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1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2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3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4页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家好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实行公养公教。庠,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的虞舜时期。父系氏族公社,用儿童的家庭教育代替了儿童社会公育。中国封建社会,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道德至上,是古代传统教育特点,“传道”的儒家教育传统。最早的学前教育计划,记载见于《礼记内则》西周时,形成了学前教育计划,按年龄大小和身心发育状况提出内容,其中突出了礼仪训练。中国古代婴幼儿养护经验:穿勿过暖,食勿过饱,任其啼哭,安全避险,避免惊吓。古代对儿童进行的常规教育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礼”。礼教是儿童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古代儿童生活常规教育,处处带有向幼儿灌输封建礼教的色彩。初步道德教育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中国古代教育家把立志视为品德教育的首要内容。立志、养志成为儒家教育传统。古代有“试儿”风俗,就是观察小儿志向的一种方式。孝悌教育是古代道德伦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孝悌为伦理道德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重要特点。为推行孝道,《二十四孝图》曾是最被推崇的儿童读物。“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代家庭普遍重视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痒”。“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为人处世及伦理道德方面教育的是训诫类贾谊将太子整个教育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成人教育。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颜氏家训》。提出学“眼前事”主张的思想家是朱熹。提倡“耕读相兼”的教育家是张履祥。读书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这种培养儿童读书习惯的主张出自朱熹提出要严格地、不间断地对儿童进行各种行为习惯的训练,使之“积久成熟”的是朱熹。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王守仁。年新中国第一个学制产生,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称为“幼稚园”。庠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太保主要职责:保证太子的日常生活举止合乎规范,生活有规律,负责太子身体的安全和健康。太傅主要职责:从道德和政治方面教育和训练太子。太师主要职责:负责太子的学业知识,如诗书礼乐之类的经籍。古代负责太子、王子教育的人员称为师、保、傅。隋唐以后大批医学家介入对胎教的研究和提倡,进一步提出了养胎和胎教的主张。为推行孝道,《二十四孝图》曾是最被推崇的儿童读物。“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代家庭普遍重视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童蒙须知》中。儿童教育,中国古代传统愈早愈好,要本着“早喻教”的原则。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智育原则。由教育部幼教处主办,年月日正式公开发行的新中国第一个幼教刊物是《学前教育》。“孟母三迁”,说明改变教育环境,最后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宫廷儿童教育,主要介绍以太子、王子为对象的教育。宫廷中还为幼小的太子设乳母,以其乳汁喂太子。贾谊认为,选择父母是胎教的根本问题。对孕妇要进行“正礼”教育。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和中级幼儿师范学校。贾谊是先秦以来第一位较全面地论述早期教育的教育家。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用封建纲常名教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是母亲或保姆。颜之推在严格教育上,主张体罚。朱熹把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小学”和“大学”。朱熹主张儿童应该早施教,将儿童教育比喻为打“坯模”。年,湖南蒙养院的成立,是我国设立幼儿教育机构之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运用艺友制培养幼教师资。我国老区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的下州区下州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鸦片战争后,为适应近代工业需要,教育出现三种不同性质学校:教会学校、洋务学堂、新学校。蒙养院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年,《奏定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年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我国首次设立幼儿教育司,使幼教工作有了全国统一的领导。为了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育为抗日建国之力量,年月在武汉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该组织在抗战年中先后建立了几十所战时儿童保育院。康有为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对儿童应实行“公养”、“公育”制度。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实行“蒙养家教合一”。天津严氏蒙养院,是私立蒙养院中最有名的。年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教处,张逸园为第一任处长。,《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与各种学校令结合,称“壬子癸丑学制”。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创办于年,第一任校长是陈鹤琴。壬戌学制,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的框架。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研究性质的幼稚园,是陈鹤琴于年春创办的。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三字经》。陶行知在南京燕子矶,晓庄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利用艺友制的办法训练学员,培养出来的学员有能力独自办理一个幼稚园。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年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儿师范学校是国立幼稚师范学校,校长:陈鹤琴。张雪门所倡导的幼儿教育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陶行知尖锐指出旧时学前教育失去了幼稚教育造就后代的意义,害了“三种大病”,即外国病、化钱病和富贵病。

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精神就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康有为的学前教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重要著作《大同书》上。年开始施行的《幼儿园管理条例》是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幼儿教育法规,从此宏观调控幼儿园的管理和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名词解释:朱熹的“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他认为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也”。“三母制度”,这是宫廷儿童教育制度之一。,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子师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慈母要根据太子的需要,供给衣食和其他所需;保姆负责安置料理睡眠。《颜氏家训》《颜氏家训》共二十篇,是颜之推鉴于当时许多士大夫被诛的惨痛教训,结合自己立身、处世、治家的经验,为了用儒家思想教训子孙,以保持自己家庭的传统与地位,而写出的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在封建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后世称此书为“家教规范”。蒙养园)年,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年,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招收贫苦农民孩子。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教学方法上,继续试验“设计组织”的方法。行为课程

.我国近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增订幼稚园行为课程》,初步形成“行为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首先,这种课程完全根植于生活。其次,课程注意实际行为,生活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他主张,妇女有了身孕,进胎教院;子女进乳儿院;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艺友制

.陶行知,在培养幼教师资方面的特点:是运用艺友制。

.艺友制便是学生(称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称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方法是边干边学。

.艺友制幼稚师范教育最大特点、优点:学生在幼稚园中实地学习,克服了师范教育脱离实际的现象。

.在不可能迅速建立大批师范学校的情况下,也能培养有质量的师资。

.节省时间,一年半到两年结业,缩短幼师年的毕业期限。简述原始社会儿童教育活动的内容。、生产劳动教育。如简单的劳动工具制造、取火技术等。、生活习俗教育。如不能侵犯氏族公共利益,尊敬长辈等。、原始宗教教育。在自然、图腾、祖先崇拜中,儿童受到原始宗教的熏陶。、原始艺术教育。如歌舞、绘制、雕刻等。、体格和军事训练。儿童要接受艰苦环境的磨练,学习用弓箭等。试论老解放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园的原则;()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简述颜之推关于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早施教;他主张及早对婴幼儿进行教育,越早越好,甚至要早到胎教。早期教育效果最佳。好的影响,在儿童幼小的心灵打上深刻烙印;幼童时期,精神专注,记忆力最旺盛教育效果好;教育应从婴幼儿能感知外界事物时开始。严慈结合;父慈子孝相互联系。颜之推主张体罚。均爱勿偏;在家庭教育中,要切忌偏宠,对所有子女应一视同仁。熏渍陶染;重视父母对儿童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周围环境陶冶,重视父母和其他成人对幼童的模范作用。简评王守仁的“自然教育论”()王守仁揭露和批判了传统儿童教育“鞭挞绳缚,若待拘囚”的危害。()他充分认识到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并把这种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他主张教育儿童要顺应儿童性情,使其自然发展。这样才能让他们乐于接受教育,自然地不断长进。()王守仁“自然教育论”对当今儿童教育的借鉴意义。简述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特征:()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多样。()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儿童教育的手段是言传身教。原因:()儿童教育为公,他们是公社的后代,抚养教育待遇平等,这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在儿童教育上的反映。()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经验有限,传授给儿童的知识简单;但生活的多方面又使其学到多方面知识。()教育在生产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