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陕西省汉中市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卡尔曾提醒自己的学生: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这是因为A.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B.一切历史都是主观史C.一切历史都是客观的D.一切历史都是虚构的2.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2枚:“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邮政总局发行邮票8枚:“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光复”“伟大胜利”。两套邮票相比,后者A.突出中共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B.强调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C.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历史作用D.呈现了抗战中不同力量的历史贡献3.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 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4.美国于1930年通过法令,对890种商品进口税率平均提高40%。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进口税率比1929年提高60—100%。这一现象导致了A.经济危机的缓解 B.关贸总协定成立C.世界经济的恶化 D.罗斯福实施新政5.据《史记》载:黄帝死后,其孙高阳(即帝颛顼)因为品行能力出众,继承了他的事业;之后,黄帝的曾孙高辛(即帝喾)接替颛顼之位。喾死后,他的儿子挚继位、但由于治理不善,被放勋(挚的弟弟)替代,这便是后来的帝尧。由此可知当时A.“家天下”局面已经形成 B.禅让制度遭到破坏C.血缘关系影响王位继承 D.黄帝族高度集权6.有人认为:“1980年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起步过程中的重要年份。”事件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①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②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③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④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城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延续至20世纪的古代印度种姓制度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它随着社会变革而不断调整。这反应了种姓制度:A.成功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 B.缺乏反映社会状况的能力C.适应了社会状况维持社会秩序 D.完全缺乏自我变革的能力8.下表是美国二战后不同时期实际GDP及其他若干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影响美国战后经济波动的因素主要有时期实际GDP(年均复合增长率)私人国内总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年均复合增长率)失业率(年平均失业率)1950~19734.25.72.84.81974~19822.00.50.97.21983~20073.44.72.35.8①信息技术的发展②殖民体系的变化③经济政策的调整④霸权地位的丧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9.下表是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新中国的外交空间得到了全方位拓展B.美国彻底放弃了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意义巨大D.万隆会议密切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关系10.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官僚机构遵循着一体化的结构原则,使一个复杂、巨大的官僚机构保持着协调运行,很难出现类似欧洲那种“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A.封建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B.封建伦理纲常思想的束缚C.选官制度制约官员的行动 D.中央集权制度的贯彻执行11.柏拉图认为:在理想的社会中,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柏拉图这一认识体现了其()A.对雅典民主政治持肯定态度 B.对抽签选举持反对态度C.主张按照人的出身来确定社会分工 D.主张民众的直接民主12.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终结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明代设立内阁,奉旨办事。雍正七年,因对西北用兵开始设立军机处,渐渐取代了内阁。大学士成为了名誉职务,军机大臣更有实权。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A.内阁其实就是明代决策机构 B.军机处是清代中央一级政府C.宰相制废除后相权随之消失 D.废除宰相制后相权弱而未亡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艺术作品中的历史图是法国画家大卫于1787年创作的油画《苏格拉底之死》,描绘了为坚持自由和真理而死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许多艺术史家认为,对大卫作品的解读,往往被赋予现代政治的含义。问题(1)结合图片信息及所学知识,解读该作品的现代政治含义。(2)你如何理解该作品的历史价值。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初建立的历代帝王庙庙,除了了供奉三皇五帝以来的历代开业帝王外,还增入辽太祖、金太祖、明太祖等皇帝进行祭祀,康熙帝将宋朝以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统治家法作为治国政纲,乾隆帝更是提出“中华统绪,绝不断线”的观点。康熙帝还专程前往曲阜瞻拜孔庙,重用李光地等儒臣,乾隆帝时编编订出版了汇通各族文字的书籍和词典。针对“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雍正帝驳斥道:“自我朝入主中土,君临天下,并蒙古极边诸部落俱归版图,是中国之疆土开拓广远,乃中国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华夷中外之分论哉!”﹣﹣摘编自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统治者为实现国家认同采取的举措。材料二:甲午战后,华夏中心主义衰落。维新派号召保国、保种、保教,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1902年,梁启超首次引入了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词,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现代观念,指出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将“驱除鞑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希望“仿效美利坚民族的规模,把汉、满、蒙、藏、回五族同化成一个‘中华民族’,组成一个民族的国家”“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指出:“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1940年,提出“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中国各民族间的平等”。(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的特点。材料三:1956年﹣1966年,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1960年,石油工人王进喜参加大庆石油大会战,发出“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誓言,吃大苦,耐大劳,铸就了铁人精神。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甘当螺丝钉”,勇于奉献,乐于助人,1963年3月5日在《人民日报》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这一时期还涌现出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科学家,成为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依据材料三及所学,说明这些时代精神的影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材料“在研究历史之前,应该先研究历史学家”,这是因为不同的历史学家对历史有不同的主观解构,故为避免盲目研究,可以先了解下其他历史学家的意见,故排除C,B符合题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强调的是历史学科研究需要当下情怀,故A不符合题意;D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2、D【解析】
后者的邮票不仅体现出国民党抗战,还体现出中国远征军的入缅作战以及华侨华人的贡献,这些邮票呈现出不同阶层的抗战地位,故D正确;前者主要是中共抗战,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美苏对中国抗战的支持,故B错误;后者只是提到国民党抗战,还有其他方面的抗战史实,故C错误。3、C【解析】
据材料“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说明唐玄宗时期绢布绫罗丝绵可以当货币进行物物交换;“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可知,交换的在市价一千以上的,也可以钱物兼用,否则违者科罪。这说明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故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打破原有交易规范,只是以立法的形式维护物物交换,A错误;B与材料无关;据材料分析可知,政府没有认识到物物交换与货币交换之间的区别,没有认识到货币交换对商品经济的促进作用,没有顺应经济发展趋势,D错误。4、C【解析】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为转嫁危机后果,各国纷纷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保护本国产业,国际贸易进一步萎缩,导致世界经济的恶化,故答案为C项;这一现象加剧了危机,排除A项;关贸总协定成立于1947年,排除B项;罗斯福实施新政是从1933年开始,排除D项。5、C【解析】
由黄帝、颛顼、帝喾、挚和勋的关系和地位传承可知,黄帝时代血缘关系影响到王位继承,C项正确;“家天下”局面是夏朝时形成的,A项错误;黄帝等人的权力继承以品行能力为主,B项错误;早期国家时期并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错误。6、B【解析】
1980年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1980年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城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①②④正确,故选B;③是1979年,排除,故排除ACD。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0年”,联系1980年中国的重大事件分析解答。7、C【解析】
据材料可知种姓制度随着社会变革而变化,即种姓制度适应了社会状况来维持社会制度,故选C;材料的主要意思是种姓制度也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体现成功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故排除A;材料中无法体现缺乏反映社会状况的能力,B错误;材料强调种姓制度也是不断变化的,反映社会状况,D与材料的意思刚好相反,排除。8、C【解析】
二战后美国通过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进入滞胀,里根政府通过放松对经济的干预,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此体现的是经济政策调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③正确;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到新经济时期,主要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①正确,因此C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殖民体系的变化,②错误,AB排除;美国的霸权地位并未丧失,④错误,D排除。故选C。9、D【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1955—195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绝大部分是亚非国家,这主要是因为1955年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D项正确;材料涉及的国家主要亚非国家,排除A项;美国放弃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排除B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C项。故选D。10、D【解析】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体现的是割据,而古代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中央政府直接干预地方,其政策落实往往直达基层,因此不会出现“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现象,选项D正确;小农经济不是官僚系统协调运作的主要原因,排除A;封建伦理纲常不能保证“一体化结构”运行,如汉代的七国之乱虽然存在着封建伦理纲常思想,但依然发生了割据,排除B;选官制度本身不能制约官员行为,排除C。11、B【解析】
试题分析:“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说明柏拉图主张精英治国,反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轮番而治等做法,故B正确,A不对;C不对,柏拉图主张按照人的素质和职业来确定社会分工,而不是根据其出身;D不对,柏拉图的主张刚好相反。12、D【解析】
相权与君权是矛盾里的统一体,二者共存亡,所以出现了宰相制度废除后,又有了地位等同于宰相的内阁等机构。D正确;依据材料“奉旨办事”来看,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A排除;据所学可知,军机处只能跪拜笔录,实际上是皇帝的内廷机构,B排除;内阁、军机处的存在证明相权只是遭到了削弱,没有随之消失,C排除。故选D。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图片中苏格拉底慷慨陈词宣扬真理不惧死亡,听者或被其感染或为其即将赴死伤痛不已,作者力图宣扬一种自由高于一切的精神,这与法国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启蒙思想传播、第三等级要求自身权利的政治需要是相一致的。(2)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但毕竟是艺术作品,还需要其他史料相印证。【解析】
(1)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从苏格拉底慷慨陈词宣扬真理不惧死亡、听者或被其感染或为其即将赴死伤痛不已、作者力图宣扬一种自由高于一切的精神、这与法国当时政治腐败、经济崩溃、启蒙思想传播、第三等级要求自身权利的政治需要是相一致的等方面解读。(2)据所学可从该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但毕竟是艺术作品、还需要其他史料相印证等方面理解。14、(1)举措:确立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和合法性;构建尊孔崇儒的文化认同;建立各族一家的民族认同。(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面对外来侵略时自觉形成);内涵不断丰富。(3)时代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艺术职业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历年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天津广播影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混凝土工安全操作规程
- 编程课程体系介绍
- 儿童劳动教育家务闯关简单家务三步法我是劳动小能手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教研室2025年高三毕业班第六次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解析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学术英语(听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2025学年下学期初中历史八年级第二单元A卷
- 2024年绍兴诸暨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2025年新版供电营业规则考试题库
- 2025年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剪映电脑版课件
- 2025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必考题库170题及答案(四)
- 2025基础教育改革纲要
-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 办公用品及设备采购产品手册
- 2025-2030年中国LPG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2-2023学年第二期高一中职数学期中考试模拟测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