铁性贫血时,体内贮存铁不足,影响血红蛋白合成。(14.)下列试验属于碳源和氮源利用试验的是A.CAMP试验B.丙二酸盐利用试验C.胆汁溶菌试验D.硝酸盐还原试验E.尿素分解试验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A项是鉴定B群链球菌的试验,B项是检测细菌碳源和氮源利用的试验,C项是鉴别肺炎链球菌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试验,D项是检测细菌酶类的试验,E项是鉴定肠杆菌科细菌中变形杆菌属细菌的试验。(15.)实际碳酸氢盐(AB)=标准碳酸氢盐(SB)且>正常值,表明A.代谢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无酸碱平衡紊乱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实际碳酸氢盐反映未排除呼吸因素的代谢因素;标准碳酸氢盐排除了呼吸因素的影响,反映代谢因素,AB与SB的差值反映了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当AB>SB时,表明有CO2潴留,可见于呼吸性酸中毒;反之AB<SB,则表明CO2排出过多,见于呼吸性碱中毒。两者相等,说明没有呼吸性酸碱失衡,两者数值均低表明有代谢性酸中毒;两者数值均高表明有代谢性碱中毒。(16.)下列缺乏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呼吸道病毒是A.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C.副流感病毒D.腮腺炎病毒E.仙台病毒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呼吸道病毒包膜刺突的结构。呼吸道合胞病毒包膜包括F蛋白和G蛋白,不含神经氨酸酶。(17.)下列各项符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血象特点的是A.白细胞数多减少B.异型淋巴细胞增多C.红细胞及血小板数减少D.骨髓象异型淋巴细胞数较血象多见E.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B淋巴细胞正确答案:B(18.)介导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物质是A.细胞毒抗体B.细胞毒T细胞C.NK细胞D.K细胞E.抗Rh抗体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超急性移植排斥反应是指血管化移植器官在血液循环恢复后短则几分钟至几小时,长则24小时至48小时内发生的不可逆转的体液排斥反应。其机制是预存于受体的移植物抗体随血流进入移植物,通过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激发一系列免疫损伤应答。(19.)胰岛素原比胰岛素A.多一段14肽B.少一段14肽C.多一段C肽D.少一段C肽E.结构一样正确答案:C(20.)血浆中前清蛋白的合成器官是A.心脏B.肝脏C.脾脏D.肾脏E.肺正确答案:B(21.)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Stakes位移指A.发射波长B.激发波长C.发射波长与激发波长之差D.发射光谱E.激发光谱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选择荧光物质作为标记物时,必须考虑Stakes位移,即发射波长与激发波长之差,如果Stakes位移小,发射光谱与激发光谱常有重叠,相互干扰,影响结果准确性。故常选用Stakes位移较大且荧光寿命长的镧系元素。(22.)易在孕妇中引起暴发流行的肝炎病毒是A.HAVB.HBVC.HCVD.HDVE.HEV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肝炎病毒的感染特点。HE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孕妇易感性高,常通过污染的饮用水而引起暴发流行。(23.)类风湿关节炎的特点不包括A.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全身性多器官多系统的疾病B.女性多于男性C.免疫学检查可见血清及滑膜中出现类风湿因子D.血清IgG、IgM、IgA水平均可升高E.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多发性损伤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征是以手脚小关节发病,向心对称性发展。关节外表现包括血管炎、皮肤和肌肉萎缩等。部分病例可累及心、肺及血管等。不是全身多器官多系统病变。(24.)下列与朊粒无关的疾病是A.疯牛病B.库鲁病C.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D.克雅病E.瘙痒病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朊粒所致疾病。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主要由麻疹病毒引起。(25.)正常人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是A.结合胆红素B.未结合胆红素C.与球蛋白结合的胆红素D.与血红素清除蛋白结合的胆红素E.胆素原正确答案:B(26.)重度核左移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结果中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的比值A.>1%B.>5%C.>10%D.>15%E.>25%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可根据杆状核中性粒细胞的比值对核左移程度进行分级,当>25%为重度核左移。(27.)IFCC建议将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的样本周转时间(TAT)控制在A.4小时内B.3小时内C.2小时内D.1小时内E.0.5小时内正确答案:D(28.)HSV-1最常见的感染部位为A.口腔和呼吸道B.口腔和唇C.胃肠道D.阴道E.角膜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HSV-1常见感染部位。其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口腔和唇,但也可侵犯任何器官。(29.)下列不属于血管壁的止血功能的是A.引起血管收缩B.释放促凝物质C.激活血小板D.激活凝血途径E.引起局部血液黏度下降正确答案:E(30.)痰液异常时出现的细胞成分是A.鳞状上皮细胞B.肺泡吞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尘细胞E.肺泡上皮细胞正确答案:E(31.)免疫球蛋白经酶水解后,可与两个相应抗原结合的片段是A.FabB.F(ab')2C.FcD.PFc'E.Fd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木瓜蛋白酶可将Ig裂解为两个完全相同的Fab和一个Fc,Fab为单价,可与抗原结合但不形成凝集或沉淀反应,Fc无抗原结合活性;胃蛋白酶可将Ig裂解为一个F(ab')2和一些PFc',F(ab')2是由两个Fab及铰链区组成,为双价,可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故能形成凝集或沉淀反应,PFc'最终降解,无生物学作用。(32.)下列关于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血液检查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见大量环形铁粒幼细胞B.红细胞具有“双形性”C.网织红细胞正常或稍增加D.血清铁蛋白和总铁结合力均升高E.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多增高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总铁结合力正常或者减低。(33.)对造血起主要负调控作用的是A.IL-3B.IL-6C.IL-11D.TGF-βE.TNF-α正确答案:D(34.)体内合成卵磷脂时不需要A.ATP与CTPB.NADPH+H+C.甘油二酯D.丝氨酸E.S-腺苷蛋氨酸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卵磷脂又称之为磷脂酰胆碱,合成需要ATP提供能量,CTP合成CDP-乙醇,CDP-胆碱,CDP-甘油二酯等活化物所必需,丝氨酸提供本身是合成磷脂酰丝氨酸的原料,S-腺苷蛋氨酸合成胆碱。(35.)M2型白血病中常见的融合基因为A.PML-RARαB.AML1-ETOC.PLZF-RARαD.MILLE.BCR-ABL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t(8;21)染色体易位产生的AML1-ETO融合蛋白在M2b白血病的发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6.)呋喃妥因用于治疗A.呼吸道感染B.泌尿道感染C.中枢神经系统感染D.生殖道感染E.消化道感染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呋喃妥因的在临床中应用。由于本类药品口服吸收后在体内很快就被代谢,因而不适于治疗全身感染。呋喃妥因主要用于泌尿道感染。(37.)HLA分型细胞学阴性分型法所使用的标准细胞为A.表面只有一种LD抗原的纯合子分型细胞B.表面有两种LD抗原的细胞C.预致敏淋巴细胞D.未用丝裂霉素C或X线照射预处理的细胞E.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正确答案:A(38.)胆红素进入肝细胞浆后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受体蛋白是A.清蛋白和α1-球蛋白B.葡萄糖醛酸和葡萄糖C.Y蛋白和Z蛋白D.cGMP和cAMPE.清蛋白和球蛋白正确答案:C(39.)关于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叙述错误的是A.是细菌的病毒B.不具有抗原性C.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D.形态多呈蝌蚪状E.较细菌的抵抗力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噬菌体是感染细菌、放线菌、真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具有病毒的一般性质。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噬菌体多呈蝌蚪形,也有微球形和细杆形,主要由核酸和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对理化因素比一般的细菌要强,70℃30分钟仍不能被灭活并能在低温环境中长期存活。对一般化学消毒剂的抵抗力也比细菌要强,但对紫外线和X线敏感。(40.)血管外注射给药时,吸收的主要方式是A.主动转运B.被动扩散C.滤过D.易化扩散E.胞饮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血管内给药不存在吸收。血管外注射给药时,主要以滤过方式进入血液,其吸收速度主要受注射部位毛细血管多少和药物分子大小影响。(41.)促进PGI2合成的活性物质是A.因子ⅩaB.亚油酸C.纤溶酶D.阿司匹林E.ATP正确答案:E(42.)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的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是A.16、18型B.6、16型C.5.6型D.11、18型E.6、13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人乳头瘤病毒有23型,宫颈癌患者以检出16、18型为多。(43.)临床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中,未涉及的是A.注重质量策划和整体优化B.强调预防为主和过程概念C.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为中心D.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统一E.实现自动化控制程序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临床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包括注重质量策划和整体优化、强调预防为主和过程概念、以满足患者和临床医护部门的要求为中心、重视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未涉及实现自动化控制程序。(44.)关于皮质醇测定样本采集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时候采血均可B.一定要空腹采血才有意义C.要检查峰值最好留24小时尿D.应激状态时分泌迅速成倍增加E.唾液和尿中测得的皮质醇一般为总的皮质醇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正确的样本采集对皮质醇的结果能否真实反映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有重要意义。因为糖皮质激素分泌有显著昼夜节律并且是主要的应激激素,各种应激状态都能使之迅速成倍增加,因此推荐同肾上腺髓质激素采集方法一样为:清晨起床前插入留置管至少0.5小时后,8点左右采血,检测峰值。如检查需昼夜节律,可保留留置管在相应时间点如下午4点和午夜11点(谷值)左右采集标本。(45.)能降低血钙、血磷的物质是A.维生素D3B.PTHC.CTD.ADHE.甲状腺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降钙素(CT)抑制破骨作用,直接抑制肾小管对钙、磷的重吸收,通过抑制1,25(OH)2D3的生成,间接降低小肠对钙、磷的吸收,使血钙和血磷降低;PTH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维生素D3同时升高血钙和血磷;ADH、甲状腺素不影响钙磷代谢。(46.)普氏立克次体引起的疾病为A.流行性斑疹伤寒B.立克次体痘C.Q热D.羌虫病E.地方性斑疹伤寒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普氏立克次体所致疾病。普氏立克次体以人虱为媒介,引起流行性斑疹伤寒,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47.)下列疾病中与Ⅲ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是A.Arthus反应B.类Arthus反应C.血清病D.Grave病E.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是由于循环中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中等大小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上引起的。常见的局部免疫复合物病如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全身免疫复合物病如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SLE、RA。(48.)下列属于生物电极的是A.免疫电极B.气敏电极C.玻璃电极D.离子交换电极E.pH电极正确答案:A(49.)抗核抗体包括A.RFB.抗心磷脂抗体C.抗Sm抗体D.抗线粒体抗体E.pANCA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抗核抗体是一组将自身真核细胞的各种细胞核成分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包括抗不溶性DNP、抗组蛋白抗体、抗Sm、抗u1RNP、抗SSB/La、抗dsDNA抗体、抗RNA聚合酶-1、抗U3RNP、抗PM-Scl等。(50.)巴斯德效应(Pasteur效应)是指A.酵解抑制有氧氧化B.有氧氧化抑制酵解C.有氧氧化与酵解无关D.酵解与耗氧量成正比E.有氧氧化与耗氧量成正比正确答案:B(51.)下列属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标记的是A.CD19B.CD22C.CD3D.HLA-DRE.CD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CD117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高表达,可作为髓系免疫学标记物,对其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52.)常规细胞培养较难分离的病毒是A.HAVB.柯萨奇病毒C.冠状病毒D.汉坦病毒E.风疹病毒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冠状病毒的培养特性。冠状病毒采用常规的细胞培养方法较难分离出病毒,但用人胚气管等器官培养可分离出病毒。(53.)下列不属于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的是A.大小不均B.中毒颗粒C.空泡变性D.Dohle小体E.巨多分叶核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毒性变化,对估计疾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答案中前四项均为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变化。(54.)评价方法的精密度时常用的统计学指标是A.标准差和变异系数B.偏倚C.平均数D.相关系数E.标准误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评价方法给出结果的可重复性即精密度。反映精密度好坏的指标是变异系数CV,CV越小,精密度越好,反之则差,故有人称其为不精密度。(55.)在肠外感染中很少分离到的病原菌为A.大肠埃希菌B.肺炎克雷伯菌C.奇异变形杆菌D.阴沟肠杆菌E.志贺菌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考查志贺菌致病机制。志贺菌感染只限于局部,不入血流,仅停留于肠壁,故在肠外感染中很少分离到。(56.)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提供有益及科学的信息,以下对象最为贴切的是A.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状况评估B.疾病的诊断、治疗、康复和医疗保险评估C.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教学评估D.疾病的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评估E.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医疗保险评估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临床实验室的作用是提供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健康状况评估的有益及科学的信息。(57.)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是A.C1qB.C2aC.C3aD.C8E.C9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C3a和C5a被称为过敏毒素,可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C3aR和C3aR结合,触发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和其他血管介质,介导局部炎症反应。(58.)卫生部发布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分为A.6章56条B.5章65条C.6章55条D.5章55条E.6章66条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共6章56条。第一章总则,分5条;第二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一般规定,分16条;第三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分11条;第四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分11条;第五章监督管理,分9条;第六章附则,分4条(卫生部文件,卫医发[2006]73号,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通知,附件)。(59.)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发生空泡变性的原因是A.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B.染色条件不良C.细胞的退行性改变D.内质网与核糖体融合E.DNA合成物质不足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发生空泡变性的原因目前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或颗粒缺失的结果。(60.)对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细胞无杀伤作用的细胞是A.NK细胞B.致敏Tc细胞C.嗜碱粒细胞D.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NK细胞、致敏Tc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具有特异和非特异的杀伤病原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功能,而嗜碱粒细胞不具有上述功能,主要参与I型超敏反应。(61.)常用的鉴定酶纯度的方法包括A.溶解度法B.分光光度法C.超速离心法D.原子吸收法E.免疫学法正确答案:E(62.)下列属于短反馈调节的是A.TSH→T3、T4B.TSH→TRHC.TRH→TSHD.TRH→下丘脑E.T3、T4→TSH正确答案:B(63.)关于2型糖尿病的特点,正确的是A.血浆胰岛素含量降低B.血浆胰岛素含量升高C.糖刺激后,胰岛素延迟释放D.血浆C肽含量升高E.血浆C肽含量降低正确答案:C(64.)药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效果是A.活性降低B.活性升高C.活性无变化D.极性增高,利于排泄E.极性降低,利于吸收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药物的生物转化不能简单的视作药物活性的灭活。有些药物如可待因必须在体内代谢转化后才能有药理活性。但生物转化总的效果是使药物的极性增高,有利于排泄。(65.)通常情况下促进浆细胞增殖分化的关键因子是A.IL-1B.IL-2C.IL-4D.IL-6E.IL-8正确答案:D(66.)非空腹血标本将影响下列哪一项的测定A.钾离子B.前白蛋白C.LDHD.ASTE.甘油三酯正确答案:E(67.)关于糖化血红蛋白,日常工作中主要测定的是A.HbA0B.HbA1aC.HbA1bD.HbA1cE.HbA正确答案:D(68.)肾小管髓袢的功能主要是A.重吸收水B.重吸收溶质C.重吸收水而不重吸收溶质D.水与溶质均重吸收E.水与溶质均不重吸收正确答案:D(69.)脂肪动员时脂肪酸在血中运输形式是A.与CM结合B.与HDL结合C.与清蛋白结合D.与球蛋白结合E.不结合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脂肪酸不溶于水,与清蛋白结合后由血液运送至全身各组织,主要有心、肝、骨骼肌等摄取应用。(70.)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分类根据是A.白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B.白血病细胞的类型C.白血病细胞的数量D.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数量E.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正确答案:A(71.)在肉汤中培养24小时后培养液变清的是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大肠埃希菌E.新型隐球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考查肺炎链球菌培养特性。肺炎链球菌在液体培养基中呈混浊生长,但培养时间过长可因产生自溶酶而使培养液变的澄清。(72.)临床上多发性骨髓瘤单克隆球蛋白含量最多的类型是A.IgA型B.IgD型C.IgE型D.IgG型E.IgM型正确答案:D(73.)有关热原质叙述错误的是A.是多数革兰阴性菌少数革兰阳性菌合成代谢产物B.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脂多糖C.注入人、动物体可引起发热D.可被121℃20分钟处理破坏E.可经吸附剂、石棉滤板除掉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热原质是细菌产生的一种脂多糖,注人体内会引起发热因而得名。耐高温,不被高压灭菌所破坏,加热180℃4小时、250℃45分钟、650℃1分钟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除去它的最好方法是蒸馏。(74.)淋巴系统先天发育障碍可致A.粒细胞发育障碍B.联合免疫缺陷症C.慢性肉芽肿D.吞噬细胞缺陷E.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联合免疫缺陷病是由于T细胞和B细胞都缺陷而导致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联合缺陷。共同特点为全身淋巴组织发育不良,淋巴细胞减少等。(75.)影响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最重要的因素是A.血脂水平增加B.肠道蠕动增强C.血糖水平增加D.下丘脑受刺激E.肾上腺素的释放正确答案:C(76.)关于芽胞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A.是细菌的一种基本结构B.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C.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D.一个细菌只可形成一个芽胞E.抵抗力弱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营养缺乏时,某些G[~﹢.gif]杆菌能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的不易着色的小体称为芽胞。不同的细菌形成芽胞的条件不一样。芽胞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不易变性,又具有很好的隔离作用,以利于细菌适应恶劣的生长环境。芽胞不是细菌的基本结构,也不是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77.)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A.MRSAB.MRSEC.MRSD.SPAE.MRCNS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考查MRSA概念。MRSA是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英文缩写。(78.)促进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主要激素是A.糖皮质激素B.肾素C.血管紧张素D.醛固酮E.抗利尿激素正确答案:E(79.)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和黏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循环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并非终末细胞,它在血中的停留只是暂时的,在血中停留3到6天后进入组织或体腔内,可转变为幼吞噬细胞,再成熟为吞噬细胞。因此单核细胞与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而发挥防御功能。

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分T、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增殖分化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80.)能分化成吞噬细胞的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和黏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循环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并非终末细胞,它在血中的停留只是暂时的,在血中停留3到6天后进入组织或体腔内,可转变为幼吞噬细胞,再成熟为吞噬细胞。因此单核细胞与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而发挥防御功能。

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分T、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增殖分化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81.)是机体主要的免疫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增殖分化的是A.中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和黏附作用以及吞噬、杀菌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循环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并非终末细胞,它在血中的停留只是暂时的,在血中停留3到6天后进入组织或体腔内,可转变为幼吞噬细胞,再成熟为吞噬细胞。因此单核细胞与组织中的吞噬细胞构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而发挥防御功能。

淋巴细胞是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分T、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增殖分化来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82.)结核分枝杆菌增殖的最适pH值是A.pH7.2~7.6B.pH8.4~9.2C.pH6.5~6.8D.pH5.0E.pH5.5~6.2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结核分枝杆菌增殖的最适pH是6.4~7.0,C项较符合。

乳酸杆菌增殖的最适pH值是5.5~6.2。(83.)乳酸杆菌增殖的最适pH值是A.pH7.2~7.6B.pH8.4~9.2C.pH6.5~6.8D.pH5.0E.pH5.5~6.2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结核分枝杆菌增殖的最适pH是6.4~7.0,C项较符合。

乳酸杆菌增殖的最适pH值是5.5~6.2。(84.)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SLEC.肾盂肾炎D.空洞型肺结核E.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由Ⅰ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胃肠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心肌炎、肺-肾综合征等。

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Arthurs反应、血清病、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等。(85.)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SLEC.肾盂肾炎D.空洞型肺结核E.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由Ⅰ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胃肠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心肌炎、肺-肾综合征等。

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Arthurs反应、血清病、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等。(86.)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新生儿溶血症B.SLEC.肾盂肾炎D.空洞型肺结核E.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由Ⅰ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过敏性休克、呼吸道过敏反应、胃肠道过敏反应、皮肤过敏反应等。

由Ⅱ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症、抗基底膜型肾小球肾炎、风湿性心肌炎、肺-肾综合征等。

由Ⅲ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常见疾病有Arthurs反应、血清病、急性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结节性多动脉炎、SLE等。(87.)PF3作用A.促进凝血B.促进纤溶C.抑制凝血D.抑制纤溶E.促进血管收缩正确答案:A(88.)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标记物是A.镧系元素铕螯合物B.鲁米诺C.AMPPD.吖啶酯E.对硝基苯酚正确答案:D(89.)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发光底物是A.镧系元素铕螯合物B.鲁米诺C.AMPPD.吖啶酯E.对硝基苯酚正确答案:C(9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的标记物是A.镧系元素铕螯合物B.鲁米诺C.AMPPD.吖啶酯E.对硝基苯酚正确答案:A(91.)反映肾脏浓缩与稀释功能的指标A.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测定B.酚红排泄试验(PSP)C.自由水清除率D.内生肌酐清除率E.氯化铵负荷试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测定是反映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酚红排泄试验(PSP)是反映近端肾小管的排泌功能;自由水清除率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氯化铵负荷试验是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酸碱调节功能。(92.)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指标A.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测定B.酚红排泄试验(PSP)C.自由水清除率D.内生肌酐清除率E.氯化铵负荷试验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测定是反映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酚红排泄试验(PSP)是反映近端肾小管的排泌功能;自由水清除率是肾小管和集合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氯化铵负荷试验是反映肾小管和集合管酸碱调节功能。(93.)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A.尿钠与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测定B.酚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