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_第1页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_第2页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_第3页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_第4页
一年级数学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定案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

第一课时买铅笔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2-3页。

学习目标:

1.在买铅笔的情境中探索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背“凑十”儿歌。(1+9=10、2+8=10……)

2.口算练习(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8=6+4二9+6二10-8=15-5=

8+7=4+9=16-5=8+8=5+9二

3.填一填9+()=13()+9=15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买过文具吗?小兔妹妹和你们一样也买过文具,看看它是怎样

买文具的,好吗?(课件出示课本主情景图)

师:在袋鼠妈妈开的文具店里,小兔妹妹正在买铅笔

(板书课题:买铅笔)。

师:谁能说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在来试试看?(让学生大胆提出

问题)

师板书:有15枝铅笔,买了9枝铅笔,还剩几枝铅笔?

2.独立思考,探索算法。

1

师:解决“还剩多少枝?”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15—9二

师:15-9怎样算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请同桌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

导。

师: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学生上台展示算的过程)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5里面1根1根地减。师板书:数

(2)把15分成5和10师:你为什么要分成5和10呢?

师板书:15-5:1010-4=6

(3)破十法壬15分成10和5先用10-9=1,再用1+5=6

师板书:10-9=11+5=6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9+6=15,所以15-9=6

师板书:9+()=15

师:孩子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算法,说明你们都是爱东脑筋的孩子。你最喜欢

哪一种?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9二”,并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样算的?

师板书:16-9=(7)10-9=11+6=7

3.尝试练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7-9=12-9=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朋友

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L完成算一算。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请4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

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

10-9=11-9=16-9=

13-9=

18-9=19-9=12-9=

2

15-9=

生独立完成,师订正结果。

四、发展练习(3页第5题)投影主题图,让学生自由描述故事情节,提出

数学问题。

师小结:松树上长了17个松果,小松鼠摘了一些后,还剩9个松果,小松鼠摘

了多少个松果?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叶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板书设计:

买铅笔十几减9的退位减

有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

枝?

15-9=6(枝)

答:还剩6枝。

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

(2)把9分成5和4

15-5=10

10-4=6

(3)把15分成10和5

10-9=1

1+5=6

(4)9十6)

=15

15-9=6

第二课时捉迷藏(总2课时)

学习目标:

3

1、在捉迷藏的情境中探索卜几减8的退位减法,理解算理。

2、能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减法,并能简单运用。

3、培养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习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春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一年级一班的小朋

友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公园里春游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吧!

二、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请看这副图,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些什么呢?

3、你能根据发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我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一一13人玩捉迷藏,外面有8人,藏起来的有

几人?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发现的这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呢?请大家列出算式自

己试一试。

(学生列算式,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

生:这里有两个信息,信息1:13人玩捉迷藏;信息2:外面有6人;那么

有找到藏起来的人,就应该用减法。13-8=5(人)

师:说得非常好!加一颗星!今天我们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看着这图文应用题,不断的说,进一步明确减法运算的意义,加深

对减法运算的理解。)

师:13-8怎样算呢?回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十儿减9的算法,你能试着按

照之前学的方法算一算吗?

同桌交流,老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

全班交流,师整理板书。

(1)数数法从13里面1根1根地减。

师板书:数

(2)把8分成3和5

师:你为什么要分成3和5呢?

师板书:13-3=1010-5=5

(3)破十法把13分成10和3先用10-8=2,再用2+3=5

师板书:10-8=22+3=5

(4),想加法算减法因为8+5=13,所以13-8二5

师板书:8+()=13

师:现在用你喜欢的方法算算“16-8二",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板书:16-8=(8)10-8=22+6=8

3、尝试练习课本算一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12-8=17-8=

请两位小朋友板演,其余小朋友做在自己本子上,师巡回指导。并请两位小

朋友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三、巩固算法

1、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1题。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请2位小朋友说得数,你是怎么算的?生生评价,师写过程和得数。

2、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画的。

四、发展练习(3页第3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展示学生结果)

五、总结评价

师:这节数学课你学地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补充课题:十几减8的退位减

法)

板书设计:

5

捉迷藏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

13人玩捉迷臧,外面有8人,臧起来的有几人?

13-8=5

方法:(1)数一根一根的减

(2)把8分成3和5

(3)把13分成10和5

10-8=2

2+3=5

(4)8+()=1313-8=5

第三课时快乐的小鸭

学习内容:课本第6-7页

学习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利知识,探索十几减7、减6等

数的减法,并能简单应用。

2、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学生善于思考、倾听的学习习惯,能理解他人的不同算法。

学习重点:学会正确的计算十几减7、减6的减法。

学习难点:对退位减法的理解,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新情境,激发学习热情

1.谈话导入。

在青青的草地上有一圈可爱的小鸭,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给我们到来了什

么样的数学知识?

出示课件,在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12只小鸭,7只到河里游泳了。)

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草地上还有多少只)我们可以焦么解决?

6

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12-7=5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是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

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探究解题策略

1.12-7=5的5要怎么算出来的。

(1)教师示范

先摆了12根小棒,然后拿走7个,剩下5个

(2)学生说说教师刚才做的过程。

(3)学生说说为什么要拿走7。

(4)学生尝试其他方法来算一算,小组内互相分享方法,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

又多又对。

(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

性。

(5)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①因为7+5=12,所以:2-7二5。(师:看到减法,就马上联想到加法。)

②因为12=10+2可以先算10-7=3再算3+2=5所以12-7=5

③因为7=2+5可以先算12-2=10再算10—5=5所以12-7=5

(6)请几名学生上台讲述以上方法。

2.练习

11-6=14-6=

13-6=15-6=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说明“算方法。

三、试一试,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幻灯片:14-7=,12-6=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本子上试一试。

(2)学生做完后反馈,并说说方法。

四、巩固练习

7

1.画一画。

课本P7,第2题。

生独立完成后,全班反馈。

2.比比谁算得快。

课本P7第4题,用最快的速度写出答案。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

五、作业:第7页第3题。

六、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小伙伴的吗?

第四课时开会啦(总4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8-9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通过摆

一摆、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实际意义。

2、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巩固十几减7、6的退位

减法。

3、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学习难点: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并能正确计算。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结合图片,大

家能发现什么信息?(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根据你看到的信息,你想到

了什么?下面老师带大家去看看班干部开会的情景。引入新课一一开会啦

二、新课讲授

1、你能根据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8

你会这个解决问题吗?并说出你的方法。

2、动手操作。

请你用准备好的图形来摆一摆。用。表示开会的人数,用△表示椅子的把数。

一一对应,观察一下所摆的图形够吗?还缺几把椅子?

指名回答

3、谁能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1-7=4

指名说一说11、7、4各表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9页第1、2题。

(考查孩子发现信息的能力,先让孩子们观察说一说,然后再列算式。)

2、课本第9页第3、4、5题.(让孩子们更进一步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加深印象,并提高孩子们的计算水平。)

12-8=14-9=15-9=15-6=

17-8=13-7=11-8=14-6=

3、小活动

同伴互相说一说,有关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小组比赛。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们学习了什么?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开会啦

有11人开会,才7把椅子,每人坐一把椅子,够吗?

OOOOOOOOOOO

△△△△△△△

11-7=4

第五课时跳伞表演(一)(总5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1071页《跳伞表演》。

9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进一步体会”比较两个数量的多

少”可以用减法计算,丰富对减法的意义的认识。

2、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能正确计算十几

减5、4、3、2的退位减法,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3、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儿”的问题。

学习难点:1、初步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和圆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蜗牛举行了一场精彩的表演.你们想看吗?(生

答)现在老师就带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小蜗牛的“跳伞表演”(指向黑板课题:跳

伞表演)。请看大屏幕。

(出示:从美丽的大森林伸展到蓝蓝的天空,再到陆续飞落的降落伞)

二、探究解题策略

1、学生仔细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2.学生汇报:看到了大森林里在举行跳伞表演;天上有红色降落伞、黄色

降落伞和蓝色的降落伞在比赛;红色降落伞有14个、黄色降落伞有6个,蓝色

降落伞有7个。(师板书:蜗牛的数目)

3.学生根据刚才说到的数学信息跟同桌提个不一样的数学问题。

4.学生汇报所提问题并尝试解答。

生1:红色降落伞和蓝色降落伞一共有多少人?)

生2: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

••••••

同学们观察得真认真,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

5、刚才同学提出了“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几个?”的问题,这节课我

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三、学生操作,探索新知。

10

1、请同学们拿出小棒和圆片,先摆14个红色的圆表示红色降落伞的个数,

再摆6个黄色圆片表示黄色降落伞的个数。注意两种颜色一一对应后,多出的部

分就是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的个数。

教师巡视、指导。

点名汇报。(红色降落伞比黄色降落伞多8个)

根据所摆教具学具列出算式。板书:14-6:8让学生说出14、6、8表示的

意思。(学生上台板演)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P10,把一些信息填上。

3、学生试完成的“蓝色降落伞比红色降落伞少几个?”,教师评价学生。

4、这节课通过学习“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知道用减法计算。

四、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完成试一试第1、2题,点名问答,学生评价.

11-2=12-3=13-4=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解决减法问题)

红色:14个黄色:6个蓝色:7个

14-6=8(个)14-7=7(个)

第六课时跳伞表演(二)(总6课时)

学习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1-12页。

学习目标:

1、结合农场鸡生蛋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意义,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培养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学习过程:

一、活动一:农场鸡生蛋情境

11

1.观察情境图,弥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5、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了这数学问题,你们真了不起,

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二、活动二: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12页第3、4题。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情境图列出减法算式.

2、出示图片“送信”

学生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对完成较好的小组奖励。

3、完成课本第7题。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

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跳伞表演

昨天生了11个蛋,今天生了5个蛋。今天比昨天少生了几个蛋?

第七课时美丽的田园

学习目标:

1、初步发展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2、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3、初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4、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后数学的应用价值,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2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达到计算正确熟练。

教学难点:从具为的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

12

教学准备:投影仪、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13页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描述图中景色:在碧绿的田野上有

一条清清的小河,小河里有许多鹅在嬉戏,河难上有一些片茂密的树林,有一片

青青草地,草地上有许多小羊在吃草,几只鹅儿在在草地上休息休息,在一棵大

树上停着许多小鸟,天空中飞来了一些小鸟,春天的田野真美丽!

2、看一看,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填一填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同桌合作,把发现的数学信息填在书中的方框内。

2、指名汇报,看看有没有漏掉。

3、学生提出数学问题0

(1)根据找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7(只)

(2)淘气列式解;央的是什么问题?8+6二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

字找到相应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叶么。

(3)交流:在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三、实践应用(:4页练一练)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2)解决问题。(同桌讨论)

(3)完成书上的填空题集体订正。

2、完成第2题。

(1)指导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

13

第八课时做个减法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退位减法的思考过程,并能正确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重、难点:发现算式间的规律、做个减法表。

教学准备:卡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20以内退位减法口算练习

10-3=12-4=13-5=14-7=

11-4=16-7=17-8=16-8=

二、整理退位减法的卡片

1、小组内同学把减法卡片分类整理.教师强调要按照一定的规律分别排列.

2、指名汇报自己的小组怎样排列?为什么要这样排列?

(1)可以找得数相同的。

(2)可以找被减数相同的。

(3)可以找减数相同的。

3、做个减法表。

(1)认真观察并完成减法表,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0-110-21()310-610-9

11-211411-511-8

12-312-412-612-7

13-413-513-813-9

14-514-814-9

15-615-8

16-816-9

17-8

18-9

(2)交流。可以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减法表。

14

2、把下面的减法表填写完整。

四、总结

《看一看》(一)教学设计

主备人:严建英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儿个面,体会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

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操作、

推理和空间观念。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钟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

趣c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难点:使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能正确辨认。

教具学具:

课件、汽车玩具,小兔玩具、茶壶教具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播放小故事《盲人摸象》

师:你们有听说过《盲人摸象》的故事吗?播放盲人摸象的小视频。

师:他们四个人在摸同一头大象为什么会说的不对呢?

生:可能会说“他们摸得地方不一样。”“他们看不到大象,只摸到一部分J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棒,因为盲人看不到整个大象,只摸到了一部分所以他们说

的不样,今天,我们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集体观察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以为非常可爱的小朋友(拿出一只小兔子)

你们一起来看看它是谁。

生:兔子。

师:那你们能说说它长什么样子的呀?(学生一起描述)

15

师:老师现在想请四位同学上来看看,看看他们看到的兔子的样子是不是和

你们是一样的。

(在黑板上放四副照片,学生站在兔子的前后左右上观察兔子,接着找出他看到

的兔子的照片,并加以描述他所看到的样子)

师:刚刚四位同学上来看了我们的兔子,你发现他们看到的兔子和你们看到

的兔子一不一样呀。(生有的可能会说一样有的可能会说不一样。)

师:我们其他班的小朋友呀,也观察了一个小兔子钱罐,我们一起来看看他

们是怎样观察的好不好。(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看的都是同一个兔子,为什么会出现不一样的样子呢,你们看我们

兔子的位置也没有改变呀,到底是什么让他们看到的兔子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站的位置不一样所以看到的样子也不一样。

师:说的很好C一个物体当它的位置不变时,我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上所看到

的物体的形状也会不一样。(板书: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位置的物体时,所看到

的形状不一样。)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当我们在不同位置时所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呢。那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观察小汽车。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说的形状都不一样喔。那我们现在给自己所看到的形状

拍一张照片好不好。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我们站的位置不一样的时候物体的形状就不一

样,那是不是一定不一样呢。

有学生可能会说是,有些可能会说不是。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对于这句话也不太确定呀,到底是还是不是,我们都

要拿出证据来对不对。那现在请你们拿出小正方体来看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所以无论站在那一个角度里观察,它的形状都是

一样的。

师:对了,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位置的物体时,

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在板书里面加多“可能”这两个字,同时让学生把这句话读一遍)

16

三、巩固练习

师:通过我们的学习我们都明白了如何去观察一个物体。那你们敢接受老师

给你们的挑战吗?生:敢。

师:今天呀,淘气和笑笑一起去了动物园里玩,你看(出示图片)他们先去

看了什么?

生:熊猫。

师:对了,笑笑和淘气都分别给小熊猫拍了一张照片,你们来猜猜,哪一张

才是淘气拍到的。

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看完熊猫后,他们就一起去了看大象,在看大象的

地方,他们遇到了小猴和小猫在争吵,原来呀,小猴和小猫刚刚都给大象拍了一

张照片,但是他们分不出哪张是自己拍的,所以他们想请淘气和笑笑帮忙,可是

淘气和笑笑也不明白,那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师:同学们说的对极了,笑笑和淘气逛完动物园后,突然想起明天就是智慧

老人的生日,于是他们一起去礼物店给智慧老人挑礼物去了。在礼物店里,笑笑

和淘气都看中了一个茶壶。于是他们就在那里给茶壶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不想

知道哪一张是笑笑拍的,哪一张是淘气拍的。

生:想。

师:那你们拿出你们的小茶壶出来看看。

师:笑笑和淘气挑完礼物后,他们就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他们看到一个很

帅气的黄猫警察,好多小动物都给他悄悄地拍照呢,你们猜猜哪张照片是谁照的。

师:做这种题目时要运用谁容易就先做谁的方法。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看一看(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物体时

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不一样

《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7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实物的上面和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

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

的形状。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能切步

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拈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的主题汽车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引起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交流,同桌说一说。

2.全班汇报。

小明看到了车的警灯。

小华在车的侧面。

小亮在车的后而。

二、探究学习

1、出示20页例题(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下面哪幅图?连一连)

分别从车的上面,侧面,后面观察。(说清楚判断的理由,启发学生的想象)

2、拿出玩具车,三人一组观察车的三个方向,随机抽几个学生说自己从哪个方

向看到了什么?

牛1:我从上面看到了警灯和车顶盖。

生2:我从侧面看到了车门和轮胎。

生3:我从后面看到了车牌和尾灯。

3、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上对小汽车进行了观察,(课件显示课本主题图)

小明、小华、小亮也在观察小汽车。根据你的经验,判断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

到的。(观察者不动,怎样重新摆放小汽车,能使观察者都看到这样的形状,

最后实际摆一摆)

18

4、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

三、巩固训练

1、PPT出示图片,提问:从书包的侧面,会看到哪幅图?(拿出书包观察侧面

做出选择)。(可以先让学生看图判断,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学生场景操作。

拿出书包学生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四、拓展情境,达标训练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生独立做,师巡回指导。

它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同桌之间交流结果。同桌互相扮演角色,验证观察结果。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首先让学生说说图中都有什么?是谁从什么角度观察?自己判断,同桌互查,汇

报结果。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这道题比较复杂一些,让学生多观察,然后一起交流。先说说从什么方向观察?

都是谁在观察?连线。

学生模拟情境图进行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概括总结,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乂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小结点

到为止,不给过多的结论性东西,不限制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从侧面看从后面看从上面看

观察的方向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

主备人:李晓君

教材分析:

19

本单元把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对数的认识,教科书首先强调

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设计了“数花生”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中抽象出

100以内的数。教科书还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安排了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

数的意义及相对大小关系、理解位值制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活动。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

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

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c

单元学习课时:7课时

数花生(100以内数的数法)1课时

数一数(100以内数的数法)1课时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1课时

谁的红果多(比较数的大小)1课时

小小养殖场(数的相交大小关系)1课时

做个百表数(100以内数的顺序)1课时

练习二1课时

课题:数花生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油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

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一包花生米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20

淘气和笑笑2个人分别带了一些花生,他们在争辩谁的花生多?你们能帮助他们

吗?(数一数)

2、探索新知

交流,你是怎么数的。全班汇报。给与评价

一个一个数,1、2、3、……99、100

2个2个数,2、4、6、....98、100

5个5个数,5、10、15、....95、100

10个10个数,10、20、....90、100

经历数的过程

3、巩固新知

数一数(第23页第一题)

再数一数(第2题)找到数字规律

数一数,圈一圈(第23页第四题)再用圈一圈的方式完成第四题

练习第三题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第23页第三题)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4、学生反馈

第二题接力赛生生练习:小组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三个人接着说师生练习:

34、36、38>()()、()、()

20、30、40、()、()、()、();

45、50、55、()、()、()、();

22、32、42、()、()、()、();

练习第5题

晴天和多云有多少个,说说你怎么数的,看谁数的快。总结怎么数的

板书设计:

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

三十四十五十六

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

21

课题:数一数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探索观察能力,体验数学方法多样性发展思维灵活性。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他人想法的习惯,使学生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

趣,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数出100以内数量,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的。

三、教学准备:1.(学生)一百根小棒(牙签)和十根橡皮筋(扎头发那种),或

者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图片及小棒

2.(老师)PPT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数PPT上的小棒

复习一捆小棒有十根,九十九根小棒加一根就是100根(二十九加一根是30,

三十九加一根是40引起兴趣回顾旧知

2探索新知

进一步认识100以内的数。

师:课件演示100个小方块,让学生估一估大约有几个小方块。估计一下有几个

小方块

生:动手操作,交流探究

A、1个1个数,1、2、……99、100,

课件演示得出:100个一是100。

B、10个10个数,10、20、……90、100,

结合课件演示,得出:10个十是100。

生:汇报交流,哪种方法更好,进一步提高100以内数数能力,加深对数的组成

的认识。

3巩固新知

22

学生反馈练习25页第1、2、3题,数数

练习第四题

师:评讲例题,再添多少就变成一百了?总结再练习

思考练习第五题,古人计数

板书设计

数一数

10个十是一百

九十九加一是一百

课题:数豆子

一、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三、教学准备:

1.(学生)

2.(老师)PPT.大花生、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带入情境,确立目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花生米吗?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花生米(教师出示

盛有一些花生米的透明杯子)你能猜一猜这个杯子里有多少粒花生米吗?比一比

看谁猜得最准。

二、凭借情境,解疑探究

1、老师带着学生一起数出10粒花生米,放入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杯子大小与

前相同)现在你能比较准确的估计一下这个杯子中一共有多少粒花生米?说一说

你为什么这样估计。让学生初步经历估算。

2、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看看谁估的数最接近花生米的数量。

活动一

1、还请同学们看老师杯子里的花生米,一共是28粒,那么在计数器上该怎么表

示出来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再请同学在老师的大计数器上拨

出来。

23

2、小组同学说一说计数器上个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十位上是几,表示什么?

(小结:个位上是8,表示8个一,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

活动二

1、计数器上拨出下列数(出示图片:22)

2、请同学根据计数器上表示的意思,写出数来。

3、教师提问:这两个2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十位的2表示2个十,个位的2表示2个一。

活动三

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听老师读数,一人在计数器上拨数,一人在本上写出这个数。

(老师在大计数器上同时拨数)

教师提问:请大家观察此题与别的题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了些什么?

教师板书:从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表示一个百。

4、请两个同学一组,一人写一个数,另一人在计数器上表示这个数,说说这个

数表示什么?一人在计数器上拨一个数,另一人写出这个数,说说这个数表示什

么?

板书设计

数豆子

22:2个十和2人一

右边起第三位是百位

课题:谁的红果多

一、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三、教学准备:PPT,计数器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主题图,小熊是21个红果,小猴是18个红果。

2、学生观察,谁的红果多,谁的红果少。为什么?观察,讨论

让学生人胆发言,说出自己的看法

24

(-)探索新知

1、现在知道了谁的红果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32034,100099,然后

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4、看一看,填一填,认识直尺上的数,从小到大排列

复习数线知识,越往左边数越小,越往右边数越大

(三)练习巩固

课后1、2、3、4、5题,比较数的大小

板书设计

谁的红果多

21>18

21的十位7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

所以21比18大

课题:小小养殖场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

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PPT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一)出示两种饮料,一杯七喜饮料,半瓶可乐饮料。

1.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饮料,你发现了什么?

甲生:七喜多。

乙生:可乐少。

2.教师小结:你们回答的都很对。

(二)再出示一杯只装了一点点橙汁的图片。

25

1.教师提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甲生:七喜最多,橙汁最少。……

二、探索新知

2.教师提问:七喜比可乐多,七喜也比橙汁多,可多得一样吗?你能找些词来

说一说吗?

甲生:七喜比可乐多一点,七喜比橙汁多很多。

乙生:七喜比可乐多一半,可乐比橙汁多一半,七喜比橙汁多得多,七喜比可

乐多一些。...

3.引导学生说出:多一些、多得多。

教师板书:多一些、多得多。

4.教师提问:想一想,橙汁比七喜怎样呀?可乐比七喜呢?

5.引导学生说出:少一些、少得多.

教师板书:少一些、少得多。

6.教师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和这些词交朋友,我们来比赛,看谁最先认识它们,了

解它们!

小白兔带大去它家的养殖场玩,看,多热闹,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

答:从图中我们得知:鸡有100只,鸭有92只,鹅有22只。

师:说一说,谁多,谁少?

生:鸡最多,鹅最少。

生:鸡比鹅多,鸡比鸭多。

师:鸡比鹅的只数和鸡比鸭的只数一样吗?

生:鸡100只比鹅22只多很多,鸡100只比鸭92只多一点点。师:

那,多很多,和多一点点我们一般用什么词表达?多很多,在数学上用多得

多表示,多一点我们用多一些表示。

生:鸡100只比鹅22只多很多,我就用鸡比鹅多得多来表

示,

鸡100只比鸭92只多一点点,我就用鸡比鸭多一些来表示。

师:同学们学习真快,表扬自己。

26

师:同学们看呀!你们上课吸引了小兔的注意了。小兔说:让你们猜一猜

它们有几只小兔?

(游戏。游戏是有老师和学生进行,有两个游戏,一个兔的只数是97只,

另一次的只数是26只。)

师:快看,现在远方也来了一群羊,你们能猜一猜,羊可能有多少只

吗?师:大家齐读一次羊说的话。

师:主要的词是那一个呢?(差不多)

师:差不多就两个数量相对大小关系很接近。(讲述与多一些和少一些相

同)

三、练习巩固

课本31页习题

板书设计

小小养殖场

鸡比鸭多一些,鸭比鸡少一

些。

鸡比鹅多得多,鹅比鸡少得多。

课题:做个百数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

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师:数学王国里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一下,这些数娃娃们是怎样排队的?(小组讨论)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

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边数边填,完成百数表)填完以后数一

数。

27

2探索新知

师:这张百数表中藏这好多有趣的奥妙呢!

(1)横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41、42、43、44、45、46、47、48、49、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是相同

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4、5、6、7、8、9最后一个是整十数。]

(2)竖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5、15、25、35、45、55、65、75、85、95个位上都是5,上下两个数相差

10,第一个数是一位数,其他是两位数。]

(3)斜着选一行读一读。在组里说说有什么规律?

如:11、22、33、44、55、66、77、88、99个位和十位上的数都相同°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给你们带

来了几张“魔力框”看看魔力框里的数有什么联系.(小组交流)分别出示二

张框。

3练习巩固

课后练习1、2、3、4

板书设计:

做个百数表横着看

竖着看斜

着看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

主备人:张文秀

单元学习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

上“,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利用所学图形,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征。

3、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进行设计。

4、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28

本单元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简单立体图形

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一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内容思路:

设计“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平面图形”的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

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动手操作为主线,积累图形认识的活动经验。

在“认识图形”和三个“动手做”的活动中,通过描、折、剪.、拼、欣赏和

设计,让学生亲身经历抽象出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简单分解和组合的过程,帮

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图形的特点,感受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为以后学习轴时称

和面积等几类活动经验。

课时安排:4课时

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园)1课时

动手做(一)(折纸拼图活动)I课时

动手做(二)(认识七巧板)1课时

动手做(三)(欣赏与设计)1课时

第1课时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6—37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密切联系。

3、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剪刀、卜片

教学过程:

一、新课探究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这些好朋友吗?(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你们还记得他们的特征吗?(记得,找孩子说一说)

1、先拿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能发现什么?(老师引导)

29

生:我知道,可以找出正方形。(怎么画呢?和大家说一说)孩子们都能正

确地说出来。

小组间进行交流。

2.、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生1:能得到一个长方形。(谁还想说?)由于孩子们拿的物体不一样,所

以有的孩子看到的是正方形,有的看到的是长方形。

生2:我能得到一个正方形。

【一起探讨,为什么答案会不一样呢?谁说得对呢?孩子们能根据物体的特

点说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一点说明了孩子对物体的理解。】

根据长方体的特点,让孩子们自己找到答案。

3.、拿出一个圆柱(或者是有一个面有圆的实物),你能得到什么呢?

生I:圆,我是画出来的

生2:我是印出来的。

大家说得都很对,都能用自己的方法从立体图形中得到另外一种图形。老师

还带来了一个朋友给大家认识(拿出棱柱),大家观察,从这个朋友身上,你能

发现什么呢?

生:三角形,我可以从那个面上找到,也能面出来。(对这个孩子的回答给

予鼓励)

板书: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二、了解图形

观察这些图形,它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一下。

生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

生2: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生3:三角形有三条边

生4:圆有一条曲边。

30

强调这些图形的特点,从而让孩子们能够更深刻地记住并辨别这些图形。

看来大家根据他们的外表都能说出他们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他

们吗?思考一下,小组交流,看谁说得多。

三、巩固练习

1、幻灯片上的练习。

2、课本第37页“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第2课时动手做(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

征。

2、通过操作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活动,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各两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同学们,我们上个课认识了几个图形好朋友,你们还记得是谁吗?

生1:我知道,是正方形,长方形,圆。

31

生2:正方体,长方体,三角形。

生3: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说得非常全面,那么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

(同桌之间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老师让大家把这些好朋友带到教室,你们带来了吗?那么就把他们拿出来吧。

先拿出一个正方形,想一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