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贺州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进行深入分析_第1页
对贺州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进行深入分析_第2页
对贺州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进行深入分析_第3页
对贺州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进行深入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油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具有食用、药用、绿化等多种用途,深受市场的喜爱。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部分地区存在大片低产的油茶林,这些林地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对我国油茶产业发展造成阻碍。本论文将基于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为例,阐述贺州市自然条件与油茶种植现状,分析了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起到参考作用。关键词:低产林;油茶;成因分析;综合改造;广西贺州前言:油茶种植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山海经》“员木(油茶),南方油食也。”已有2300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当中,历代油茶人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了进一步地发展油茶产业,助力乡村复兴,相关部门相继颁布了《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关于保障油茶生产用地的通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一系列文件。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有必要对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为我国油茶产业的大发展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基础。1贺州自然条件与油茶种植现状贺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夏季长且酷热,秋季多旱情,冬季有霜冻,年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温度为38.9℃,极端最低温度为-4℃。年均降雨量1535.6mm,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586.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平均蒸发量1621.8mm,土壤富含硒元素。在油茶种植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贺州市委、市政府因地制宜,将《加快油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油茶“双千”计划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意见》等文件的精神。仅在2021年中,该市油茶籽产量就高达2.5万吨,成为广西油茶重要的生产区。但值得重视的是,贺州市部分油茶林为低产林,为该市油茶产业发展造成阻碍。因此,对该市油茶低产林的成因及综合改造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广西贺州油茶低产林成因2.1缺乏良种农谚道:“龙生龙,凤生凤,好种才有好粮生。”种子的质量与油茶的产量、品质,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就目前而言,贺州市部分林农依旧选择原始油茶品种或已经老化的良种,导致林分结构不合理,进而致使单位产量下降。之所以造成这些问题,是因为林农缺乏专业的培训与指导,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源来获取和选择适合其地区环境和市场需求的良种[1]。2.2造林方法不科学油茶的生长、发育与其造林方法息息相关,但在过去,贺州市部分地区存在造林粗放的问题。具体而言,部分林农并未进行整地,在春季造林時,也并未遵循相关技术规范,其所用种植方式,通常以一锄法为主。根据桐城市公墓管理处项立平的研究[2],农户如采用一锄法进行栽植工作,那么其存活率仅有70%左右,根茎1.87cm、冠幅156cm、树高166.5cm,明显逊于“全垦整地法”与“挖穴施基肥法”,严重影响了贺州油茶产业的发展(如表1所示)。2.3病虫害严重在贺州市,油茶地产林普遍存在树势过衰弱,密度过大等问题,因此油茶在生长的过程中,极易滋生病虫害,进而对油茶产量、品质造成影响。例如,如油茶林感染炭疽病,则会造成大面积的落叶、落果;油茶林感染叶斑病,则会影响油茶光合作用,对油茶生长、结果造成影响;如遭受虫害,则会影响油茶长势,导致油茶产量下跌。3低产林的综合改造技术3.1注重良种选择林农在种植油茶时,应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与本地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契合的油茶品种。适宜贺州市的油茶品种包括但不限于岑软3号、岑软2号、岑软ZJ24、岑软ZJ14、岑软ZJ11、岑软3-62、岑软24号、岑软22号、岑软11号等。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地加大投资,与林业科技单位进行合作,积极开展油茶组织培养攻关工作。提升小苗嫁接育苗、芽苗砧嫁接、扦插育苗技术,实施轻基质育苗技术,并充分利用贺州市优越的水热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系统完善的无性繁殖体系,迅速繁殖良种苗木,为大规模培育油茶无性系苗作准备。除此之外,当地农技推广人员,应当定期注重良种推广方式,提高林农的接受度。例如说,推广人员可以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进行农技推广、培训活动。相比于传统培训,社交媒体具有不受时空限制、传播快,覆盖面积广的优势。另外,射箭要看靶子,唱戏要看听众。农技推广人员亦应分析当地林农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文化水平,编撰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激发林农学习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推广效果。3.2加强林地管理3.2.1调查林相,合理密植林农应将长在油茶林内的杂草灌木去除,同时,部分老残病油茶树亦会对油茶生长造成影响,因此应及时挖除、砍伐。对林相紊乱不齐的问题,林农应及时开展间伐作业。对疏林地,则应及时补植,保证油茶能够获得良好的营养空间与透光度。3.2.2深挖垦复,改良土壤油茶林地如长期荒芜,则会出现土壤板结问题,其主要表现为透水、保水性差,为了改善该问题,林农应及时进行深挖垦复作业。在深垦首年,应在冬季进行1次深挖全垦作业。在此过程中,林农应沿水平环山带状深挖,其宽度以1.2m为宜,深度则以20~25cm为宜,结合垦复667m2施加腐熟牛、猪粪肥1000~1500kg,并在其中加入50kg磷肥,之后林农应以每年或隔年1次的频率,进行深挖作业。除此之外,在每年夏、秋两季,林农进行浅锄作业1次,深度以15~20cm为宜。与此同时,林农亦可选用竹节沟结合带垦的方式作业,竹节沟长度以20cm为宜,其深度则应和带垦持平,竹节沟距则应以8m为宜。另外,林农亦可沿水平方向开壕沟,壕沟以深40cm,宽50cm为宜。在该项作业完毕后,林农可将表土、枝叶与杂草填入土内,从而有效改善土壤的条件。3.2.3施肥肥料充足为油茶生长的重要前提,在施肥的过程中,林农应秉持因时制宜的原则,在不同时间施加不同的肥料。具体而言,在夏季,肥料以速效肥为宜;在冬、秋两季,肥料以有机肥为宜;在小年,以复合肥与氮肥为宜;在大年,以磷肥为宜。必须予以重视的是,油茶具有不耐肥的特征,如林农所施加肥料过多,则会导致油茶营养过剩,导致严重的病虫害,进而使油茶产量明显下跌。每667m2油茶种植区域所施肥料为有机肥、复合肥300kg,抑或是钾肥10~20kg,磷肥40~60kg。3.2.4整形修剪,培养树冠在贺州市,大多数低产林都具有通风透光条件差,枝条生长紊乱的特征,因此为了使低产林、低产树复壮,林农应及时开展整形修剪作业,从而使树体结构良好,通风透光、养分集中、病虫减少,推动油茶生长发育,达到油茶高产、稳产的目的。在进行枝条修剪作业时,主要修剪徒长枝、衰老枝、密生枝、干枯枝、病虫枝、重叠枝、下脚枝、过密枝等。在修剪的过程中,林农应遵守如下作业原则:①稀疏的轻剪,浓密的适当重剪;②修剪力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影响油茶林对光能的运用;③树冠外缘与上中部宜轻剪,树冠内腔与下部宜重剪[3]。3.3病虫害防治3.3.1油茶病害防治(1)油茶叶斑病。油茶叶斑病(Ascochytablight)主要危害油茶叶片,在感病初期,树木叶片上陆续出现褐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近圆形的斑点,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在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4]。其防护方式如下:①加强养护管理。农技人员冬前结合修剪,将病枝落叶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雨季注意排水,合理密植,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增施有机肥料,使林木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②化学防治。在叶斑病发病前期,农技人员可以使用70%代森锰锌1000倍液,50%多菌灵1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次。发病初或中期用除效800-1000倍液或者根垄1500-2000倍液均匀喷雾。值得重视的是,林农应注意药剂的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2)油茶炭疽病。油茶炭疽病(Camelliaoleiferaanthracnose)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z.),在贺州市极为常见,具有分布广、侵害器官多、危害时间长(3~11月)的基本特征。在整个生育期内,病原菌多次侵染油茶的叶芽、花蕾、幼果、和、枝、叶、果实,进而导致落叶、落芽、落蕾、落果、枝梢坏死等病状,严重受害植株,枝干部溃疡斑面积大,整株枯死。果实炭疽病危害最大,引起大量落果造成减产达20%左右,严重林分可达30%以上,重病树连年颗粒无收[5]。其防治方式如下:①林业防治。在每年冬、春两季,农户应在病梢、病枝部以下5cm处,将罹病枯果、叶、梢、枝剪除。对于大枝上的溃疡斑,应剪除病组织,并用波尔多液保护伤口;②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时间以每年6月下旬为宜,农户可用1%的波尔多液+2%的茶枯水,15d喷1次,连喷3~4次。同时,农户也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性粉300倍液,10d喷1次,连喷4~5次。(3)油茶煤污病。油茶煤污病(sootyblotch)由蚜虫、粉虱类、蚧虫类为害诱发引起的。煤污病的病原菌(如茶煤炱、小煤炱菌等)在上述害虫的排泄物中吸取养分,营腐生生活,附着在油茶叶片表面,形成煤污层,颜色为黑色,影响了油茶苗的气体交换与光合作用。油茶在感染后,如病状较轻,则芽梢不能发,花果大减;如病状较重,则颗粒无收。其防治方式如下:①农业防治。油茶种植不宜过密,并适当修剪,温室要通风透光良好,以降低湿度,切忌环境湿闷;②化学防治。可喷用灭菌丹400倍液、代森铵500-800倍液进行防治。3.3.2油茶虫害防治(1)油茶宽盾蝽。油茶宽盾蝽(PoecilocorislatusDallas)是一种半翅目昆虫,若虫在油茶果实上吸食汁液,从而降低油茶果实的出油率[6]。其防治措施如下:①人工捕杀。由于油茶宽盾蝽的颜色相对较为艳丽,故此农技人员可以在秋冬铲除杂草或采收油茶时进行集中捕杀;②农业防治。如果油茶林过密,那么农技人员可以在采果后,及时进行疏伐与修剪,加强抚育管理,改善油茶林的通风透光性,降低油茶宽盾蝽的出现概率;③化学防治。油茶宽盾蝽的化学防治以成虫产卵前和若虫孵化盛期为宜,用40%乐果乳油、50%杀螟松乳油、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5%敌杀死5000倍液喷雾进行毒杀。(2)油茶毒蛾。油茶毒蛾(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别名为茶毛虫、茶黄毒蛾、茶毒蛾等等,是一种间歇性爆发害虫,在大发生时会油茶林叶子啃食殆尽,如虫口密度较大,树皮、嫩枝、幼果等部位亦會受到波及,对油茶的正常生产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油茶毒蛾的4个虫态均附有毒毛,如林农在作业时不慎触及,则会导致剧烈的痛痒感。其防治方式如下:①人工防治。油茶毒蛾一般发生整齐,且以卵块越冬,长达5个月左右,有利于人工采摘。采摘时间以3~4月为宜。将卵块采下后,林农应及时进行焚烧处理。必须予以重视的是,为了防止毒毛侵害身体,林农应当佩戴手套,并在手部涂抹肥皂水。②物理防治。由于油茶毒蛾成虫具有强趋光性,因此林农可以采用灯光诱杀法灭油茶毒蛾;③生物防治。4月中、下旬每亩用1.5-2万亿白僵菌孢子喷雾或含孢量100亿/g白僵菌原粉lkg喷粉对油茶毒蛾幼虫进行防治。同时,注重保护利用油茶毒蛾天敌,包括但不限于蜘蛛、蜻蜓、幼虫蛹寄生蜂、日本黄茧蜂与小胞瘦激蜂等;④化学防治。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烟草叶0.5kg,加水30kg或烟筋0.5kg加水10kg,浸一天,用时加1-2斤生石灰喷洒;用肥皂水浸泡幼虫,林农将肥皂或棉油皂切成薄片,用少量水煮溶,加水(不能用井水)配成150~200倍液,将有虫枝叶浸入肥皂水内,随即取出,杀虫率可达100%。(3)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别名为黑翅大白蚁,是等翅目白蚁科土白蚁属动物。黑翅土白蚁常筑巢于土中,取食油茶树的根、茎、树干,黑翅土白蚁在油茶树上修筑泥被,然后在油茶树的皮层和木质部进行蛀食,造成油茶树形成孔洞,使油茶的树体严重受伤,阻碍油茶树养分、水分的流通,最终导致树势衰弱,幼树一般会直接死亡。其防治方式如下:①物理防治。待林农找到通向蚁巢的主道之后,可将压烟筒的出烟管插入主道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