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邓稼先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勋(xtln)邓稼先(jia)妇孺皆知(rii)
B.殷红(ydn)开拓(tud)鲜为人知(xidn)
C.燕然(ydn)癌症(di)鞠躬尽瘁(cui)
D.彷徨(huang)罗布泊(bo)风悲日噂(xun)
2.下列句子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隆平院士研究成功的“杂交水稻”,让无数人享受到了吃饱的幸福,看到了生活
的希望。他的事迹家喻户晓。
B.“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他是一名医生,更是一名战士,为党和人民的事业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C.邓稼先的事迹,如此感人,同学们觉得应该可歌可泣。
D.邓稼先是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邓稼先之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原因是因为人们知道他没有私
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B.我们应发扬光大邓稼先的事迹和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国梦而添成加瓦。
C.杨振宁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
激动得热泪盈眶。
D.令我们崇敬的是,杨振宁这位科学大师,时刻支持和关注着中国的经济建设。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世上多数的人认为它们“一无所有”,因为它们是“0”。
②1984年奥运会,许海峰的枪声又打破了中国在奥运会上沉寂多年的“0”记录。
③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上,还是在社会科学上,都曾经有过无数的“0”的空
白。
④中国的原子武器,原是一片“0”的荒原,邓稼先一声巨令,蘑菇云升起,遮盖了这
个“0”的荒原。
⑤也有不少的清醒者,看到了“0”的真谛,用自己的智慧,填满了一个又一个的
“0”,圈入了无数充实的色彩。
A.③⑤①④②B.③①⑤④②C.①④③②⑤D.①④②③⑤
5.填空。
(1)邓稼先,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
术领导人,为中国研制、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功勋奖章。
(2)杨振宁,与________共获1957年奖。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
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和对民族的。
6.学习本文之后,阳光中学七年级xx班将要开展“走近邓稼先”的主题实践活动,请根
据要求完成题目。
(1)(板报设计)从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2016年长征水箭
“三代同堂”齐登场,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我国科技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鼓舞
下,在科技攻关上已走在世界前列。学校要编辑一期以“打开科技之窗”为主题的校
报,请你为校报设计两个具体的栏目。
(2)(在线交流)
假如让你去采访邓稼先,请你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两个问题,你会如何设
计?
(3)(写墓志铭)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请你仿照例句,为邓稼先写一段墓志
铭。
7.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手法和作用。
(1)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
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2)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的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
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的原子弹工程。
8.像邓稼先这样为中华民族做出卓越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如钟南山、袁隆平、杨利
伟、屠呦呦……他们都是中国最耀眼的“明星”。你心中的“明星”又是谁呢?请仿
照示例作答。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
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挺起了脊梁。
答案以及解析
L答案:A
解析:B项,“鲜”应读xidn;C项,“燕”应读ydn;D项,“泊”应读p。。
2.答案:C
解析: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作谓语
时,前面一般不加修饰限制成分,且主语是事迹。
3.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原因”。B.搭配不当,删去“事迹和"。D.语序不当,将
“支持”和“关注”调换位置。
4.答案:B
解析:通读所有的句子,不难看出,这是一段议论性的文字,按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③句总领全段,①⑤两句则紧随③句进行论述,④②两句则举例进行论证。因
此,B项正确。
5.答案:(1)核物理学;原子弹;氢弹;两弹一星
(2)李政道;诺贝尔物理学
(3)人生经历;伟大贡献
解析:(1)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
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杨振宁,与李政道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人物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
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6.答案:(1)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①请您说说在科研方面给您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②请您对我们中学生说几句
激励性的话?
(3)一生为祖国无私奉献,鞠躬尽瘁,身先士卒。让我们记住他一一“‘两弹’元
勋”邓稼先。
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长眠于此。他鞠躬尽瘁,为“两弹”献身;身先士卒,震撼浩浩
乾坤。身已死,心仍在。邓稼先在我们心中永垂不朽。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
案。解答时,紧扣“打开科技之窗”这一主题,结合生活积累与体验,设计出灵动、
活泼的栏目名称即可。如:走近邓稼先;中国飞天梦的历程;探索与发现。
(2)此题考查的是综合性学习的掌握。所提问题要符合“科技”的主题,语言表述清
晰。
(3)仿写要与例句字数相同,句式一致,平时多读书,勤练习,善积累。本题根据邓
稼先的事迹与贡献拟写。
7.答案:(1)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中国和美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邓稼先和奥本海默
进行对比,在鲜明的对比中突现了邓稼先的高贵品质,体现了他的人格力量。
(2)采用对比句式,用假设的方法将两位同是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所处的国度进行比
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集中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感情。
解析:两句都采用了对比,首先点明这一方法的使用。根据句子表述的具体内容来分
析,第一句从突出邓稼先的思想品质来分析,第二句从作品的思想性和作品的思想情
感来分析。
8.答案:(示例1)我心中的“明星”是钟南山。因为在新冠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时,八
十多岁的钟南山挺身而出,给恐慌的人们心中打下一针镇定剂,带领人们与疫情作斗
争。
(示例2)我心中的“明星”是袁隆平。因为他用一粒稻种改变了世界,为解决世界
性的饥饿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让人们过上了不再饥饿的生活。
解析: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仿照题中已给出的示例仿写即可。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选词填空
(1)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______正浓。()
A.兴趣B.志趣C.乐趣
(2)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
有着印象的。()
A.深刻B.深厚C.深沉
(3)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的成绩。()
A.优异B.突出C.卓越
2.下列对各句的表达方式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记叙)
B.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描写)
C.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议论、抒情)
D.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一一作为学者的方面。(记
叙)
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说和做一一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是一篇散文,通过说和做两方面表现闻一多
的崇高品格和精神。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富于音乐美。
B.本文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迹,文中的议论起不到什么作用,属于可有可无的
内容。
C.臧克家,山东诸城人,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代表作
有诗集《烙印》等。
D.闻一多,湖北淆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学术著作《神话与诗》《唐诗杂论》等。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将生命视作敝履,他们并非对于生已感到厌倦,相反,他们倒
是乐生的人。
②这是“生”的美丽之最高的体现。
③他们是为了保持“生”的美丽,维持多数人的生存,而毅然献出自己的生命的。
④这样深的爱!甚至那躯壳化为泥土,这爱也还笼罩世间,跟着太阳和明星永久闪
⑤“生”的确是美丽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A.①③④②⑤B.①③②④⑤C.⑤①③④②D.⑤②①③④
5.文学常识填空。
(1)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代表作有诗集《》等。
(2)闻一多(1899-1946),诗人、、。代表作有诗集
6.解释下列词语。
①兀兀穷年:_________________
②迥乎不同:_________________
③潜心贯注:_________________
④一反既往: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他正向古代典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
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
史,ji8ngji6ng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
的文化药方。
(1)给加粗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典ji()地壳()
弥()坚jiongjiong()()目光
(2)“锲而不舍”中“锲”的意思是()
A.雕刻B.截断C.镰刀D.机会
(3)画线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
(4)把下面句子改为反问句。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8.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
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
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
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
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
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
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
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
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
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文中主要写了闻一多“说”和“做”的哪几件事情?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句中的“这个方面”指代什
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B;(2)A;(3)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
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1)爱好是从兴趣开始,然后变成乐趣,最后成为志趣(简称三趣),也就是说爱好
有三种境界。兴趣是你对这件事情是否有感觉,是否想去做,可以在做的过程中产生
做事的冲动感;乐趣是你能去做,并把它做好,在做的过程中产生快乐感;志趣是你
不仅能把它做好,还能把做的最好,在做得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并为之努力和奋斗。
结合句子选"志趣”。
(2)深刻①深入透彻,达到事物的本质。深沉:心里感受的程度很深,思想感情不
外露。深厚:指感情深切浓厚。结合句子选“深刻”。
(3)“突出、优异、卓越”都有出众的才能、成就。区别在于程度逐步加深。结合句
子选“卓越”。
2.答案:D
解析:该句的表达方式是议论。
3.答案:B
解析: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是夹叙夹议。作者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
一、二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第八、
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的总结,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
都是议论。另外,文章还多次用到照应,而所有的照应,又几乎全是议论。由此可见
议论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
4.答案:C
解析:第①句中的“他们倒是乐生的人”承接第⑤句中的“乐'生'是人的本分”,
并且第⑤句概括了整个语段的内容,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美丽”“乐生”,故第⑤句
在第①句之前;第③句中的“他们”指的是“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故第③句紧承
第①句;第④句中的“这样深的爱!”是对第③句中的那些杀身成仁的志士行为的评
价,故紧承第③句;第②句是总结句。故选C。
5.答案:(1)有的人
(2)学者;民主斗士;红烛;死水;
解析: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
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
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6.答案:①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②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
③形容做事用心专注。
④已经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解析:要求学生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①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
做。②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完全不一样。③潜心贯注:形容做事用心专注。④
一反既往:已经与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7.答案:(1)籍;qiao;mi;炯炯
(2)A
(3)比喻
(4)难道他不是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解析:(1)“籍”和“藉”形近,不要误写。“炯”容易误写成“迥”。“壳”有两
个读音,在“地壳”中读qiAo。
(2)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亥小
(3)在该句中,作者将“向古代典籍钻探”比喻成“向地壳寻求宝藏”。
(4)本句是个肯定句,在句中“要”前加上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
将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即可。
8.答案:(1)①起稿政治传单;②在群众大会上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2)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解析:(1)本题考查对选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从选文中找到闻一多先生言行的句子,
提炼概括即可。注意语言的简洁。
(2)本题考查对指示代词的把握。此类题答案一般在指示代词的前面,少数在指示代
词的后面,大多数情况下能从原文中摘录。本题根据前一句“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
个方面,一一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可知,是指“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下列语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juan)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
咳嗽(sou)起来。
B.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Ki),鲁迅先生是深恶(©)痛绝之的。
C.他说不新鲜(xidn),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m。)杀是不对的。
D.鲁迅先生出书的校(jiao)样,都用来揩(kdi)桌子,或做什么的。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绞肉轻睫稍微黄昏不顾一切B.翻译避免韭菜
唏奇笑声明朗
C.疙瘩校样洗澡厨房忧郁心境D.新鲜栏杆寂静
藤椅眼睛不跻
3.下列对加粗词词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介词)
B.以后也住到北四川路来,就每夜饭后必到大陆新村来了。(副词)
C.他从那圆转椅上转过来了,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副词)
D.海婴不安地来回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地坐下。(连词)
4.下列对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好像听了所讲的什么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神态描
写)
B.许先生每送一个客人,都要送到楼下的门口,替客人把门开开,客人走出去而后轻
轻地关了门再上楼来。(动作描写)
C.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语言描写)
D.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
来。(肖像描写)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自己所有的知识储
备,婵精竭虑,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有一半是拜对手所赐。
③这样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郭沫若、陈源、梁实秋,个个都是国内顶级
文人学者,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历史星空,人物璀璨。两弹元xUn——邓稼先忠诚纯正,是杨振宁敬爱的zh
1友;民主战士——闻一多言行一致,是臧克家称颂的先生;伟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周树人明朗幽默,是张迺莹惦念的导师。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元xunzhi友
(2)给加粗的字注音。
璀璨臧克家
7.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1)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
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2)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着,一种对于冲破忧郁心境的展然的会心的笑。
()
(3)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
的。”()
8.《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作者是现代女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
、空_yj*o
答案以及解析
L答案:B
解析:“草率”的“率”应读作shuai,“深恶痛绝”的“恶”应读作wuo
2.答案:C
解析:A.睫一捷。B.唏f稀。D.跻一济。
3.答案:C
解析:“向”是介词。
4.答案:D
解析:本句使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
5.答案:C
解析:②句为首句,提出“对手”一词;④句中“那些对手”紧承②句;①句中的
“他们”指的就是④句中的“胡适、林语堂、郭沫若、陈源、梁实秋”;③句是结论
句,且与后文衔接。故选C。
6.答案:(1)勋;挚
(2)can;zang
解析:(1)“勋”不要写成“功”。
(2)“臧”不要注成zMg。
7.答案:(1)动作描写
(2)神态描写
(3)语言描写
解析:理解语句内容,抓住语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常用描写方法的特点恰当判定即
可。
8.答案:萧红;《生死场》;《呼兰河传》
解析: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
年代文学洛神”。鲁迅与萧红是师生关系,鲁迅称萧红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
家”。
第4课孙权劝学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自以为大有所益
C.见往事耳大兄何见事之晚乎D.与蒙论议,大惊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自以为/大有所益D.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3.下列对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好处。)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
别。)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岂能让你治理经书充当博士呢!)
D.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吴地的阿蒙
了!)
4.下面对《孙权劝学》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中,孙权现身说法,鼓励吕蒙积极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感情色
彩是不同的。
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从正面表现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
肃敬才、爱才。
5.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但当涉猎()
(5)蒙乃始就学(.)
(6)及鲁肃过寻阳(.)
(7)卿今者才略()
(8)即更刮目相待()
6.解释下列加粗的古今异义词。
(1)但当涉猎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3)见往事耳
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通史,记载了从到
共1362年间的史事。主持编纂的人是(朝代)的,他是著
名的家、家。
8.人生有涯,学海无涯。在书中,我们让心灵沉醉;在书中,我们将梦想放飞。请以
“学习的乐趣”为主题,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
答案以及解析
L答案:C
解析:A.动词,掌管;动词,应当。B.介词,用;与“为”连用,构成动词,认为。C.
动词,知晓。D.副词,表程度,十分;形容词,年长的。
2.答案:A
解析:正确的停顿是:蒙/辞以军中多务。
3.答案:C
解析:正确的翻译应为: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4.答案:C
解析: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表现了吕蒙学有所成。
5.答案:(1)当道,当权
(2)推托
(3)研究儒家经典
(4)粗略地阅读
(5)于是
(6)经过
(7)才干和谋略
(8)另,另外
6.答案:(1)只,只是转折连词
(2)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学位的最高一级
(3)历史过去的事
7.答案:资治通鉴编年体战国五代北宋司马光政治史学
8.答案:古人学习时可以不思茶饭,寝不安席。是他们不怕苦吗?不是的。因为他们
能从读书的苦中找到乐,所谓“读书乐,乐在其中”。为此,他们废寝忘食,刻苦钻
研,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从书中寻找真理,寻找“乐”。虽然这样要付出
代价,但是这种“苦”不是“痛苦”,而是“艰苦”,是毅力的象征,是精神的象
征。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奋斗中,感受到学习的魅力,苦中寻乐。
第5课黄河颂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港(pai)山巅(dian)九曲连环(qu)
B.哺育(bu)气魄(pd)发扬滋长(zT)
C.浊流(zhuo)宛转(wan)一泄万丈(xie)
D.屏嶂(zhang)豪迈(mai)万丈狂遍(lan)
2.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当的一项是()
A.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B.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C.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D.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
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流出了,流出了O
A.漫无边际的黄土地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黄皮肤的部落
B.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C.黄皮肤的群落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D.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漫无边际的黄土地黄皮肤的部落
4.下列对《黄河颂》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并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
的主题。
B.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
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C.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长句为主,兼以短句。长短结
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D.诗中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热情歌颂了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
更好地展现了黄河的气势及其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Idn;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蓝!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1)给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澎湃()狂Idn()扮()演
(2)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3)诗中“高山之巅”中“巅”的意思是;“浊流宛转”中“浊”的意思是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6.《黄河颂》由______(原名张光年)作词,________曲,这是抗战初期很有影响
的,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
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7.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______.)
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③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8.中国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中华民族,你能列出不少于三个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景物
吗?
例:惊涛澎湃的黄河。
答案以及解析
L答案:B
解析:本题为考查字形、字音题,字形、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形、字音而不要
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
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
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
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
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本题中
A项中“九曲连环”的“曲”应读“qtl”。B正确C项中“一泄万丈”的“泄”应写
作“泻”。D项中“屏嶂”的“嶂”应写作“障”,“万丈狂调”的“调”应写作
“澜”。故选B。
2.答案:D
解析:正确的节奏划分应为: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3.答案:B
解析:注意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先流出“黄土地”,接着是生活在黄土地上
的“部落”,再由这个部落产生“黄河古文化”。
4.答案:C
解析:应是“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
5.答案:Cl)pai;澜;ban
(2)摇蓝;摇篮
(3)山顶;浑浊
(4)比喻
解析:(1)“湃”不要注成bAi,“澜”不要写成“斓”。
(2)摇篮:这里指中华民族的发源地。
(3)“巅”“浊”在这里用的都是其本义。
(4)把“黄河”比作“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比喻。
6.答案:光未然;冼星海;抒情诗
解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7.答案:①比喻;②拟人;③反复
解析:①把“黄河”比作“摇篮”故是比喻修辞手法。②“伸出、臂膀”故是拟人修
辞手法。③两次使用“像你……”故是反复修辞手法。
8.答案:如奔腾不息的长江、高耸云天的泰山、绵延万里的长城,(只要是能代表民
族精神的事物并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即可)
解析:依据例句,只要是能代表民族精神的事物并加上恰当的形容词即可。象征中华
民族精神的景物:奔腾不息的长江、高耸云天的泰山、绵延万里的长城。
第6课老山界
1.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小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judn得
更紧些,把身于qudn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
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
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
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
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像山泉在,像
波涛在o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下面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卷蜷zhuichuB.蜷卷chudchu
C.卷蜷chudzhuD.蜷卷zhuizhu
(2)填入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A.咀嚼奔波澎湃呜咽B.品味奔驰澎湃呜咽
C.咀嚼奔驰呜咽澎湃D.品味奔波呜咽澎湃
(3)选段中画线句子的主干提取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上闪烁星星B.星星好像宝石C.天上缀着宝石D.星星缀着宝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峭璧恰巧缴租苛捐杂税B.篱笆大概欺侮憨然入梦
C.毯子缀着冻醒不可捉摸D.香甜奇观骨禄寒气逼人
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
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的
队伍战胜了。
A.灌输疲劳笨重B.浇灌疲倦笨重
C.灌输疲劳沉重D.浇灌疲倦沉重
4.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5.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②极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③罕见的美好景象。
④甜美、畅快地入睡。
6.修改下面的病句。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①上面的路即使还是陡,也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
走,一路检查标语。②让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1)第①句关联词使用不当,修改意见:
(2)第②句成分残缺,修改意见:.
7.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弘德中学举行“唱红歌,跟党走”歌咏比赛。九
年级六班将在比赛中合唱《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一首歌,下面是为演出拟写的串台
词,请将它补写完整。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以内。
同学们:下面请欣赏由九年级六班带来的合唱《南湖的船,
党的摇篮》。
附:《南湖的船,党的摇篮》(作词,乔羽)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水涟涟雨如烟/荷花深处摇来一只船/摇来一只
船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云将收雾将散/湖面上升起引航的帆/引航的帆/
啊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你和人民心相连/心相连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波光闪霞光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人间/
诞生在人间/啊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啊南湖的船/啊党的摇
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揭开新篇
8.阅读《老山界》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
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
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栗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
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下列对第①⑦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都属于景物描写,突出老山界山路曲折、山势陡峭的特点。
B.这两处描写,都有助于体现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革命豪情。
C.这两段观察的立足点不同,第①段观察的立足点在山脚,第⑦段观察的立足点在
“之”字拐的路上。
D.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表现了“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
(2)“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中的“奇观”指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
(3)有人说选文②一⑥段与中心无关,特别是画线部分的用词损害了红军战士的光辉
形象,所以应该删去。你怎么看?请简述之。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2)C;(3)B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
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蜷”意
思是身子卷缩,用在第二个空比较贴切,排除BD两项;“缀”是缝、补缀的意思,应
该读zhui;"矗立"意思是高耸直立,“矗"应该读chfi;故选A。
(2)此题考查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咀嚼”将食物放在嘴里慢慢地
嚼,“品味”意思是尝试滋味,此处应该用“咀嚼”;“奔波”意思是忙忙碌碌地往
来奔走,“奔驰”意思是(车、马等)很快地跑,“奔驰”符合此处语境;“呜咽”
形容水、风等的声音凄切,“澎湃”形容波浪猛烈发出巨大声响的撞击,形容山泉声
用“呜咽”呜咽,形容波涛声用“澎湃”;故选C。
(3)此题考查提取句子主干。这个句子中“天上闪烁的星星”是主语,“天上闪烁
的”是定语,“星星”是主语中心语;“好像”是谓语;“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是
宾语,“黑色幕上缀着的”是定语,“宝石”是宾语中心语。句子的主干为“星星好
像宝石”,故选B。
2.答案:C
解析:A.璧一壁。B.憨一酣。D.禄一碌。
3.答案:A
解析:“灌输”指输送(思想、知识等);“浇灌”指浇水灌溉。结合上下文可知,
此处应选“灌输”。“疲劳”指因体力或脑力消耗过多而需要休息;“疲倦”指疲
乏,困倦。结合上下文可知,此处是指红军战士们因翻山而体力消耗过多,所以应选
“疲劳”。“笨重”指庞大沉重,不灵巧;“沉重”指分量大,程度深。联系上下文
可知,红军翻越老山界,并没有轻装,而是带着辎重等一起翻山,所以称其为“笨
重”的队伍。故选A。
4.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把“树林”当作人来写,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A.比喻。B.比
喻。C.比喻、排比。D.拟人。故选D。
5.答案:①澎湃;②绝壁;③奇观;④酣然
6.答案:(1)将“即使……也”改为“虽然……但”
(2)删去“让”
解析:(1)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即使……也”是表假设的让步的关联词语,应用表
转折关系的“虽然……但”。
(2)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让”。
7.答案:当年南湖的一只小船,历经百年,浴火重生成巨舰;还是这样一只小船,劈
风斩浪,引领中华换新颜!
解析:串台词主要起到引出节目的作用,所以就需要分析节目的内容、主题、特色
等。结合歌词拟写即可,同时注意“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50字以内”的要求。
8.答案:(1)D
(2)“奇观”指的是“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
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表达了作者英勇豪迈的英雄气概和在艰难征程中的昂扬斗
o
(3)不应该删去。这几段是对红军战士的神态及语言的描写,“浑身紧张”侧面突出
了山的“陡”,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意志;“哈哈地笑”等语言描写体现
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有利于突出中心。
解析:(1)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星火燎原”的革命形势,在文中并没
有体现。
(2)第一问实际考查指示代词“这”指代的内容,答案一般在从文中寻找。第二问要
结合文章的主题理解。
(3)②一⑥段是神态及语言描写。这些描写体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革命意志和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不应该删去。
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
1.下列字形和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谦逊(stln)淳朴千载万世(zai)永梗不朽
B.聚歼(jian)汹涌奋不顾身(gti)美丽宽广
C.犁耙(pa)脑桨坚韧刚强(qang)隐隐约约
D.迸裂(bing)掩埋家具什物(shi)不荒不忙
2.下列对句子中加粗词语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指感情无法抑制,不能自控)
B.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形容奋勇杀敌的痛快心情)
C.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好像说又没有说)
D.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觉察)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
B.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一一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
C.“那,不同!”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过瘾,越觉着打得解恨!”
D.他们的名字是:王金传、邢玉堂、王文英、熊官全、王金侯、赵锡杰、隋金山、李
玉安、丁振岱、张贵生、崔玉亮、李树国。
4.下列问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B.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C.要在祖国遇见这种情形,我能够进去,那么,在朝鲜我就可以不进去吗?朝鲜人民
和我们祖国的人民不是一样的吗?
D.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型电视纪录片《为了和平》于2020年10月18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
段播出。
B.“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全面接受预约参观。
C.通过观看电影《金刚川》,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
D.中国人民缅怀、讴歌浴血奋战的抗战英烈,能够提高年轻人对英雄所做贡献的认
知,传承英雄身上展现的伟大精神。
6.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注音,给带拼音的生词补充完整
军隅里()拨倒()掰断()
淳朴()过瘾()豁亮()
憋闷()坚而(.)谦xSn()
ft()灭
7.作者作品
(1920—2008),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河南郑州人,
毕业于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中国当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长诗
,长篇小说,
.,通讯集,散文o
8.品读课内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
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
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
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
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
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
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你一定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
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1)为什么要使用第二人称“你”来行文?
(2)六个“当你……”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L答案:B
解析:A.逊xtin,糖f垂。C.桨f浆,强qiWng。D.迸b6ng,荒f慌。
2.答案:C
解析:“隐隐约约”这里指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答案:C
解析:把'‘说"后面的冒号改为逗号。
4.答案:B
解析:B项是设问句,其他三项都是反问句。
5.答案:C
解析: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使”。
6.答案:yii;en;bai;chiin;yin;hud;bie;韧;逊;覆
7.答案:魏巍;红杨树;《黎明的风景》;《东方》;《地球的红飘带》;《谁是最
可爱的人》;《我的老师》
8.答案:(1)用第二人称行文,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
受,易于引起思想感情的共鸣。
(2)排比。使语气酣畅,感情强烈,感染力强。
解析:(1)第二人称的作用:能拉近与读者的距离,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谈,使读者
感到亲切,易于交流。
(2)排比的作用主要是使语言有气势,感情强烈,有感染力。
第8课土地的誓言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chi)痛的热爱。
B.在那亘(geng)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C.在热情的默契(qi©)里它们彼此呼唤着,终有一天它们要汇合在一起。
D.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hui)和耻辱。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幽远高梁辗转丰饶脸庞田垄
B.喷涌山涧麻雀奔弛耻辱怪诞
C.呻吟参天禾稻埋葬泛烂黎明
D.斑斓标直破晓碧绿缠绕仰望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
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
B.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
C.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
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
上去显显身手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无时无刻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无时无刻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B.我的手掌一接近土地,心就变得平静。
C.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
D.不管我走到哪里,如果我睡得很沉,或者在睡梦中突然惊醒的时候,我都会突然想
到是我应该回去的时候了。
5.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形容词。
的白桦林的白桦树的高粱
的鹿群的山雕的原野
6.《土地的誓言》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原名,有长篇
小说代表作《》《》等。课题的意思是O
7.依照句子,完成下面的句子。
例句: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
稻棵上我捉过蚱蟋,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仿句:在校园的小径上,无数欢声笑语。在沸腾的操场里,,在图
书馆安静的氛围中,,在教室的课桌上,。
8.课内经典文段阅读。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
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
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殉深夜的味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
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
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谋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
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孤仙姑深夜的悯语,原野上怪诞的狂
风...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用了怎样写法?在文中有何作用?
(2)本段在形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容词。请找出来,体会其作用。
(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举出一、二例来,说说它们在文章中的表达
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L答案:D
解析:A.挚zhi。B.亘g6n。C.契qi。
2.答案:D
解析:A.梁一粱。B.弛一驰。C.烂一滥。
3.答案:B
解析:“历史上”与“世界上”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应使用顿号。
4.答案:B
解析:A.否定不当,应在两个“无时无刻”后加“不”。C.缺少主语,应在“想起”
前加上“我”。D.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如果”改为“即使”。
5.答案:葱郁;挺拔;饱满;奔驰;敏锐;广阔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情况,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这道题从结构上
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在名词“风沙、脚掌”前加形容词。依据规
律做题就容易了,比如:葱郁的白桦林、挺拔的白桦树、饱满的高粱、奔驰的鹿群、
敏锐的山雕、广阔的原野。
6.答案:九•一八事变;端木薮良;曹汉文;《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面
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定尺小车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欧式大头斜嘴钳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樱桃夹心巧克力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楼梯包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桌线刀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树脂相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柱状石英谐振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果品套袋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杠杆式电子测头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机挂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8.5.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课件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 5.2基本政治制度 课 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2024年河南郑州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高中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
- 人教五四 六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五单元《中国有能力解决好吃饭问题 第一课时》课件
- 北京中考语文常考知识点(积累背诵)-2025年北京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 2025年企业市场推广服务合同模板
- 2025河南郑州航空港科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创”社会招聘4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官方答案解析)
- 八年级道法下册 第二学期 期中综合测试卷(人教山西版 2025年春)
- 四川省成都市八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及听力原文无听力音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