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路侧系统边缘计算单元技术要求_第1页
智能路侧系统边缘计算单元技术要求_第2页
智能路侧系统边缘计算单元技术要求_第3页
智能路侧系统边缘计算单元技术要求_第4页
智能路侧系统边缘计算单元技术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智能路侧系统边缘计算单元通用技术要求本文件规定了智能路侧系统边缘计算单元(以下简称“边缘单元”)的术语和定义、缩略语、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城市道路、公路及隧道场景中,支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及智慧交通应用的边缘单元设计、生产、检测及工程部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423.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10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8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边缘计算单元edgecomputingunit,ECU部署于路侧,具备多源数据汇聚、实时处理、本地决策及云端协同能力的智能设备,支持交通感知、事件预警、设备联动等功能。3.2车路协同vehicle-infrastructurecooperation通过路侧设备(RSU/ECU)与车载终端(OBU)、云端平台的信息交互,实现交通要素(车、路、人、环境)协同决策的技术体系。3.3数据融合datafusion对视频、雷达、地磁等多源数据进行时空对齐、特征提取及关联分析的过程。4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V2X:蜂窝车联网(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ECU:边缘计算单元(EdgeComputingUnit)HTTP/2:超文本传输协议第2版((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2)MQTT:消息队列遥测传输协议(MessageQueuingTelemetryTransport)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TimeBetweenFailures)OBU:车载终端(On-BoardUnit)OTA:空中下载升级(Over-The-Air)POE:以太网供电(PoweroverEthernet)2RSU:路侧单元(RoadSideUnit)SM4:中国商用密码算法(国密算法SM4)5技术要求5.1硬件架构应符合表1的规定。表1硬件架构输入:4×千兆网口(PoE+)、2×光纤(SFP+)、1×R输出:C-V2XPC5直连,通信距离≥500m,成功率≥99%5.2软件功能5.2.1分层架构分层架构为:硬件抽象层(驱动适配)+中间件层(协议转换)+应用层(算法容器并支持OTA升级。5.2.2主要功能主要功能包含:a)多源融合:车辆/行人识别准确率≥99轨迹跟踪延迟≤50ms;b)事件检测:抛洒物、拥堵、湿滑路面等响应≤2s,触发阈值可配置;c)设备协同:信号灯、情报板远程控制,故障自诊断,报警准确率≥95%。5.2.3场景化应用隧道场景应集成“隧道路面湿滑监测算法”,联动风机/照明/情报板,响应时间≤3s。城市路口应有绿波车速引导,优化停车次数≥30支持第三方算法插件化部署。5.3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性能指标),5G中断时本地缓存≥72h,恢复后自动同步,丢包率≤0.1%5.4接口规范接口应符合以下要求:a)路侧设备:1)摄像头/雷达:RTSP/ONVIF;32)信号机:UDP/自定义协议;b)云端:MQTT3.1.1(QoS1)/HTTP/2,上传数据含时间戳、位置、事件标签;c)车端:C-V2XPC5直连,PC5接口速率≥10Mbps。6试验方法6.1功能测试6.1.1数据融合在混合交通场景(如≥500辆/h)下,通过真值设备验证识别准确率,样本量≥1000组。6.1.2隧道联动模拟湿滑路面,喷水+传感器触发,记录ECU→情报板→信号灯的响应时间,测试≥10次,取均值。6.2性能测试6.2.1压力测试使用LoadRunner模拟200辆/min车流量,持续1h,监测CPU利用率应≤80延迟≤100ms。6.2.2环境测试高低温交变72h,温度-40℃-+70℃,每2h循环,记录故障次数。6.3安全测试模拟1000TPS攻击流量,验证系统可用性,MTBF≥10000h。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7.2.1产品应经质量检验部门按本文件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附有检验合格证。7.2.2出厂检验为全检,项目包含硬件接口、基础功能、外观。7.3型式检验7.3.1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d)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e)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f)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g)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h)行业主管部门、国家或行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7.3.2检验项目应包含本文件第5章的所有内容。7.3.3检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至少3台。7.4判定规则如全部检验项目符合本文件规定,则判检验合格;若有任何一项为不合格,允许加倍抽样复检,如复检合格判该次检验合格;如仍不合格,则判该次检验不合格。8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48.1标志产品标志至少应标明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b)规格型号;c)执行标准;d)SN码;e)生产厂家。8.2包装8.2.1产品应有适宜的包装,防止磕碰、划伤和污损,保证产品在贮存和运输时不受损坏。包装箱内应有装箱单、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8.2.2包装箱外壁应标明产品规格型号、数量等信息,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