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教学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并且是在已经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
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个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结合具体情境引导
学生进一步体会两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在探索两
位数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既
是对以前学习加减法知识的延伸拓展,又是为进一步学习三位数及多位数加减法奠定基础,
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运算中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第1节谁的得分高
教学导航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1•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正确使用运算顺序进行竖式计算。
2•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能够独立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独立发现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喜
欢数学。
(画卷嗨区
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连加运算,正确使用运算顺序进行竖式计算,探索算法的多样
化。
难点:理解将两个竖式连写的算法。
课件(课本主题图)。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套圈的游戏吗?淘气和笑笑非常喜欢玩套圈的游戏,有一天他们
进行了套圈游戏的比赛,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比赛结果吧!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情境图及成绩统计表。)
师:这是淘气和笑笑进行套圈比赛的成绩记录。观察这张表说一说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
,官、O
预设:
淘气第一次得24分,第二次得30分,第三次得41分。
笑笑第一次得23分,第二次得44分,第三次得29分。
淘气两次得分超过了笑笑。
师:同学们可真棒,发现了这么多数学信息,你们可真是细心的孩子。那么,他们两人
到底谁的得分高?谁最后取得了胜利呢?(板书课题:谁的得分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游戏入手,引出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表
格让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培养学生读表的能力。
1•从不同角度比较。
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他们谁说得对?”对话情境图。
师:同学们,这对好朋友针对游戏的结果进行了争论,你觉得他们谁说的有道理?说说
你的理由。
预设:
生1:我认为淘气说得不对。虽然有两次的得分比笑笑高,但不能因此就肯定淘气会取
得胜利。应该看看谁的总分鬲。
生2:笑笑说的对。淘气共有两次得分比笑笑多,共计多2分,而笑笑一次就多出了3
分,总成绩是笑笑得分高,所以应该是笑笑获胜。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动脑思考问题的好习惯。让学生有
所思有所答,大胆发言,勇于创新。引导学生理解淘气是受“三局两胜”的规则的影响,笑
笑是根据“三次总分高获胜”的规则来判断比赛结果,从而感受这两种方法的合理性。
2•计算。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比较,那么到底谁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呢?让我们开动
脑筋,亲自动手来算一算吧。我们先来计算淘气的总分。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想来分享一下你的计算方法?
预设:
(1)20+30+40=90
4+1=5⑵
90+5=95
24
+30
54
54
+41
95
(3)
X
上
O工
士
O上
师:同学们果然是数学计算小能手,用了这么多种方法进行计算,最后都得出了正确结
果。老师也有一种运算方法,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着说说你的理解。(课件出示连加竖式)
rqX
M工M
o上
预设:
生:我们学习过两个数相加的列竖式计算方法,就是将两个数的相同数位对齐,在第二
个数的前面写上加号,那么,我认为三个数相加的书写方法也符合这个规律,三个数相加,
将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第三个数的前面,然后进行计算。(如果学生不能陈述,教师可
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回顾两个数相加的列竖式计算方法,然后得出三个数相加的列竖式计
算方法。)
师:说得真好,看来你对两位数的列竖式计算方法掌握的很扎实。
那么比较一下这些计算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使用起来更加简单方便呢?
生:老师展示的那种。
师:那么现在就请大家用这种简便的方法再来计算一下笑笑三次一共得多少分吧!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并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强调学生注意个位满十向十
位进一。
师:把你的计算方法和结果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通过计算发现:笑笑比淘气多一分,获得了胜利。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交流汇报,最
后得出最佳方案。
师:解决了淘气和笑笑的问题,再让我们来参与一下奇思和妙想的游戏吧!
1•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并作答,然后交流汇报)
2•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强调学生在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这节课同学们动手动脑通过计算帮助淘气和笑笑解决了比赛结果的问题,那么同学们,
谁来说一说,在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一个建议,下课后同
学们也可以进行一次游戏比赛。把比赛的情况记录下来,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谁的得分高
24+30+41=95(分)23+44+29=96(分)
24
30
+41
95
23
44
+219
96
答:淘气共得了95分,笑笑共得了96分,笑笑获胜。
本节课是《加与减》的第一课时的教学,一开始从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
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要点,并进行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最后得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梳理,让学生试着归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
握。数学与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活而服务,最重要让学生学
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2节秋游
教学导航
教材第4—5页的内容。
1•培养学生观察主题图,获取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情境引
导学生理解算式中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经历探索100以内连减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准
确的进行计算。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
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七画卷喇克
重点:掌握100以内笔算连减竖式的计算方法。
难点:正确使用列竖式计算连减的方法。
礴康康愈隆
课件(教材主题图)。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收获欢乐的季节,更是适合旅游的季节。瞧,这一天同学们来
到了海洋公园。他们打算乘船到海上游览一番。让我们也一起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秋
游)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实
践中来。
探究新知
1•观察大屏幕,说说你收集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出示课件:教材乘船主题图)
预设:生1:这条船可乘坐90人。
生2:一共有两队,一队有45人,一队有25人。
生3:男生有45人,女生有25人。
2•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两队共有多少人?
生2:这条船能坐得下吗?
生3:两队都上船后,船上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蝶培养了收集信息的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我们先把前两个问题存入数学银行,一会儿再来提取,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一下第三个问题。
3•同学们,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预设:
生1:估算:45估算成50,25估算成30,50+30=80(个),90—80=10(个),还剩大约
10个座位。
生2:用估算的方法只能得知大概的数据,并不具体,可以通过计算的方法算出答案。
45+25=70(个)90—70=20(个)
45
+25
70
90
—70
20
答: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生3:90—45=45(个)45—25=20(个)
*
90
—45
45
45
—25
20
答: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联系到生活实际,让学生
在遇到困难时要勇于思考、敢于解决。
师:同学们可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那么,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明
才智来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一种吗?
生:不是。
师:所以,我们平时在遇到问题时要多思考,因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那么,聪明
的同学们,现在请你回忆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仔细思考一下,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引
导学生思考出三位数连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预设:
生4:90—45—25=20(个)
*
90
45
—25
20
答: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这种方法可以算出结果,但非常容易出错,一般不提倡,只要求学生了解即可。)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过的两位数连加的列竖式计算方法,通过思考,获取另
一种计算方法,同时,也能考察学生对于上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4•在海上遨游了这么久,该到了回学校的时候,这时淘气遇到了新的问题,让我们一
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教材第4页乘车图)
根据书中提示的数学信息,你能独立解决还有多少人没上车的问题吗?
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问题,然后全班交流。(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38+24=62(人)70-62=8(A)
38
+214
62
*
70
—62
8
答:还有8人没上车。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数学信息,独立思考完成此题,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
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此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巩固应用
1•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后,全班交流。
2•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2题。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锻炼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强调计算时应该把相同数位对齐。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了这么久,你一定采撷到了许多智慧的浪花吧!谁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秋游
方法1:45+25=70(个),90—70=20(个)
45
+215
70
90
—70
20
方法2:90—45=45(个),45—25=20(个)
*
90
—45
45
45
—25
20
答:船上还有20个空座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结合具体情境,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班级汇
报,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循序渐进,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有时会出现在计算时十位退一后,忘记把十位减一的情况,教学时
应加强培养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强调相同数位对齐的同时,不要忘记退位减法的正确计算。
第3节星星合唱队
教材第6—7页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
能正确计算;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习惯。
2-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
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能灵活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生
活中的简单问题。
(回卷嗨施
重点:掌握100以内的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
确计算。
难点:在加减混合运算过程中,提倡多样化的算法。
礴画琴箍厘
课件(教材主题图)。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张合唱队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教材第6页合唱队主题图)(板书课题:星星合唱队)
探究新知
1-100以内数的估算。
师:仔细观察大屏幕,说一说在照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合唱队原有52人。
生2: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
师:同学们真棒,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合唱队人数比原
来多了还是少了?开动脑筋思考一下,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
生1:有9人毕业,新加入15人,毕业的人数少,新加入的人数多,所以应该是比原
来多了。
生2:新加入的人数比离开的人数多,当然是现在人多了。
师:同学们不仅回答了老师的问题,还讲出了自己的道理,真棒!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欢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
然而然进入新课。
2-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
师:那么现在根据我们发现的信息,谁能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
生1:毕业的人数比新加入的人数少多少人?
生2: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师:谁能迅速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15—9=6(人)答:毕业的人数比新加入的人数少6人。
师:那么要求“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又该怎样列算式呢?
预设:
生1:15—9=6(人)52+6=58(人)
生2:52—9=43(人)43+15=58(人)
生3:52-9+15
(如果学生能够列出52-9+15,启发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会这样列式。
如果学生的答案没有出现综合算式,师生就共同把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并告诉学生这
样的算式叫作加减混合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多角度地解决问题,多样化的解题思路更能拓宽学生
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像这样的加减混合运算,你会计算吗?让我们动手试一试。
(学生动笔计算,教师巡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了
解学生出现的多种算法以及算法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的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计算成果?(交流算法和结果,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
么,结果是多少。)
预设:
算方法,就直接指导;
(加减混合运算的竖式计算是数学计算的基本技能,教师要重视指导。)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既开动了脑筋,又锻炼了学生独立解决问
题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结果的交流,既是计算的检查,也是同学间相互学习的平台。
3•强化练习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
师:合唱队的问题我们顺利解决了,你能帮助淘气算出阿姨的年龄吗?(出示教材第6
页最下方左侧主题图)先说一说,再列式算一算。
预设:
生1:29+8=37(岁)37—5=32(岁)
29
+18
37
37
—5
32
生2:8+29—5=32(岁)
8
+219
37
—5
32
答:阿姨今年32岁。
淘气今天遇到的问题可真不少,瞧,他正在整理图书角里摆放的图书,你能帮他算算图
书角现有多少本书吗。
预设: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建构、形成过程,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通过解决生
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巩固应用
同学们计算的如此准确,一定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吧!让我们向知识的高峰再迈进一步。
1•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作答后,全班交流。)
2•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2题。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锻炼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3•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4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知识的宝库中游览了这么久,你一定收获到了许多宝贵的财富吧!谁想
和大家分享一下?
板书设计
星星合唱队
方法1:52—9=43(人)43+15=58(人)
*
52
—9
43
43
+15
58
方法2:52+15=67(人)67—9=58(人)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
和合作者。”《星星合唱队》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探索并初步掌
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在教学中,
根据孩子的思维特点,创设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
过具体的情境,比较轻松地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
学生对加法、减法的计算已经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在教学中努
力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从而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突破教学重点,
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第二单元购物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一系列学生熟悉的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认识人民币,并且能够解决一些与人民币有关的实际问题。教材创设了“买文具”“买衣服”
和“小小商店”的生活情境,说明购物要用人民币,由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进一步推广到认
识大面额人民币。使学生亲身经历使用人民币的过程,学会分辨人民币的面值,初步体会人
民币的功能与作用,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第1节买文具
教学导航
教材第10〜11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小面额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经历购物过程,感受1元的实际价值,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积累购物经验。
3•在买文具的活动中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
实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重点:认识常用的面额较小的人民币,了解并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难点:正确使用人民币并能够准确进行元、角、分之间的简单的换算。
课件(教材主题图)、样币(硬币和纸币)。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来上学需要带什么呀?(文具)既然需要带文具,首先就要买文具,那么买
文具时需要用到什么呢?(钱)那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人民币)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些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学习怎样用它们来买文具。(板书课题:
买文具)
探究新知
1•小组内交流,初步认识人民币。
(i)(课件出示不同小面额的人民币)你认识哪些人民币?把你认识的人民币指给大家看
吧。
(2)请同学们取出准备好的人民币,拿出自己认识的面额,仔细观察,和同桌一起说一说,
自己认钱的方法。
(3)除了这些,你还认识哪些面额的人民币?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学生具体说一说这些人民币的辨别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民币,从人民币的
大小、颜色、图案以及文字等几方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准确、迅速地辨认小面额人民币。)
教师课件出示人民币并指出:国徽是我们国家的标志,人民币上都有国徽,我们要爱护人民
币,不要在上面乱涂乱画,更不要损坏人民币。
师:同学们,在辨认人民币时,我们可以根据数字、颜色来认识人民币,这是一种最简
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5)练习:①同桌之间互相出示任意面值的人民币,让对方辨认。
②教师说面额,学生找出对应的人民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再学会辨别人民币面额的大小,了解面额大小之
后,才能为下面购物环节奠定基础。
2•简单分类,了解人民币的单位。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认识人民币的方法,现在老师讲台上有一些人民币,你们
能想办法帮老师整理好吗?(请两名学生到讲台上用不同方法分类)
(1)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套人民币(纸币及硬币)。
(2)小组内研究,如何将人民币分类,按照什么方法分类。
(3)学生汇报不同分法,教师结合讲台上的分法进行小结。
师:人民币有2种分类方法,一种是按照不同材料进行分类,分成硬币和纸币两类;另
一种是按照单位“元、角、分”进行分类(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人民币之后,通过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找一找、分一分等活动,进一
步认识人民币,区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及学会用不同方法把人民币分类。
3•探究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师: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那么你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老师手上有一张
1元和一张1角,你们能用你们手中的钱,想办法把我的1元或者1角换走吗?(小组交流
讨论,想出不同方法)
(1)换算1元。
预设:
生1:我拿2张5角换老师的1元。(教师小结:2张5角是1元)
生2:我拿10张1角换老师的1元。(教师小结:10张1角是1元,即1元=10角)
⑵换算1角。
预设:
生1:我用10个1分换1角。
生2:我用2个5分换1角。
生3:我用5个2分换1角。
生4:我用1个5分,1个2分,3个1分换1角。
师:根据同学们的换算方法,我们知道10个1分是1角。
教师小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并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4•购物。(课件出示文具店商品价格图)
(1)学习付款。
①提出问题:买1支钢笔可以怎样付钱?
②小组交流并汇报。
预设:
生1:可以用10张1角来付钱。
生2:可以用5张2角来付钱。
生3:可以用2张5角来付钱。
生4:可以用1张5角、1张2角、3张1角来付钱。
师:在用人民币付款时,可以把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组合在一起,也可以付出大面额的钱
找补小面额的钱。付钱的方法应该有很多种,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留心观察积累。
(2)学习找钱。
师:既然学会了怎样付钱,自然也应该学会怎样找钱,同学们,拿出智慧的钥匙,打开
思考的大门,想一想:如果用1元买1把尺子,应找回多少钱?
预设:1把尺子8角,1元等于10角,应找回2角。
师:老师手里恰巧有1元,谁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买哪些东西呢?
屏幕出示主题图。
预设:
生1:10个橡皮擦。
生2:5个练习本。
生3:2支铅笔。
生4:1把尺子和1个练习本。
生5:2个橡皮擦和1把尺子。
生6:1支铅笔和5个橡皮擦。
生7:1支铅笔、3个橡皮擦、1个练习本。
师:同学们真棒,不但会凑钱购买物品,还知道怎么找钱了,希望你们以后要养成节约
的好习惯,因为即使是小小的1元,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设计意图: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通过创设模拟购物情境,使学生在购
买文具的情境中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也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
活中的功能和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热爱数学。
巩固应用
1•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11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这位好朋友,请大家回想一下,对于这位好朋友你有了哪些
了解?
板书设计
买文具
1元=10角1角=10分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购物活动中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体会元、角、分之间的
关系,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实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并非是一张白纸,因为这是日
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随家长一起或单独购物的经历。因此在教学中应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较快地辨别人民币,学会简单的购物,并了解元、
角、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
趣,并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2节买衣服
教学导航
教材第12-13页的内容。
1•结合具体的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大面额人民币。
2•掌握大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能正确进行换算,并能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3•了解人民币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人民币的使用价值,懂得要爱护人民币,
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重点:认识各种大面额的人民币,了解换算关系。
难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付钱策略的多样性。
礴画金侬爸
课件(教材主题图),样币。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们准备新衣服,那么你知道这些漂亮的新衣
服应该怎么购买吗?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服装店逛一逛,看看你们想买什么?(出示
课件,教材主题图)
预设:生1:我想买裙子。
生2:我想买短袖。
师:那么需要用什么来购买这些东西呢?
预设:
生1:钱。
生2:人民币。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服装的价格,说一说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面额人民币来买这些服
装方不方便呢?
生:不方便。
师:是啊这时候就需要大面额的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大面额人民币买衣服。
(板书课题:买衣服)
设计意图: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能够更快的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来。
探究新知
1•认一认,说一说(课件出示纸币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认识这些钱吗?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认识的大面额人民币?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引出认一认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观察,
从直观上感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然后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为正确认识、区分这些纸
币打下基础。
师:谁有好办法能够辨别这些人民币?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好不好?
预设:
生1:看数字。
生2:看人民币上的图案。
生3:观察颜色。
师:那这些人民币有没有相同点呢?
预设:
生1:有,上面都有一个人。
生2:我知道,上面都有毛主席头像。
2•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是细心的孩子,在生活中你们一定可以帮助妈妈做很多事吧!现在妈妈提
出一个问题,你能够解决吗?(出示课件:教材第三幅主题图)
师:妈妈买一件短袖衣服,可以怎样付钱?思考一下,和同桌说一说,然后我们一起来
交流。
预设:
生1:我知道这件衣服需要31元,可以拿出1张20元,1张10元和1张1元来付钱。
生2:可以拿出1张20元,2张5元,2张5角。
生3:3张10元,5张2角。
生4:3张10元,1张1元。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进行交流,这样既能让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思考,
又能让没有思考好的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掌握更多付钱的方法。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师:同学们开启智慧的大门,顺利地解决了这么多问题,现在,你能够再提出一个数学
问题吗?同学们一起来解答。
预设:
生1:买一件长袖衣服需要26元,可以怎样付钱?
(1)2张10元,1张5元,1张1元。
(2)5张5元,1张1元。
(3)1张10元,3张5元,1张1元。
生2:买一条短裙需要23元,可以怎样付钱?
(1)2张10元,3张1元。
(2)4张5元,3张1元。
(3)1张10元,2张5元,3张1元。
巩固应用
1•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13页练一练第3题。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买衣服
1张100元=10张10元=5张20元=2张50元
教学反思
对于小面额人民币,学生接触得多一些,特别是几元的,而大面额人民币学生接触得相
对少一些,因而生活经验相对较少。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
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数学学习应回归生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把数学学
习置于一个现实的背景之中。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学习活动的组织上,都注重回归生活,
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贯穿始终,
学生在一个亲切熟悉的环境中学习,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第3节小小商店
教学导航
4|'
教材第14-15页的内容。
i•在购物活动中,通过解决实际购物问题,学会付钱、找钱,体验付钱方式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初步体会人民币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购物的活动经验。
重点: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难点: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课件(教材情境图)、样币。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玩具吗?(喜欢)那么这些玩具是在哪里购买的呢?(商店)老师手里有一
家商店的柜台图片,这是一家淘气和笑笑常去的商店,我们一起看一看这家商店有哪些丰富
的商品吧!(课件依次出示教材主题图)
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收集数学信息。
师:柜台上的物品可真多啊!也一定很吸引你吧!快到玩具柜台上来看一看这些物品的
价格吧!
1•了解柜台内容、获取数学信息。
2•指名学生上台介绍玩具柜台上商品的价格。
师:看清楚了吗?谁愿意上台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呢?其他同学来当小观察员,仔细听、
认真看他说的是否准确。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柜台物品,让学生了解柜台物品及其价格,从而为解决笑笑的
购物问题做好铺垫。
(二)解决问题。
1•笑笑的问题(课件出示笑笑购物图片)。
师:瞧,笑笑也来买商品了,你能帮她算一算:买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
要多少元吗?
预设:
生:1架玩具飞机12元,1辆玩具坦克9元,列式:12+9=21(元)。
答:买1架玩具飞机和1辆玩具坦克一共需要21元。
师:如果笑笑手里有30元,可以买哪两样物品呢?
预设:
生1:1个洋娃娃和1把玩具手枪。
生2:1个机器人和1个魔方。
生3:1辆玩具汽车和1个魔方。
2•奇思的问题(课件出示奇思购物图片)。
师:回答得真不错,这家商店很受小朋友的喜爱,奇思也是这里的常客,谁来说一说:
奇思买了什么?他是怎样付钱的?
预设:
生:他买了1盒彩笔,付给售货员20元。
师:那么能找回多少元呢?大家也帮他算一算吧!
预设:
生:1盒彩笔15元,奇思付给售货员20元,列式:20—15=5(元)。
答:能找回5元。
3•淘气的问题(课件出示淘气购物图片)。
(1)师:这家小小商店今天可真是热闹,马上又迎来了第三位顾客——淘气,他有3张1
元和2张2元,他有多少元呢?快拿出你的钱币摆一摆,3张1元是()元,2张2元是
()元,合起来一共是()元。他想买1个彩色的皮球,可以怎样付钱?
①学生摆出淘气的钱币。
②学生在柜台上找出皮球的价格并汇报。
③根据皮球的价格付钱。
④指名学生上台展示并请其他同学检验。
(2)师:淘气发现,在所有球类中,价格最贵的两种球是足球和篮球。他很想知道这两种
球,哪一种更贵一些,贵了多少呢?同学们能帮帮他吗?
预设:
生:1个足球72元,1个篮球68元,72>68,72—68=4(元)。
答:足球贵,足球比篮球贵4元。
(3)提出新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师:观察体育器材的价格,你还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尝试解答。
预设:
生1:如果淘气带了30元,想买两样物品,可以买哪两样?
①指名学生上台边展示边介绍自己的买法。
②谁来判断他这样买是否合理?说说你的想法。
③谁还有不一样的买法?
生2:如果要买2个羽毛球拍需要多少钱?
20+20=40(元)答:买2个羽毛球拍需要40元。
设计意图: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让大部分学生体验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学生的展示交流,既可以考察学生
旧知的掌握情况,并再次复习巩固旧知;又可以让困难学生从别人身上学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还可以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的应用实情,对后续教学内容作出调整。
巩固应用
淘气和爸爸妈妈要去电影院观看电影,成人票30元一张,儿童票15元一张,他们一家
三口一共要付多少钱?
出示答案:30+30+15=75(元)
课堂小结
请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小商店
12+9=21(元)
20—15=5(元)
72—68=4(元)
教学反思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进行许多购物活动,人们的衣食住行都需要用到钱币,钱币是我
们的人民币,在生活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大家要爱护人民币。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紧
密相连,培养学生通过回顾课堂、整理收获,从而进行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之
间的相互学习,将知识与方法内化。将课堂上的活动拓展到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活动的实
践性、开放性、现实性都非常强,教师主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增强学生的数学交流,使学生
认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第三单元教一教与乘法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乘法的意义,由于在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
验中,很少会遇到乘法这个概念,从而对于体会运用乘法计算的优越性与必要性比较有难度,
针对本单元的教学应让学生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加法与乘法的
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方法以及读法,并且
可以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1节有多少块糖
教学导航
教材第16~17页的内容。
1•结合数糖块的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的抽象过程,为学习乘法积累活动经验。
2•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需要把相同加数连加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
的欲望。
(重您速点
重点:根据具体情境列连加算式。
难点:让学生理解相同加数及其个数的含义。
课件(教材主题图)。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吃糖果吗?(喜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糖果,想奖励给坐姿端正、
踊跃发言的同学,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有多少块糖果啊?我们来数一数好不好?(板书课题:
有多少块糖)
探究新知
1.摆一摆,数一数。
师: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数这些糖果?(出示教材第16页第1幅主题图)
预设:
生1:我打算1块1块地数,这样不容易出错。
生2:我想2块2块地数:2,4,6,8,10…
生3:我想5块5块地数:5,10,15,20-
生4:我想10块10块地数:10'20-30-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数糖果”的活动,调
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探究数学问题。
2•数一数,填一填。
师:我还带来了另外两种糖果,同学们喜欢吃吗?(出示课件:教材两种糖果主题图)
生:想。
师:看一看老师打算为同学们准备多少糖果吧!请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出示课件:教材
两种糖果左侧主题图),这些糖果排列得很整齐,排列整齐数起来就很方便,你有什么既简
单又快速的方法数出它们吗?
预设:
生1:1块1块地数,有14块。
生2:2块2块地数,有14块。
生3:7块7块地数,有14块。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喜欢的数数的方法。那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呢?(生)
预设:生横着数。
师:数得对!刚才我注意到了这位同学是横着数,那么横着数我们一般会说每行有7块,
有2行,一共有14块。这里我们就可以这样说“每行有7块,有2行,那么一共有多少
块?”根据这种说法你可以列出算式吗?(出示大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农业经理人考试应对不确定性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山西省新荣区2023-2024年社区工作者资格考试题库【夺分金卷】
- 2024农业产业投资机会分析试题及答案
- 肥料元素知识培训课件
- 职业健康知识培训课件
- 关于毛中特课程经典演讲
- 秘书证考试团队学习的重要性与方法试题及答案
- 生态优势面试题目及答案
- 永恒的爱:心之归属与追寻
- 精神病社区护理
- 排水运维技巧培训课件
- 多发性硬化课件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专业能力测试卷:职业心理健康与心理测评试题
- 安徽省蚌埠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下)第二次质检物理试卷(含解析)
- 2024年电力交易员(中级工)职业鉴定理论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门诊护士沟通培训课件
- 2025年企业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蜀道难》《蜀相》联读教学设计
- 2025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分析(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解析)
- GB/T 45290-2025乡村应急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